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当时卜天璋主管文牍,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哽咽。卜天璋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死,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丞相顺德王主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王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卜天璋很快使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极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追查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不久,他便请求退休。
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朝廷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他还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明朝的清官中,杨继宗堪称为佼佼者。
成化初年,朝廷采纳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继宗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峻,人们都不敢有所冒犯。然而他却能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往就学,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每遇到学官时都待以宾客之礼,府内教师儒生竞相劝学,一时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他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来府衙报告名姓。”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前往拜见他说:“为治之道有一定规矩,您只管剔除奸弊,劝诫惩办官吏。那种挨家挨户稽查考核,则是地方官府之事,不是你风宪官的管辖范围。”孔儒无法为难他,但心里却深为忌恨。临行前,他突然闯入府第之中,打开杨继宗的箱奁察看,里面只有旧衣数件而已,只好惭愧而去。有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送给他们的只是菱角、芡实之类和历书。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文去领取库中金银,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杨继宗进京入觐,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签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官员
◎文/佚名
任何人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时,都要严格自律,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真正的地关心群众生活,也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明代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爱国英雄和著名诗人于谦,一生清廉勤政,不畏权势,不拉私交,性格刚正,嫉恶如仇,堪称后世楷模。
于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仕宦家庭,从小就勤奋好学,才智过人,并以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作为自己的偶象。
于谦刚入仕途,就显露出为民除害的决心和果敢的性格。
永乐二十一年,他奉命出巡湖广、四川、贵州和江西等地,考察官吏,安抚百姓,他微服便装,深入百姓,访询长老,倾听百姓的意见。当发现有些官吏贪赃枉法,滥杀无辜百姓以冒充军功时,就立即查处。
一些犯罪的官吏,竭力想贿赂拉拢于谦,求于谦网开一面。于谦却丝毫不为所动,轻者当面斥责,重者则回朝奏劾。
宣德二年,他巡察江西,了解到一些官吏断案不公,就亲自复审,纠正了冤案,平反释放了数百名受冤者,百姓称为“神明”。
当宁王府的官吏恃势掠夺商民货物时,于谦一经查明,就严加惩处。
于谦在巡抚岗位上19年,改革时弊,发展生产,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被百姓称为“清官”、“青天”。
于谦的事迹,在人民中广泛传播,就连盗匪闻其名见其人,也各自散去。
正统五年,于谦从河南往山西,轻骑简从,夜间经过太行山隘口,忽然遇见一伙劫路的盗群,挥刀呼啸而来,随从的仆人见此情景都毛骨悚然,而于谦却毫无惧色,大声叱责。群盗才发现是威风凛凛的巡抚于谦,于是作鸟兽散。
于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时有一种社会风气,一些地方官吏,为了飞黄腾达,去京城奏议时,总要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献媚取宠的礼物。
于谦每次去朝廷奏议时,总是两手空空。
有人劝于谦带些山西名产(当地有手帕、线香和麻姑),分送朝臣。于谦却写了一首《入京》诗作答:“手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此诗不久就远近闻名,成为美谈。
于谦在生活中十分节俭,常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薪俸用来救济灾民和穷人。于谦一生忧国忧民,却终难逃奸臣陷害,当他家被抄时,未发现他家中有金银财宝,唯有一间密室紧锁。抄家者以为里面一定藏有珍宝,谁知打开一看,只有代宗皇帝赐予的蟒衣、剑器。
于谦的一生,为国为民,无论治理国家,还是领兵打仗,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在封建社会里,许多为官作将的人,为求功名富贵,不惜挖空心思,鱼肉百姓。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尤其显得可贵。
苏绰也称得上一位这样的官员。
苏绰(497~546)字令绰,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他是西魏少数民族政权革易时政、推行汉化,并根据《周礼》建制立官的枢要之臣,对北朝后期的思想、政治、文化颇有影响。
由于他的才华出众,受到西魏宰相宇文泰的重用,并凭其出色的表现,官位步步高升。除其才能之外,能使名声显赫的重要原因,便是他的良好品德和高尚人格。
宇文泰久闻苏绰才气过人,但未曾识见。
一次,宇文泰与公卿同往昆明捕鱼,到仓池时,问旁边的人其历史情况,无人可答。于是,把苏绰叫来了。苏绰便把每事都讲述得绘声绘色。宇文泰心喜,便一直问到天地开始创造化育时有什么景象,历代兴盛与灭亡的经过如何,苏绰始终对答如流。宇文泰与苏绰骑马慢行,竟然没有撒网捕鱼就返回了。
回到府中,二人继续交谈。每当谈到军政大事时,宇文泰便会端庄坐起,非常入神地倾听,一直谈到次日清晨,但宇文泰仍意犹未尽。这全靠苏绰的博学多才与合理透彻的分析,更有改革意见的大胆提出。宇文泰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才,便任以大行台左丞,管理重要政务。从此苏绰便越来越得到宇文泰的宠信。
公元546年,苏绰官至西魏大行台度支尚书、司农卿。他秉性忠厚俭朴,以消除人民的饥荒祸乱为己任,每天处理众多国家大事,丞相宇文泰对其推心置腹,十分信任。
他不为己谋置田产宅第,更不仗势搜刮钱财。他不仅严于律己,更注重对子之教,形成清廉的家风。他的儿子苏威,后来成为了隋朝的重要大臣,和他的父亲一样,以“清俭廉慎”而著名。
他通常与王公大臣商议国家政务,从朝至夕,国事大小,都了如指掌。终由于“积思劳倦”,年仅49岁便走完了其人生旅程。
宇文泰对苏绰的死十分悲痛,深感惋惜。认为少了深知己心之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苏绰之所以官爵高升,死时令人如此惋惜,除其出众的才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其高贵的人格魅力,心如清水,行如白玉,使人敬服。
多行不义失人心的皇帝
◎文/佚名
常行不义之人必失人心,为人还是应该奉行良好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的好。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后废帝刘昱是一个狂悖暴虐的皇帝。他视皇权如儿戏,只思淫乐,烦恼政务,就将政事全交给佞臣杨远长、阮佃夫、王道隆等人。这几人则处处设法满足刘昱的狂暴欲望,极力诱使他陷入玩乐之中,将朝中大权攫入自己手中,成为仅次于君主的人臣。刘昱9岁即位,11岁撇开前朝顾命大臣亲政,以玩童与流氓身分横行朝廷与宫中。刘昱久呆宫中,很觉无味寂寞,对各种清规戒律十分反感,非常向往宫外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几乎天天出宫游玩。
刘昱出宫时,坐着特制的露车,类似现在的敞篷汽车,只是车顶上加上一层篷布,以遮阳蔽雨;出宫之时,将随从侍卫统统赶走,留下几十名贴身随从,或出郊野,或入市井,横冲直撞,耀武扬威。
刘昱每日穿行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嫌皇袍衣冠不方便,就以小绔衫聊以蔽体,与社会最下层流氓地痞无赖打成一片,即使遭到怠慢侮辱,也不生气,还高兴异常,常常是早出夜归,或没日没夜玩乐,十天半月不回宫中,累了困了或夜宿客舍,或醉卧道旁。遇到臣民家中有婚丧红白喜事,往往与挽车小儿群聚饮酒,寻欢作乐。或者与侍从互相追逐、斗殴,以决胜负。刘昱还同右卫营中一个妓女通奸,每次和她游玩,就携带数千钱,作为买酒肉的费用。
刘昱根本不愿料理朝政,就将这些烦心事儿都托付给佞臣。本来帝王荒政到这样地步,大臣该劝阻为是,但杨远长、阮佃夫等人却故意纵君为乐,让他脱离朝宫,肆行玩乐。
本来刘昱天资聪颖,常有惊人之举,一般百姓家常琐事,他过目不忘,动手即会。锻炼金银、裁衣作帽等技巧,他十分精通,羌胡乐器,他也是无师自通,吹奏很有水准;并且在殿堂、御寝之内,亲手育养数十头驴、马,匹匹膘肥体壮,雄健无比。
但是,刘昱又是非常凶暴,外出游玩,遇到不开心之时,随意滥杀,遇到任何东西挡道,是人是畜,都让侍从格杀勿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都大门紧闭,道路绝迹。并且,命令身边侍卫准备几十根白色木棒,各有名号,手执针、锤、凿、锯等刑具,别人稍有仵逆,就施以击脑袋、锤阴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几十人,且他以此为乐,一天不见有人流血,就闷闷不乐。
一次,他把一个人的阴囊用铁锤打破,旁边有个人皱了一下眉头,给刘昱瞧见了,勃然大怒,他让那人立正,袒露肩胛,用短矛刺穿。还有一次,他闻到大臣孙超身上有一股蒜味,就命人剖开孙胸,看看有没有大蒜。
刘昱如此横暴,给奸臣打击忠良正直大臣以机会,刘昱王朝覆亡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不久权臣萧道成乘机起兵,平息王族内乱,建立了萧齐王朝。
以廉明谨慎著称的名臣
◎文/李华伟
为官廉明谨慎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会为金钱所诱惑,而且也更容易得到有作为的上司的赏识和民众的拥戴。
是仪是东汉末北海营陆(今山东维坊市南)人。汉末大乱,他进乱江东,被东吴孙权征召,拜骑都尉。讨关羽时拜忠义校尉。后任侍中,封都亭侯,又拜尚书仆射。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是仪认为二王地位太高,很不好。于是上疏说:“臣认为鲁王天生具有高贵的品德,文武兼备,当今妥善的办法是,应当派他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屏障。宣扬他的美德,广泛显耀其威望,这是国家良好的制度,全国人民的期望。只是臣下言辞粗俗,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意思。我认为对二王的地位应有所降低,以端正上下的等级秩序,申明教化的根本。”接连上书三四次。作为王傅,他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谦让。
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