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知识思维
“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提出的。他们把其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巴顿认为: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而构成核心能力的要素是员工拥有的技术技能、企业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在企业中占主导能力的价值观念,这些都能反映各行各业或国家的基本素质和发展前景。
大数据的核心是思想,不是技术
毋容置疑,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是思想而不是技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大家还没搞清楚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就来了;而在大家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随着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 Data宣布已获得来自北极光创投的千万美元投资,大数据迅速地掀起了一股热潮。伴着这股大数据概念的汹涌潮流,2013年11月28日,Z-Club第120期“大数据与大商业”活动专场在京举行。
海银资本合伙人王煜全曾经这样说过,早在15年以前,他就推出过一款和大数据相关的产品,但当时的推广十分困难。对此,王煜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主要领导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执行力度。他这样说道:“即便大数据目前在中国很热,但更多的仍是业内人士的宣传,真正需要用大数据的群体并没得到普及。”
为此,他还以电影《点球成金》为例子,分析了大数据在得到充分运用后所能发挥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来管理一支棒球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电影《点球成金》就是球队根据数据来决定是不是雇佣或裁掉球员。虽然是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球队才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教练员却对这样的方式不敢苟同!
王煜全还说:“大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做积累,初期的评判表现并没有传统数据的评判表现好。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没有熬过痛苦期,就给大数据判了‘死刑’。”
说到大数据,不得不提的是“端到端”
端到端是一个面向大数据的解决方案。英特尔的理念是在这个解决方案里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所谓“端到端”,前端视频采集、分析、存储,及后端数据中心处理等。
2013年3月4日,媒体报道了这样的一则新闻:长春市一辆丰田轿车被盗,车里还有两个月大的婴儿。案发第二天,失窃车辆才被发现,但婴儿已经被残忍的凶手杀害了。
这则消息真是令人感到遗憾和伤心。当时,许多人都在质疑人们又不得不反思:街道两旁已装有数千个安防摄像设备,但是为什么没能帮助警务人员及时发现被盗车辆的踪迹,最终酿成惨案?
试想一下,如果当地拥有一个端到端的计算机架构,使不同摄像设备的关键信息被快速分析和整合。在前端,人们只需要把目标车辆的特征通过智能前端进行过滤,然后从所有的监控点中抽取相应的元数据,快速导入大数据系统进行检索和分析,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被盗车辆,从而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而这样做,还能节约存储产生的系统成本。
比尔·盖茨说过,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必须具备与对手竞争的反应速度。要是有这样的速度,就需要有一种平稳和有效运行的能力,还需要有一种对紧急情况和机遇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为公司提供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识别企业核心知识,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什么阶段什么层次的知识是核心知识,这都关系到企业今后的业务主流。
通过知识管理,我们不仅可以将知识实现可编码化,并易于储存,还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核心知识,从而引导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如果没有大量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管理的综合运用,那企业很难实现创新,也很难与其他企业竞争。
其次,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知识管理更有效地进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是对企业拥有的“知识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对企业管理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经济时代,如果知识管理没有借助技术平台协助的话,那就无法完整地发挥出知识的力量。因此,信息化能力本身也是企业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20.变革思维
随着互联网影响的逐渐深入,大数据也开始发散其能量,并与云计算一起被誉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高峰”,与无线网络革命和智能化生产一起被誉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
大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但也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大数据催生了一批新型科技公司,吸纳科技人才就业,并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了新机遇;另外一方面,大数据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了一些危机,如隐私、重构信息安全、竞争力差距拉大以及数据产权争端等问题。
大数据时代“照亮”个性化
现如今,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塑造出了不同的个性化思维。比如,人们白天在电脑前浏览网页或下个订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晚上出门消费,不再是给现金,而是刷卡;看电影也不再苦苦排队,而是提前团购或预订……由此,人们的行为举止都会被记录下来,从而产生数据。
再比如,气候公司会根据各个城市的气温高低、降雨量、土壤的状况和往年的农作物产量等情况,预测出第二年农场的产量,甚至还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在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根据在淘宝网上中小企业的交易状况,筛选出财务健康和讲究诚信的企业,为其发放无须担保的贷款。
2013年8月,当《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采访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时,周涛这样说道:“由于大数据已具备了每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因素,新能源是计算,新材料是数据,同时还有先进的工业技术,也就是更聪明的头脑。”此外,他还认为:“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把不同类型、来自不同地方的数据围绕着一个东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描述。”
再举个例子:我们得到了一个人的短信和通话数据、他微博的内容数据、医保和社保的数据,还有城市交通数据、签到数据、社交关系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对这个人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其打造出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而这,就是变革思维。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不仅可以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还可以针对商品、地点进行个性化的服务。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说:“这个个性化不是孤立的个性化,而是和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结合,在规模化和自动化之下的个性化。大数据让‘自动地、成规模地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完全量身定制的服务’成为了可能。”
此外,周涛还说:“大数据商业模式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外化。我们可以把很多跨领域关联的数据通过合法的手段积聚起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为众多行业和企业服务、提供决策指导方案,这就是典型的数据外化。”
在现今社会,有很多人都将其誉为个性化的时代,但如果没有技术做支撑,那个性化只能是“天方夜谭”。换句话说,只有清除掉技术上的障碍,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施,才能变为现实。
下面,就来说一下百度大数据关于技术方面的事例。
百度大数据开放平台
百度大数据开放了三层平台,分别是云、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开放“云”,是为了能够解决数据存储和计算瓶颈等技术问题;开放“数据工厂”,是为了能够把数据关联起来,挖掘其巨大的价值;开放“百度大脑”,是为了建立在百度深度学习和大规模机器学习的基础上。此外,“百度大脑”已经相当于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只要打开手机、打开电脑,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数据。无论是在某个PC网站上购物、搜索某条新闻,或在手机玩某一个游戏,都会产生和留下数据。
未来产生数据的设备,除了电脑和手机外还有其他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脑和电视、移动传感器、车载电子设备、手机定位器等。这些设备的产生和出现,会让大数据变得更丰富、更庞大。
在设备方面,百度公司开始尝试投资,如智能手环、智能手机等产品。百度公司还选择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其目的就是把百度的技术植入到这些硬件产品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数据。
百度公司CEO李彦宏把这一策略称为“baidu inside”计划,与PC时代的“wintel inside”有着相像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不同的是,“baidu inside”是免费的,而“wintel inside”不是免费的,并且价格昂贵。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这样说道:“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数据大爆炸的年代,每个人,每个机构都要适应这一变化。”
此外,百度大数据引擎还推出了一些服务,比如,百度与央视做的“百度迁徙活动”,基于百度地图LBS开放平台,根据每天高达70亿次的定位信息资料,就可以知道春节期间人们行为的轨迹。当然了,百度大脑与语音识别技术相结合也有一些应用,比如可以将大量的婴儿声音上传到大数据中心提取特征。这样一来,父母们就可以跟网络上孩子的哭声做比对,指导孩子为什么哭,是饿了,还是撒娇等。
百度工业革命
在不远的未来,百度公司要把百度大数据引擎开放给更多的企业,让他们在互联网的助力下,飞得更高更远。
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大致意思是说:随着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大数据将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可穿戴设备可以24小时监控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包括睡眠质量的好坏、运动的频率和身体素质、血压、心跳,检测汗液等。此外,这些信息还会立即上传到大数据中心。如果把这些数据与医院的大数据连接起来的话,那这些数据的价值和医疗的便利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百度大数据中心还具备很好的计算能力,可以从几百万心脏病患者的数据中找到病的共性,并提前两天由医院给相关人群发出警告,告诉这一类人:如果你再任由自己“怎样怎样”下去,就有可能得心脏病。要知道,预防病症的代价与治疗的代价相比要低很多很多。如果能够降低治疗成本,将其转换成预防的成本,那不仅会提高人们对疾病预防的能力,也能改变医患之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
百度总裁李彦宏认为:“未来,数据会无处不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大数据。百度开放自己的大数据核心能力,将更好地帮助传统行业挖掘数据价值,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进而发挥出对整体社会经济的革命性影响。”此外,李彦宏还表示:海量数据的存储、关联和分析,不仅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更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迄今为止,互联网的发展已有20年之久。在这20年中,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媒体—零售业—旅游。现在,金融业也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在未来,相信会有更多行业被卷入到大数据风波中,且被卷入的速度越来越快。
21.生产思维
人类的行为是否可以被预测?
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有这样的剧情:整个宇宙中有许多人类还没了解到的文明,直到有一位地球人与三体人有了通信联系。接着,三体文明开始了解地球文明,并试图用“心理崩溃”的方式控制科学家,实现阻止地球文明进步的野心。
如果在当时的三体文明中有巴拉巴西,那就不用大费周折,就能预测地球人的行为举止了。在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的新书《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中,回答了“人类的行为是否可以被预测”这一问题。这位美国物理学院的院士这样说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的行为并不是随机的,并不是泊松分布的,而是存在一定规则的。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人类的行为规则是基于优先级排布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列表,而如何按照优先级排列顺序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当你有紧急的事情,需要联系一个人时,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找到对方?一个短信,一个电话,还是一条微博或一条微信语音?在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的眼里,想要预测对方的行为,最好以快捷的方式判断什么是快速的、有效率的联系方式,从而挑选出可能性最高的那一种方式。
如何运用“私人定制”思维
我们来用阿里巴巴集团的故事为事例,说明一下“定制化”思维如何预测。首先,要说明的是阿里巴巴不只是在与腾讯拼移动。
2014年4月前不久,阿里巴巴包下了九阳、美的、苏泊尔等十个品牌的12条生产线,专门为天猫提供小家电。接着,再通过阿里巴巴掌握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去指导品牌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定价等。
这种模式就是所谓的C2B模式,是用户需求衍生出的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中,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产品,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等环节中。这一系列都彰显出消费者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