199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枟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枠,这个目录是根据“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的原则修订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个学科。在这个学科目录中,在一级学科“管理学”中设有二级学科“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由“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三级学科所构成的。在这个学科目录里,没有使用“旅游管理学”概念,而是使用了“旅游管理”概念,并且把“旅游管理”划归为管理学的三级学科,这不仅在学术思想上反映出功利性倾向,而且在术语上模糊了“旅游学”的概念,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以偏赅全”地质疑了“旅游学的学科存在”。
不管是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枟学科分类与代码枠,还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枟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枠,在目前看来,都是关于学科分类的权威标准。在这两个权威标准中,一个设有二级学科“旅游经济学”,一个设有三级学科“旅游管理学”,在确认了“旅游有学科问题”的同时,都回避了“旅游学的学科问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从事旅游学研究的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二、旅游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吗
近年来,国内旅游学术界对旅游学的独立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旅游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从逻辑的角度讲,这种观点不仅确认了旅游学还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客观事实,而且隐含着旅游学可能不是一个独立学科的思辨逻辑。实际上,旅游学可能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的担忧是客观存在的,这在国内关于旅游学学科性质问题的讨论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一)旅游学属于社会科学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申葆嘉教授。他认为,早期的欧洲学者已经把旅游现象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旅游现象不同性质的争论,但对旅游现象的研究应该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则是没有异议的。所以,作为社会科学的旅游学科所从事的是旅游发展过程中与生产有关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孙文昌、马勇、田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二)旅游学属于应用基础科学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吴必虎教授。他认为,作为一门应用基础科学,旅游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和广域关联度密切相关。
(三)旅游学属于边缘性学科
这种观点是目前国内旅游学术界的主流。第一种表述为“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主要以王德刚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旅游学是以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第二种表述为“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主要以明庆忠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旅游学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市场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文化学、医学、教育学、生态学、环境学、政治学、交通学等学科,因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第三种表述为“跨学科”,主要以谢彦君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旅游学的跨学科性质不仅表现在旅游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它实际上植根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这个根本点上。
(四)旅游学属于综合性学科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王洪滨教授。他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和日本对旅游学的研究和旅游教育十分重视,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众多学科向旅游学领域广泛渗透的现象,体现了旅游学所要求的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的综合和深化,旅游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综上所述,关于旅游学的社会科学、应用基础科学、边缘性科学和综合性学科性质的阐述,集体无意识地确认了旅游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认知,设定了旅游学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旅游学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才能揭示旅游活动的规律;二是只有其他学科广泛地向旅游学渗透,旅游学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此外,这从学理上确认了旅游学在将来也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显然,这不仅与旅游学研究的特定兴趣中心———学科主题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的客观事实相背离,而且也不符合旅游学研究成果的功利作用越来越显著的客观事实,因而旅游学的学科性质是一个需要慎重审视的问题。所以,作者在本书的开篇就提出了“旅游学是什么”的问题,主张关于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反思必然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且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只有“旅游学哲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旅游学的直接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因此可以运用科学哲学的成果来审视旅游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三、旅游学正在成为一门合格的学科
基于上述讨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三个基本要点:第一,旅游学目前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旅游学是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三,旅游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需要条件的。
为什么旅游学的独立性问题如此重要呢?因为学科发展的最重要形式是理论的更替,显然,旅游学理论更替的前提是旅游学必须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没有旅游学的独立性,就没有旅游学理论,当然也就无所谓旅游学理论的更替;没有旅游学理论的更替,就不可能有旅游学学科的发展;基本结论就是没有旅游学!这种逻辑推理是理性的,但从感性的角度讲,可能没有多少旅游学研究者认同这种逻辑,所以说旅游学的独立性问题非常重要。
最近几年,国内旅游学研究者一直在寻找“为什么旅游学至今仍不是一门合格的学科”的理由,试图通过这种寻找解决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因为旅游学研究很难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从而导致了这种努力和探索绝对不可能轻而易举。事实上,这是当代旅游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旅游学的独立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肖洪根教授认为,由于旅游现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由于旅游系统的开放性和边际模糊性,旅游学的理论体系应归属于一种学科(discipline)或是一门科学(science),抑或是一个专门领域(specilization),目前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作为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原理命题,作为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思维方式,作为专门领域的边际界定和知识结构,旅游学都表现出粗浅和片面的不成熟特征。
现代科学哲学家尼格尔(E畅Nagel)提出,一旦出现解释必须系统化和由事实证据来支配,科学就产生了;在解释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组织和分类正是各门学科的有区别的目标。这里,尼格尔规范了一种社会现象被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条件。申葆嘉教授认为,迄今为止,旅游学科还没有最终形成的原因在于尼格尔所说的“解释必须系统化”还没有完成,这里所说的“系统化解释”可以理解为“理论体系”。一般情况下,学科基础的形成常常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旅游学自博迪奥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旅游者的消费规律以来,一直是朝着科学方向发展的,表现为科学性日益增强的过程。这主要是根据现代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Lakatos)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来检验的。在理论检验对象上,拉卡托斯认为应该把一切科学理论都置于一定的科学研究纲领中,任何理论都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第一,由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构成的硬核。所谓硬核,就是这个科学研究纲领的基本理论部分或核心部分。第二,由许多辅助性假设构成的保护带。保护带的任务在于保护硬核,竭尽全力不让硬核遭受经验事实的反驳,从而使其成为不可反驳的硬核。第三,消极保护硬核的反面启示规则。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禁令,禁止科学家们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第四,积极改善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规则。它鼓励并提倡科学家们通过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辅助性假设等办法,发展整个科学研究纲领。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必须”: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必须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必须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必须经过检验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
结合本书对旅游学的阐述,根据这四个标准来判断,我们认为,旅游学日益具备成为一门合格学科的条件,这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旅游学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硬核,就是关于旅游者、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业的最基本的理论和观点;二是旅游学具有了以上述三个基本硬核为基础的许多辅助性假设,而且这些辅助性假设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说,比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专门学说;三是旅游学之所以得以存在和发展,是因为有研究者持续不断地加入到旅游学的研究中来,为旅游学提供新知识。传播旅游学知识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推动能力,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保证了旅游学的功利作用。比如,自1990年以来,国内旅游学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教育机构、行业组织迅速发展和日益壮大,促进了国内旅游学的学术繁荣与人才培养,使旅游学的学科独立性日益凸显出来,逐步走向成熟。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旅游及旅游学定义的探讨,希望读者能认识清楚旅游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思考与练习
1畅名词解释: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学。
2畅如何看待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3畅对旅游学研究对象的定位有哪些研究意义?
4畅旅游学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畅你认为旅游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吗?
旅游活动
本章导读
本章阐述了旅游活动的含义、类型、特点及旅游活动的性质,解释了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性质,详细介绍了世界及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旅游活动的含义、类型、特点及旅游活动的性质,了解人类的迁徙,掌握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方式,理解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推动,认识人类旅行活动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熟悉世界旅游和中国旅游的发展脉络。
关键概念
旅游活动旅游发展脉络
1 旅游活动的含义和类型
一、旅游活动的含义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行和短暂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关于旅游活动的概念,有必要做一下解释。
①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就是指旅游,旅游和旅游活动是同一个概念。
既然旅游是人的一种活动,就必然有一个过程,旅游者的这一活动过程是从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开始,包括了沿途的旅行及在目的地逗留期间的观光游览,最后又回到自己惯常环境这一完整的过程。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即开展旅游活动的人,这里所说的旅游活动,指的是旅游者的活动,至于为了围绕旅游者的活动而开展的各种服务性活动则是旅游业的活动,其活动的主体变了,不能将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业的活动混为一谈。
②旅游活动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休闲目的、商务目的和其他目的。
所谓休闲目的,包括游览观光、度假、娱乐等所有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所谓商务目的,包括出席会议、商务接洽等所有出差在外的旅游活动;所谓其他目的,则指的是科学考察、体育活动、走亲访友、医疗保健、宗教朝觐等。
③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也就是必须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的旅行。
利用周末到附近的公园去游玩,不是旅游活动。因为这是在惯常环境中的游玩。所谓惯常环境,是指一个人的主要居住地区及常去的地方。
④旅游活动具有短期性,一般不超过一年。
⑤在旅游活动中,不能产生就业和定居,也就是说,不能到旅游目的地工作和居住。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关于旅游活动的类型,业界有很多划分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综合各家之言,列出如下划分方法。
(一)按地域范围划分
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1畅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在本国境内其他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非本国居住的常住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应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可以根据目的地停留时间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旅游。又根据旅游活动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①地方性旅游:一般是当地居民在本区、本市、本县范围的旅游。这实际上是一种短时间、近距离的参观游览活动,多数与节假日的娱乐性相结合,时间短、活动项目少,常是和亲朋好友或家庭、小集体自发组织的旅游方式。
②区域性旅游:指离开居住地到邻近地区风景名胜点的旅游活动。如北京旅行社组织的北戴河二日游,武汉旅行社组织的长江三峡三日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