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起义与鄂东军的创立将帅名录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其战斗力只略逊于号称中央红军的一方面军。他崛起于大别山,成长于鄂豫皖,西行转战三千里,壮大于川、陕省,是红军三大主力中唯一与其他两大主力在长征中会师的英雄部队。他十年征战,道路曲折、悲壮、传奇,在长征期间一度成为最据实力的一支部队,领导人张国焘甚至另立中央,几乎令共和国的历史发生改变。其发展过程中的扑朔迷离,至今还有不少成为历史悬案,未解之谜。
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硬朗,创造了许多令兵家钦佩的光辉战例,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将帅。其中国家主席、副主席、元帅各一人,400多位将军。他们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史册!
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
元帅徐向前大将王树声,徐海东(红25军)
上将许世友,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朱良才,傅钟,李聚奎,陈再道,陈锡联,周纯全,洪学智,韩先楚(红25军),刘震(红25军)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17位上将中来自鄂豫皖苏区的有7位:洪学智(二次授予),******,秦基伟,李德生,尤太忠,万海峰
中将176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名,其中来自鄂豫皖苏区的44人:徐立清,陶勇,程世才,李天焕,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欧阳毅,詹才芳,倪志亮,郑维山,徐斌洲,滕海清,周希汉,胡奇才,刘昌毅,秦基伟,李成芳,陈康,鲍先志,周志坚,张祖谅,刘飞,钱钧,张仁初,杨国夫,吴瑞林,孔庆德,徐深吉,曾绍山,张天云,吴先恩,聂风智,张贤约,范朝利,皮定钧,陈庆先,刘兴元,陈先瑞(红25军),张池明(红25军),李耀(红25军),林维先(红28军),梁从学(红28军)
共和国少将
丁世方、丁先国、卜万科、于侠、马忠全、马琮璜、王大华、王才贵、王凤梧、王世仁、王远芬、王诚汉、王政柱、王奎先、王海清、王德贵、毛和发、方子翼、方升普、尤太忠、方毅华、邓岳、邓少东、邓忠仁、甘思和、石志本、帅荣、叶泰清、叶建民、叶道友、卢燕秋、田厚义、冯仁恩、甯贤文、成少甫、吕清、吕仁礼、朱少华、朱玉学、朱致平、伍瑞卿、邬兰亭、刘何、刘少卿、******、刘健挺、刘善福、刘福胜、刘德海、齐勇、江波、江鸿海、江腾蛟、关盛志、孙光、孙仪之、杜彪、严光、严家安、扶廷修、苏焕清、李发、李士怀、李少元、李长如、李书全、李世安、李世焱、李发应、李庆柳、李迎希、李国厚、李定灼、李铁砧、李家益、李德生、杨森、杨中行、杨以山、杨克武、杨明山、杨银声、杨植亭、肖永正、肖永银、肖全夫、肖志贤、肖选进、肖德明、吴杰、吴世安、吴永光、吴华夺、吴钊统、吴林焕、吴宗先、吴诚忠、吴振挺、吴瑞山、何光宇、何柱成、何辉燕、何德庆、馀积德、余明、余成斌、馀克勤、馀述生、馀品轩、馀嗣贵、邹国厚、闵学胜、闵鸿友、况玉纯、汪乃贵、汪少川、汪运祖、汪家道、宋文、宋治民、宋承志、宋维栻、张忠、张天恕、张汉丞、张吉厚、张百春、张行忠、张志勇、张希才、张国传、张宗胜、张宜爱、张树才、张贻祥、张培荣、张竭诚、张震东、张潮夫、陈宏、陈波、陈奇、陈祥、陈发洪、陈伯禄、陈明义、陈炎清、陈宜贵、陈美藻、陈鹤桥、林彬、林乃清、范朝福、罗应怀、罗厚福、金世柏、金绍山、周世忠、周发田、周时源、周纯麟、周明国、周学义、周浣白、郑本炎、郑国仲、
官宗礼、胡大荣、胡正平、胡立声、胡立信、胡贤才、胡继成、胡鹏飞、查玉升、赵杰、赵俊、赵文进、赵正洪、赵炳伦、赵遵康、赵鹤亭、祝世凤、姚运良、贺健、秦光远、桂绍忠、桂绍彬、耿锡祥、袁彬、袁克服、徐光友、徐体山、徐其孝、徐其海、徐明德、徐国夫、徐绍华、殷国洪、高林、高立忠、高先贵、高志荣、高厚良、席舒民、唐哲明、涂锡道、涂学忠、陶国清、黄仁廷、黄立清、黄光霞、曹广化、曹思明、戚先初、常玉清、康烈功、韩卫民、韩东山、董志常、董洪国、喻新华、程明、程世清、程业棠、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傅绍甫、傅春早、鲁加汉、曾宪池、谢正荣、谢甫生、雷绍康、鲍启祥、詹大南、詹少联、詹化雨、蔡炳臣、廖政国、漆远渥、谭友夫、谭知耕、熊挺、熊作芳、熊应堂、黎原、黎锡福、颜东山、潘锋、潘焱、潘寿才、戴克林、戴克明、严智泽、郑勤、李南征、许援朝、邱型柏、范震江。
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的成立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的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以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为中心,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湖北省委据此拟定了“秋收暴动计划”。当时,****黄、麻两县委遭到国民党严重破坏,与省委失去了联系。****黄安县委派郑位三等到武汉寻找省委。****长江局书记罗亦农向郑位三等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要求他们速回黄安组织武装起义。
8月中旬,****湖北省委派刘镇一到黄安七里坪召开****黄安县委党员会议,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指示与部署。会议决定以黄安为中心组织农民武装暴动,配合两湖秋收起义;以百余人枪的农民自卫军为主力,依靠箭厂河、程卜畈等地义勇队和麻城县乘马岗、顺河集农民,首先在程卜畈至紫云寨一带暴动,尔后全面展开起义。同时,****麻城县委也制定了起义计划。9月12日,黄安熊家嘴农民在共产党员程昭续领导下起义,公审并枪决了大恶霸地主程瑞林。接着,共产党员徐朋人领导长冲万余农民起义,大斛乡、王潭河、城区北乡农民积极响应、揭竿而起。与此同时,麻城数千农民在蔡济璜、王树声等的领导下起义,乘马岗、傅家河、大河铺农民也在****领导下起义。起义农民四处扑捉土豪劣绅,依罪或杀或罚,并没收其财产归农会。起义农民架起火炉,打刀造枪,武装自己。黄麻农民的秋收暴动因缺乏统一指挥机构和明确的作战目的,没有把群众斗争引向深入,没有建立政权和军队,有些地区运动暂时陷于停滞状态,不久便被国民党第30军魏益三部所镇压,但它揭开了黄麻农民起义的序幕。
10月,****湖北省委得悉上述情况后,先后派遣符向一、王志仁、吴光浩、刘镇一等一批政治、军事干部到黄麻地区,建立了****黄麻特别区委员会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黄麻地区的武装起义。11月3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特委书记符向一传达了****长江局书记罗亦农、湖北省委书记郭亮的指示,成立了中国黄麻农民起义总指挥部,潘忠汝任总指挥,决定首先武装攻打黄安县城,消灭国民党保安队,扩大农民自卫武装。同时,由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程昭续、刘文蔚、徐其虚等组成****黄麻党务委员会,作为黄麻起义的组织机关。这时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农民达三万余,其中黄安有枪二百四十支,麻城有枪一百余枝,力量可谓相当雄厚。11月9日,总指挥部调集了七里坪、紫云区的农民义勇军与黄麻农民自卫军4个班,组织了一支近300人的敢死队,汇聚了两万多武装农民在七里坪举行誓师大会,宣布中国黄麻农民起义总指挥部成立,并发表起义宣言,通电武汉,提出“以革命发展革命”、“打到武汉去”、“打到南京去”、“耕者有其田”、“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联合起来”等主张。
经过十天的紧张工作,黄麻起义的各项准备大体就绪。11月13日,黄麻特委得悉国民党军第三十军一个团来黄安城。总指挥部在七里坪文昌宫决定进攻黄安县城,消灭该敌,夺取武器;还拟定了起义口令:暴动!夺取县城!并规定起义军左臂缠以白布为标志。当日,****黄麻党务会动员了两县约20万群众配合约2万人的武装农民自卫军,浩浩荡荡开往黄安县城。当日午夜,起义农民包围了黄安县城。14日晨,攻城总指挥、麻城自卫军大队长吴光浩率领敢死队70余人首先登城,与潜入城内的尖刀班汇合,消灭了北门的国民党军,打开城门,继又攻下东门。2万多武装农民潮水般涌进城里,在20余万农民的呐喊助威下,迅速消灭了火王庙的保安队。此时,起义军得知到达县城的国民党军仅系设营人员,主力未到。于是,起义军打进县衙门,全歼警备队60余人,缴枪30余支,子弹90箱,活捉县长贺守忠以下18人。起义军打开监狱,释放了被捕群众。有一首歌谣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起义的情形:“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起义成功后,****湖北省委和****中央驻汉口代表团即派戴克敏、王志仁到黄安重建县委,书记王志仁,委员戴克敏、潘忠汝等。
11月18日,起义农民举行庆祝大会,宣告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曹学楷,委员王秀松、陈定侯等。农民政府发表宣言,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反对封建势力”、“取消一切剥削制度”等主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起来,推翻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工农政权,实行民主自由;改善劳苦群众生活,实行8小时工作,增加工资;保护商业贸易,保护中小商人;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打倒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同日,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宣告成立。根据****湖北省委的指示,黄安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一路军,麻城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军,任命潘忠汝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吴光浩为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军司令,汪奠川为军参谋长,戴克敏为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军党代表,刘文蔚为第二路军党代表,全军300余人。虽然此时的鄂东军还很弱小,但是这是强大的红四方面军的起点。
潘忠汝,1906年生于湖北黄陂县,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党员。1927年7月,党派遣他到黄安任县警备队军事教练,后任黄安农民自卫军大队长。黄麻起义后,他率第一路军驻守黄安县城,多次率部队和宣传队到乡村开辟工作,宣传群众,惩办豪绅,打击反动民团和红枪会。11月27日,正当鄂东军主力去黄安南乡开辟工作之际,黄安反动势力勾结驻河口国民党军第30军独立旅400余人,趁虚进攻黄安城。时城内仅有鄂东军廖荣坤一个排和黄安义勇队60余人,枪18支,但敌攻至29日晨也未得逞。时七里坪、紫云群众1万余人手持来复枪、大刀、土炮赶来支援,毙敌数十人,国民党军仓皇逃去。12月5日夜,国民党第12军教导师,由麻城经宋埠奔袭黄安城。潘忠汝率部死守黄安城。战士们以大刀、长矛、鱼叉与国民党军搏斗,伤亡惨重。潘忠汝多处负伤,仍以手枪毙伤国民党军多人。鄂东军终因枪少人寡,城被国民党军攻破。身负重伤的潘忠汝被战士们抬着冲出重围,但因失血过多而牺牲。****黄安县委书记王志仁亦在南门楼上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
国民党军攻占黄安城后,12月8日又进攻麻城和七里坪、紫云、乘马、顺河等镇,对群众进行报复和镇压。****麻城县委书记蔡济璜、鄂东军第二路党代表刘文蔚等先后遇难。
从黄安突围出来的鄂东军余部在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率领下,于12月下旬到达黄安北之木城寨,开会决定将现有武装和干部除留一部分在当地坚持斗争外,余皆向木兰山转移,开展游击斗争。会后,吴光浩、戴克敏等率部冲破国民党军层层封锁,于12月27日转战到黄陂县木兰山区,仅余72人,42支长枪,9支驳壳枪,2支手枪。
鄂东军突围到木兰山区3天以后,****中央驻汉口代表团将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汪奠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汪奠川等人组成党的委员会,作为领导核心。部队整编为3个队,每队20余人。第一队队长戴学诗(后汪奠川),党代表吴先寿;第二队队长廖荣坤,党代表王树声;第三队队长汪奠川(兼),党代表江竹溪。随后,第7军在以木兰山为中心的地区内开展游击战争,派出部队到处张贴、宣传《黄安农民政府政纲》,向土豪派款,并开仓分粮济贫,同时提出“抗租、抗粮、抗税、抗捐、抗债”的口号。
1928年1月17日,第7军袭击木兰山东侧长岭岗国民党军据点,并剪断好几公里电话线。23日是大年初一。这天拂晓,第7军采取强攻并结合火攻的战法,攻克木兰山东南的地主堡垒罗家岗,缴枪十余支。同时,向农民开仓分粮,前来领粮的附近农民一连3天络绎不绝,扩大了第7军的政治影响,就此将打仗、筹款、宣传和组织群众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此时,第7军领导人得知黄岗党组织领导过起义,并建立了武装。于是,打算在必要时转移到黄岗游击,并与之会合。26日,国民党第12军一个团进攻木兰山区。第7军以若干战斗小组边打边撤,将敌引至木兰山,然后又乘着夜幕突出包围。为摆脱优势敌人追击,曹学楷、徐朋人等留在木兰山区坚持斗争,吴光浩、戴克敏则率部队向黄岗转移。27日,第7军到达黄岗,随即便在黄岗、麻城、新洲、罗田四县交界的大崎山与****黄岗县委和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会合。第六军是1927年12月底在回龙山起义中成立的,共40余人,军长王定洲,党代表罗四维。不久,国民党军大部队闻讯来攻,工农革命军第六、第7军被迫分开作战。4月,第六军在国民党军的围攻中失败。
第7军主力转战黄岗后,曹学楷在木兰山区的塔耳岗开了个杂货铺作掩护,与徐朋人等在木兰山和洪界山一带发动群众和积聚革命力量。3月初,吴光浩、戴克敏率第7军转战回到木兰山时,曹、徐等已汇集60余人,号称第八军,但仅有徐朋人所持手枪一支,及枪筒被锯掉一段的一支汉阳造步枪。随后,两军在洪界山庙会师,共约140人。旋即又移驻塔耳冈西之陈家祠堂,第八军番号取消。四天后,国民党军又来进攻,第7军转至陈家寨。
军长吴光浩,1905年生于湖北黄陂,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党员。是夜,他根据军党委决定,集合部队讲话说,黄麻起义地区仍被敌人重兵盘踞着,木兰山又靠近武汉,部队集中活动很困难。为保存革命力量,部队要分散活动,部分同志要暂时离开部队。当晚,离队人员拿着路费或回家,或到外地以做小买卖为掩护继续革命活动。留下的人员分为两路,一路由吴光浩、廖荣坤、王树声等8人带着48支长枪和部分子弹到木兰山与洪界山之间的王家河去掩埋。另一路直奔李家寨。随后,吴光浩等掩埋好武器即赶到李家寨与部队会合,时全军只有30余人。当天,第7军召开了党员会议,决定将部队编为4个队,分散游击,隐蔽活动,以待时机打回黄麻地区。
会后,戴克敏、徐其虚率一队北出黄安;廖荣坤率一队东进麻城;其余两队分别由吴光浩、汪奠川率领,在黄陂、孝感活动。这四支短枪队以木兰山为中心,采取时聚时散,昼伏夜出,声东击西,远袭近止,绕南进北的战术,在方圆一百多里的地区游击作战,先后在枫树店打死麻城福田河反动民团团总彭汝霖,在汉后至黄安的公路上打死了被群众骂为“曹屠夫”的黄安县公安局长。但是,第7军参谋长汪奠川率队在汪家西湾筹款时,不幸被敌包围,激战一天,汪奠川等9人壮烈牺牲。
3月下旬,第7军决定利用桂系军阀胡宗铎所率第18军与国民党第12军混战,黄麻地区暂时出现空隙之机,打回黄麻老区。4月5日,戴克敏、徐其虚率一个分队11人,先行进至黄安清水塘戴克敏的未婚妻家,得知民团团长郑国图率30余人驻黄安紫云区戴家村,戴克敏的家也在此地,于是决定突袭该敌。恰在这时,戴克敏之堂兄亦持一支驳壳枪赶来参军。他们凭借路熟,迅即赶到并包围戴家村,一举歼灭民团,击毙团总,缴枪20余支。随后,檀树岗之敌闻风而逃。数日后,戴克敏派程启光回木兰山将全军3个分队接回黄麻老区。
5月,第7军和地方党负责人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徐朋人等在檀树岗以西的清水塘开会,认识到革命武装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一个较稳固的根据地。而光山县南部的柴山保一带,是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地处河南、湖北两省三县的边界,纵横约30余里,没有国民党正规军防守。这里与黄安的七里、紫云,麻城的乘马、顺河等区毗连,到处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当地群众又受黄麻起义影响,积极要求革命。曹学楷与柴家垸有关系,他的岳父在那里有一定势力。于是决定以鄂、豫两省边界的河南光山南部的柴山保为中心,在大别山西麓以黄安、麻城、光山边界的摩云山、羚羊山、木城寨、光裕山之间与老区联系,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创造一个较稳固的立足点。会后,第7军转移到柴山保地区,会同地方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建立了具有政权性质的农民委员会。
当第7军部队到达柴山保的第三天,国民党第18军一个营由紫云区来攻。第7军一举将其击退,缴获手枪3支,打胜了开辟根据地后的第一仗。在这种形势影响下,国民党第18军驻黄安紫云区来家河的第11连有个学生出身的排长,受第7军的宣传影响,有进步要求。他利用司务长与连长的矛盾,与司务长秘密打死连长,然后带着这个连73人于7月14日哗变投诚,半数以上士兵参加了工农革命军。这个排长后来当了第7军的连长。他是高个子,有军事素养,喊口令之前总有句口头禅“留神!”后来大家都叫他“留神连长”,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不久,****黄麻县委成立,书记戴秀英,委员王树声等。****黄麻县委与第7军领导人,采取了对上层分子进行中立,争取农民群众等政策,逐步提高群众觉悟,暂时实行减租减息,而不急于分配土地;对吴文路控制的一股土著武装,利用其与军阀部队和某些豪绅地主之间矛盾,争取他们暂不与革命为敌;对于反革命的首恶分子,则坚决镇压。在群众工作方面,选派了一部分党员深入群众进行串联,积极建立农会、穷人会和发展党的组织。在军队方面,严明军纪,做到公买公卖,损物赔偿;派一桌饭,付银一元;借一床被子给3个铜板;野外露营,吃了群众地里的红薯,把钱埋在薯秧下。部队每到一地,都帮助群众生产,张贴标语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对反动红枪会,选派党的骨干分子打入内部,教育和争取会众,孤立和排除上层反动分子。在军事上,不断地打击敌人的进攻,积小胜为大胜。”(注:陈再道《柴山保武装割据》)由于县委和第7军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取得了一些军事上的胜利,加速了柴山保根据地的发展。
7月,第7军在柴山保的尹家咀召开会议,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宣布将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陈定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大队(对外称第91、92、93、94团),共120余人枪。第一大队队长潘遐龄(后晏仲平),党代表王树声;第二大队队长廖荣坤,党代表江竹溪;第三大队队长徐其虚,党代表吴先筹;第四大队队长程昭续,党代表江子英;特务队长吴信行。
****黄麻特委于1927年12月上旬黄安城失陷时被破坏,1928年10月,红31师领导与地方党组织负责人重新组成鄂东特委(后改称鄂东北特委),王秀松任书记,吴光浩、曹学楷、徐朋人、戴克敏、詹才芳、王树声等为委员,同时在红31师中建立了党的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武装斗争和柴山保根据地的工作。不久,特委决定红31师第1、2大队南下黄安、麻城老区,配合群众斗争。南下部队在老区歼灭4个民团,击退麻城敌1个营进攻。12月,鄂东特委认真总结了黄麻地区一年多来的斗争经验,深刻认识到:弱小的革命武装,只有走井冈山的道路,在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地区,实行固定区域的武装割据,才能胜利发展。同时,临近的豫东南和皖西的党组织也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鄂东特委明确地提出了“学习井冈山的办法”,并“通过中央巡视员曹壮父于12月25日向党中央提出建议,要求把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划为鄂豫皖特区,以创造整个大别山脉的武装割据。”(注:王树声、陈再道、詹才芳《从黄麻起义到鄂豫边割据》)可是,曹壮父的这个建议当时未被党中央采纳。
1929年1月,鄂东北特委在柴山保地区普遍开展了分田分地的斗争,提出只没收地主豪绅及反革命分子的土地,按人口分给贫、雇农,自耕农不分进也不拿出土地,不分富农的土地,地主分贫瘠的土地,保护中小商人,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等政策。
2月18日,国民党军两个团进攻柴山保。红31师分三路突破国民党军包围,向南面国民党军兵力较空虚的侧后方进击,打了几个胜仗。3月,蒋、桂军阀混战爆发,红31师乘机扩大游击区,兵力发展到400余人,5个大队,创办了医院、修械所和被服厂,全师第一次统一着上了灰军装。4月,黄安、黄陂、孝感、麻城县委和红31师党委召开联席会议,产生了鄂东北特委,徐朋人任书记,统一领导鄂豫边区的武装斗争。到5月,根据地向南扩大到黄安县的八里、桃花一带,向东扩大到麻城县的黄土冈附近,向西扩大到孝感县的汪洋店,初步形成了鄂豫边根据地。在横130里,纵100里,人口20余万的地区内,普遍建立了工农政权,开始了土地革命,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5月初,红11军军长吴光浩带11人到商城南部帮助工作,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反动民团袭击,在组织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