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这些柳条吗?”斯巴达克说,“我们可以用它来编扎一架极长的长梯,梯子的上端缚在这块悬崖上,然后把它的下端放到这个深谷中去,我们循着这架梯子下去,就可以突然出现在敌人后面,把他们砍成肉酱!”
于是,斯巴达克派出了四个中队的战士,叫他们用斧头到附近的树林里去砍伐适应编梯子用的、最粗最韧的柳条。命令其余的人留在山顶上,把营地上所有的绳子、皮带全部搜集起来,以便把那架将要编扎的非凡长梯的各部分互相连接起来。
不到一个钟头,被派去的战士们带回来大捆大捆的柳条。斯巴达克亲自动手带头拿起粗壮的柳条编扎梯子,同时命令所有的人一起参加这一工作。
1200人整整忙了三个小时,终于,当黄昏来临的时候,那架长达九百余英尺的软梯完工了。斯巴达克检查了软梯的每一个环节是否牢固可靠,下令在长梯下端系上两块大石头,然后把它循着那道深渊峭壁的悬崖放了下去。他早已机智地考虑到了这两块石头的重要作用:首先,石头的重量超过队伍中任何一个大汉的体重,如果这架系着石头的长梯能够一直伸到深渊底部而不断,战士们下去时就有了生命的保证;其次,那两块石头可以牢牢地把长梯的下端固定在谷底,减轻它那危险的摆动。
黄昏消失,夜色愈来愈浓重了。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战士们在一片肃静中,成群地聚集在山顶的边沿上,好像那无底的深渊吸引着他们一般……在这空蒙的黑夜中,只听到1200人的沉重的呼吸在发响,这时候,他们的命运已完全系在这架用柳条编成的柔软的长梯上了。
第一个人已经勇敢地下去了,长梯经过一阵波浪式的摆动,不久,便从下面传来了一阵低微的声音:
“喂……喂……”
第一个人成功了!战士们开始用狂热而敏捷的动作,循着这道惊人的长梯一个又一个地爬下去……
下梯的行动一直持续了整整36个小时。直到第三天拂晓,战士们才全部到达深渊底部的平地上。
这是一次多么艰巨而又令人鼓舞的行动啊!此刻战士们对斯巴达克极度感激,他们对他所表示的狂热的爱和忠诚是无法形容的,因为他那杰出的领悟力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斯巴达克率领着起义队伍,摸索着走出了深渊底部的一个出口。等到又一个黑夜降临时,他们极其小心地绕到了罗马人的营垒后面。斯巴达克一声令下,还没等哨兵发觉,起义的战士们就以惊人的速度越过壕沟,翻过土坝,冲进了罗马人的营垒……
罗马人正在毫无顾虑地呼呼酣睡,他们以为被关在笼子里的起义队伍一定也在山上营地里睡觉呢。半小时不到,四百多个罗马士兵已被杀死,其余的人都抱头鼠窜向四方逃散了。又经过一场激烈的追杀,一小撮企图抵抗的罗马人几乎全被消灭了,罗马人的营垒完全落到了起义队伍的手里。
就这样,由于斯巴达克的沉着、机敏和远见,1200起义者打败了3000多名罗马士兵,其中约有1000人被打死,连那位最高将领克洛提乌斯,也没有逃脱死亡对他的惩罚。
几天后,胜利的消息传开去,罗马奴隶主阶级以及贵族老爷们吓得惊慌万分;与此同时,起义队伍有了更快的壮大和发展,因为斯巴达克的名字具有一种非凡的感召力——它是奴隶们获得解放、走向自由的象征。
善于逆向思维的孙膑
◎文/李华伟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顺向思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就可能会遇到障碍,难于解决问题,这时候,就要考虑换一个角度,反过来思考一下。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贪图富贵,提前下了山,到魏国做了大将。庞涓知道孙膑才能在自己之上,便设法把孙膑诓来,以图控制。魏王见了孙膑,便想试试他的才能。魏王坐定后,对文臣武将们说:“今天我坐在殿上,要看看大家谁有办法让我从殿上走下来。”
有个武将惊慌失措地跑到前面,口里怪叫着:“蛇,蛇!大王背后有毒蛇,快跑!”魏王面不改色,捋捋胡须道:“小诡小诈,岂能诓我?”这个武将只好无趣地退了下去。
有个文官出来煞有介事地禀报道:“大王,前院一棵枯树忽然开了满树金花,光彩灿烂,请大王前往一观!”魏王冷冷一笑,动也没动。这个文官也只得退了下来。
大臣们都想露一手,使尽浑身解数,什么花招都想了,但魏王还是不为所动。这时庞涓出来奏道:“臣有一计,定能叫大王走下来,只是不敢实行。”
魏王道:“你先说来。”
庞涓说:“我去殿后放把火,大王定然走下来。”
魏王听了,微微一笑:“火攻?好计!”随即又把脸一沉:“太放肆了!”
庞涓嗫嗫诺诺地赶紧闪开了。
魏王看了一眼一直不动声色的孙膑,说道:“听说你是鬼谷子先生的高徒,想来定有妙计?”孙膑走到前边说道:“大王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不下来了,就是神仙也无计可施啊!”魏王听出话里的恭维,不禁喜上眉梢。孙膑接着又说:“不过,换个位置可就不一样了。要是您站在殿下,我倒有办法让大王自己走上去。”
魏王摆摆手:“那还不是一样。不过,你既然说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自己上去。”
说完,魏王离座来到殿下站定,说道:“你用什么办法让我走上去,说吧!”
孙膑说道:“大王,我已经让您自己走下来了。”
魏王这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连夸孙膑高才。
一次名副其实的闪电行动
◎文/佚名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善于思索和谋划,愿意为自己的计划充分准备和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闪电行动”是以色列在1976年7月3日实施的一项突击军事任务。
当年的6月27日,四名巴勒斯坦人和四名联邦德国人劫持了一架从法国飞往以色列的班机,迫使它在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降落,劫持者要求以242名人质交换被以色列当局拘禁的53名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当局一面通过外交途径来拖延时间,一方面抽调了200名官兵组成突击队,采取以“闪电行动”为代号的军事手段。
由于阿明总统领导的乌干达政府是倾向巴勒斯坦人的,这就给“闪电行动”增强了难度。
为了搞好“闪电行动”,以色列当局做了充分的准备,研究了恩德培机场的地形和设施、乌干达军队的实力及布防、劫持者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进行了模拟演习。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四架涂有民航机标志的以色列军用运输机腾空而起,利用民航线超低空飞行,其中一架飞机停在肯尼亚内罗毕机场作为“野战医院”,一架飞机充当指挥机,剩下两架飞机则进入恩德培机场上空。
他们在空中发出讯号:“我们运来了劫持者要求释放的巴勒斯坦人,请准予降落。”
恩德培机场的指挥塔看见飞机标有法国民航标志,就允许降落,以色列突击队员未等飞机停稳就冲出机舱,立即分三路行动:一路乘一辆高级“奔驰”车,冒充乌干达总统阿明,直闯关押人质的候机大楼,以迅速的行动击毙劫持者,解救了全部人质;第二路则去攻击停在机场上的20余架乌干达的米格战斗机,以保证自己能安全返回;第三路则去袭击机场的指挥塔。三路人马同时行动,配合默契,全部战斗只用了53分钟时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行动是名副其实的闪电式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进行了充分的谋划和准备:一是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二是自始自终的“诈骗”行为,如将战斗机改为民航标志,将奔驰车冒充为阿明专车等等。
德克斯特上将妻子的一封信
◎文/佚名
在生活中,不要相信“不可能”。只要思路灵活,善于动脑,凡事皆有可能,凡事都有适当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我们不能思路阻塞,不能囿于常规。
1944年秋,正当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盟军已经逼近德国之时,德国陆军上将德克斯特接到希特勒要他带领一万人驻守比利时前线蒙塔弗利尔要塞的命令。为了防止德克斯特叛离,希特勒狡猾地将他的妻子爱罗伊斯扣下来做了人质。
德克斯特到任后,要塞遭到盟军围攻,虽经多次激战,德军防线仍被突破。德克斯特看到大势已去,想到了自杀。因为自杀即可使自己获得解脱,也不会导致希特勒伤害他的妻子。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妻子一封信(飞机空投的)。信中写道:“这封信带去了我所有的美好祝愿和最真挚的爱。可是,亲爱的,这封信怕要给你增添忧伤了。我要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得了癌症,病情已经恶化,我知道我不行了,因而今晚在发出这封信后,我将吞下平时大夫零星给我用以减轻病痛而我偷偷攒起来的安眠药……所以,我要向你告别了。今晚,在离别的最后时刻,我怀念着你——我永生永世最亲爱的人。再见吧!亲爱的,再见!”
看完妻子的来信,德克斯特悲痛欲绝。他掏出手枪,准备一死了之。没有爱罗伊斯,他怎么能活得下去!然而就在这一刹那间,他马上又想到:我能就这么毫无意义地死去吗?我还要对这一万人负责呀!如果我死了,希特勒派来监视我的总参谋长弗雷还会带着部队继续拼下去,最终必然全军覆没。既然现在妻子已死了,我也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何不干脆投降呢?
想到这里,他举着手枪冲出屋门,对着弗雷等人大声喊道:“举起手来,动一动就打死你们!”然后马上叫人给盟军法斯尔上将打电话,请求受降。
当天晚上,英国广播公司向全世界播送了一条惊人消息:蒙塔弗利尔要塞的德军在德克斯特上将率领下向盟军投降,一万人逃出死亡的边缘,进入了盟军的战俘营。躺在地下室里的希特勒获悉这一情况后,气得暴跳如雷。
也就在这一天晚上,爱罗伊斯把一切都收拾停当之后,在保护人的护卫下,坐上早已准备好的一辆汽车,飞驰到盟军中会见她亲爱的丈夫去了。看上去,她丝毫没有癌症病人的症状。
原来爱罗伊斯并没有患癌症,更没有吞服安眠药自杀。因为当时希特勒特颁了一条军规:假如一个军官在前线临阵叛逃,那么他在后方的父母妻儿都将被马上处死。爱罗伊斯为了不使丈夫担心牵连妻子而在战场上硬拼丧生,便想出了这条用“自杀”来帮助丈夫解脱的妙计。
机敏的苏军哨兵
◎文/王新龙
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小事往往隐藏着很深的道理。滴水可以藏海,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及时发现并找出那些反常现象背后的东西,才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次战斗中,有一位哨兵被派往前沿阵地侦察敌情,他奉命警惕地观察着阵地前那片树林的动静。那天的天气不太好,不停地刮着寒风,树林中密密的树枝随风摆动着,发出阵阵沙沙的声响。
忽然,他发现有一个树枝不是顺风向而倾斜,而是逆风而立。他感到非常奇怪。按照常理来说,树枝是不可能逆风而立的。这其中一定有其他什么原因。他仔细想了片刻,意识到前方很可能有德军埋伏。于是,他连忙给部队发出了炮击的信号,引导苏军的炮火轰击树林。事后,清扫战场时果然发现了一些德军的尸体。
原来,有一小批德军士兵正潜伏在苏军阵地前的小树林里伺机偷袭。可在潜伏过程中,有一个德军士兵感到很疲劳,他把身上的水壶解下来挂到了身旁的树枝上。正是这个水壶的重量使树枝弯到了逆风方向。那个苏军哨兵及时发现了这一反常的现象,从而怀疑有敌人埋伏,最终确保了阵地的安全。愚蠢的德军士兵,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也未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哨兵通过常识判断和合理的逻辑分析,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而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从一个不太明显的现象中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奥妙所在,并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陷入泥潭的苏军坦克
◎文/赵德斌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智慧的支撑。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智慧,像死里逃生的灵丹妙药,可以把危机变为生机。
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上半年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发动了乌克兰进攻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使用了2000多门火炮,2000多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和将近220万军队。
苏军NC重型坦克由于吨位大,发动机马力强,冲击力十分凶猛,给德军造成很大威胁。
一次,为尽快突破德军的前沿阵地,苏军重型NC坦克在后方火炮掩护下,向敌军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击。苏军NC重型坦克长驱直入,很快就撕破了德军的前沿防御,突入敌军阵地。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炮弹纷飞,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狼烟滚滚。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冲在最前面的一辆NC重型坦克,由于视线不好,驾驶员没有看清道路,不幸陷入泥潭之中。坦克趴窝了,发动机熄了火,即使苏军后续部队想要解救,也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了。苏军的坦克和士兵,处于孤立无援的危急境地。
发现这辆苏军NC重型坦克陷入了泥潭之中,成了瓮中之鳖,一大群幸灾乐祸的德军士兵围了上来,敲打着坦克车体,狂喊着要坦克中的苏军士兵赶快投降。
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坐以待援,希望渺茫;脱离坦克,等于自取灭亡。
当德国兵再次叫喊着要坦克中的苏军士兵投降时,突然听到苏军士兵高呼:“绝不投降!誓死不当俘虏!”随后坦克内传出了几声枪响,接着又传出了痛苦的惨叫声、呻吟声,后来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死一样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