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世俗中走出的荧屏天使
阮玲玉,这出尘的名字配上她出尘的气质,仿佛就应了这人这名,她便应了这景儿,从“尘”而来,作为一个做保姆的母亲的女儿,卑微的身份毫无光亮而言。
卑微的出身,生活的磨难,虽然让阮玲玉缺少了童年的诸多温暖和宠爱,可也磨炼了她的意志和性格。
阮玲玉16岁便与东家的纨绔少爷相恋、同居,仅靠月供为生。想让一个纨绔惯了的大家少爷找个营生供养生活,困难程度堪比蜀道行。这一刻,为了爱、为了生活,柔弱的阮玲玉选择了承担和背负。
为了生计,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男儿都不曾有的重担。照顾爱人,母亲,孩子都成了她责任和动力。这副重担一担就是10年,直到她香消玉殒,她的遗言中依然鲜明可见。
女人,有几个不想找个依靠和温暖的臂膀,无奈挑起生活重担的多是生活所迫,阮玲玉亦然。可从她义无反顾地担起这份担子开始,便没有放下,或者,这就是她卑微出身的弊端,这种“服侍”在她看来,已是一种作为保姆女儿的奢望吧。
她外表光鲜,从事着当时最为时髦而高贵的职业,骨子里却是中国传统女人的血统和思想,只是她更懂得掩饰和隐藏,又不排斥新时代新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之心,所以,她显得矛盾,又矛盾得格外美。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阮玲玉卑微家庭出身,称为社会最底层也毫不为过,通常这样的女子,往往无望无欲,甚至升不起欲望。
阮玲玉则不然,她机敏、好学、聪慧,怡然大方,气质高雅,配上一股子媚意,在女人圈子里,真是想不“功成名就”都难。
卑微的出身,虽然掩饰得极好,也难掩那种自卑之心,而通常这样的人,接触的东西越多,触碰的层次越高,欲望愈强,就更容易生出女人易生的妒忌和虚荣心。
阮玲玉则不然,她的内心一直追求美好,她可以付出血汗、智慧,却不肯付出品德和人格,这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尤其是做一个成功的女人,更为不易。
在阮玲玉的介绍中,关于其父的信息无只言片语,中国有个传统,叫男儿穷养,女儿富养,阮玲玉卑微的出身,加之没有父亲的宠爱,其从小内心便缺失这份依靠和情感,这也是让她很小便独立的关键之处。而这正是她初入电影界便一鸣惊人,更是日渐日红的内蕴之所在。
根据阮玲玉在电影界的历程,大致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其第一阶段演绎的电影多以社会底层的堕落女性为主。这也正应了阮玲玉儿时的苦楚经历。
如此看来,功成者,总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先,而天才,势必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任何的人生经历都是其成功的要素。
在阮玲玉的前期电影中,如1930年出演的《野草闲花》,讲述的即是那个时代下,反抗旧封建思想,拒绝包办婚姻,为了爱情的自由,通过努力一起向生活抗争的故事。
影片中,阮玲玉将从灾区流落至上海的茶花女演得惟妙惟肖,深刻反映了当时年代流浪至上海之人的凄苦,同时也演绎出了一个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努力。阮玲玉凭借在此片中的完美表演,一炮而红。
她有双媚意横生的眸子,这是她心灵的外放,她出身低微,而天生媚骨,虽有媚眼却并不献媚。作为一个女子,将这天赐的“本钱”收敛,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执着。
这部电影正是当时阮玲玉自身生活的写照,她正是为了爱情勇敢担起生活的重担,为了保存这份美好,她亦不辞劳苦,勇敢挑起生活的重担,供养她的爱情。阮玲玉的演绎给了那个时代打入了新鲜的元素,和积极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榜样,为深受封建迫害的中国底层妇女打了气、提了神,赋予了她们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
在其之后主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中,阮玲玉的表现依然不俗,她将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演绎到了极致,将沉沦和新时代特征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该影片一经播出,便在上海引起轰动,被誉为当时新型电影运动的“第一只报春之燕”。
连续的深入、入骨的精湛演技让处于花季的阮玲玉如天使般走进人们的视野,她清新而动人的表演,更让人们深深记住了她,她像荧屏中走出的清丽天使,正姗姗而来,温暖着人们的视野、内心和希望。
阮玲玉清丽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绎,在其后期主演的电影《神女》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影片中,阮玲玉将社会最底层的妓女的凄苦和各种遭遇充分展示,迫于环境,又为了养活孩子,无依无靠的阮嫂只有靠出卖肉体养活她的孩子。而这本已是不幸,却更是雪上加霜在被追捕途中误入流氓之所,被其霸占。
她选择了认命,而出于她卑贱的身份,她的孩子无法被送入学校,而正待她决心和孩子一起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时,却发现她的血汗钱被流氓全部赌光。阮玲玉的身份同样低微,或许正是恐惧对当时社会对底层人不公正的待遇和看法,她才将其一直隐瞒,甚至不惜为其付出一切。
绝望中的阮嫂,终于忍无可忍,她砸死了这个流氓,被关入狱。结局的凄凉和惨淡让人悲从心生,这本为社会所唾弃和鄙夷的职业在阮玲玉的演绎下,变得鲜活和赋予生命力。人们看到了妓女和其他人一样的无奈、抗争和追求。
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悲哀,而只有出于底层的阮玲玉才能深知其苦,将其演绎得温婉动人。让底层者心生共鸣,给予他们希望和勇气,奉其为“贫民天使”,才能让位高权重者将其当成净化心灵的天使自省、自律。
阮玲玉演绎底层人物所流露的反抗意识和内心追求幸福和美好弱者之美,使其成为真正的荧屏走出来的天使。伟大的母亲与卑微的妓女并不相悖,而却被阮玲玉演绎得浑然天成,她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成功撬开了人心、唤醒了良知,这正是她高超演技和强大内心的融合产物。
回顾阮玲玉的默片生涯,在极少使用字幕的情况下,她以自然质朴而又蕴涵深刻体验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细腻、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人物思想的跃动和灵魂的震颤,其对中国影坛的贡献堪比美国好莱坞之奥黛丽·赫本和凯瑟琳·赫本,因此,称其为荧屏天使真是毫不为过。
《新女性》是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当演到最后一场自杀戏时,她将人自杀后的求生欲望演绎得出神入化,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其表演感动得潸然落泪。显然,这同样与其自身经历的相似分不开,正如之前所有她演绎的活灵活现的人物一样,仿佛都是为她量身打造似的。
当时,阮玲玉入戏过深,半晌缓不过情绪,她安定下来后对导演蔡楚生说:“我多么想成为这样的一个新女性,能够摆脱自己命运的新女性,可惜我太软弱了,我没有她坚强。”冥冥中,当时的阮玲玉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一生将以悲剧收尾,即便她演绎的人物都在输送着人性的光辉和善意,可这依然无法改变她面临的残酷生活,依然无法改变她悲情天使的结局。
阮玲玉卑微却不卑贱,或许正是这份卑微,才让她更加不容自己被人怜悯,自强而勇敢。虽然她拗不过时代和历史的束缚,却依然勇敢追求,即便远去亦不失心中执念,甚至用死亡这种极端的方式去追寻。
生活,难免诸多磨难,如何抵挡诱惑、克服己心,这对于女人何其之难,又何其珍贵。作为女人,外表柔弱天可怜见,若内心柔弱,则实在是辛苦自己。
逐爱的精灵
爱情,是世间永恒的话题。对于容貌清丽,才华横溢的阮玲玉而言,爱情同样是她一生的热望,而一旦爱情无望,她不惜为其殉葬。
阮玲玉光鲜的外表和尊崇的地位,让她的爱情多了诸多浪漫因素,而在她短暂、辉煌却坎坷的人生旅途中,爱情几乎占据了一半,比她的电影生涯更加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为了爱情而从影,亦是在从影的过程中追寻真爱,至死不渝。爱情,可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浪漫。阮玲玉的第一个男人,是母亲东家的少爷。谈得上两小无猜,却没有青梅竹马。
但阮玲玉保姆女儿的卑微身份和东家的少爷相比,根本无门当户对之意。而懵懂的情愫却在两个人之间悄然而生。
诚然,阮玲玉出身并不高贵,甚至在她所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些羞于启齿,保姆的女儿,在那个年代,在她的那个行业,这不仅是反差,如果公开,甚至会让她的演艺生涯中途崩殂。
幸好她天生丽质,天生聪慧,与传统的大家闺秀相比不承多让,甚至犹有过之,而这内心的自卑却是无法消除的。如此,她的媚眼中偶流露出的自卑情绪,便带了一丝羞意,这让她更加的迷人和充满魅力。
女人,都有各自不为人知的自卑,精心打扮的光鲜亮丽,或许是刻意的伪装,可这又何尝不是为悦己者容的写照。伪装并不是坏事,就像这个世界没有不爱慕虚荣的女人一样,这并非世俗,而更应该是如阮玲玉媚眼中的经历和深情一样的追求希望、真爱的诠释。
就像两个相恋的爱人,初识都竭力表达自身的美,难道能说这种伪装虚伪、刻意,没有价值,或是说他们的内心在相逢的刹那便是奔着用谎言和自欺欺人来维系么?显然,他们是为了爱的永恒与持久。
阮玲玉,她自卑自己的出身,她的爱人,爱她的人也竭力帮助她保守这份内心的柔软。她却在这种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出身,获得了高贵出身的大家闺秀也不能企及的成就,做到了饱读诗书、韬略天下的男儿也拥有不得的勇气。
拥有自卑情结并不可怕,可赞的是作为女人,要懂得如何掩饰这种自卑,如何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引导这种自卑,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智慧。如若将这种自卑外放,何谈光鲜亮丽,何谈气质,何谈魅力?
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阮玲玉的初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美满,她16岁和东家的少爷互生情愫,可除了两个当事人,没有一个人站在他们一方,爱情走不进婚姻的大门,或许是种更难言的悲哀和苦楚。两个人为了爱情,选择了同居。
这在当下依然受人非议的方式,在她做出来竟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不加考虑,或许是她的年龄小,当时的阮玲玉只有16岁,而她小小年纪经历的沧桑和苦楚却无法掩饰的,为了爱,她或许可以承受一切。
虽然,在她的母亲看来,阮玲玉能受到一个东家少爷的青睐,已经是最完美的结果,可情窦初开的阮玲玉对爱情的付出与两人的身份是何等的讽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阮玲玉无疑是当家者。
由于东家长辈的极力反对,两人只好“离家出走”,自己过活,可纨绔惯了的少爷仅凭月供是无法支撑高消费的生活。于是,阮玲玉为了爱情,踏足影坛。
生活之重,并未让她怯懦,爱情的力量让她勇敢地去极力把握。当时的阮玲玉虽只有16岁之龄,不但可无视世俗之眼光,勇敢和心爱的人无婚同居,而且勇敢承担起爱情的责任,谋取生计。
为了爱情,她投身电影事业,养活这个为了爱她,不惜离家出走的男人。如今,这份真爱,这份为爱的无私付出,又有几个?
这份爱太过沉重,在从影之中,本就聪慧而早熟的阮玲玉越发的明朗起来,也渐渐体会到了自己所要的爱情是什么。
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正如那句老话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阮玲玉虽无嫁娶之形,却有嫁娶之实。后来,这个男人成了她的催命符,变得流氓、无赖、不可理喻,那爱情和付出统统消失不见。可即便如此,她忍耐着,甚至对这份感情没有抱有一丝悔意。
阮玲玉的第二个男人就在她初识爱情,追逐爱情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是一位懂得女人并拥有自己事业的成功人士。如此男人对女人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长期劳苦的阮玲玉似乎一瞬间便找到了依靠,找到了避风港。很快陷入甜蜜的爱河之中。
而当那位纨绔少爷得知此事,一切却因其无赖的秉性和嫉妒之心变得暗淡起来,这也为她未来成为爱情的牺牲品,香消玉殒于舆论斥责声下埋下了伏笔。
当利益发生冲突,3个人上了法庭,这两个她曾经爱的男人,也一样爱她的男人却怯懦起来,自私起来。阮玲玉伤心欲绝。
其实,她并非是惧怕舆论,如果惧怕,她就不会在那个时代就勇敢地与人同居,她是失望,是伤心,这与她心中所想的爱相差甚远,但她却必须面对现实。
感情的事本就难论是非,作为女人,更不能将失败的爱情或是婚姻简单地归结于对方,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生命中的污点,这不但影响你的未来,同样影响你最珍惜的东西。
阮玲玉依然用她的媚眼悲切地看着她初恋男友的落寞和萧条,用她的收入接济他的流氓行径和无理要求,直到她觉得这已经不是爱,才严词拒绝,而此时她生命的火焰已快燃尽,或许,这正是她内心慢慢燃熄的爱的火焰和对生活的眷恋。
都说女人的心,软,柔弱得禁不住触碰。所以,即便在外人看来,早已不可理喻的她的初恋,她一样软得一塌糊涂,那是对爱的软弱和温情,这个似乎只有女人懂,女人懂的只有用女人的方式去处理。
所以,别对爱你的人严词厉语,哪怕是曾经爱的,作为女人,宽容爱你的人,何尝不是宽容自己,女人不应该撒泼打滚,那换不来真情,更换不来回心转意,只有用爱的方式,才能得到爱的箴言。或许正是阮玲玉对她初恋男友的“柔弱”,在她逝后,才换来了他的良心未泯,而她一生都颇为看重的保姆之女出身,即便在初恋男友的自传中,亦对其讳莫如深。
阮玲玉在舆论和爱情的双重压力之下,倍感疲惫,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两人相谈甚欢,好多脾气秉性相似,而这个人又是导演,更是兴趣相投。可是,两者同样卑微的出身虽然相似,阮玲玉却是隐藏着的,而这个男人则是公开着的。
长于悲苦的人容易自卑,阮玲玉不敢将其暄之于口出于自卑,而这位导演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却一样自卑起来,在阮玲玉明示之后,毫无回应。
官司的舆论之声更烈,加之其出演的电影又受记者非议,爱情依然无果,让阮玲玉万念俱灰。
世间已没有她追寻的爱,她勇敢地一再追寻,却次次伤心,伤心入骨。终于这一切都达到了顶峰,她知道只有离开才不负己心,才不违爱情,她终于成了一个精灵,抛开了所有束缚,延续着她逐爱的脚步。
面对爱情的勇敢,女子向来比男子更为出色,阮玲玉是女子中的豪杰,是爱情的精灵,她所渴望的纯粹、真诚的爱恋虽未得到,却从未阻碍她追寻的脚步。
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如今,拥有这种勇气逐爱的精灵又有什么值得怯懦,爱情的美好足矣让一个女人倾其一生,只为一人心,常守不分离,这要勇气。
落红尽处的无限留恋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阮玲玉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透过荧屏,给人最深的也最震撼的,莫过于她那双可以诉说无尽故事的双眸,那里有悲苦,有无助,有伤感,有热情……它蕴含着太多太多的情绪,却如一方潭水,不仅懂得蕴蓄,又不吝啬流淌。
阮玲玉并非圣人,觉得出身低微,却不在乎这卑微身份,相反,作为一个女人,她同样渴望高贵的出身,甚至十分在意自己的出身,即便她在电影界达到演绎巅峰,成为众人追捧的名角儿,也依然将其自身卑微的身世向世人隐瞒。
她对这个在意,或许她更在意儿时经历的痛楚和苦难。女人在意的不多,而真正在意的往往将伴其一生,这可以让人因其奋发直上,也可能成为其一蹶不振,甚至走向泯灭的催命符。
凝视她照片中的双眸,黑白底板也鲜活起来,她似乎也在凝视……在那个毫无色彩,封建恶势力残喘却盛行,混乱不堪的国度,亦会升起一丝清明,打开希望之窗,温热心灵。
时过境迁,在那仅存的黑白基底中,那个时代曾经让人倍加珍惜和崇尚的,依然被追求和热捧,而正如她的眼,那眸子里流露的依然是憧憬中的渺茫和希望之光。
1992年,电影《阮玲玉》被搬上荧屏,主演张曼玉曾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阮玲玉的骨子里有一种讲不出来的妖媚。”这种妖媚是骨子里的,如果不见其人,很难言表,因此,张曼玉说不出,即便是如今当红的影星也只能窥视其理,却很难外放其表。阮玲玉的媚,是她的天然资本,或许这也是任何一个女人所期望拥有的能力和本钱,就如同美丽的脸蛋,曼妙的身材,出尘的气质一样,而她的媚由心而生,由骨而生,凝着灵魂,通过那双似乎可以看清红尘的眸子表达出来。这是一双媚意横生的眸子,让人诧异的是,那流露出来的不是风花雪月的春意,而是坚贞不渝,热情满溢的爱意。阮玲玉的媚眼中,亦有难掩的沧桑和悲怆。在她演绎的影片中,无论是底层的妓女、清洁工,还是有身份的教师和作家,这种偶尔流露的沧桑感往往让人迷惑。
这样一个从骨子里散发诱人气质的高贵女士,即便演绎技术再高超,那种眼里流露情感的真切,和每每入戏后,半晌缓不过来的事实已鉴证,那是切身生活的体验和写照,是她借用电影输送着她的人生感悟和追求。
或许,更多的是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阮玲玉所演绎的影片大都以悲情结尾。这让她媚态横生的眼波中,多了一丝怜惜和同情,也同样多出了一种掩盖不掉的对生活的热盼和希望,就如同她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盼一样。
认识阮玲玉,更多的是从她的电影,在默片时代,形体的表达往往在电影的演绎中占据了主导,而眼睛则是这主导中的关键,主角的情绪、感情、理想、经历,一切一切似乎都可以通过眼波流转肆意表达。
后人给她的评价,当时她的演技已经是那个时代的巅峰,她登峰造极的关键即是她的媚眼。那可以勾魂摄魄、震慑心灵、引起欲望,亦可以扑灭欲望引起希望的灵动的双眸。
阮玲玉是美丽的,当时被称为中国四大美女的她这点毋容置疑,她的清丽脱俗,她的端庄大方,更多的亦是源于她的眼眸。阮玲玉的媚眼,是看尽繁华的平淡,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对忠诚热恋的渴望,亦是内视自己纠结于生活的无奈……点点相思,却泛滥成灾,只有让泪化作相思雨,寄托这超越时空的思念,表示如你般无数追求爱情、善良、进取人的夙愿。她如同她的名字,灵动、温婉、热情而认真,正如她主演的电影《神女》,她是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追求美好人生的人的心中的女神。仿佛又见《野草闲花》中她对爱的真挚追求和忘我奉献,那是一个普通的流落上海滩的卖花女,面对命运不断地抗争,面对爱情勇敢地索取。
正如她自己般,风华短暂,却情感惆然,为了表明对爱的忠贞不惜用生命换取爱的箴言。
仿佛又见新兴电影运动那蕴含生机勃勃、划时代的轰烈场面,而她就在最顶端,或是孤单或是沉静地凝视,就如她演绎的诸多默片中的角色一样,身临其中,实则已看尽人间繁华。
没有声音的画面压抑不住对她精湛演技的赞叹。她才华横溢,折服了当时所有的上海导演。那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似乎并不能深刻诠释她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无语寄哀思。灯火阑珊处,却失去了追寻的脚步。当她香消玉殒的噩耗传来,整个上海“疯”了,仿佛那个时代频发的暴动一样,上海影迷、全国影迷都暴动了,仿佛她的离世带走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1935年3月8日,妇女节,阮玲玉服用安眠药决然而充满牵挂地离开。
这一天,她的圈中好友,她的影迷,二十余万人,不堪悲痛,自行聚集在上海的街道,为她送葬。
街道上的队伍绵延三里有余,像一个人的人生街道一样,不过她只走了短短三里一样,而这短暂的生命却无不彰显着她的波折和丰足,以及无尽的叹惋。
1926年,16岁的阮玲玉开始电影艺术生涯,无声的默片却让人们更加依恋她的眼。
人们无法想象她天才般的演绎,16岁的她,眼中似乎写满了上一世的经历。
1928年,阮玲玉因饰演影片《野草闲花》中的卖花女声名大噪,亦成为当时中国默片时代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
没人怀疑,人们深信那妓女、村姑、农妇都是她,她的演技已经征服了所有人。
1930年,阮玲玉进入联华影业,以妓女角色“燕燕”,在影片《故都春梦》中让其影坛地位无人撼动。
从未有人想过,即便是当下,这见不得光的、被世人所唾弃的职业在她的演绎之下,竟是那么可爱和让人尊敬。而匪夷所思的是,人们对有此情感毫无疑义,自然之极。
自此之后,由她主演的《三个摩登女性》《神女》在1933年和1934年被相继搬上屏幕,她的表演艺术已经达到了默片的最高峰。
似乎一切水到渠成,功成名就欣然而至。阮玲玉魅惑而明亮的眸子里,看着这一切,看着这一切姗姗而来,又悄然而逝。她的眼蕴含世间百态,正是她看透了生死,才有无限勇气选择离开,她含情脉脉地看着她的人生,和出现在她人生中的形形色色的人,从激情、热望、失望,到决然,冷漠而安静地离开,这一切都禁不起那摄魂夺魄的一瞥,那是对尘世中爱的怜惜,也是对她的爱不受玷污的保护和救赎。
在阮玲玉的介绍中,悲苦有、苦难有,却少有眼泪,眼泪并不能改变出身,眼泪也不一定换来同情,那个年代,眼泪似乎只能诉说弱者的不幸和哀鸣。
众口铄金,金石可镂,她是温玉,却亦在人言中凋零。作为时代的、逐爱的牺牲品,她却有大丈夫一样的隐忍和抉择。反抗,勇敢地反抗,这个过程中有她对爱人的深深失望,有她对爱情的深深向往,不舍却又无奈,怯懦却又坚强,她勇敢地追寻、勇敢地离开,并非无情,而是化作尘泥更护花。她将她的真诚、善良、勇气外放开来,在芸芸众生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