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进入彝区之前,康克清就向司令部的人员讲解党的民族政策,要求大家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彝族生活习惯。后来,总司令部以朱德的名义,发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布告》,康克清又带头认真阅读、领会。那上面的话,她记得很清楚: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
纪律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买卖,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退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尽管这样昭告于民,彝族的群众还是不了解红军。康克清还记得那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刚进入彝区时,工兵连开路走在最前面,一批彝人蜂拥般地把工兵连的干部战士围了起来,嘴里“呜呵”、“呜呵”地叫个不停。他们抢走了工兵连的枪支、工具,连衣服也扒光了。后面的同志赶到时,就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工兵连好凉快呀!在哪里洗的澡,还要晒晒太阳?”“你们好会耍啊,连裤衩也不要穿了哟!”羞得那些干部战士满脸通红,而这些同志则纷纷打开背包,拿出自己换洗的衣裤分给他们穿上,他们才好意思行动。
进入彝民区后,康克清曾仔细观察过彝族同胞的生活。她一方面感到新鲜,同时也发现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苦:男人披着黑粗布或是毛毡做的斗篷,女人围着一块布作裙子。白天穿着这些,到了晚上,把斗篷、破衣裙在铺上或地上一裹,既当铺的又当盖的,吃的也非常差。红军战士都觉得好奇,常常去看他们。康克清还向大家讲过,要尊重彝族人民,不要议论,不要让他们反感。
后来,先遣部队做通了彝人头领小叶丹叔侄的工作,刘伯承亲自前往,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那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焦急地等待着刘伯承的消息。毛泽东不停地抽烟,周恩来踱步眺望,朱德默默沉思。当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的消息传来,他们都十分高兴,说这下红军可以迅速走过去了。听说,结盟的仪式虽然简单,但很庄重。两碗清清的湖水,融合了大公鸡的鲜血。刘伯承高高举起大碗,大声发出誓言:
“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
说完,刘伯承便把鸡血水一饮而尽。
小叶丹也是这样做的。
正因为有了这一行动,红军才得以顺利地通过彝民区。
康克清边想边走,接连翻过几座大山,来到了另一座大山下的一条大路中间。
“前面有个小姑娘!”有人说。
康克清加快脚步走过去。眼前的情景使她吃了一惊。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大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小姑娘赤裸裸的身体,立在路的中间,脸上毫无表情,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动,看着越走越近的红军官兵。部队在几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康克清走到跟前,先抬头看看远处的山下。顿时,她发现有许多拿着刀矛、弓箭和枪的彝人,正朝这边观望。她知道,这一带的彝人分为两个部落,一个是沽基,另一个是罗洪。两个部落世代为仇,不断打冤家。和刘伯承结盟的属沽基,这些可能是罗洪部落的。这个小姑娘可能是他们对红军的试探。
康克清走到赤身裸体小姑娘的面前,脱下自己外面的军上衣给她穿上。旁边的人递过一条军裤,康克清接过来,又给小姑娘穿上系好。她看看裤子太长了,就在脚脖处挽了几圈。
小姑娘的脸上一直毫无表情,身子和手都没有动,任凭康克清给她穿衣服。等康克清把裤角挽好后,她的脸上才露出一抹笑容,抬眼看看周围的人,高声说了一句话,又笑了起来。她说的是什么?通司(翻译)说是汉话,可谁也没有听懂。
这时,一个带着照相机的人,照了一张她和小姑娘的照片。
红军部队继续前进了。
康克清又抬头看看山上,那些拿着刀矛、弓箭和枪的彝人,没有任何表示。如果刚才有人对小姑娘无礼,山上的彝人肯定会采取行动。他们可是个性情强悍的民族啊!
看看司令部的人快走过去了,康克清又打量一下小姑娘,虽然衣服不合体,可是长得漂亮,笑起来也很好看。她抚摸着小姑娘的手,点了点头,目送小姑娘朝山边走去,然后才汇入行军的行列,迈开有力的脚步。
晚上到达宿营地,她把白天遇到小姑娘的事向朱德说了。
朱德说:“是啊!任何时候都这样,只有尊重人家,才能得到人家的拥护。”
过了多年,康克清得到了她和彝族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拿给朱德看。朱德嘿嘿地笑了,说:
“满像母女俩呢!”
康克清的脸红了。作为一个女性,她完全可以做妈妈的,可是因为战争,因为环境的艰苦,她一直没有生孩子。可惜,这张照片后来丢失了。
天赐的晚餐
“开饭了!”
在这山里,在这长途行军的路上,对于饥寒交迫的红军来说,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因此,一听到开饭的声音,都端起搪瓷碗和刷牙缸子,向炊事班走去。
朱德也端着碗来到了炊事班。他喜欢和战士们一起吃饭,只要情况不紧急,他就不让警卫员把饭打回去。此刻,他边走边高声问:
“大师傅,今天吃什么呀?”
司令部机关的干部战士一听到朱德的声音,便自动让开一条道,请他先打饭。他也没有客气,径直走过去。因为如果他不先打,谁也不会靠前的。
炊事员看着朱德说:“总司令,今天有好吃的哩!”
“啥子好吃的咯,莫要骗我哟!”朱德笑着说。
炊事员盛起一勺子菜,放进朱德的碗里,说:
“又新鲜又好吃,在别处可没有呢!”
朱德走到一边,坐在地上,夹起一箸菜放到嘴里,嚼了一会,甜中带有一丝辣味。他品了品味,说:
“很好嘛,又鲜又有味,从那里搞到的韭菜呀!”
“总司令,你猜猜看。”一个人说。
朱德又吃了一口:“啊,吃出来了,是野韭菜吧?”
炊事员听到了,大声说:
“总司令真行,连野韭菜也吃出来了。”
“真行的是你这大师傅嘛!”朱德说,“这野韭菜是好东西,没粮食时可以当饭吃。”
炊事员说:“这主意是我们的指导员想出来的,我也不行。”
听说是康克清想出来的主意,朱德没有任何怀疑。她是农村长大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才知道这东西好吃。要是从城市来的女同志,很难有这方面的知识。
这时,康克清走过来了。她到各处去看看有没有掉了队没赶上来的人,特别是伤员和病号,问了问情况,才回来吃饭。
朱德看到康克清回来了,就指着碗说:
“康克清,听说这吃野韭菜的办法是你想出来的?”
康克清朝前走两步,看到碗里盛着煮熟的野韭菜,回答道:
“昨天晚上,我们住下来后,后勤运输的牲口队还没到,我见大家没东西吃,又见房后长着野韭菜,就想起用它来充饥。”
昨天,司令部人员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整整一天,下山后又走了10几里夜路,宿营在山谷中的一座庙里。雨还在下,可运粮食和行李的牲口掉了队,总也来不到。又累又饿的人,有的发牢骚,有的甚至骂了娘。之后大家便靠在大殿的墙边睡着了。
看到这情景,康克清的心里也很着急。同志们冒雨走了这么多路,连点东西也吃不上,明天还得行军哩!
于是,她拉上潘开文,提着马灯出来了。在大殿的后边,她看到了一大片野韭菜,便让潘开文等着,她一个人回到大殿里,喊醒特务班的人,说:
“快!每人找一把刀,去割韭菜!”
一听说有韭菜吃,人们的困劲累劲全没了,有的拿上刺刀,有的拿起小洋刀,跟着康克清走了出来,边走边问:
“哪来的韭菜,是和尚种的,还是老乡家的?”
“到那里你就知道了。”康克清顾不上多说,简单地答道。
大殿后面的山坡上,马灯光照着斜下的雨丝,照着岩石缝里一丛丛、一簇簇嫩绿闪亮提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摆。康克清伸手扯下一把,分给几个人,说:“你们尝尝!”那几个人嚼了嚼,咽进肚里,异口同声高兴地说:“指导员,这下可有好菜了!”是啊,在这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的路上,即使吃上饭,也是冷饭,何曾有过这么鲜这么香的菜呀!
“这野韭菜可是要多少有多少,大家使劲割吧!”
康克清说着,将马灯高高举起来。野韭菜上的水珠儿,在灯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地,如同颗颗水晶珠儿。人们割着说着,连刚才发牢骚、骂娘的人,也笑了起来。康克清说:“要是粮食一时来不了,把它当饭吃也行呀!”不一会,人们就用斗笠盛或用手抱,带回了好多野韭菜。炊事班的人一见就惊喜地叫了起来:“这可是好东西呀!有了粮食可作菜,没有粮食可以用它挡饿。”
既然炊事员都说好,那就多割一些吧!康克清又发动不少人,去割来了好多野韭菜,把伙房都堆满了。
开饭的时候,每人一大碗煮熟的野韭菜,边吃边赞不绝口地说:
“真难为大师傅了,粮食没运到,竟能让我们在深山沟里吃上这么鲜嫩的野韭菜!”
康克清吃了几口,细细品味,确实比所有的野菜都好吃。当时,她就想;朱德要是在这里,他一定会喜欢吃的。可惜他在前边,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一起。现在见到朱德果然很喜欢,心里甜丝丝的,像吃了糖一样。
“是不错!你也快吃吧,饭后还要继续行军。”朱德边吃边说。
警卫员也给康克清端来一碗。她接过来,在丈夫的对面坐下来。
“你们吃的什么好东西呀!”远处传来一个声音,周恩来正往这边走。
朱德站了起来:“周副主席来了,你也尝尝吧!”
康克清把她还没有开始吃的那碗野韭菜递过去,说:
“请周副主席尝尝这野韭菜的味道。”
周恩来没客气,接过碗,夹起一箸放到嘴里,边嚼边品,连声说:
“味道不错,味道不错!”
朱德端着碗沉思一会说:“这是个好办法。我们前边的路还很远,而且多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吃粮吃菜肯定困难,这野菜正好可以救急。”
“值得推广!值得推广!”周恩来很赞成朱德的想法。
前边传来防空的号声,隐约可以听到敌机的声音,正在吃饭的人们立即警觉起来。
康克清看到吃饭的地方树木稀少,就对周恩来和朱德说:
“你们到那边洼地里去吧!”
“在这里就听你的。”周恩来半开玩笑地说着,拉上朱德走了。
康克清又对战士们说:“大家分别寻找有利的地形,卧倒隐蔽。”
敌机飞临上空,俯冲、轰炸、扫射,炸起的泥土、石块和断枝残叶四处飞扬。康克清伏在一个土包的后面,一面看着敌机,一面为周恩来、朱德和战士们担着心。
轰炸一通之后,敌机就飞走了。康克清立即进行检查,发现几个战士负了伤,朱德的裤腿被弹片划破了一处,但没伤着皮肉。
“赶快离开这里!”周恩来说。
朱德摸摸被划破的裤腿说:“嘿,刚吃了一顿美餐,敌人又来催着走,真是的。”
康克清一边让卫生员给伤员包扎,一边组织人们继续行军。她打开朱德的公文箱,取出云南白药,给受伤的战士敷上。朱德、周恩来也来帮忙。
上路时,康克清把周恩来、朱德和自己的马,都腾出来给伤员骑。
伤员们怎么也不肯。
周恩来说:“你们负了伤,不骑马,难道让人背着走吗?”
朱德说:“我们天天骑马,现在正好走路活动一下。”
他们说完,就并肩大步向前走去。
行军又开始了。
毛尔盖之夜
朱德一步跨进房门,摘下军帽,轻轻地掸了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些日子中央常常开会,讨论一、四两个方面军会师后的行动问题,几乎每次会都开得很晚。康克清已经习惯了,但看到朱德疲惫的身影和面容,她还是禁不住地问:
“会议才结束呀?”
朱德摇了摇头:“会早结束了,我去找张国焘说了一会儿话。”
康克清的心里咯噔一下。自从两个方面军会师后,就出现了一些令人奇怪的现象,原本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刚见面时亲如一家,可慢慢地关系却不那么好,一些风言风语也传了出来。她先是听说张国焘不同意北上,接着又听说两河口会议上作出北上的决议。来到毛儿盖,中央又夜以继日地开会。凭直觉,她猜测可能意见还没有统一,现在朱德又找张国焘谈话,会不会与北上的事有关呢?
昏黄的油灯光,把屋子里照亮了。借着这灯光,康克清看到朱德黝黑的脸上虽然很平静,但凭着妻子的敏感,她预感到这次谈话并不愉快,丈夫平静的脸上,隐约透出焦急和忧虑。这说明她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
康克清看着丈夫的脸色,试探地说:
“中央不是已经做出了决议嘛,还有什么可说的?”
“并不那么简单咯!”朱德看着妻子显露出焦虑和迷惑不解的神色,说,“张国焘的心里还是不同意北上啊!说不定还在想别的什么主意呢!”
“是吗?”康克清更不解了。
朱德没有回答,脸朝向小小的木格窗子。从那里看出去,是一片漆黑的夜色,什么也看不见。但出现在这里的,是一条狭长的山沟,清浅的河水从中间流过,一边是长满密林的高山峻岭,一边是星散分布着的藏民小木楼的村子,几万人的部队就滞留在这里,田间、树下、路边都成了兵营,没有住的地方,没有吃的东西,长此下去怎么得了啊!
但从张国焘的谈话中,他察觉到一种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张国焘想争权,争党权,争兵权,对于中央红军的3万多人枪没有看在眼里。张国焘这样的思想早就流露出来了,今天说得更明确。看来,周恩来把总政委的职务让给他,他仍然是不满足的。但这些,朱德都不能对妻子讲,因为这是党内领导层的事情,她不该知道,再说,张国焘还没有公开亮出牌来嘛!
看到丈夫在凝思,康克清猜到了朱德心里一定在想什么重大问题,先是没有吭声,过了好大一会儿,才问:
“你饿吗?要不要吃点东西?”
朱德本来饿了,经康克清这么一问,更觉得肚子里咕咕叫,晚上吃的那点青稞和野菜早就没有了。但他知道,现在整个部队都在挨饿,而且又找不到粮食,藏民对红军还不了解,不但把粮食、肉等隐藏起来,还从暗处开黑枪打红军,干部战士因为筹粮而被打死的事,已经有好多起了。全军都在挨饿,我这个总司令怎么能吃得下啊!
想到这些,朱德说:“算啦,休息吧!”
“我们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康克清说。
“我也不知道。”朱德摇了摇头,接着又坚定地说,“反正要北上的,这个大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住。部队和机关都很着急,你这个指导员要多做思想工作,告诉大家稳定下来,再忍耐一些日子,还要注意和四方面军的同志搞好关系,红军是一家人,不可能分成两家,更不能自己打自己呀!”
康克清点点头,嗯了一声。她从心里赞成朱德的分析和指示,但又不愿在丈夫的面前表示什么决心,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工作,为丈夫分担一份能够分担的事情,尽管很困难,也要坚持去做。
朱德眨眨眼睛,忽然说:“康克清,你明天去看看恩来同志吧,从今天会上看,他的身体很不好哩!”
“是病了吗?”康克清忙问。
“这段时间他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我看是累的。长征以来,最忙的要算是他了,一个铁打的人呀!”朱德的话里满含着敬意,“邓颖超已离开休养连,和恩来在一起,以便照顾他。”
康克清说:“邓大姐的身体也不好呀!真没想到,他们两个人都病了!”
朱德说:“即使这样,他也没办法休息,还得参加会,还得找人谈话,我担心他再这样下去,毛主席就更困难了。”
“我明天一早就去看他。”康克清说。
“还有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给他带上一些。”朱德说。
康克清想了想:“还有一点牛肉干,是准备你过草地时吃的,我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