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忘却的阳光
1934年5月13日,本应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中,怀抱着自己刚刚来到世上的宝宝的庐隐,却未来得及看自己的孩子一眼,便撒手人寰。
她受苦太多了,她承受太多了,她带着满心的伤痕,在这个世界上,累了,倦了。去往另一个世界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放松和解脱,让她不再在这冰冷的人间受尽疾苦。
庐隐一生,生于忧患,却也死于忧患。她的一生,坎坷而跌宕起伏,相比她所吃得苦,她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福。
她的人生,是不公平的,庐隐奋力拼搏了一生,与命运抗争了一生,却最终悲惨离去。但命运也是公平的,她的付出,为她赢得了应有的赞誉,留名青史。
1903年,年仅五岁的庐隐,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孤苦伶仃的她,为了应对无依无靠的惨淡生活,来到北京,寄住在自己的舅舅家。寄人篱下的生活是苦闷的,她低眉顺眼,从来都没有自主权和发言权,像一个影子,无依无靠,苦闷却无从诉说。庐隐自幼便缺少爱,她的亲人,亏欠她太多,让她失去了一个孩子该有的温暖,她从未享受过别的孩子一样的童年。庐隐出生的时候,当天,她的外祖母去世。于是,庐隐迷信的母亲便认为,庐隐是个灾星,她会克死家人性命。于是,庐隐一出生,就失去了在母亲身边长大的机会,被交给奶妈养大。
婴孩时代的悲惨遭遇,令庐隐形成了乖戾的脾气。她是在周围人的冷眼中长大的,无人关心她,无人爱护她,生病只能自己熬着,有种自生自灭的感觉。父母避她如瘟疫,当她得了重病,母亲的态度不是焦急地为她看病,而是放弃了她。
庐隐在三岁时,正是别人家小孩在大街上玩闹的年纪,而庐隐,连话都还不会说。没有人教她,更没有人管她,她一个人,被遗弃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
谁能想到,这个三岁还不会说话的,看上去低能的女孩,日后成了享誉中国的作家,在史页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庐隐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奶妈。婴儿时代养育了庐隐的奶妈,在庐隐被亲生父母遗忘在一旁时,耐心地接受了她。那时的庐隐,性格暴躁,难以接触,总是无缘无故地闹脾气,不住地哭闹。然而奶妈的爱包容了她,将她带到农村的老家,用自己的善良和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感化她,让她逐渐变得健康而快乐,不再沉浸在悲苦中哭闹。
庐隐能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姑娘,并且一步步走上文学的巅峰,与奶妈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后来,庐隐的父亲升职为长沙知县,生活变得优越,便将庐隐接回本家。然而,庐隐对奶妈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奶妈的关怀,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她曲折的童年生活,使得她的作品,一半悲情,一半阳光,悲情来自于她的家人,阳光来自于抚养她长大的奶妈。
庐隐这个女子本身,就是个令人感动的奇迹。她的童年,乃至一生,都太苦了,她流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可以渗透出苦味来。
然而她不仅在苦水的浸泡中活了过来,而且成长为如此亭亭玉立的姑娘,如此优秀的作家,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柔弱多病的身子骨,却能撑起生命的重担,在百般压迫中,挣脱出来,伸展腰肢,活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来。
庐隐的身世,令人看了忍不住鼻子酸起来。她太苦了,肚子里都泛出苦水来,或许换作他人,内心软弱那么一点点,便被压垮,从此站不起来。
然而庐隐从未倒下,纤弱而多病的身躯,却有着铮铮傲骨。庐隐在父亲去长沙上任期间被接回家中,与家人共同乘船前往。当时的庐隐,懵懂地看着这一切的新鲜事物,她不懂“升迁”为何物,不知道乖乖地跟随父亲,便可以过上优越的好日子,在她单纯的心中,只有奶妈是对她好的,是可以依赖的。于是庐隐对于此次远行,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她哭闹着,不愿意离开奶妈,而且,她害怕自己的家人,自庐隐一出生,她就饱受着家人的伤害。
庐隐与家人所有相处的点滴,都令我们,令她自己感到,她能在奶妈身边成长,是多么幸运。奶妈的善良温柔,塑造了她阳光的性格,让她在无尽的坎坷不幸中,努力劈开乌云,去抓住阳光。
庐隐爱哭爱闹的性格,竟引起了她亲生父亲的恼怒,也许,她的父亲,对她真的是没有父爱的,竟然可以因为一时恼怒,将自己的女儿从船上直接丢进江中。
老天并没有在这时夺走庐隐的生命,她被救起,与家人共度了一段时光。这段时光并不是开心的,命运始终没有放过她,非要让她尝尽世间悲苦才肯罢休。
庐隐幼年的命运,是时代造就的悲剧,而她却在这场悲剧中,充分发扬了自己的叛逆,将人生当作一场游戏,慢慢活得游刃有余起来。
庐隐曾说,她奔向游戏人间,却反倒被人间游戏了。她说:“去哦就是瞎换玩火,我愿让火把我烧成灰烬。”这是在那个时代的笼罩下,多么叛逆出格的思想。
她是无所畏惧的,也许正因为受尽了太多的苦,她才什么都不怕,反而想要突破生活,突破自我。
对于庐隐来说,生,不易,生活,更加不易,她摸爬滚打于泥泞之中,触及人心深浅,一步一踉跄,艰难地前行。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庐隐便是在沉默中爆发的那个人。
我们很难想象出她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似乎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让她感受到,人间的平等和情谊存在。
她没有人可以交流,甚至很多时候,她不愿意见到任何人,她的心事,都是说给花鸟鱼虫听,说给山川树木听。
庐隐对读书有着强烈但偏执的欲望。当她达到入学年纪时,母亲却不愿意送她进学校读书,不得已,只好让姨母代为授课,教她些知识。但这次学习,却又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她在姨母那里接受到的并不是我们眼中的教育,而是如同刑罚,让庐隐痛苦不已。姨母教授她的知识,无外乎《三字经》之类的启蒙知识,只教一遍,然后,便丢给庐隐,自己背诵。姨母的工作,便是定时检查她背诵的结果,背不下来,便要接受一顿体罚。
不过还是个幼儿的庐隐,每天身处幽暗的房间中,因为惧怕毒打,只能拼命背诵,从不踏出房门一步。狭小而空荡的房间,成了庐隐挥之不去的噩梦,读书也成了她心中,最大的折磨。
她遭受了太多非人待遇了,她常想,宁愿就这么死去,也不愿活在这痛苦之中。
庐隐是被生活磨砺而出的精美雕塑,她不是天才,只是与我们一样普通的石头,但她在敲打中,打磨中,没有被毁掉肢体、磨去棱角,反而更加张扬,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
她的作品中,充满着泪水和苦涩,每位主人公,都生活在看不到未来的黑暗之中,就如她自己一样。
庐隐,和她的女主人公们,都是难以驾驭的女子。她是感性的,甚至过于自我而略显放纵。她从不拘泥于传统教条,也许是因为压抑太久,她强迫自己要爆发出来,决不能再回到备受冷落的一隅。
一生不长,可却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庐隐却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生死离别。父亲离去,友人离去,爱人离去,这一次次的别离几乎击垮她。
生活中的悲痛,她几乎全部带到了书里。庐隐的笔尖,霸道得很,她的文字,仿佛是写给自己看的,那一个个悲情的女子,仿佛都是她自己。
她借文字排遣心忧,将苦水注入文字当中,展现出一个个对生活和爱情满心憧憬,却在悲苦中自怨自艾的形象。她需要痛哭,将泪水流进书里,化作缠绵悱恻的梦。
然而,生活中的庐隐,却是充满阳光的。大学时代的她,正是开始使用“庐隐”作为笔名,整个人格,渐渐完整起来。
她是叛逆的,她在突破中寻求真理,并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姿态。她曾挺身而出为主张自由恋爱的同学辩护,支持同学的观点。这时的庐隐,不再是当年沉浸在自卑中不敢见人的小丫头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不再躲在角落,而是站在台前,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抛去悲戚,拥抱阳光,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重获新生。
在文学的滋润下,她变得爱笑起来。有时,确实是这样,人生而如此,并不会被残酷的环境所改变,她本该是个文人,任时光如何摧残,压抑她的读书环境,最终,她依然会成长为优秀的文人。
从生死飘摇的小姑娘,成长为妙笔生花的庐隐,一路伤痕和献血,祭奠着她走过的路。
勇敢“逃逸”
庐隐的人生,面对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十字路口。起初,她无力反抗,然而随着成长,她有了坚硬的外壳,有力的双臂,劈手夺下本该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利,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
庐隐一生,在不断前进中,不断地逃离,每一次的逃逸,都是一次尝试的结束,另一种更圆满的新生活的开始。
那个年代的人们,通常安于现状,能够得到一份工作实属不易,便放弃了改变之心,安稳生活下去。然而庐隐不是,正如她所说,她是一个“玩火”的人。
她痛苦的幼年生活,在九岁时发生了转折,这一年,她进入了一所美国开办的教会学校,正式成为一名小学学生,开始了她的学校生涯。
初到校舍,她并不能够适应校舍的环境,优雅大气的校舍,在她的眼中,如巨大的影子一般,令她觉得压抑,然而她又沉浸在这新鲜的环境中,流连忘返。
在学校的生活,并没有令庐隐从对生活的恐惧中真正解脱出来。她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却与贫民一起吃着最糟糕的伙食。学校对她来讲如同牢笼,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在这样的生活中,家又成了庐隐向往的地方。
命运不放过她,死神也找上了她。本就生活于悲苦中的庐隐,又一次迎来了重病,几乎令她残疾,甚至夺去生命。
在社会和命运的百般夹击中,她挺过来了,慢慢康复了起来。
这番在幽闭与病痛中的挣扎,给了她塑造自己的力量,她开始敞开心扉,去接受,去感悟,不再躲在自己的角落。
她需要精神的寄托,所以她将自己的信仰交付给上帝,信奉了基督教。庐隐从小,便什么都没有,母爱、兄弟姐妹、师长,她都没有。在善良的信徒的引导下,她明白了,世界上,只有上帝能够爱她,引导她,保佑她。
信仰让她空虚的心灵被填满,渐渐治愈了她破碎的内心,让她独立而勇敢起来。
上帝仿佛真的帮助了她,从此,她的人生有了起色,渐渐从痛苦中剥离出来。曾经被家人看轻的庐隐,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小。这对庐隐来说,是生命中重大的转折,对她的家人来说,是震惊与喜悦。从此,庐隐在家人眼中,不再处于卑微的地位,大家渐渐地高看起她的能力来。
这一切,归功于信仰的力量,使她开始相信,世上存在着温暖。
她十三岁步入中学,这时的庐隐,开朗乐观了很多,她开始试着去交朋友,去融入集体之中。学校对她来说,是又爱又恨的。她在学校中,收获了自己十三年来都没有的东西,在她一步步的上升中,家人也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逐渐重视起她来。命运并没有真正夺走庐隐的幸福,百般的坎坷,只是为了让她看清,世人眼光是挑剔的,你强大起来,才有立足之地。庐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人的安排下开始的。那时她深陷犹豫和彷徨,她不确定自己人生的方向。于是庐隐遵从了家人的安排,进入了中学成为一名教员。
初次的工作,对她来说,并不愉快,她的工作内容,兼顾了园艺和体操各个方面,她发现自己完全不懂得园艺方面的知识,却要教授学生。庐隐顶着巨大的压力,努力做好工作,却还是免不了学生的挑剔。这份工作令她很不顺心,所以很快的,庐隐在这所学校辞职,完成了她第一次的“逃逸”。
有人说她的这种逃逸是一种逃避,她幼年的悲苦生活,令她没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无法适应于复杂的社会。但在我看来,她的逃逸是一种独特的勇敢,多少人随波逐流,在时间的流沙中,安于沉稳,最终沉默,而庐隐,她不安于现状,一次又一次,跳出牢笼,去寻找自己热爱的生活。
庐隐是任性的,她任人摆布太多年,当逃离之后,便努力要冲破重围,不论多少次,她都要尝试下去,这是寻找,不是逃避,直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为止。
离开园艺教员的岗位后,庐隐到了安徽的一所小学任职校长。这似乎是多年来,庐隐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力量,远离家庭,飞到更高更远的天空去。
这一刻,她的心情是充满期待的,内心欢呼着,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庐隐的逃离,同时也伴随着向更高处前进。
所以在离别的时候,她并不悲伤,丝毫没有感觉到离开亲人的思乡之绪,只有满心的喜悦与期待。
在她的心中,家乡的生活像一把巨大的锁,始终禁锢她的自由,她的生活、工作,乃至婚姻,都是备受掌控的,她觉得自己像一只提线木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在家人的摆布下的。
所以她要离开,远走高飞,用力扯断牵在自己身上的引线,做一只无拘无束的风筝,飞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
在逃逸之后,庐隐的心中是充满自豪的,每一步,都意味着自己更多地抓住了自己的人生。
在这第二份工作中,庐隐收获了巨大的自信和自我满足感。
在这所小学中,她一个人担负起多门课程,学生们都由衷地赞叹这位极富才华的老师。
曾经有算命先生给庐隐看过相,说她走着驿马运,注定要在多年里,来回奔走。恰好,庐隐热爱这种生活,被拘束惯了,便极其渴望自由,一发不可收拾。
她喜欢将自己置身于风雨之中,感受人间的幸福和悲苦。从安庆,到北京,再到开封,经历了一年多的颠沛流离,走走停停,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世风景。她得到过敬仰和赞誉,也遭受过欺凌和排挤,在她频繁的逃逸之中,她渐渐看清了社会的眉眼,时而被横眉冷对,时而被温柔沐浴。
顺利时,庐隐便奋力工作,广泛交友,不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坎坷时,庐隐便终日期待着假期,假期一到,便赶忙逃回北京的家。但坎坷并没有阻挡她的脚步,一番苦,受过了,她便忘记了,再次启程。
最终庐隐还是辞职,考取了一所高校,继续读书。她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路上,或是即将启程。她不断地逃离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是因为无聊,想要寻找新的生活,或是因为苦于面对人心险恶,想逃到单纯的环境中。
庐隐在一路逃逸中,始终是上升的。她在走走停停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心,召唤出自己心中空缺的部分,然后设法填平它。
她发现,自己的学识空缺,已不足以用丰富的阅历来弥补,便干脆逃离工作生涯,重新成为一名学生,如饥似渴地扑进书中。
庐隐做任何事,都是认真的,不遗余力。她在丰富的阅历中挖掘出了自己的自信,甚至有点沾沾自喜。当她重新回到学校,却发觉自己落后了太多。多年的磨砺,已让她难以被任何事打击到,当她发现自己的缺口,惭愧之余,并没有低落,而是拼尽全力,迎头赶上。
她是高傲的,也是脆弱的。她善于逃离,更善于寻觅。她何其勇敢,初出禁锢她的牢笼,便张开双臂,独自远行。
她勇敢地迈出的每一步,都记录在时光里,同她的灵魂一样,始终不会褪色。
多情与专情
在我们的眼中,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女人的一生,都活得像公主,憧憬着自己的真命天子。所有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个男人,宠爱自己一生,不离不弃。庐隐也是这样的浪漫主义女子,她渴望爱情的滋润,爱情之于她,不仅是食粮,更是空气,失去了爱情的生活,对她来说,便是摧残,是无休止的折磨与痛苦。
庐隐便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种女子,她不甘束缚,追求真爱。她从未想过,选择错了会怎样,她只在乎,自己有没有为自己的爱情真心付出过。
她是一只飞蛾,她对爱情的追逐,犹如飞蛾扑火,带着一点不够成熟的年少轻狂。庐隐对爱情的痴狂,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她从来都是对爱情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有人说,庐隐这个女子,一生太多情,辗转爱过了三个男人。但是,她也是专情的,她的爱,不掺一丝杂质,爱,便十足用心。
庐隐的三份爱情,都是以悲情收场,似乎每一段感情,都没能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都被匆匆地画了一个句号。
庐隐的一生,是不圆满的,至少在爱情上,都没能平安地走完一段路。但她的一生也是圆满的,她付出了真挚的爱情,也得到了真挚的爱情,并开花结果。
中学时代,在舅父的家中,庐隐结识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男人,也正是因为他,庐隐爆发出了自己倔强的勇气,曾经文文弱弱,不多言不多语,总是顺从的庐隐,坚定地反对家人的决定,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自己选择的路。
这名男子名林鸿俊,是庐隐的一位远亲,家境贫寒,没读过什么书,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但是,林鸿俊少年英俊聪慧,深深地吸引了庐隐的眼光。他见庐隐爱读书,看到动人情节不忍落泪,便觉庐隐心地善良,温柔多情,写信对庐隐诉说了自己的坎坷身世。庐隐读罢林鸿俊的信,不禁潸然泪下,渐渐与林鸿俊越走越近,以情侣的方式交往起来。
这段恋情,遭到了庐隐家人的坚决反对,觉得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当时的庐隐,对于婚姻,是存在着恐惧心理的,但家人的这番反对,反而激起了她心中的正义感,奋起反抗。
这次反抗,不单纯是为了林鸿俊,更是为了庐隐自己。她强烈地渴望着,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着,而不是任他人摆布。
她需要一星的火苗,点燃她的“求生”意识,去追寻自己的生活。
庐隐坚定地对母亲讲,自己愿意嫁给林鸿俊,愿意接受嫁给他后的所有命运。
这番许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庐隐自幼孤独而怕生,备受欺凌却从未反抗过,但是这一次,她猛然发现,自己整个人生的自由,都被握在他人手中,她悲愤不已,一鼓作气,突破出去。这不仅是为了恋爱,更是为了自己恋爱自由的权利。
但是庐隐与林鸿俊的婚约,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大学以后,随着庐隐的逐渐成熟,思想逐渐升华,她渐渐感觉到了,自己与读书不多的林鸿俊之间,有着太大的代沟。
庐隐在新思想的洗礼之中,不断被重用,做着重要的社会工作,更加开阔的眼界,让她不得不开始正视自己与婚约对象的差别。两个人思想不同,道路不通,不相为谋。
这不是不专情,而是成长,是建立在强大的心理之上的冷静淡定。
她对爱情的追寻,在成长过后,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庐隐曾经说:“我羡慕英雄,我服膺思想家。”她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便决不会委身于平庸之人。人对于爱情的选择,是建立在自我剖析之上的。爱情不是附属,更不是征服,而是平等,是沟通,是两颗心紧紧相依。
她与林鸿俊,是不般配的,跟随林鸿俊这般平凡人,便只能过一生的平凡生活。
所以庐隐选择了放弃,解除了婚约,开始了自己的前进道路。
爱情便是如此,两个人,需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共同生活。思想的差距是爱情中最致命的,会将两个人分配向不同的的方向,身在此,却心相离。
庐隐深深懂得这一点,此时她的高度,或许林鸿俊永远也达不到,她所能做的,只有放弃。
这段感情带给庐隐的,是她从未有过的勇气。她敢于冲破阻碍,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坚持自己的人生。
她的第二段感情,依然是一段被众人反对的,坎坷的历程。她与郭梦良在文学社相识,两人一见,便是相见恨晚。他们两人,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都有着很高的学识,优秀的文学素养和共同的理想。这段时期,是庐隐内心最为脆弱的时期之一。她真的是难以适应社会的繁杂,她始终努力地去融入社会,和善待人。
然而,这个社会对她并不和善,童年的阴影,造就了她脆弱的性格。而社会是残酷的,如同一张巨大的弓箭,人总会受伤。是郭梦良抚慰了庐隐易碎的心,爱情在两人心中开始萌芽。
但是,庐隐的爱情之路,似乎始终都不顺利,郭梦良,已是一个有妇之夫。
庐隐的好朋友苏雪林说:“不应当拿平凡的尺,衡量一个不平凡的文学家。”庐隐便是做出当下不平凡的事,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已有家室的郭梦良。
这件事令庐隐成了众矢之的,就连她的挚友们,都对她这番行为很是不解,甚至嗤之以鼻。
她就是这样一个“玩火”的人,世俗怎能奈何得了她?她认定了的,便必然会做到。
这时,虽然身处众多非议之中,但庐隐终于拥有了一段婚姻。
天真的她曾经以为,婚姻是充满浪漫的,不被世俗束缚,无须顾忌琐事。现实令她清醒过来,她意识到,当自己真正面对一段婚姻的时候,她是恐慌的,是手足无措的。
于是,庐隐又一次深陷低落的情绪之中。与郭梦良的结合,让她尝到了婚姻的滋味,既甜蜜,又苦闷。婚姻不等于爱情,不像她想象中那么无拘无束,需要共同面对生活。
在婚姻的打磨之下,庐隐更加成熟了,她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地写作。
庐隐的文字,倒影出了她的生活,她的主人公们,同她一样,迷茫、彷徨,看不到前路。她的心中,乃至笔下,社会是残酷的,人生是悲凉的,人活着,便是需要挣扎。
她悲观,却也坚强,她从未放弃寻找出路,就像她从不愿输给世俗,始终在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一样。
在庐隐奋力地捍卫之下,她的爱情,依然悲惨逝去。郭梦良不幸去世,留下庐隐和女儿相依为命。
似乎一生注定漂泊无依,本以为可以依靠一生的丈夫,却毫无征兆地就这么离去。
她经历的生死离别太多了,她的丈夫、母亲、朋友,接二连三地离开了她,这让她怎么能够不悲伤。
庐隐是最有资格流泪的人,生命对她太不公,总要夺走她所珍视的一切。然而,庐隐偏偏生来倔强,日渐强大,竟与命运打了平手。
她失望过,落魄过,曾经以为人生便是苦,深陷悲哀中。然而,一位乐天派的诗人李唯建,再一次点亮了她的生命,为她注入了希望和力量。
庐隐自嘲有很长一段时间,身处“重浊肮脏的躯骸”之中,是李唯建拯救了她。
这段恋情,持续了很久——或许可以说,这是一场驻足于时光中,永不消失的爱。随着庐隐的去世,他们的爱情,便成了永恒。
她的爱情,经历了三次,她恋爱的对象,不仅是那个男人,更是对方的心灵、精神。她的眼神是平等的,她会无条件地爱上一个人,无论贫穷富贵。但她又是挑剔的,她需要灵魂的慰藉,想要两个人携手共进。
这便是庐隐独特的专情方式。她用她的行动,饯行了那句婚礼誓言——无论贫穷富贵,无论生老病死,她,都愿意嫁给那个相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