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两军缓缓推进的中心点,恰好正是基兰所在的地方。
无奈下,基兰便驾着机甲往一枚全由气体组成的行星内躲了进去。
这种充满毒气且压力巨大的巨大行星,上面的气流极不稳定,成天都是刮着超级巨风,所以不但一般的战舰或机甲不会进来,往往他们在前进时,还会刻意的避开这类星球的引力圈。
当然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一般的侦测设备是全然无法发挥效用的。
但是机甲这集所有先进科技于一身的机甲,不但在通讯与侦测上完全不受引响,连行动都一如在太空中般,完全不受拘束。
很快的双方便开始互轰远距离的能量炮了,但是因为距离还是相当的远,所以能达到的效果实在有限。
尼尔森的舰队由一艘战舰作先锋率领着五百多艘的战舰往前杀出,第二波的战舰又另一艘的战舰领军,总共有二百多艘战舰来保护着数十艘的补给舰。
很快的,第一波的战舰便已和呈锋矢阵式前进的第二军团舰队进入猛烈的炮火互轰状况。
但是因为第四军团方面有战舰作为主要火力,没多久第二军团在损失近十艘战舰后,开始往后快速退走。
第四军团抢得先机后,更是紧咬着不放过居中的那二十多艘战舰,一路紧随着追杀过去。
后面的第二波舰队,怕前方舰队和自己离开太远,自己的补给舰支持不到他们,因此也加速的往前冲过去。
基兰几乎没碰过这种大集团正规军的近距离舰队大战,他很仔细的观看交战双方的战术与战场阵式的变化。
第四军团尼尔森的舰队就像两把锋锐的矛头,一前一后猛力的往对手的大盾牌刺过去一般,盾牌抵挡不住后,只好一步步的往后退却,而且还渐渐的从中央往内缩进去。
不到半小时,科里顿上校的舰队便已让出了一大片的空域,舰队也已被拉长成一个管状阵式,有点将尼尔森第一波舰队的前半部给包围起来了。
基兰有点明白科里顿上校的战术了,但是基兰不解的是,他的舰队数目不够多,这样的围杀风险太大了点吧。
接着基兰把眼前双方舰队的布阵与之前贝利卡所给的空域图互相汇合起来一起观看后,终于看清楚了科里顿上校的战法,基兰顿时会心的一笑,这个局布置的实在太巧妙了。
不但把尼尔森给骗了,连自己和贝利卡、兰洛德也一直没看出来。
原来在这遍空域中那些密布在四周的火炮,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布防着,他们的位置竟是早经计算过后,所设下的一个大型陷阱。
这些大大小小的火炮威力虽然不怎么强大,对一般的战舰不派构成威胁,除了数目上的优势可以让对手增加困扰外,能达到的实质效用还是有限。
基兰饶富兴趣的看着战情的演变,因为他相信碍德华上校不会不明白这点的,所以他一定有更巧妙的运用才是。
这时尼尔森的第一波舰队已全然的进入了火炮攻击网,但是那些火炮却还没动作。
此时科里顿上校的舰队又损失了近十艘战舰,而尼尔森这边不过被击毁七、八艘而已,双方舰队火力的差距,在这种正面对决下是立刻分出高下。
只是尼尔森这边的舰队防护罩能量都已被打掉将近一半了,但即始如此,以这样的进攻速度来看,应当可以在能量耗尽前将第二军团的舰队全歼,况且后面的运补舰队正火速的赶过来。
战情是一面的向尼尔森军团倾倒。
没多久,尼尔森军团的第二波舰队,也就是其运补舰队,也已赶上来了,逐步的进入了火炮攻击网。
等到最后一艘战舰也全进入了火炮网后,所有的火炮在同一瞬间全数的往第二波舰队轰过去。
一时间整个空域被无止尽的声光效果给掩没,没人可以看清第二波舰队的状况了。
因为这些小型炮火是独立于太空之中,所以能量有限,能攻击的时间并不会很长久。
随着时间的过去之后,炮火声音渐止,烟消云散之后,第二波舰队中的战舰们除了防护罩能量减少近半之馀,无一毁损。
但是那十多艘的补给舰却无一幸免,全数于这波攻击中惨遭摧毁。
原来,这才是科里顿上校的目的,断绝尼尔森舰队的补给。
此时,从附近的一些小行星上,连着轰出太空长程防空火炮,一一的轰往整个尼尔森的舰队,配合着地面火力支持,科里顿上校的舰队也开始着手全力反击,一时间尼尔森舰队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般来说,地面防空炮火的威力与舰载火炮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东西。
地面的防空火炮,即使是最小管的,都有不输战舰主力火炮的威力,更何况是那大数倍的大型要塞火力,那东西只要一发就可以把的防护罩能量打掉一大半。
不过地面火力有它的局限性,他受限于星球自转及公转的缘故,并不是随时都能够提供火力上的支持。
而且他对与往自己这星球攻击的太空舰队比较能发挥有效打击,对于太空中停泊的战舰也有杀伤力。
但是对于通过其攻击范围内且在行动中的战舰就多少威胁性了。
也是因为如此,所以尼尔森舰队的指挥官一开始并没有考量到这种火炮的威胁性。
但是现在,因为舰队前进的动力被爱华上校给挡了下来,此时此刻他的舰队就如差不多等同于停着的一样,而且舰队的布阵还更为集中,对于地面火力来说,根本就是活靶一般。
基兰知道了,科里顿上校一直迟迟没有全力反击,应当就是在等所有的地面火炮所在星球自转,让所有火炮对准到敌人的舰队,这才发动最猛烈的反击。
地面火网连轰数轮后,第一波的尼尔森舰队损伤大半,连战舰在连翻闪躲下还是被打掉近五分之四的防护罩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