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保值思维
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主要课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各个行业对数据也越来越重视。凡是套上或挨着大数据的光环,再平凡无奇的旧数据都会在短时间内身价倍增。有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可与石油等资源的价值比肩。
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对数据资产的看法陷入了一种误区。实际上,数据有可能成为资产,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能成为资产。就算是石油,在工业化时代来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是一堆无用的黑色液体。
那么,什么样的数据能够成为资产?或者,我们换一种问法,什么样的数据有资格成为资产?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财务意义上的资产。一般来说,资产可以定义为企业能够拥有和控制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能够加以利用,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继续刚才那个话题了。资产包含着如下几个要素:能够用货币来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能被企业拥有和控制。
能够用货币计量
从拥有和控制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的数据都符合资产要素要求。但如何用货币对这些数据进行计量则是个难题。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指的是在企业运行中,众多计量单位将货币独立对待,视为统一计量。之所以将其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则是考虑到货币的流通性,它可以使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之间有一个可比性,从同一口径衡量反映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然,这也是造成存储在硬盘上的那些以GB、PB为计量单位的数据,不能被归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原因。
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数据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甚至能够影响到企业运行前景的掣肘资源。所以,各方面对数据的重视度均大幅提升,甚至已经超过对传统资源的重视度。但除了极个别的以数据交易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外,很多公司都没能为数据的货币计量订出一套合理的账务处理。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公司在对待数据上有些力不从心、无力施为。对此,我们可以将数据资产当作一种无形资产,参照无形资产的计量规则。
将数据当作无形资产是有极大的好处的。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科研方面。我们都知道,很多高科技企业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投入产出期。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对递延资产摊销的方式为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税盾,使企业实际税负有所降低。
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大数据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带来价值。而对企业而言,最大的价值便是经济利益。据国金证券报告:在现阶段,利用数据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信息租售、数据租售和数据使能。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信息租售: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以彭博为代表的金融信息服务商。他们将视角聚集在某一行业,然后全力施为,对这一行业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提炼。然后,利用科技手段为这些数据中心冠上一个数据终端,逐渐形成了一个集数据采集、信息萃取和价值传递的完整链条,从而成为行业巨头。
数据租售: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以四维图新、广联达为代表的公司。他们在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过滤、校对、打包、发布等一系列加工,使数据自身的价值更加明确,然后将其直接作用到企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数据使能:这个概念指的是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这种公司通过对已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传统公司难以触及的小额贷款业务,从而为公司开创新的盈利增长点。
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
众所周知,但凡是资产,就有一个折旧损毁和保值增值期限,数据资产也不例外。所以,怎样让数据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上,大多财务人员的操作方式,是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将之区分,并从上至下进行排列。在数据资产方面,它的这种上下分层就体现在数据规模、活性以及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方面。因此,我们想要让数据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扩大数据规模、提高数据活性和提升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
扩大数据规模:虽然现在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开发研究不断进步,但我们能够采集和利用到的信息却还远远不够。一方面,由于目前数据收集和提取合法性方面的制约,能够作用在商业应用和人们自身的数据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企业单位想要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独立数据来了解产业链之间各个数据环节的关系,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想要扩大数据规模,各个企业行业之间必须协同起来,建立起数据交换机制。同时,政府方面也要相对做些政策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足够被社会利用。
提高数据活性:大数据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数据类型多而价值密度低。因此,只有数据的掌控者们围绕核心业务的需求建立起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才能提高数据的活性,使数据分类明确、价值提高。
提升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与结构化数据相比,非结构化数据由于难以用传统数据库的二维逻辑表表现出来而被放弃。但我们必须得知道,目前阶段的数据类型,大多还是以非结构化的数据为主。据IDC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中的数据超过80%的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而且这种类型的数据还会逐年递增。由此可见,想要提升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对非结构化数据利用方式的改革是不容忽视的。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对数据处理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所以,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也是势在必行的。比如说,O2O模式对用户数据实时处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数据伴随用户行为产生,且是高速实时数据流。此外,O2O业务周期短,这需要实时的分析用户数据,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如果是通过传统的数据库查询方式得到的“当前结果”,就有可能丧失价值。因此,提升对这类数据的高速处理能力才能应对高难度挑战。
目前来说,有很多需要共享数据的企业间竞合关系同时存在,企业在共享数据之前需要权衡利弊,避免在共享数据的同时丧失竞争优势。
饲料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增值
当读者看到这样的标题,可能会觉得诧异。饲料行业也能运用到大数据?这个行业不就是一群农民在农村做的一些农活吗?其实不然,如果这样看的话,那就有点片面了。
张某是一家饲料公司的销售经理,有三年工作经验。某天,他和公司的技术服务经理赵某来到一家养猪企业拜访,目的是解决某个技术问题和处理销售订单问题。
当他们到了猪场门口的时候,他们手机里安装的APP就自动感知到了这个猪场的感应器,接着,他们就打开提醒功能,APP按照工作计划,将猪场客户和相关的数据呈现出来。由于张某和赵某的职务不同,所以,APP推送出来的数据也不一样。
张某得到的是更新数据,当然也包括一些利用CRM系统而获得的客户行为数据。而赵某得到的则是一些关于猪场实时更新的技术数据。拿到数据后,两人立即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数据对此次拜访计划进行了改变和修正。
见到客户之后,赵某就和客户对技术服务方面的问题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入该客户在公司云端智能服务平台的专属账户,对猪场内部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查核。之后,他便用这些数据公司的云端服务器,将这些数据共享给公司的技术专家,并依据这些数据共同制定了处理方案。张某则利用公司的CRM系统,调出了这个客户的账户,针对某个销售问题与其进行谈判。在谈判的时候,张某用到了刚刚掌握的客户的销售情报。当然了,这些数据大都是在社交媒体上抓取的信息,这样的功课会使客户感到关怀。当与客户达成共识之后,张某就将新的商务条款、新的客户信息和订货数据通过APP传回ERP系统。公司方面在接到这些回传的销售指令后,就会在销售内勤体系上自动生成一个新的生产计划。接着,这个计划就会自动接入生产车间的中控系统内,中控系统就根据这个计划生成一个生产排程,并接入智能仓储系统。
当客户收到货以后,销售数据会和其他数据维护进入CRM系统。比如,客户的数据资料、猪场的饲料库存情况等。营销人员就会利用这些数据对客户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然后制订出一个针对该客户的体验改善计划和技术改善计划。这样就保证了客户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公司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
在以上的各个方面中,数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近一段时间,社会对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发提高,这也就意味着饲料企业在未来要着眼于与终端消费者的直接接触。正是因为对这方面的重视,安佑集团便把原来的企业使命改成了“科技安佑,幸福中国,低碳地球”。另外,作为微观的大数据企业,大数据的应用技术已经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蜕变到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的阶段。这也就说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让数据本身价值“增值”,才是企业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所在。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曾说: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只存在运算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也并非最终答案,对我们的帮助也只是暂时的。我们只有参考大数据给出的答案,进行深度分析,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好的方法和更为贴切的答案。
如今,我们还处在大数据开发应用的初期阶段,思维和技术还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不过,我们一定要杜绝舍本求末的思维,毕竟这些只是外力,大数据的真正价值,终究还是要从数据本身去挖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大数据的应用工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方便,人们掌握起来也越来越简单。不过,这些便捷的技术,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技能的价值相对减少,先驱者的优势就会逐渐减弱。
正在发生的未来1.2013年12月13日是中关村大数据日。如果说2012年的首个中关村大数据日是在“布道”,那么,2013年的大数据日则是在“搭台”,用来唱一出关于产业的大戏。
当天,两千多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诸多大数据思想领袖、企业代表、技术先锋和专家学者齐集一堂,这一聚会的中心只有一个,那便是“大数据”。毫不夸张地说,大数据日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场业界关于大数据的思想激荡,更从一方面体现出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江头弄潮、大步向前的姿态。
随着智能终端进一步普及,数据采集逐渐多样,智能分析逐渐成熟,云计算数据存储和加工后台开始就绪,一个数据新时代正在走来。
在2013中关村大数据日,《大数据的云图》的作者、风险投资者大卫·芬雷布这样说道:“大数据是正在发生的大事件,而大数据应用的大量涌现,则将成为下一个大事件。而下一个类似谷歌、微软级别的公司,也定将产生在大数据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风险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领域,这就造成大数据无法真正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大数据的应用的出现,将会使大数据的开发利用获得重大的发展,使大数据变成真正的生产力。”
从他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涌现,必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下一个趋势。而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也必将有所拓展,它们将出现在各行各业的交叉领域。
对此,天云大数据首席执行官雷涛表示:“一个崭新的数据未来,正在逐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事实上,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应用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而这种基础设施对于企业而言,已经成为探索企业数据价值、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这种基础设施,对个人来说更是如虎添翼,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多彩。所以,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企业来说,大数据都占据着不能忽视的位置。
比如,电商领域是大数据的主要用武之地,主要表现为精准营销或者个性化推荐。与以往相比,电商可以采集到更多,甚至更全面的用户数据。电商运用大数据工具,根据用户的上网行为、点击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精准的分析效果,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广告营销,或推出具有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继而使得用户群体得以扩大,销售量得以提升。而他们便可以在此基础上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金融领域,银行、证券交易所和股票基金等机构的运作方式,也因为大数据而在不断变化着。金融机构将通过金融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综合分析,为风险管理、金融分析、客户价值挖掘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保险定制、精准营销等各个方面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依据,从而制定一个正确的应对策略,将市场波动和不确定因素对金融价格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在医疗领域,一些可供穿戴的智能设备已经出现,他们能够随时随地监测人们的身体数据。由此,一场量化自我的行动正在席卷整个世界。另外,医院和医院之间也将建立起一个电子病历库,通过对病人历史数据的分析,医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出病人的身体情况,同时也避免了病人重复检查,为病人节省了时间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