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纽带。从纵的方面讲,它沟通、连接、维系着各级政府、机关、单位间的公务活动;从横的方面讲,它维系着各部门之间及公民个人间的相互往来。换一个角度讲,社会发展离不开应用文写作,个人生活也少不了应用文写作。
古今中外,凭借着良好的应用文写作才能立身、立业,甚至名垂青史者不乏其例。李斯以一篇《谏逐客书》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李密以一篇《陈情表》摆脱了进退维谷的尴尬,诸葛亮的两篇《出师表》成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见证;丘吉尔的演说不仅使他成就了伟业,而且其演说辞使他拥有了无数的崇拜者,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辉映着一段历史……
当今时代,各种竞争加剧,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合作关系多样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对于人们来讲更为重要。就个人生活与工作来讲:一份格式规范、语言优美、内容充实的求职简历能够使你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份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的建议书也许可以为你带来升迁的机会;请假条,申请书,计划,总结……凡是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的,哪一样写不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你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就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来讲:一份贺信,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一份双方皆大欢喜的协议可以使相互间的合作更加和谐……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应用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三十七 应用写作概述
应用文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纽带。从纵的方面讲,它沟通、连接、维系着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间的公务活动;从横的方面讲,它维系着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活动及公民个人间的相互往来。换一个角度讲,社会发展离不开应用写作,个人生活也少不了应用写作。因此,人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一、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文体。其写作目的与基本文体、文学体裁有着本质的不同:基本文体的写作目的是记录和记载,注重的是知识性和思想性;文学作品的创作目的是表现与再现,注重的是审美性;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传递和交流,注重的是实用性。概括起来讲,应用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应用性
应用文的写作与阅读都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写作者与阅读者都是被动的。制药厂生产出一种新药,销售时必须附上“说明书”;患者在药店买药时,不能不看说明书。这就是说,应用文的写作与阅读活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文学创作和这是不一样的,作家写这一篇也行,不写也行;读者就更自由了,看不看完全由心情和兴趣决定。应用文是解决实际问题时用的,有问题需要解决了,你就必须写,必须读。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生活,随时随地都可能用到应用文,所以每一位同学都必须下工夫将这门课学好。
(二)针对性
每一篇应用文的产生都是为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的,其内容的针对性强,受众对象明确。比如,《关于教师职称评审条件问题的调查》一文就是针对目前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调查报告;本书第四十四课所举的“建议书”就是针对英语课程开设不合理的问题而写的。
(三)真实性
真实性是一切文章的生命,是一篇文章能够成为审美客体的首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说:“写不真实的东西是可耻的;是什么就把它写成什么。”应用文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是不同的:文学作品的真实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作品所写的人和事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相对处于“似与不似”之间;应用文的真实性是真正的生活真实,其中所写的人和事都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人真事。应用文一旦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论是日常文书,还是事务文书,不仅要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是完全真实、准确无误的,而且包括其中涉及的数据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在应用文的写作中,绝不允许夸张和虚构。
(四)规范性
应用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这种固定的格式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如条据、请柬、书信、对联等;有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统一制定的,如购房合同;有的是约定俗成与统一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如信封的写法,既有约定俗成的成分,又有邮政部门的统一规定。
(五)时效性
应用文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公文,其时效性更强。因为应用文都是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写的,而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应用文的写作要及时,传递要迅速;否则,就可能贻误时机、耽误工作,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比如说,关于江河汛情的通报,拟写不及时或发布不及时,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六)平实性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首先要让人能看懂,因为看懂了,才能吃透其精神。这不仅要求其语言必须是浅易的、准确的,而且表述的角度、表述的方式都必须是平实的。比如写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如果写“按1∶1000的比例配制”,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使用者弄不清、拿不准,但如果写“每毫升兑水1公斤”就显得十分清楚和平实了。
二、应用文的主旨
应用文的主旨是指通过应用文所写的具体材料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主旨是应用文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要素,是一篇应用文的灵魂。
(一)应用文主旨的特点
应用文的主旨具有客观性、单一性和鲜明性的特点。写作目的是应用文主题产生的着眼点。写作目的,就是写应用文的用意、态度和期望,它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多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都能直接揭示主题。如写一篇表扬稿,主题就十分清楚:赞扬被表扬人的优秀品德。有些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虽然不能直接揭示主题,但可以间接地揭示主题。如写调查报告,目的是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真相,揭示真相所表露出的思想观点就是主题。可见,在应用文写作中,只要写作目的明确,主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一篇应用文只表达一个思想,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沟通一个情况,不可表达两个或更多中心,主旨不可分散。因此,应用文的主题要单一、鲜明,有很强的针对性。单一,就是一篇应用文只有一个主旨,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旨。鲜明,就是主旨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强烈的针对性,就是主旨包含的意见、主张、 办法、措施,是为什么人、对什么事和什么问题而提出的,要清清楚楚。具备了这些要求的主旨,才能使人们容易理解、把握、贯彻、执行,才有利于人们提高按文办事的效率。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一般讲究就事论事,所以主题十分突出。大多应用文都有主题句。什么是主题句呢?用一句话将主题概括出来,这句话即是主题句。应用文的主题句,常常表现为要点提示句。篇章较长的应用文,要把总的要点放在开头,把每一段的要点放在句首,以便凸显醒目,使人一目了然。
(二)应用文主旨的作用
主旨对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文种的选用及行文的语言风格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旨决定材料的取舍; 主旨决定文种的选用; 主旨决定结构的安排; 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
(三)应用文主旨的彰显方法
应用文都是应需而写的,现实的需要决定着写作目的,主旨直接从需要解决的问题中产生和确定,不需要作者花大力气去提炼。至于主旨的凸显,也要比文学作品主题的表现简单得多。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凸显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题点旨
标题点旨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用概括主旨的句子做标题,如《征稿启事》、《关于向×××同志学习的决定》等;二是将构成主旨的各个部分分层来表述,每一部分的意思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标题点旨的形式,概括事由或概括主旨的文字要严密、准确;用小标题来显旨时,各个小标题的排序必须体现出正确的逻辑关系。
2.开宗明义
所谓开宗明义,就是一开篇就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这一表现方法在应用文写作中使用得最为普遍,小到简单的条据,大到复杂的调查报告等,都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来凸显主旨。如写一张收条,用“今收到”三个字开头,把主旨表现得清楚明白。
3.片言居要
所谓片言居要,就是在行文的关键处用几句简短的话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因为前面有“开宗明义”,后面讲“篇末点旨”,所以这里讲的片言居要主要指在文章的内容转换之处揭示主旨。
4.呼应显旨
所谓前后呼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提一下。前后呼应是强调和突出文章主旨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应用文的写作中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是在篇幅稍长的应用文中,前面提出问题,后面提出解决办法或得出结论,就是典型的前后照应。
5.篇末点旨
篇末点题是文学作品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是前面所有的文字全是铺垫,最后结尾一句或一节,就像相声抖包袱一样,突然间来一个转折,使整个作品的主题凸显出来。
应用文的篇末点旨与文学作品不同,最常用的写法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或者指出做某件事的意义等。
三、应用文的材料
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作者为实现应用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和整理的一系列事实和数据,或者从各种资料中获得的观点或理论依据。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文章的主旨从材料中提炼,又要依靠材料来确立。材料不足,文章就显得空洞,缺乏说服力。
应用文的材料包括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两大部分:感性材料即事实材料,是指现实存在的客观情况,其中包括事件、现象和物证等;理性材料也叫理论材料,主要包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学原理、定律、学说等。
感性材料在应用文中的使用,可以客观地反映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理性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主要在于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思路。应用文从搜集材料到撰写成文,要经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研究、提炼、选择和加工几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和选择材料三个环节。
(一)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一要丰富,二要典型。所谓丰富,就是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越多越好。多,才便于提炼深刻的主题;多,才能反复比较,选出最有表现力的材料。材料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随手拈来,涉笔成趣,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所谓典型,是指材料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事物的特征。丰富指的是材料的数量,典型指的是材料的质量,没有一定的数量,也无所谓质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搜集材料的途径主要有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两条途径。直接获取是指作者亲自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如运用观察、实地调查、访问、问卷、开座谈会等方法直接搜集材料;间接获取是指作者通过某种传播媒介所获得的材料,如各种记录、报表、统计数字、报刊、书籍、部门或单位的档案等获取大量的间接材料。怎样才能大量占有材料呢?深入生活,注意观察,调查采访,广泛搜集,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古代的优秀作家为了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广泛搜集童谣,记录民间传说。我们应该继承古人的这一优良传统,有意识地观察,有计划地采访,有目的地记录。像这样博采勤记,时间久了,就会获得丰富的材料。博览群书,查阅资料,手抄笔录,点滴积累,是获取材料的又一途径。文章的作者无疑要知识丰富,阅历广泛,这就要多读书,勤读书。读书既可以增加知识,提高学习技巧,又能获取材料。
(二)分析材料
搜集到大量的材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材料。材料的真实性是应用文写作的生命。分辨材料的真伪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分析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材料的客观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本来情况,一不能说成二,不能移花接木和虚构、夸张;二是分析材料的本质真实性。材料的本质真实是指现实社会中,有些偶然的个别现象,从局部看,它确实存在于客观实际,是真实的,但就整体而言,这些偶然的、个别的真实现象却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面目和内在本质。因此,在分析材料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作者还必须分析材料的本质真实性,以便及时剔除那些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真实的虚伪材料。
(三)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是指在搜集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取舍。写进文章中的材料不是多一点就好,多了,常常会淹没主题。搜集材料要多,选择材料要精,这就是古人说的“博采”和“约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