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听了笑着说:“当时我和你差不多是同时到达这个岛的,可以说我们的机遇是相同的,但因为思维的不同,你把机遇看成了困难,而我却牢牢把握住困难似的机遇,所以我今天身价过亿,而你依旧一无所有。”
生命的乐趣
◎文/佚名
除了我们必须的生活,人生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必需的东西,譬如创新、探索、好奇、梦想等等。
因为,仅仅生活,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目的。
一个家具公司的老板急需两个技艺高超的木匠,别人向他推荐说,离这里300余里的乡下,有个不太起眼儿的木匠铺子,那里边有两个身怀绝技的木匠,如果能把那两个老木匠招来,老板的家具厂就如虎添翼了。
老板一听十分高兴,派人乘车到乡下找到那两个老木匠问:“听说二位技艺超群,在这个小铺子里干,每月能拿到多少钱呢?”两个木匠说:“我们每月可拿到500元。”
这个人一听笑了,撺掇他们说:“你们到城里去做木工,每月最少可领到1000元,去不去?”这个人想,这两个老头肯定会答应的,毕竟多了一倍的薪水呢,并且在这样贫穷的乡下,每月多出500元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呢。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两个老头眯着眼望了望木匠铺前一望无际的碧绿麦田问:“城里能看到这么绿的麦田吗?”这个人觉得这两个老头挺可笑,就告诉他们说:“城里有红男绿女,有高楼大厦,但就是没有麦田。”
“没麦田呀?”一个老头说,“那我们就不去。”
这个人挺纳闷,去不去城里干活跟城里有没有麦田有什么关系昵?他迅速想来想去,但怎么也想不明白,他请教那两位老头,一个老头告诉他说:“俺俩虽说会做木器活儿,可俺们毕竟是农民啊,农忙时下地忙庄稼,农闲时做几件家具木器,庄稼活儿、木器活儿两不误,这种日子俺过着踏实。再说,俺们边看麦田边做木器,已经这样大半辈子了,城里每月多给500元,就是多给1000元,能天天让俺俩看到春种秋收的这乡下好风景吗?”
这个人无奈,只好苦笑着回到城里告诉老板。老板也觉得这两个老头挺可笑,但为了能让自己的家具厂如日中天,老板终于自己屈尊到乡下来了。他信誓旦旦向两个老木匠许愿说:“如果两位师傅觉得薪金少,那我可以再给你们加!”两个老头还是摇着头微笑不语。
老板最后急了,拉开自己的公文包拿出两沓合同订单在两个老头眼前哗哗啦啦晃晃说:“你们怕我给你们这么高的薪金,那活儿不长久是不是?瞧,这些都是合同订单,就那一种家具,咱们三年两年都干不完。”“啥?一种家具,一做就是三年两年啊?”一个老头大吃一惊问。老板点点头说:“对,就一种家具,就够咱们干上三年五年了。”
另一个老头说:“那俺俩就更不会去啦,一种家具就需要泡三年五年,那真烦死人了!”老板一听也纳闷了,这两个老头儿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看看纳闷不已的老板,一个老头终于开口解释说:“俺俩能干木匠活儿这么大半辈子,就是因为俺俩同一种样式的家具不会重复做上五件,你想,老干同一样活儿,有什么意思呢?之所以俺俩如今还在做木匠活儿,做得方圆乡亲都知道,就是俺俩一辈子都在忙着设计新样式。”
另一个老头说:“一个人三五年都把自己泡在同一件事情上,那还会有什么乐趣昵?”麦田风景,不重复做五件以上同样样式的家具……老板终于明白,这两个老头儿是自己怎么也请不到城里去的了。
后退的哲学
◎文/佚名
激流勇退,退有时也是一种勇敢,退有时也是人生进取的一种谋略和方式。
曾经有朋友给我出了一道题:“世上360行,有哪一行是常常以退为进的?”想了好多年,一直没有想起来。
偶然经过一家正在修建的停车场,见有一群工人正弯腰在铺停车场的地面,每铺好一片,用抹子抹平后,就向后退一步,他们的前面已经铺了很大面积的平坦水泥地面了。站在路边,远远地望着忙碌的工人,心想:假若他们一步一步地一直向前抹,那么他们每个人身后就会留下自己永远也抹不平的脚印了。而他们面对着自己的成绩一步步后退,那是怎样的一种对自己成绩的虔诚敬畏啊。
后来,曾到一座寺庙去拜佛,庙里的和尚击罢木鱼、钟磬后,双手合十,低低地弯着腰,从莲花台前一步一步地后退,直到退至大殿的门槛,才缓缓地转了身子不声不响地离去。和庙里的禅师夜晚坐在树下品茗赏月,问起僧人朝佛做完法事一步一步趋后的事情,禅师笑着说:“世上芸芸众生,有谁不知莲花台上的佛像是用泥和碎草塑起来的,寺里的僧人每日给佛像佛殿净尘,就更知道这些了,僧人要教化众生,普渡众生,若在佛像前有丝毫不敬,那些香客们还能对佛心生敬畏吗?僧人在佛前一步一步后退躬行,是为了引渡更多的心向佛恭身靠近啊。”老禅师笑笑说:“佛无进退,进亦是动,退亦是动,只求心动。”
几年后经过乡村,恰是插秧时节,一群农人赤脚挽袖忙碌在明镜般的水田里,见他们躬身弯腰,每插一丛秧,便后退一步,再插一丛又后退一步,他的面前便留下了一行行青青的禾苗来。闲问垄上歇息的老农,老农笑说:“插秧就是要边插边退,若边往前走边插,那秧苗不就被踩得东倒西歪,怎么能成行呢?”
原来这世界上以退为进的行业远不止一个呢?
别人最需要的
◎文/佚名
别人最需要的,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这是经商的最大哲学,也是人生最高的哲学。
一个初涉商界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个著名的商界前辈说:“我想做买卖,请您给我指点一下,做什么生意好呢?”
老人笑笑问他说:“如果你在烈日炎炎的沙漠里走,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昵?”年轻人说:“当然是水了。”
老人说:“那你就可以卖水。”
老人又笑笑问他说:“如果在严冬天寒地冻时,有人走在雪野里,他最需要的会是什么呢?”年轻人想想说:“当然是火和棉靴了。”
老人说:“那你就可以卖炭和棉靴。”
老人说,一百多年前,当大批大批的美国人涌向美国的西部淘金时,只有三个人发了财。他们也是涌去淘金的,但在去西部的漫漫荒路上,一个人见有一道一道的河,而成千上万的淘金人渡河却是那么艰难,于是他问那些淘金人:“现在你们最需要什么?”淘金的人们想想,回答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渡河的船!”于是这个人便不再淘金了,他打造了一条一条的船在一条一条去西部的河流上摆渡,很快他就发财了。
第二个人是在淘金的时候,发现那些淘金的人们很为他们的钢铣和洋镐发愁,一把把的钢铣和洋镐在他们夜以继日的使用中很快就报废了,而要买到新的工具,就必须万里迢迢到遥远的东部大城市去。于是他问那些淘金人说:“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淘金的人们沮丧地说:“我们现在最需要钢铣和洋镐。”于是这个人便支起他的铁匠炉,开始打制钢铣和洋镐,很快他也发财了。
老人说:“第三个人原来也是一个淘金汉,当一批一批的淘金人日夜不停地摸爬滚打在矿洞里时,他发现,他们的衣服三五天便磨得成了一堆废布头,于是,他不再淘金了,用他做帐篷用的厚布开始生产淘金人穿的耐磨的农裤,他也很快就发财了。”
老人说:“这三个人后来便是美国著名的船舶大王、钢铁大王和牛仔服大王。”老人顿了顿问年轻人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够发财吗?”
年轻人想了想说:“他们是抓住了商机吧?”
老人听了,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不全是。”
老人说:“商业机遇其实是随时随地都有的,只要人们生活着,他们就会需要东西,这就有了我们经商买卖的机遇。但是你要做生意赚钱,就必须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只要你能及时满足别人的需要,你自己就能成功,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老人微笑着说:“商人的唯一秘诀就是:知道别人最需要什么。”
是的,别人最需要的,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别人最需要的就不是滞销品和压仓品,大家都需要的,才是紧俏品和抢手货,能首先替别人着想,给人们送上他们最需要的,滞销和积压便不会成为我们生意失败的代名词。
是否扫干净了
◎文/佚名
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完善,才能成为一个容易被别人接受的人。
有一师父,凡遇徒弟第一天进门,必要安排徒弟做一例行功课一扫地。过了些时辰,徒弟来禀报,地扫好了。
师父问:“扫干净了?”
徒弟回答:“扫干净了。”
师父不放心,再问:“真的扫干净了?”
徒弟想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扫干净了。”
这时,师父会沉下脸,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
徒弟很奇怪,怎么刚来就让回家?不收我了?是的,是真不收了。
师父摆摆手,徒弟只好走人,不明白这师父怎么也不去查验查验就不要自己了?
原来,这位师父事先在屋子犄角旮旯处悄悄丢下了几枚铜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扫地时发现。大凡那些心浮气躁,或偷奸耍滑的后生,都只会做表面文章,才不会认认真真地去扫那些犄角旮旯处的。因此,也不会捡到铜板交给师父的。师父正是这样“看破”了徒弟,或者说,看出了徒弟的“破绽”——如果他藏匿了铜板不交师父,那破绽就更大了。不过,师父说,他还没遇到过这样的徒弟。贪婪的人是不会认真地去做别人交付的事情的。
师父看出的“破绽”,是徒弟品德修养上的弊病。衣服上的破绽,需要缝补。而一个人品德上的“破绽”,需要通过加强修养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