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到甲午:阳明文化的精神与实践
一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青少年真人阅读秀栏目叫《我的一本课外书》,我在观看其中一期节目时,有一位叫赵俊阳的选手向大家推荐《甲午海战》一书。这个仅有11岁的孩子在发表读后感时说甲午海战不仅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而且也决定了世界的命运。如果甲午海战中国胜利了,也许我们就不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了,二战在亚洲就打不起来,历史将改写。
一位小学生能对历史进行如此深入的思考是难能可贵的,而他推荐《甲午海战》一书这件事本身也折射出了甲午海战在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中不一样的地位。
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也是甲午海战的12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两提甲午,称甲午战争为“剜心之痛”,并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这充分说明作为中日两国发展拐点的甲午战争在整个历史脉络之中的分量之重、烙印之深、影响之大。
二
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会发现,甲午海战背后的支撑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哲学思想体系是阳明心学,而阳明心学的诞生地是贵州修文的龙场。所以,在赵俊阳小朋友推理的基础上再往前溯源一下,就会看到,如果阳明心学没有传到日本,如果没有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整个世界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甲午战争中获胜,源于自1868年起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通过实施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进行了工业革命,实现了近代化,增强了国力。而明治维新的哲学思想基础是阳明文化。
第一,阳明心学促进了日本社会个体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形成。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实践不仅为明治维新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还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思维上和实践上的指导。维新志士们把知行合一、心即理等思想作为自己的整体哲学,这激发了他们的自强精神,促使他们锲而不舍地寻求使日本强大起来的途径,促使他们排除一切困难寻求改革成功的可能。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就曾说“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修心就是我们所说的致良知,要立什么样的志;炼胆就是整合和学习什么样的本领。实际上这种精神在日本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大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后来带领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的东乡平八郎也说过“一生俯首拜阳明”。直到现在日本民族精神中都渗透着、闪烁着阳明心学的光芒。
第二,阳明心学带来了日本的思想大解放。更进一步讲,阳明心学之所以能够促使明治维新取得成功,是因为早在幕府时期,维新志士们就以阳明心学作为解放思想的武器,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赅”的主张,推动幕府开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这个主张和生于贵州、长在贵州的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阳明心学的最好诠释。“东洋道德”是指日本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儒家文化熏陶很深,所以可以说“东洋道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光大。那么“西洋艺术”就是全面拿来,整合、包容、兼蓄、形散神不散地把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用在日本复兴之中。“精粗不遗”是指不管哪一个层级,不管处在哪一个阶段,都在始终致良知的过程中。“表里兼赅”的“表”则指前面说的“艺术”,“里”就是道德新的传承。
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他们抛弃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实现日本的强大为目的,大批派遣留学生,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与西方进行整体技术融合。其中以对德国的学习最为显着,前后派了很多人到德国去取经。所以说,以开放的视野在传承和光大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充分彻底地吸收西方技术文明,从内心革新变化,这是维新人士践行阳明心学并推动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样一个过程也恰恰表明了阳明心学是以德行为本体、以知行为功夫的学说。
第三,阳明心学促进了日本实业的振兴。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富国强兵,但这一目的的实现却离不开殖产兴业的作用。大久保利通在1874年5月向政府提出的“殖产兴业”建议书中指出:大凡一个国家的强弱是由于民众的贫富决定的,民众的贫富又取决于物产的多寡,物产的多寡又起源于是否鼓励民众搞工业,归根到底是看政府官员是否鼓励殖产。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日本的产业政策由开始的以官营工厂、半官半民工厂为主转变为实行扶持民间资本、出售官营工厂和半官半民工厂,成为日本产业发展的转折点。自此以后,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
批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日本成长起来。进一步放宽视野,我们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强大也是大力发展实业、大批企业兴起的结果,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富国强兵。
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阳明心学进一步融会渗透在日本社会各领域的实践中,在企业界也是如此。从早期的三井、三菱一直到今天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一种传承不息的精神。这些企业经营者中的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实践了阳明心学,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稻盛和夫。比如他强调要“以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热情,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主张把“动机向善,了无私心”“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倡导“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等等。他的这些思想实际上都来自阳明心学,是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事上磨炼”等思想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同时也是日本企业家在实业领域践行阳明心学的承载和体现,是阳明心学在企业经营中的很好的阐释。
稻盛和夫不仅亲手缔造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还在退休30年之后拯救了同为世界500强的日本航空。
综上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实业的兴起、日本国力的强大都和阳明心学有着重要的关联。这是阳明心学本身作用的发挥,更重要的则是日本各界践行了阳明心学培养元气、人本和人文、多元和合、重在实践功夫的精神内核,体现了阳明心学开放的、创新的、跨界的、混搭的、包容的、整合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实践本质。这是一种在不断渗透、传承、光大的精神。
三
一番耙梳的目的主要在于在与新的历史使命相符合的演绎和实践中以史为鉴。阳明心学本质属性的时代价值在于:
第一,培养元气。培养元气就是培养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它所体现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需要的是形成开放、包容、创新、整合、为我所用的精神,最终的指向还是致良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在致良知的体系内,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我”都是“我们”的组成部分,没有“我”就没有“我们”,同样没有“我们”也就没有“我”。这是立志的前提,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第二,坚持人本和人文。人是一切价值的基石,做任何事情都要引领人、汇聚人、依靠人、惠及人、成就人。这是在培养元气、立志和汇聚大家才智前提下的人本和人文,是有着中华文化底蕴和民族价值支撑的人本和人文。
第三,和而不同。要真正理解并实践“和而不同”就要厘清知行的关系,“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是行之前的功夫,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的“和而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因为这包含了主体思想和个体崛起的关系。主体思想讲的就是和,不同则是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个体。阳明心学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也正是从个体崛起这个角度来说的。和而不同还解决了一个共同愿景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组织的共同愿景下来实现自我的愿景,这就把“我”和“我们”的关系阐释得十分清楚,是在民族复兴过程中的社会发展之道。
第四,在事上磨炼。知行合一的本质就是在事上磨炼,这是一个“致”的过程,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开放的、整合的、活泼的、思想解放的、思维开放的、形散而神不散的过程。
在新的甲午年回顾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此甲午非彼甲午。过去的甲午是剜心之痛,现在的甲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当年,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了立志、勤学、责善、改过这四点。实际上立志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真正的立志是要把“我”融入到“我们”之中,把自己融到天人合一以及民族复兴的整体担当中去,这种立志才是有良知的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