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是指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洋的狭窄水道,它往往伸入大陆与大陆、大陆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在我国沿海,主要的海峡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以及琼州海峡。
1.渤海海峡
渤海海峡指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西南角至山东半岛蓬莱登州头一段水域,宽约为57海里。西与渤海相连,东与黄海毗邻。庙岛群岛散布于海峡中、南部,把渤海海峡分成8个主要的水道。各水道的宽度和深度不一,大体是北宽南窄,北深南浅。8个水道中有6个呈东西走向,它们分别是:
老铁山水道——老铁山西南角至北隍城岛一带水域,是渤海海峡最主要的通道,宽约为24海里、水深为50~65米,最大深度为83米。
大、小钦水道——南隍城岛至大钦岛一带水域,宽为4海里,水深为25~50米。
北砣矶水道——大钦岛至砣矶岛一带水域,宽约为6海里,水深为35~45米。
南砣矶水道——砣矶岛至猴矶岛一带水域,宽约为8海里,水深为20~40米。
长山水道——猴矶岛至北长山岛一带水域,宽约为5海里,水深为25~30米。
登州水道——南长山岛至登州头一带水域,宽约为4海里,水深为10~30米。
渤海海峡在地质时代曾为陆地,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在一起,后因地壳变动及海浸运动才变为海底,成为渤海海峡,而庙岛群岛就是露出海面的古代山脉。
2.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台湾与福建之间,是纵贯我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它的范围,目前尚无一致的划法,较多的说法是:福建闽江口黄岐半岛北茭嘴与台湾的富贵角连线为其北界;南界为台湾南端的猫鼻头至广东的南澳岛连线。海峡走向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南北长约为350千米,东西宽约为200千米(最窄处为130千米),面积约为7万多平方千米。
台湾海峡位于中国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为60米。海峡中有一东北—西南向的隆起带,由台中浅滩、澎湖列岛和台湾浅滩将海峡分为两部分:西北部较平坦,水深约为50米;东南部坡度较大,水深为70~160米。澎湖列岛是海峡中主要的岛群,扼台湾海峡南部的咽喉。澎湖列岛与台湾西南的水域称澎湖水道,宽约为23海里,水深为50~160米。台湾浅滩是海峡内最大、最浅的浅滩,系由许多水下沙丘组成。距水面为30~40米,形如椭圆,位于澎湖列岛西南,面积约为8800平方千米,是各种经济鱼类产卵群集的场所。海峡西岸多岩岸,岸线曲折,港湾幽深,山地一般直逼海滨,多天然良港;东岸多沙岸,海岸平直,地势低缓,沙滩广阔,多沙丘、潟湖,缺乏天然良港。
台湾海峡在地质时期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该海峡还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第三纪始新世的一次大规模海浸,使整个海峡两岸均成为海面;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台湾和澎湖列岛才又耸起成为陆地,形成台湾海峡的基本轮廓;第四纪冰期以后,世界性的海浸才又形成现今的台湾海峡。
3.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位于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为一近似于东西向且长度大于宽度的横向长型海峡,长约为80千米,宽为20~40千米,面积约为237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为44米,最大深度为114米。
海峡两岸,岬角和海湾基本上是交替出现的。北岸自东向西有红崖角、排尾角、屿角、滘尾角、红坎湾、海安湾及滘尾湾;南岸相应有:铺前角、白沙角、澄迈角、玉包角、铺前湾、海口湾及澄迈湾。北岸广泛分布着低平的玄武岩台地,南岸为磨蚀-构造熔岩台地。两岸都广泛分布有火山岩。
琼州海峡的海底地形是从两岸向海峡中央逐渐变深,并可用50米等深线绘出一个北东东向的狭长矩形深水盆地。深水盆地中央有深为80~100米的水槽。海峡东西两口,地形逐渐平坦,深度变浅。向西过渡到平坦的北部湾海底,水深为20米左右;向东,通过一片不规则的浅滩,过渡到水深约为30米的南海北部大陆架。
海峡地区海流较强,多数季节的流向是由东向西,唯夏季西南风盛行时,才由西向东流动。东流速度大于西流速度。东流时间短,西流时间长。
琼州海峡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时期,因地壳发生差异性运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第二节富饶的中国海洋资源
蓝色的海洋,未来的希望
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它濒临西北太平洋,拥有长达1.8万千米的海岸线,6000多个岛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个海区。按照《国际海洋法公约》的标准,属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真可谓海域辽阔。中国沿海海域面积和大陆架面积约合2.73亿公顷,是中国陆上可耕地面积约为1.33亿公顷的2倍。这其中海洋渔场面积有1.47亿公顷,大约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的总面积。
在有些海域,单位面积产值是高于陆地田园的。比如,一亩“海洋田园”养殖对虾的产值,约为一亩陆地田园粮食作物产值的8倍。
海洋田园还可以立体利用——即可以在海水的中下层进行藻类、鱼虾、贝类、海参、鲍鱼等立体养殖,经济效益很高。
海洋有巨大的动植物生产能力。巨大的水体简直就是一个美妙的立体海洋生物工厂。人们既可以捕鱼捞虾采藻;又可以采用改善水质、人工放养鱼虾蟹苗等办法,提高海洋生产力;还可以在划定海域、岸边进行大规模工厂化产业化养殖,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海洋水产品。
由此可见,开发海洋田园,前景广阔!
中国海洋被世界海洋油气专家预测为海洋油气丰富的地区。综合各方预测估计,中国海域石油资源储量约为451亿吨,现已探明的储量为1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4.1万亿立方米,已探明的储量为3086亿立方米。
中国濒海砂矿的种类达60种以上,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种主要有钛铁矿、锆矿、金红石、独居石、磷钇矿、铌(钽)铁矿和石英砂等。濒海砂矿探明的储量约为15.25亿吨,其中,金属矿藏为0.25亿吨,非金属矿藏为15亿吨。
山东沿海的龙口煤田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座濒海煤田,探明储量为11.77亿吨,油页岩探明储量为3亿吨。另外,在南海海底还发现有3200平方千米的锰结核富集区。据估计,在黄海、东海和南海,还可能有含金、银、铜、铝、锌等贵金属的海底垫液矿床。
目前,中国已开采的海滨矿床有30多处,年产量已达50多万吨。已开采矿床只占全部探明储量的5%,因此,濒海砂矿资源潜力很大。
海洋可再生能源即海洋动力能资源。在实践上已解决或理论上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中国海的潮汐能量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度;波浪能理论功率约为0.23亿千瓦;海流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0.18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70亿度。黑潮动力资源也很可观。
数量巨大的海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宝库。一方面,海水制盐和以盐为原料发展盐化工业。中国有丰富的含盐量高的海水资源和盐浓度高于海水3~6倍的地下卤水资源,其中仅莱州湾地区的卤水总净储量就达74亿立方米。中国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海水溶存的有用矿物元素的提取,如海水提溴、碘、钾、铀、锂、氢、镁等,均是不久的将来大有前途的海洋开发领域。
中国海岸带还是一片广阔的自然造陆地区。由于人海江河多夹带泥沙量大,河口滩涂平均每年淤长约为23平方千米。这种河流的现代沉积,为中国增加了新的土地资源。
另外,修建海上机场、架设跨海大桥(如即将修建的珠海至香港跨海大桥)、修建海上人工岛及海底建筑、修建海底隧道、发展海上运输、铺设海底电缆、兴建海上城市等,均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好方式,在中国有美好前景。
此外,海洋生物又是医病健身的海洋药物的来源和海洋保健品原料的来源。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人民需求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海洋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会不断加宽加深。
海洋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资源、新的希望,她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新的栖息地、第二故乡。
中国海洋渔业
中国沿海由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组成。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海岸线绵延1.8万千米,港湾众多,滩涂面积0.3亿亩,南北跨越寒温、暖温、亚热带三个气温带;东西有沿岸、近海、外海大陆斜坡等海区;6500个岛屿星罗棋布,包括台湾、海南两个海岛省,全国岛屿岸线1.4万千米,大陆和大岛上流域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条,大部分是外流河,年入海径流18800亿立方米,夹带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盐;近海黑潮暖流和冷水团交汇,冷水性生物和暖水性生物交汇云集。
由于上述条件,中国海洋生物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据估计,中国海洋生物量约为40亿吨。据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架调查统计,鱼类有1707种,常见的有800种;甲壳类(虾、蟹)1000种,常见的266种;头足类91种;海生植物2000多种,其中常见藻类(海带、紫菜等)100种。海洋生物资源总的分布规律是随气温和水深变化,由北向南递增。但作为渔业产量,情况有些不同,如东海产量高于南海,这是由自然条件及资源条件差异决定的。
中国的近海水质肥沃,是各种海洋动物栖息索饵、生长、产卵的良好场所。中国海洋捕捞量的90%来自近海海域。中国大陆架渔场有鱼类1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据科学估算,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渔业资源可捕量(指在不破坏生态平衡,可以保持渔业资源自身再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每年可捕捞的数量)为400万~470万吨,
滩涂美景是世界重要的渔场之一。
中国还有水深15米以内的浅海滩涂2亿多亩,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条,给海洋带入大量有机质,适于鱼虾和贝藻类繁殖生长,是发展海水养殖的良好条件。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提高海洋渔业生产能力,增加海洋捕捞渔获量,人们发明了海洋渔业增殖技术,如投放人工鱼礁以改善海洋动物的生长环境,人工培育各类海洋动物种苗放流海洋(近海)。再看中国海水养殖业。它是在1979年以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的。1978年以前,产量低,品种单一,生产不稳定。90年代后,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海水养殖第一大国。养殖品种有海带、扇贝、紫菜、贻贝、鲍鱼、蛏、牡蛎、蛤、海参、对虾、梭鱼、尼罗罗非鱼等几十种。
近年来,中国海水养殖的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鲍鱼、海参、对虾、名贵海水鱼、扇贝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比重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虾带贝,以贝保藻,以藻养珍的良性循环。
海洋化学资源
陆地上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而海洋中有80余种元素。基中渤、黄、东、南海海水主要元素的数量极其丰富。拿食盐(氯化钠)来说,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2000多万吨。如把渤海海水中的氯化钠全部提取出来,即达583亿吨,足够全国人民吃10多万年。
1.海水制盐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有许多滩涂平坦阔广,又有比较晴朗、干燥的季节,是发展海盐生产的有利条件。因此,海盐是我国盐业生产的重点。海盐产量大,耗能少,成本低,运输方便,经济效益大。目前,我国海盐产量约占全国盐总产量的80%。
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海盐生产,盐场星罗棋布。大的盐区有东北盐区、长芦盐区、山东盐区、两淮盐区、浙闽盐区、台湾盐区和两广盐区。其中长芦盐区和两淮盐区尤为著名。这是由于渤、黄海沿岸,蒸发大、降水少,干旱季节明显,加之这里多沙岸,海滩平坦阔广,有大量土地可开辟为盐田。东海和南海沿岸,降水多、雨季长、气温高,所以海盐生产不如北方。
我国的东北盐区,主要分布在老铁山至山海关一带,以普兰店、复州湾、盖平、营口等地晒盐最为重要。本区气候干燥,晒制海盐适宜。每年雨季到来之前(4、5、6月),蒸发旺盛,是晒盐的好时机。9~11月是另一个晒盐季节。本区的海盐品质好,含氯化钠达95%。
长芦盐区北起山海关,南到黄骅县,是我国最大的产盐区。该区濒临渤海湾,地势低平,岸线较平直,便于引纳海水;晴天多,雨天少,蒸发强。其中塘沽、汉沽、大清河及黄骅县等几个盐场,质量好,产量最高。
山东盐区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产盐区。尤以莱州湾一带,地势平坦,滩涂面积广,土质黏重,不易漏水,多晴天,蒸发强,具有良好的晒盐条件。
2.海水淡化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海水淡化,是指把海水脱盐变为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用的淡水。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或从海水中分离出盐分,都可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蒸馏法、冷冻法、电渗析法、溶剂萃取法、水合物法及离子交换法等。
我国的海水淡化工作始于1958年,相继开展了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和蒸馏法的研究,已研制成几种淡化器,并将淡化技术广泛引入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和化工分离等许多应用部门,海水淡化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的底部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开采的有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煤、滨海沙矿、铁、铜、磷钙石、海绿石等20余种,前四种被称为“海底四大矿产”。
1.大陆架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