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31700000004

第4章 文学纪(4)

有一个说法不知是否可信,萧红写《呼兰河传》是受了端木的启发,从时间上看,确实是《科尔沁旗草原》在先的。也许端木常跟萧红聊起,关于这篇小说的构思、风格,关于他的家乡,他的童年,他对这一切的思念……无论如何,萧红又开始写了,这已是1940年了。

1940年1月,劫后余生的端木夫妇来到了香港。此时,张爱玲已在香港待了两年,是港大英文系一名品学兼优的二年级学生,照样很沉默的,对这世界采取一种局外人的冷眼旁现的态度。这是中国两位天才文学女性的第二次交接:在同一个时间段,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

萧红在香港住了将近两年,身心得以稍稍喘息;这两年里,她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可以说,没有《呼兰河传》,萧红将不成为萧红;有了《呼兰河传》,呼兰这个不起眼的北方小镇,就成了中国文学版图上最闪亮的地方之一。

也可以说,萧红从十九岁离家出走,漂泊十年,逛遍大半个中国,中间历经饥寒、战争、逃难、逃婚、生育、和男人的伤心事,身体的衰败、内心的动荡……为的就是写这样一部小说,写这一部安稳的、平静的、温暖的、跟她的传奇经历绝无关系、事实上又有绝大关系的小说。

我的意思是,萧红若没有离开故乡——故乡本来就是用来离开的——她就不会去写《呼兰河传》;她若没有后来的坎坷和不幸,《呼兰河传》就不会写得这样有感情,虽然她并不愿为了写得有感情而去经历那些坎坷和不幸。

总而言之,1940年赴港后的萧红,借得短暂安宁——日本人还未打进来——她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创作。我能够想象,写这部作品时,她一定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她抬眼看向窗外的时候,不知她是否意识到,她是来到几千里外的香港,才想起自己也有故乡;身患重病(她得了肺结核,也许常担心自己就要死了),才跟童年有了亲近;回望自己这一生,她所受到的伤害,才知道祖父是这世上唯一对她好的人……她这个时候,整个就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某种意义上,她终生都活在童年里,从来就不曾离开过。

我揣摩萧红的写作速度,应该是相当快的,她差不多是一气呵成式的写作,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就是心中有的,她就写出来,心中没有,她就不写了。她的语言虽好,却很少讲究,一看便知是喷薄而出的——喷薄而出的作品,大多气血充足,气脉贯通,语言上却粗鄙简陋,不忍卒读。

萧红却是其中少有的例外,她的文字,细观没一字是出彩的,她不肯在字句上做任何的推敲停留,但几段读下来,那个意思便有了,她想表达的便呼之欲出了,甚至超过了她能表达的……这个人对语言的运用是天生的,她的文字是有魔力的。

她写文章就像说话,很口语化的,非常自由,有她自己的调门,颠来倒去,叽叽呱呱,却是怎么说都成文章;她大概有些古典文学的素养,但未必太多,而且看不出师承,却创造了今天“口语化”写作的先例——不知可否这样说?

而张爱玲正好相反,她自己也承认,她写文章慢而吃力;她熟读诗书,有深厚的中外文学的基底,她是在做足了童子功的情况下开始写作的,有太多的约束,一落笔就想到了前人的影子,然而她却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因为讲究,就整体的作品而论,她的成品率大于萧红,少数篇目甚至是字字珠玑,有些字词的应用简直是神来之笔;她也是自由的,只是在百般约束之下获得了自由;她的写作有点像跳芭蕾,捆着,绑着,脚尖踮起来,一圈,二圈,十圈,二十圈……就这么一直跳下去,达到了她这一行的极限。她和萧红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跳芭蕾的,一个是跳自由舞的。

很多年前,我对她们作过比较,我曾经以为,萧红的文字是可能的,张爱玲的文字是不可能的——因为张更具有天才性。然而我现在推翻了这说法,这两人的文字都是不可能的,是我们这些平凡的写作者穷一生之力也难以企及的,因为她们不是在用力,她们是在耗自己的气血和生命!

1941年10月,萧红入住玛丽医院,确诊是肺结核,一个月以后,因经济拮据返家养病。

1942年1月,香港沦陷。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于香港。临死前,在纸上写了一句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与别人写了。”

这个别人她是看不见了:她死后不久,张爱玲即返回上海——萧红生活了两年的、发表成名作的地方;一年以后的1943年春天,张爱玲正式登上文坛,发表了以香港——萧红写出了代表作的葬身之地——为背景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从此光芒耀眼。

巧合乎?天意乎?中国文学的这一对双璧,这两个城市?

算了吧

这是卡夫卡的一篇随笔,只有几百字,我把它摘抄下来,然后说自己的话。

清晨,街道清洁而空旷,我正赶往火车站。我与塔楼上的大钟对了一下表,发现时间比我想象得要晚得多。这个发现使我惊慌,以至于我快要迷路了,因为我对这个城市还不太熟悉。幸好附近有个警察,我走近他。他微笑着说:“你想问我该怎么走?”我说:“是的,因为我找不到路了。”他说:“你还是算了吧,算了吧。”他说着一个急转身就走了,就像那些想独自发笑的人们一样。

这段文字让我着迷。就像一切好的事物,我知道它是好的,可是说不出来,也无法做具体的分析。我不是职业评论家,面对任何文字都可以滔滔不绝。

我只是一遍遍地看着,一个字也不漏过,以期从它的语感里再发现一些新东西。差不多快能背诵了,我抬起头来,静默了。

一切好的事物,都让我感到言语和解释是那样的无力。在那出其不意的一瞬间,那个警察突然一个急转身,他说:算了吧,我看还是算了吧。他差不多要捂着嘴笑了。

卡夫卡要告诉我们什么?荒凉,困境,城堡式的寓言……我不喜欢这解释。我只是看见了一幅图景:清晨,街道,人迹稀少,空气清凉得有点刺鼻,一个慌张的行人,他迷路了;警察在路边巡逻,也许他是个高大结实的中年汉子,有着欧洲人常见的啤酒肚和络腮胡,腰带上挂着手枪和警棍,那天清晨他有些无聊。

他知道通往火车站的路,可是他不想说。他说:你还是算了吧,算了吧。他转过身去,就像一个幽默。

如此简单的场景,也生动。打动我的,是在场景之外,有一种完全不合逻辑、莫名其妙的东西,让我们稍稍有些吃惊。警察一个转身,一切戛然而止。

就是我们熟悉的卡夫卡,简单的几个字,制造了一个神秘、无从解释的氛围。“现代性”这个词,在卡夫卡笔下,是如此生动、微妙,那拐弯抹角的地方,一举手,一投足,自己不能控制的莫名其妙的小动作……我们沉迷于其中,为它们所困扰,嘈杂微小的思绪和烦恼,一天天地长大,大于人。

戏剧性,大喜大悲,激烈的情感冲突,生与死……我们只会在托尔斯泰式的古典作品里才能找到。可是卡夫卡描述的是街景,片断式的、没头没尾。我读卡氏的小说,即便是长篇,也是把它分解成碎片来读;随便拈来一段,读下去,就会遇见我熟悉的场景和情绪,我完全能够懂得,那里的喜悦不成为喜悦,那里的悲哀也不是悲哀。

一切都是混沌的,不明朗,让人想起阴天,家家户户的门窗都开着。人坐在屋子里,太平地说着话,可是无端地感到紧张,受压抑,忘了自己在说些什么,可是笑着,也忘了自己是为什么笑的,有一种汗渍淋漓、气喘吁吁的感觉。

卡氏小说是恐怖的,那里头没有凶杀和碎尸,我看见的都是日常生活的场景。人在阳光底下走着,笑着,说着话;即便在夜晚,也没有蒙面大盗出现。这是个太平的世界,我们活着,勉为其难。

卡夫卡的恐怖是骨子里的,只有现代人才能懂:那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貌似漫不经心的谈话和审问,突然间一个下意识的小动作;推开一扇扇门,可是里面没有人;父亲说着话,突然跳到床上,完全是无意识的,他生气了,他对儿子说,你去死吧——轻轻地说着这话,可是很威严。

我不以为卡氏的小说是荒诞的,于我,它很真实,真实到不能解释的地步。那暧昧的父子关系,狂热的献身精神,对某种力量的绝对服从……全是在一转念之间。就像警察对问路人说:算了吧,你还是算了吧。他轻轻转过身去,想独自发笑——全是在一转念之间,它存在着,极偶然地成了现实。

波尔多开出的列车

杜拉斯写过一篇散文,叫《波尔多开出的列车》,很短,大约两千字不到。讲的是在1930年,她和母亲、两个哥哥,从西贡乘夜车回法国,列车是从波尔多开出的。那一年,杜拉斯十六岁,和她的中国情人已经分手了。他们一家人坐在三等车的一个包厢里,包厢里可以坐八个人,除了杜拉斯一家,还坐了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大约三十岁。

事情就这样开始了,起先他们是在聊天,那个男人问起她的家庭情况,于是杜拉斯就跟他讲起殖民地的生活——下雨,炎热,游廊,与法国的不同之处,去森林远足,甚至她还要通过一年的学士考试……无非是火车上成了惯例的那种谈话。

后来,他们发现所有人都睡了,她的母亲、哥哥,以及车厢里的另外两三个人。所有人都睡着了,这时候,就只剩下了那个男人,和杜拉斯自己,他们在谈话。

“就这样,突然一下,开始了,就在同一时刻,转眼之间,千真万确,而且方式很粗野。在这个时候,这类事是决不说的,特别是在那种场合,这一来我们就不可能再谈话了。彼此也不可能再看谁。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被击倒了。”

这是典型的杜拉斯式的语言,很简约,又很女性,字与字之间有着无限的张力,却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一个初读杜拉斯的读者,大抵是要迷惑的。其实杜拉斯说的是性,或者说,是一次偶然的性经历。很简单,她和这个萍水相逢的男人,用中国古代色情小说里的话来说,已经“入港”了。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这件事对于杜拉斯来说,算不得一件大事情,因为她已经十六岁了。在十六岁以前,她遇见了她的中国情人,瘦削、富有、黄皮肤,一个优雅得有点病态的青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的老家在抚顺,他的钱多得即使是白种人也瞠目结舌。

那几乎是经典的一幕,所有读过杜拉斯小说的读者,都能记得那一幕:在湄公河边,一个白人少女,才十五岁,她站在轮渡上,她穿着高跟鞋,她母亲改制的旧衣裳,也许她还擦了胭脂和口红。总之,她是那样的一个女孩子,身体已经发育好了,她常往街上跑,希望引起所有人,尤其是男人的注意。

那个中国男人呢,当时也经过轮渡边,他开着车,也许是白色的,他穿着白色的西服,打着领带,他站在阳光底下,眯缝着眼睛,样子有些迷茫。那天他刚好经过湄公河边,因为无聊,他是那样一个无所事事的阔公子。他再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出现,造就了一篇能够进入法国文学史的小说。

我们说,杜拉斯的生活是从这一天才开始的,这一天,她遇见了那个中国男人。在遇到他以前,她还是个处女,遇见他以后,她成了女人。她和他在夏日的中午做爱,关于做爱的过程,杜拉斯有过相当冗长的描述,她用她那支离破碎的语言,把一个纯粹肉欲的故事,说得那样有感情,美丽,催人泪下。

性在杜拉斯的小说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几乎成了她的母题,和死亡、绝望一起,构成了扑朔迷离的小说元素。杜拉斯的小说,我承认是好的;即便撇开文学性,她的小说也是独特的,引人入胜的。读她的文字,我常常爱不释卷。那流淌的、散发着芳香的语言,短句子,一波三折,带我们进入小说曲径通幽的深处。(某种程度上,这也许应归功译者王道乾)

应该说,她是个很优秀的作家,什么都具备了,感觉、才华、语言、小说的品质……没什么可挑剔的。较之于其他优秀作家本色、朴素的叙述,她丰华的文字外壳也很容易让人眩目、喜爱。

我不知道症结到底出在哪里。撇开个人情感来谈杜拉斯的小说,我承认它好,但我不热爱。那里头没有我敏感的东西。有一次和朋友讨论着,她也说:是的,不敏感;好是好,但它与我没有关系。

我笑了起来,完全能够明白。这就好比爱情和男女,我们所遇到的某些异性,好是好的,具有华美的外表和内壳,优雅、风趣、富有,可注定是要失之交臂的,也从不觉得惋惜,因为不爱。我们会说,没有道理可解释的,只是不敏感,注定是没有关系的。

又像是一个女人,质地优良,可是因为长得美,也稍稍让人感到怀疑,无缘故地心生不满和遗憾。我们会想,她完全可以低调平淡一些的,那样的美质,用朴素无为表达就足够了。

我喜欢美,但讨厌唯美。杜拉斯于我,症结是否就在这里呢?再者,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它是接近日常生活的,平视的,反“诗化”的;小说语言需要精简,修饰,但不可以拔高。也许小说并没有太多的规则,许多小说的叙述基调也不一致,然而我喜欢的作家,尽管他们风格各异,我还是能从他们的叙述里找到相通的地方,比如海明威、卡夫卡、福楼拜等。

同类推荐
  • 像世界一样宽广地活

    像世界一样宽广地活

    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对自我的思考,以及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整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她所以做出读书选择的原因;第二部分集中了她在两年读书期间对于社会的思考;第三部分她以“异乡人”的身份重新对留学环境的打量与感知;第四部分是她对身边亲人的理解。多种身份的转换以及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娓娓道来的文字里随处可见趣味的瞬间,散发着智性的光辉,读起来深沉而坚韧、体贴而温暖。
  • 晚风拂云:王钟人诗意人生选之三

    晚风拂云:王钟人诗意人生选之三

    本书是作者“古诗新作”选集。诗集收录从2013年至2017年习作诗歌482首,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但不拘于韵律、平仄,完全用现代诗的立意及用词。诗词中用典大都尽量注明出处。“古诗新作”共三册,已出版《游戏人间》和《心路一程》。本诗集名《晚风拂云》,算是古诗选集之三。
  • 桬罗树下

    桬罗树下

    我的诗歌写作有很大一部分关于乡土,行走一生大都将自己的双脚和文字的根深植于故乡的热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背井离乡者有之,面目皆非者甚是;至少,我是幸运的,故乡依然保留了我童稚的记忆,敞开怀抱接纳我垂老的身体。我依然记得“村口的古桥”“我的体内锁着它的生平”。这些年我写了不少关于故乡的诗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开辟出一片属于心灵的麦地,用文字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美学阵地——优美的吟唱宛转悠扬,孤独的思考熠熠闪光。
  •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一位互联网高管因一次伤人事件,被关进看守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与那些特殊的人群,经历着失去自由、被黑暗包裹的、非常的人生。这段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是为了与过去告别。更是对曾经的情感、婚姻、家庭做一次反思。这里面都是犯了各种错的“恶人谷”。然而在严苛与艰苦的条件下,绝大部分人会安分守己,甚至会保有乐观、坚强、甚至温情。这又是与外面自由的世界中的冷漠、互害、灯红酒绿、个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是不是恣意迷失了自我本善?忘记了初见的初心?
  • 紧急中的冥想

    紧急中的冥想

    本书是纽约派有名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的诗集,包含《致港务长》《致危难之际的电影业》《障碍》《黄色便笺》《来自一个四月》等三十首诗歌。奥哈拉的诗采用口语及开放的结构,即兴、反理性,在幽默机智中又有荒诞感、梦幻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个性,开创了反文雅反高贵的诗风。有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称:“奥哈拉的一些诗确实值得名扬天下,就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存于这么一个理由:英语语言里还没有出现这种类型的诗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血山河志

    铁血山河志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除了相貌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理念和与其匹配的技能。先进理念和匹配的先进技能,才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工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样的。明末清初,时代的巨大变革,曹继武能不能逆势改命呢?
  • 穿书请闭眼

    穿书请闭眼

    在这个穿越盛行的年代,谁还不能睁眼换个世界了?言殊醒来就发现,他三十平方米(?)的豪华大床为什么变成了一块破石头?这四面通风的茅草屋是他家???睡一觉从人生赢家变成人生败家,顺带附带一个抱着他大腿哭喊饿的奶包是怎么回事?穿书遇渣喜当爹?豪门阔少一夜之间一穷二白?究竟是人心的险恶还是……tui,扯远了。请问,再闭眼一次可以回去吗?
  • 仙武之一地鸡毛

    仙武之一地鸡毛

    人外人天外天,好事怪事九重天,醒时有人为此惶恐。梦时有人为其神伤。说是好人弃了家族,打了兄长。说是恶人不舍杀人,救了纲常,怪哉!怪哉!
  • 九死轮回决

    九死轮回决

    李石是一个无法修行的少年,但他却有着一个英雄梦,为了解救无辜的少女,他甘愿牺牲自己被妖怪抓走,经历种种事件之后,他被恶水魔君占据了身体,最后以自杀为要挟,他与妖魔定下了协议……
  • 纨绔总裁:乖乖老婆不准逃

    纨绔总裁:乖乖老婆不准逃

    英俊潇傻,嚣张无比的夏二公子回国了,闺中待嫁小姐集体出动,擦拳磨掌纷纷求上位,飞上枝头做那骄傲的凤凰。不料,某一天爆出夏二公子结婚了,她们震惊了。夏二公子和安苏尧上床,结婚,到见长辈都不超过十二个小时,这流程走得快狠准。而安苏尧手撕的情人更是花样百出,吊打国宝级影后,智商碾压某千金小姐,芸芸众生,唯独她笑傲江湖。不料,夏二公子花心不改,也就悲剧了。
  • 寒塘渡之我的爱豆是御前侍卫

    寒塘渡之我的爱豆是御前侍卫

    花季少女为见爱豆做群演,却不料晕倒在片场,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江南第一乐师?!青楼首演,她被人从二楼推下,一把接住她的,是她的爱豆?“嘿,口水要流下来了。”她下意识摸了摸嘴角。“哈哈,没有,逗你的!”……几日后,身为御前侍卫的爱豆来宣旨,年近半百的皇帝居然要她上京???“你醒醒,皇上没有让你当嫔妃的意思。”……某夜酒后,他微微勾唇,声音带了些许魅惑:“你昨晚说…馋我身子。”“?!”完了,怎么醉酒就把平日里的真心话说出来了?!欲哭无泪……“那…我没…没对你做什么吧?”“嗯……你说呢?”他扯了扯衣领,露出那块昨晚被她抓出的红痕。她一惊:完了,我不会是强行那啥了人家吧?她小心翼翼地对上他的眼睛,可对方眼里,尽是无奈和委屈。“我…我不是故意的…我昨晚喝醉了,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你怎么就不阻止我呢!”“你醉酒之后,手劲大得很,又拉着我,我也推不开啊!”那人一脸无辜……谁能想到人前永远淡漠,即使被迫营业也只挂着职业微笑的御前侍卫兼禁军统领大人,背地里居然是这副德行?……【专业蹭饭大统领x爱财如命小乐师,1V1,轻松向。】
  • 刘思的余生

    刘思的余生

    刘思走下了悬梯,望向眩目的闪光灯,他想记起来一些什么,却又回忆不起,他感到自己有一些秘密,却又只能埋在心里,他真的能坦然地生活在一个未来的世界吗??
  • 冷千金回归复仇

    冷千金回归复仇

    他和她原本是一对快乐的兄妹,而她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金钱、荣耀使他们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十年后,她们变成了世界上闻风丧胆的杀手,她们为了复仇,隐藏身份来到了圣菲学校,她们和他们相遇,爱情的萌芽渐渐生长。爱情、复仇,她们将如何选择;他们,又该如何抓住身边的爱情……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史前生物与失落文明

    史前生物与失落文明

    《史前生物与失落文明》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了一些史前生物和消失的文明。主要内容包括:遥远的太古代;元古代的生命;生命蓬勃发展的古生代;承前启后的中生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