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10300000047

第47章 钟叔河先生(2)

编《书屋》的那段时间,我与他常有电话联系,也时常有文字交流,那些文字大都写在一些随手拿起的纸上,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我找到了这么几张:

实兄:副题去掉也好(收到来件时,我已把副题删了),文后加个括弧如何?谢卓裁。文字上做了一点改动,后面一段删去,可能稍好一些,谢卓裁。我喜欢咬文嚼字,这是编辑出身的职业病,有才华的作家是会耻笑的。我的本意却是为你减少一点麻烦。《书屋》声誉日隆……

实兄:校样已看。除了一个“惯”字误排为“愤”字外,其余文字都是增改的,请卓裁……

实兄:拙文已打出,送呈一阅。另外还有封来信,和一般叫好的稍有不同,也送请看看,从信中看,此君似不知有《书屋》……

实兄:《自序》请为我复印两份,拿到报刊去发表一下。另送上文章三篇,似可以一看,看后乞掷还……

周实兄:小文一篇奉呈。念楼是我为新居起的名字(并且集好了怀素的两个字,准备做在那凸起的墙上),念楼者,即廿楼,即二十楼也。我的文章写不长(因为肚子里没有货),故颇适宜给学者大文补白,不过私心却不太愿意这样做,如版面安排上不得不如此接排时,最好能用加框加线的办法和大文章隔开一下,以免贻附骥之讥也……

实兄:我也是遵命作文,虽然这文他们未必会登吧。诗可存,发表时改

题“镣铐和自由”便好了……

什么诗?我也认真查了一下。幸好,还在,我把它录进电脑里了:我的心是自由的/我的手脚戴着镣铐//我的手脚是自由的/我的头脑戴着镣铐//能够戴着镣铐跳舞/是我拥有的最大骄傲//有了镣铐这副道具/我的自由才更有味道。很明显,是我看了他说的那篇“遵命作文”后,写给他的读后感,但那是篇什么文章,说来真是不好意思,我现在已不记得了。这样的读后感,我还有一些,例如:一盏一盏的灯亮了/夜里的窗户犹如眼睛/街边矗立的无数大楼/就像长满眼睛的巨人//每一扇都蒙着面纱/谨慎地掩藏自己的感情/每一扇都透出微光/让人觉得此生朦胧。这是看了什么写的?现在也是记不得了,但肯定是读了他的或他推荐给我看的某篇文字的读后感,因为这段文字后面特地标注了他的名字,以示此感与他有关。他确实是我的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我与他的异同。

他是敏感的。他从李鸿章还有曾国藩的全集发现二者有一大不同:“曾集一百四十卷中,有七十卷是创作和编辑的诗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另一半才是奏稿、书札和批牍;李集一百六十五卷,则全是奏稿、函稿和电稿……抒写个人情怀的诗文却一篇也没有。难道真如有的人所说,曾国藩有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李鸿章有术无学么?”事情当然不是这样。于是,他便由此出发,搜寻,调研,得出真相,并将两人的诗赋比较,察看他们的不同性情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生。此文的口子开得很小,扯出的东西却是不少,而且好看,引人思考。这是他给《书屋》的第二篇文字,题目是《李鸿章的诗》。

他给《书屋》的第三篇,题目是《老李和老子》,写的是劳改队的朋友老李对于《老子》的研究。我至今都好笑的是文中有这么一段:“有次读报,读的是一篇关于‘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大文章,‘霍查①’、‘霍查’把听的人听得头晕脑涨,读的人也读得舌燥喉干,只好停下来喝点水。这时老Z忽然端着杯子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是不喜欢霍查的。’全体为之愕然,身为‘劳改积极分子’的组长更是如临大敌。老Z却不慌不忙接上一句:‘我只喝白开水。’”我总觉得这个老Z就是钟叔河他自己。

① 恩维尔·霍查(1908-1985),阿尔巴尼亚政治家、社会主义者及国家领导人,曾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与总理,掌权达四十年之久。

他是会写文章的,而且很会写,他给《书屋》的那些文章,不但有思想,而且都好看,比如他写李锐先生(《老社长——李锐识小》,2001年第6期),下面我就引那开头,看这开头就知道,我可不是乱说的:

南下干部进城,写信写通知,往往随便找张白纸,写好后先折成一指宽的纸条,再折叠成方胜状,写上收件人姓名和地址,便成了。一九四九年八月三十日,我拿着往报社去报到的,便是这样一封介绍信,上面写的是:

“经武路二六一号李朱社长。”

称谓姓氏连写,如“林罗”“刘邓”,是解放区解放军带来的习惯,我则初见,所以到了传达室,便说:

“找李朱社长。”

“李社长还是朱社长?”

这才知道“李朱”原是二人。

开门见山,简洁生动,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场感。

对《书屋》,他也批评,批评得如此满怀深情:

实兄:

《书屋》越办越有看头了,证明就是我拿到手已经不能放下,总是一口气看到底,而且还不只浏览,硬是看得比较细,当然这也就难免发现一二处“问题”,比如这一期(2000.11)第四十八页评郭沫若《凤凰涅槃》引卜辞作:“其自西来风,其自东来风,其自南来风,其自北来风。”便应该是:“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碰巧我手边有甲文原件影印本,便复印一件呈览。

又P.77第一栏倒七行,说葛金烺“曾任刑部主事、湖广司主稿及户部郎中等职,是个四品衔的小京官”。这也不大对。主事虽为正六品,各部院郎中却是正五品,相当于光禄寺少卿、各直隶州知州,已经不怎么小。至于四品,乃是道府一级,可以穿蟒着貂,算是当时的高干了。(清制,国子监祭酒即大学校长和内阁侍读学士都是从四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不过从六品,知县只正七品。)

当时的京官,各部尚书为从一品,侍郎为正二品,以上叫堂官,等于现在的部级;给事中、郎中为正五品,员外郎为从五品,主事为正六品,以上叫司官,等于现在的司局级;七品(县处级)以下的才称“小京官”,“四品小京官”则闻所未闻。

这里说的全凭印象,没有查书(亦无书可查),也许不会准确,但大体上不会错。给你们说说,是因为我不愿见《书屋》有此类纰漏,虽然未必会有人注意到这些。

评汪国真,快人快语,极为中肯。诗有汪国真,文有余秋雨,宇宙间自有此一种文字,亦少他不得;但居然风靡一时,群奉为圭臬,则读者水平可以想见,可为太息也。

窃意文当思想见解为主,文笔实为余事。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这须先有值得“行”又能够“行”的思想见解,而出以含蓄有味的文字,则相得益彰。若徒以摭拾古人洋人文事为能,纵使“做”得出汪国真、余秋雨式的“作文”,似亦不足道。《书屋》既敢发出人所不敢道的文评,则千万不要另一面又为此类文字提供园地,贵其所贱啊!

匆此即颂著祺!

钟叔河

十月二十八日

他的批评是对的。我将此信编发了,发在2001年第1期的《书屋》上,称呼也就由“实兄”变成了“《书屋》编辑部”。

这篇文字写到这里,似乎可以在电脑上点击“保存”的按钮了,但我突然又想起他对我说的一段话,一段很私人的话:

评价一个男人如何,看看他的老婆怎样,也是一个标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他在为他的后代选母亲呀。比如我的老婆朱纯,我被判刑劳改之后,四个女儿就是她独自一人做工养大……

关于朱纯,我曾经写过一篇很短的文字,这里我也转录一下,算是这篇文字的结尾:

朱纯走了。

叔河先生很难过,我也是,很难过。

一直想为她写一点什么,却又一直没有写。

为什么?说不出。

有些事,不是想说就能说的,就能说得出来的。有些人,也是的。朱纯就是这样的人。

这样说,不是说,朱纯是很复杂的,复杂得我无法说。不是的,朱纯恰恰很单纯,至少在我看来单纯,我能感到她的单纯,正是因为她的单纯,单纯得我说不出。

我是叫她朱纯的。虽然我是五十多岁,虽然她已七十多岁,想想我与她的认识,那时,还只四十多岁,即使是如此,我还是叫她朱纯的。

我叫她朱纯,她总应一声,应得很自然,笑得也自然,一点都不隔。

这就是朱纯。一个能够让我放松、让我随意、让我感到亲近的人。

朱纯是很安静的,我跟她接触,我也变安静。

朱纯是很乐观的,即使得癌症,她也很乐观,看见她,我就想,我的母亲若能这样,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朱纯得了癌症时,我也问过她,她说不要紧。

每次见到她,我总想问她,问她怎么样,然而,每次话到嘴边,想想,还是打住了。

她说不要紧,就是不要紧。

又有什么要紧的呢?是啊,又有什么要紧的?若是遇到事情时,能够如她这样想,人也就会轻松些吧。

我曾写过一段文字,我想把它抄在这里,作为我对朱纯的纪念:

很多人的死就像一棵树。

这树长在家门口,或者某个角落里,或者某个平常的地方。

天天看见,熟视无睹。

一旦死了,枯干的树身,被人锯倒,被人拖走,有的甚至连那根兜也被人干净地剜走了。

这时,可能,你会觉得,在你平时的目光之中,突然少了一点什么。

少了一点什么呢?想了想,不明白,究竟少了一点什么。

直到一天,突然看见,原来就在这个地方,就在你的脚边身旁,曾经站有一棵树,一棵不大不小的树。你的心头也许就会拂过那么一种感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

这时,也许,你就明白,究竟少了一点什么。

朱纯走了,一想起她,我就会有这种感觉。

先生简介

钟叔河,一九三一年生,湖南平江人。第三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一九五七年在《新湖南报》被划为右派分子,一九七〇年又因“污蔑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判刑十年。一九七九年后开始从事书籍编辑工作,曾任岳麓书社总编辑。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史学论文集)、《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儿童杂事诗图笺释》、《钟叔河散文》、《青灯集》、《笼中鸟集》、《小西门集》、《记得青山那一边》、《念楼序跋》、《念楼小抄》、《念楼学短》(全五卷)等。编辑作品有《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散文全集》《凤凰丛书》《知堂书话》等。

同类推荐
  • 问世界:一个初中女孩的成长记

    问世界:一个初中女孩的成长记

    《问世界》是一本有趣的书,它记录了一个初中女孩的成长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全书三个部分:“问书影,问音乐”有她的书评、影评和原创歌曲,以及英文荐书演讲。“问教育,问成长”有她对学校、教育和考试的反思,以及她对自由的渴望和理解。“问生活,问自己”有她对青春流浪的记录,对生死的思考,和在虚构世界里的心的飞扬。
  • 大刀阔斧:全国城市商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大刀阔斧:全国城市商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本书以纪实文学地形式介绍了全国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前前后后,主要内容包括:中央决定启动商业体制改革、打破地区封锁建立新模式、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商业市场等。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一个人的微战争

    一个人的微战争

    本书是一部富有浓郁军旅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共四十一个不同的小故事。从那些最不经意的地方入手,折射当代军营生活的侧面——面对冒烟的炸弹、战友的暴毙,思考武器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思考战争的命运,书中处处透出悲悯的情怀。陌生化是该书一大特色,作为一名曾经的武器操作手,作者巧妙地把人带进一个个陌生的领地,阅读该书犹如一次陌生的心灵旅行。书中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处处都似一个人的微战争,让人看到那最不经意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到不一样的军营,以及军营背后神秘而真实的生活,一切未知等待读者亲自揭秘……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热门推荐
  • 梦幻境地

    梦幻境地

    这是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奇怪的灰雾,巨大的人工盆地····,一个少年历经一场变故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目标从此开始了他的不平凡的人生,话不多说就随着他走进这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去了解这一切。
  • 我与英雄联盟

    我与英雄联盟

    主角和好友组建英雄联盟战队的故事,讲述主角如何爱上游戏,爱上英雄联盟,如何认识一帮好友并组建自己英雄联盟战队,并不断进步取得骄人成绩的。
  • 混在零朝当大佬

    混在零朝当大佬

    一个傻小子带领着一群乞丐闯天下。冷若冰霜的女捕快,小鸟依人的富家女,野蛮任性的小郡主,青春俏皮的小萝莉,成熟性感的女教主,冷艳绝情的女杀手......周一告诉你什么叫做爱江山更爱美人
  • 怎么当剑圣

    怎么当剑圣

    一本平平无奇的工具书,请不要过于期待。。。
  • 让青少年懂得保护环境的故事

    让青少年懂得保护环境的故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相关内容编写的一部用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观念,适合在校青少年阅读的故事选集。
  • 青春在盛夏开始

    青春在盛夏开始

    在青春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哪怕背后有着多少不美好的一切……
  • 属于我的那抹星光

    属于我的那抹星光

    “邢默辰,我累了,我们离婚吧。”嫁给邢默辰的时候,她很幸福,她的笑容就像一颗糖。慢慢的这颗糖也就化了。没有信任的爱叫爱吗?她不想要一场将就的婚姻。“别闹了,回家再说”“我闹……”眼泪如雨水般滑落。就说嘛,她对他,只是替代品!!!“离婚协议书我已经签好字了,过一会儿我发到你邮箱。”说完她没有留恋,转头走了,这一走就是4年……4年后她强势回归,不再是4年前那个毛毛躁躁的小丫头了。她现在是万人之上的女神!所有男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而宋思诺不屑一顾,所有男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但在邢默辰心里,她应该是那个恶毒的后妈吧。
  • 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本书精选的一百多条管理定律涉及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决策管理、员工激励、高效沟通、团队合作、危机与变革、思维与创新等多个方面。
  • 我母亲这辈子

    我母亲这辈子

    我一直想写下一些东西,又有点担心,希望早点写完,早点有人能够看到吧
  • 染白的英雄生涯

    染白的英雄生涯

    本书别名【某英雄科的替身使者】 我的名字叫染白,不知一天我的脑中竟然多出个替身百科全书,替身百科全书可以让我拥有JOJO中的全部替身,更没想到的是我可以像完美生物一样自己创建替身,发达了,我这样想到。从此「三寸金莲」可以让我像蚁人一样随意变小,「黄金体验」可以让我像@@@一样创建生命,绯红之王可以让我随意消除时间,杀手皇后可以让我随意炸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