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31700000012

第12章 年代祭(3)

当然,谁都喜欢忧伤,因为它不值钱,不痛楚。一个人坐在春天的河边,托着腮,想起年轻时的往事,这就是忧伤。这意象被反复运用,从流行音乐,到古老的情诗,到《读者文摘》,屡试不爽,直至广为传颂。它就像一场流行病,谁被传染,谁都觉得荣光。归根结底,忧伤是属于文学的,就像快乐属于理想、忍耐属于现实一样,这两者难以协调,就有了文学的忧伤。我甚至认为,忧伤只在文字里。它挑起了人类共有的一根神经,引发他们对过往时光诗性的回忆,这里头有顺从、妥协、向往、逃避,以致无聊。人们常说“美丽的忧伤”,这不是指忧伤本身,而是它的皮毛——是千百年来附加于这个词语身上的那层人文光环,它是诗意的,软性的,因而也是浮面的,上够不着理想,下抵不着现实。

《读者文摘》里也有底层生活的描写,关于小人物,艰辛,风尘仆仆的生活……然而此生活不是彼生活,在这里,我们看不见“原生态”,看见的只是被过滤的现实,像摄影师加在镜头前的柔光片;又像是一扇纱窗,风吹进来,把泥沙挡在了外面。我们隔着纱窗看风景,看见活泼的街市,阳光,许多人在阳光下走着,我们看见他们的脸,平安而生动,脸上细细点点的小麻子——这是纱窗的小格子——可是我们看不见他们的内心。

《读者文摘》有着舒缓从容的叙述语调,于娓娓道来中发现所谓“人生的真谛”。我们常常能看到“落花之美”“蓦然回首”这一类的句子。它有市井气,可是它的市井气已洗脱了油烟,像一个收拾干净的女子,端方地说着话,看那眉目神情,你只知道她是可亲可爱的,你不会知道,她身后还站着一大群孩子,贫困,恶毒的诅咒,拳脚相加。说来奇怪,那些公允调和的“副刊”文章一经《读者文摘》转载,便生出了另外一种气味,这气味是淡雅素朴的雏菊的清香。又像有一种颜色,是暖色调的,沉着的黄金的颜色,人在里头幸福地打着盹,阳光一点点地浮现上来。我喜欢看上面的插图,小花,小人物,线条简单明朗;小字体排列,装帧倒是普通的。

至今,我还能记得《读者文摘》里的许多小故事。其中一个讲的是一对母子,多年来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位男子,母亲介绍说:“这是你父亲,他刚从战场回来。”孩子才五六岁吧,他不知道父亲是谁,可是他吃醋了。一连好几天,和母亲躺在一张床上睡觉的不再是他,而是那个男人;他看见他在院子里劈柴,母亲一旁看着他,静静地笑;母亲开始打扮自己了,她从未像现在这么漂亮过;她心情很好,常常哼小曲儿,有时会默默地流泪。有一天,他推开卧室的门,天哪,他看见他们在拥抱!他生气了。他拒绝和这个男人说话,拒绝他的手、怀抱、糖果和玩具。他有意和母亲亲昵,腻在她的身上,要她抱。他说话声音很大,很不在乎。他常常打断他们的谈话,母亲呵斥他,他哭了,他看见那个男人朝母亲挤眼睛在笑。他最受不了他的笑。他觉得自己应该行动了。第二天早上,他来到母亲的床边,趁那个男人上厕所的间隙,他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娶你。

真是很可爱的一个故事,温馨,人情味,孩子气。典型的《读者文摘》风格。

还有一篇叫作《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单记住了这名字,故事倒有些模糊了。印象中是一个女子,美丽,病态,孤独。她得了绝症,不久就要死了。整个夏天她都坐在临街的窗前弹琴,弹的是《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也许她穿了件黑丝绒旗袍,苍白的脸上有冷傲、与世隔绝的神情。年龄、身份不详。只知道死到临头,还在爱着,爱生命,爱人类,爱自己。但我知道,这一定是个不可爱的女子,假模假式,矫揉造作。我不喜欢这故事,太假,明显为故事而故事。如果一个人在临死之前,能有幸弹上一段钢琴,弹这《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经历这玫瑰一样的时光,生命,死亡……可是我讨厌这样的死亡,太洁净完美,没有烟尘气。我更希望看到钢琴之外,她的蓬头垢面;很多天没洗澡,腋窝里有异味;从前的情人上门来讨债……这就是生命,邋遢,纠缠,没完没了。可《读者文摘》拒绝这样的生命故事。整个杂志的空气太干净,有洁癖。现实这东西在它的打理下,擦擦洗洗,末了只剩下了一桩美丽空洞的躯壳。

也有好的。有一篇讲的是肯尼迪家族,祖父是个有钢铁般意志的男人,有上进心,可是好色暴躁;祖母含辛茹苦拉扯大十几个孩子……一篇白手起家的故事,关于梦想,勤劳,美洲大陆,第一代移民。这一类的“发家史”谁都爱看,因为蓬勃,健康,明朗——和中国的又不同,中国人的“发家史”大多是“心酸史”,格调低沉。可是这里只有向心力,个人意志,活色生香的人物魅力。

商业方面的讲到摩根和福特,他们的普通人的生活,节俭,孤独,可爱的小怪癖,治业思想。讲到诚信、踏实,如李嘉诚;讲到智慧、开拓进取,如索尼公司。还有许许多多小推销员的故事,机智、百折不挠……我想,这对于读者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引诱作用。

我喜欢看文艺类的,如凡·高传记。并不都是从《读者文摘》上,也还有别的途径,让我了解到这一类人的生活。那个叫作阿尔的法国小镇上,黄色的向日葵盛开。一个潦倒背运的男人,就住在这里的小阁楼上。他一生贫困,卑贱,也曾去过巴黎,可是很“不像”。所有人都穿燕尾服,叼烟斗,以向贵妇人争宠为荣……这是艺术家们的巴黎:沙龙,诵诗会,爱情,浪荡生活。可它不是凡·高的。他形容猥琐,不善言辞,到处遭人嫌鄙。总而言之,巴黎生活一定打击了他。他自卑极了,一生都在怀疑中作画。女人方面只敢结交村妇和妓女。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迫于贫病相加,他来到小镇阿尔,癫痫病把他折磨得快要疯了。他在等一个叫作高更的朋友,虽然等来的不过是打架,决裂,分手。他割下一只耳朵跑回家。几个月后,他在麦田里开枪自杀。在他身后,绿色的麦子,像黄色的向日葵一样,灿烂而饱满。而阿尔小镇上的阳光炽热明亮,恍若恣意鲜活的生命……这本传记不知看过多少遍,现在把它复述出来,也还有种怆然泪落的感觉。我想我能够懂得,天才的一生,究其然也还是人的一生,而所有事关“人”的东西都让我疼惜。

另一方面,看乔治桑的故事,主要是猎奇心理在作祟。一个生于18世纪的才女,健硕高大,作风豪放。也许并不美,可是自信,有力,眉宇间也当隐约传出女人的风情。她和肖邦的爱情,《读者文摘》曾选过,不甚喜欢,可是认真地读着,因为从这文章的片言只里,我发现她和李斯特、缪塞等美男子还有艳史。这发现很让我欢喜。那年我十七岁,对文艺史的关注仅限于男女私情、一些不相干的小事上。我纠缠于一切细枝末节,并自得其乐。看王尔德的《狱中记》,最后记得的是王尔德是个胖子,且酷爱男风。这很让我难为情。

1987年前后,我少有的知识来源是《读者文摘》这一类流行杂志、我父亲书橱里的几本人物传记、“五四”时代的新诗选。偶尔,不知从什么地方也会看到《钟鼓楼》《夜与昼》等小说,我一遍遍地阅读,惯于举一反三。我的视线跳过我有限的生活圈子:我的父母、弟弟、门前的那条马路、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我来到一处空旷阔朗的所在地,那儿空气清新,水草丰美。我想我看见的是人,许多我不认识的人走来走去,交谈着,发生着关系。我看见了人心的旮旯处,丰富的,闪着光亮的,灰暗的,自私的。

我喜欢他们。

1988年的背景音乐

1988年来了。

关于这一年,有很多背景性的记忆。大的不说,只说流行音乐和文化方面的,比如崔健。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的音乐怎样回响在1988年的中国上空,以至于后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整个一代人的成长,我至今也不甚明了。暴阳,愤怒,迷茫,人文关怀,理想主义,政治波普……这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崔健很聪明,他把着时代的脉搏,就像医生一样,问问家里的情况,平时饮食怎样,甚至开两句无关痛痒的玩笑,就知道病根在哪里;可是他突然间发怒了,简直莫名其妙。人们受惊吓了,人们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医生”,他年轻,体力旺盛,曾有过热情和理想……他也许在说,我也是个病人,和你们一样,我不幸福,每天受到伤害。

他需要被关怀,他像孩子一样委屈,他的思想脉络清晰,他的话语无厘头。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具魅力的年轻人。他是幽默的,嬉皮的,可是他拎得清,冷不防说了句玩笑话——可却是真话。青年人激动了。只有他们能理解崔健,把他奉为圣贤。从前,这一代孩子也是老实巴交的,听话、温良、顺从,如果时代不变迁,他们大抵是要读着马列主义长大的。可是这中间经过缓慢的成长,革命,旧思想的死与衰亡……一下子到了80年代。

身处其中的人们很难理解80年代,它就像幸福,像身在福中不知福。幸福从来是用作回忆的,幸福不是现在时,从来不是。

各种新思潮来到了80年代,卡夫卡、萨特、康德和叔本华……挤满了中国青年略嫌单纯稚嫩的头脑。他们不满足了,开始反思、批判。是呵,谁都知道反叛能带来快感,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远离平庸——做一个思想者,做一个受伤的时代英雄,这是何等有面子的事呵。

我们权且不问他们为什么反叛,为什么迷茫、不快乐,就当是青春期的体力发泄吧。无聊,想使坏,总得找一个强有力的借口,那就是时代吧。

这个时代充当了冤大头。一个健康活泼的年代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难免的。而崔健则当仁不让地充当了启蒙者。他是个急先锋,他手里扛着时代的旗帜,他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他当然是明白的,我们以为他不明白,所以我们激动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只要发出一声异质的呐喊,你说你不明白,你有很多疑惑,你迷茫,这准不会有错。这会被视为时髦,引来群龙呼应。

崔健就这样传至1988年我的家乡小城。常常在校园里,我们看见一些男生趿着拖鞋,端着瓷碗走往食堂的路上,唱起了《一无所有》,他们干吼了一声唱道:我告诉你我一无所有,我要让你跟我走……

我倚在廊柱上听着,微笑着,我以为自己是心领神会的。

我也喜欢崔健的另一首歌,叫作《从头再来》,至今也未听过,只是无意间从一个女同学带来的一张磁带纸上看见了这首歌词,欢喜不已。我把它抄在一个新皮面本的首页上,每天看上一遍,把它当诗读。现在,皮面本早就丢了,可是歌词还记得两句,大意是这样:

我脚踏着大地,我头顶着太阳

我装作这世界唯我独在

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一个大时代里的平民英雄,有着罕见的孤独豪情,可是也只剩下了豪情。

那时我们还来不及触及罗大佑,在稍后的几年,听到他的《恋曲1990》,也许我应该更喜欢罗大佑,因为他的温文。他是忧伤的,可是我不喜欢忧伤。我自己就是忧伤的,骨子里有着难以遏制的小资情调。自己也意识到了,很不好意思,总是立意纠正着。

我们每个人都是忧伤的,可是忧伤没有用处。

我喜欢有用处的东西,物质的,看得见的,日常生活的。在这一点上,我和80年代是格格不入的。我也不以为自己属于80年代,我在90年代长大成人,形成了那个年代里所特有的重实利、自私、靡顿。有一些道德良知,要面子,做起事来优柔寡断。经过十年的狂躁发展,社会稳定了,虽也在向前走着,可是老实了许多。人不再是狂妄自大了。他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弱小,处事谨小慎微。

我想这是对的,永常的人世恢复了它应有的面貌。

我未尝不知,把人和时代放在一起分析,颇为牵强。人是个体的人,而时代是不负责任的。我始终认为,时代是虚妄的,每十年一个时代,虽车轮滚滚地向前跑着,可是再隔三五十年回头看,时代又回来了,新的一茬人,新的楼房,旧的时装样式,似曾相识的生活习性,旧思想……这其中有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源远流长着,在新时代里换了一副和善面孔,卷土重来。

说起1988年的流行音乐,我们也听齐秦和王杰——这也许是稍后两年的事了。内地的听郭峰,五月歌咏会的时候,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全班同学站在舞台上,统一服装,男生白衣黑裤,女生白衣黑裙,一首歌唱得花样繁多,先是由两个男女生领唱,然后合唱,交叉唱。还要晃着身子,形成一种参差之美。

我那时已经不天真了,总觉得这类做派让人汗颜。不过我还是合作的,张着嘴,只是不发出声音。我嗓音低沉,不清脆,听起来不像女生。初三那年,语文老师让女生们朗诵课文,再由男生朗诵,最后他总结道,女生的声音清脆,像潺潺流水。我不由得想到了小便的声音,听来也不过如此。

我想我是自卑的,我是最无个性的学生,长相平庸,成绩也不出众。整天精神涣散,身体处于游离状态。我希望所有人都忘掉我的名字,走在人群里立马就消失。我很听话,厌恶户外活动,课间操能逃则逃。下课时竟懒得上厕所,总是伏在桌上睡觉。我很少说话,同桌的一个女同学也不爱说话,整整一学期,我们沉默着,呆坐在课桌旁,就像陌生人。

同类推荐
  • 2006年外国文学作品精选

    2006年外国文学作品精选

    本书选择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之间我国翻译发表的外国文学作品。按照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样的空间顺序排列。尽量选择能够代表2006年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成就的作品,同时也考虑到选择不同文体的作品。适当增加了小说和散文作品的数量,书中增加的“作家访谈”部分,虽然不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它有助于读者了解外国作家从事写作的创作背景、创作心理以及艺术追求,因此也加以收录。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
  • 阿勒泰的角落

    阿勒泰的角落

    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本应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在李娟独树一帜、灵光闪闪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若无意指认那在伤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么,总还有别样干净明亮的生命,等着人去认领。正是凭借这部作品,李娟得到刘亮程、王安忆、朱天文、李敬泽、陈村等诸多文学大家的推崇,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获得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及第四届天山文艺奖。
  • 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

    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

    孙中山先生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近代以来,为了寻求民族振兴之路,为了融入世界潮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曾经力主洋务救国,郑观应、唐廷枢、张謇曾经依靠实业救国,容闳曾经推行教育救国,康有为、梁启超曾经追求立宪救国,宋教仁、黄兴曾经希冀议会救国。最终,孙中山将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重的现代化之路。百余年来,实现现代化是华夏儿女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轴。其间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经历了说不尽的挫折与磨砺,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终于驶入了通往现代化的正确轨道。
  •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是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流畅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代的读者,是年轻人心灵的初恋,也是长者经历世事、募然回首的感悟。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心灵的精髓,超越了时空,成为了人类永恒的箴言。
  • 茶馆

    茶馆

    翻开读客版《茶馆》,轻松入门中国话剧文学!新课标推荐阅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指定阅读!《茶馆》是语言大师老舍的话剧代表作!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茶馆》于1957年初刊于《收获》杂志,老舍以茶馆和茶馆里的一群小人物描绘了中国社会三个时代的大变迁,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茶馆》于1980年应邀赴欧洲演出,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收到世界各地赞扬,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初的美好

    最初的美好

    她:六年前亲手卖掉了自己的爱情,六年后只能偷偷的在虚拟游戏里默默爱着他。他:六年前一不小心便将她弄丢了,六年后重逢他发誓要这辈子都要好好守护她。两个相爱的人在各自的世界里承受思念的痛苦,殊不知爱情早已将她们连在一起,缘分早已注定,兜兜转转幸而他们都不曾忘掉那份最初的美好。通过一款虚拟的网络游戏再次找回属于他们的最初的美好。为什么社会很多人都羡慕从一而终的爱情,因为每个人原本都有属于自己从一而终的爱情,只是到最后面临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坚持下来而已,带着这种遗憾让去感受他们这段苦涩的心酸历程。这是一部都市生活中带点网络游戏的小言情。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女扮男装:袖珍小狂后

    女扮男装:袖珍小狂后

    宁凰!大魏宁国公府邸一脉单传的宁小公爷。俊逸秀美、气质如玉,如此神仙般的人,却是京都平阳城内家喻户晓不求上进、纨绔不仁的恶霸少爷。唯一的兴趣就是调戏美人,男女通吃,外加鱼肉乡民…世人又有谁知,在他们眼中此等废物小公爷,却是个奇谋妙略、惊才艳绝、文武双全、不可一世的…奇女子!
  • 绝世魔妃:嫡女三小姐

    绝世魔妃:嫡女三小姐

    她,21世纪的王牌特工,被姐妹害死,却到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更悲催的是:她重生在一个废柴嫡女身上?!我嘞个去!更倒霉的是还是个不能修炼的丑女?笑话好不好?她是谁?21世纪的王牌特工诶!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没关系,谁叫她天资聪颖呢?修炼的速度分分钟吓死你,她要主宰整个大陆,让万人瞩目!
  • 三国演义之穿越到三国

    三国演义之穿越到三国

    重生三国,遇见貂蝉!!!!!!!!!!!!!!!!!!!
  • 冷漠王爷:倾城妖妃

    冷漠王爷:倾城妖妃

    为佛为魔,只为他倾一世城,为魔为他,为佛为他
  • 赠海东僧

    赠海东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烛天武魂

    烛天武魂

    “王彦章在此,谁敢与我一战!”豪杰当生,庸碌当灭!世有武魂,唯有激发血脉得到认同才能召唤武魂!武魂唯一!一旦被召唤除非宿主死亡,再无召唤可能!武魂可以加速武道领悟、继承成名战技!武魂附体更能具现魂装斗战无双!王超!本是学生,十年前怒发冲冠为红颜,手刃诱骗未成年少女的左道人渣,被判入狱十年!十年后王超出狱,适逢异界入侵地星,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幕徐徐展开。。
  • 一不小心入聊斋

    一不小心入聊斋

    我叫赵逸,高三学生,无意间在学校发现一本《聊斋》,本打算用它消磨一下无聊的课余时间,可是谁会想到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聊斋世界,无尽精彩……
  • 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本书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学入门之作,它分两大主题:一为“史料”,一为“史学”。他所说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称的历史资料,而是“史料学”,是研究历史资料的具体门径和方法;所说的“史学”,主要是说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通称“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