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庄子·大宗师》
【译文】
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且了解人的作为,就能达到认识的极点。认识自然的规律,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哺育、熏陶他现在不熟悉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
【解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从对自然和谐的认识出发,提出的理论。它揭示了一种应该遵循的规律,人应该效法地,地应该效法天,天应该效法“道”,“道”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来适应自然的要求。
庄子认为,一切都不可强求,应该顺应自然。就算出于好的心愿,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也会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照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劳心苦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所以庄子说:“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
在庄子看来,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时人类社会是“莫之为而常自然”,不做什么破坏自然的事,而是顺应自然的。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解释顺应自然就是“适者生存”。有时候,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环境,就去适应它。这一点,连小虫子都明白。比如在绿叶中生存的一种毛毛虫,它的全身都是绿色的,这在生物学上叫保护色。其实这就是毛毛虫适应周围环境的最聪明的做法。毛毛虫因此躲过了很多天敌的袭击。我们相信,开始时也有很多毛毛虫倔强,不肯把自己变成绿色。最后都被天敌吃掉了,而留下来的都是尽其所能去适应环境的,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
作为人类,我们更应该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
在鞋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以前,人们不得不忍受着脚被扎被磨的痛苦,赤脚走路。某个国家,有位大臣为了取悦国王,把国王所有的房间都铺上了牛皮。国王踩在牛皮地毯上,觉得两只脚舒服极了。
为了让自己不管走到哪里双脚都感到舒服,国王下令把全国各地的路都铺上牛皮。众大臣听了国王的话都一筹莫展,知道这实在比登天还难。就算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凑不到足够的牛皮来铺路,而且由此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如何劝说国王改变主意时,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说大王:可以试着用牛皮把脚包起来,再拴上一条绳子捆紧,大王的脚就不用再忍受痛苦了。国王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建议,收回命令。鞋子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把全国的所有道路上统统铺上牛皮,这办法固然能让国王的脚舒服,但毕竟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笨办法。那个大臣是聪明的,改变自己的脚下一点点地方,比用牛皮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要容易得多。按照第二种办法,只要一小块牛皮,就能做到把整个世界都用牛皮铺垫起来一样的效果了。
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周围环境感到不如意: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工作压力太大,报酬太低……面对这种种烦恼,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能力让周围的一切如他所愿。对周围的环境,我们可以想办法来改变它,把现实中不令人满意的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改变环境是很困难的,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路还是原来的路,境遇还是原来的境遇,而我们灵活进行了选择,路和境遇所给予我们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
一味的盼着环境改变,还不如首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让你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