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毛泽东的文章作品,要体会他运用比较思维的过程特点:首先,他大量收集并研究第一手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其次,他对收集起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即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分析处理;再次,在对事物双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最后,在得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指导方针、作出科学可行的决策。
一、坚决抗战与妥协退让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历史上将永远铭记的一天。
这天深夜,激烈的枪炮声划破了北平宛平城宁静的夜空。日本侵略军突然向驻守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历史篇章。
毛泽东身在延安窑洞,心忧民族存亡。1937年7月23日,他挥笔写下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他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日寇的猖狂进攻应采取的正确路线与主张,揭露了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政策。一面是坚决抗战,一面是妥协退让,毛泽东把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路线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文章分为两种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和结论四个部分。一看便知,文章内容是运用比较思维方式精心安排的。
在阐述“两种方针”时,毛泽东首先引述了中共中央在卢沟桥事变第二天向全国发表的抗战宣言: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毛泽东明确而恳切地指出:“这就是方针问题。”在国难当头之时,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宣言和誓死保卫国土的赤胆忠诚,引起举国上下的强烈反响,全国人民一致主张对日作战。
当民族危亡之际,国民党政府有什么反应呢?毛泽东引用了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第10天在庐山发表谈话的部分内容:“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对于蒋介石来说,此等表态,已经算得上一个难得的进步。
对蒋介石的谈话,毛泽东持欢迎态度。他说:这个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们和全国同胞的欢迎。
在一面阐述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蒋介石不得已的表态之后,为了提醒全国人民警惕国民党当局的阳奉阴违,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了事物的另一方面:还有采取第二种方针的可能。因为平津之间的汉奸和国民党亲日派分子正在积极活动,企图适应日本的要求,动摇抗战的方针,主张妥协退让。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毛泽东明确指出:这种妥协退让的方针,和坚决抗战的方针是根本矛盾的。这种妥协退让的方针如不迅速改变,将使平津和华北尽丧于敌人之手,而使全民族受到绝大的威胁,这是每个人都应十分注意的。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毛泽东疾呼:反对妥协退让,实行坚决抗战!他坦诚地表示:共产党一心一德,忠实执行自己的宣言,同时坚决拥护蒋介石先生的宣言,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
在两种方针的影响下,应该如何抗战呢?毛泽东运用比较思维的方式阐述了两套办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主张采取坚决抗战的八大纲领,即全国军队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外交、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并立即实行、开展国防教育、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和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抗战的方针,必须随之以这一套办法,否则抗战就不可能胜利”。
与这种办法相对立的是另一套办法。毛泽东根据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历来的表现,列举了国民党政府在抗战问题上的卑劣做法:不是军队总动员,而是军队不动员,或向后撤。不是给人民以自由,而是给人民以压迫。不是民主集中制的国防性的政府,而是一个官僚买办豪绅地主的专制政府。不是抗日的外交,而是媚日的外交。不是改良人民生活,而是照旧压榨人民,使人民呻吟痛苦,无力抗日。不是国防的教育,而是亡国奴的教育;不是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而是照旧不变甚至变本加厉的无益于国有益于敌的财政经济政策。不是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而是拆毁这个长城,或是阳奉阴违、要做不做地讲一顿“团结”。
最后,毛泽东进行了“两个前途”的比较分析。他精辟地指出:实行第一种方针,采取第一套办法,就一定得一个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实行第二种方针,采取第二套办法,就一定得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中国人民都做牛马奴隶的前途。
经过比较,可见抗日战争的两种方针、两个办法、两种前途截然不同。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之间,自然能够分辨出谁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和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谁在外敌入侵面前胆小畏缩、妥协退让?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谁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有了对抗日战争的方针、办法和前途的比较分析,毛泽东在文章结论部分,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发出了强烈的呐喊:
一定要实行第一种方针,采取第一套办法,争取第一个前途。
一定要反对第二种方针,反对第二套办法,避免第二个前途。
一切爱国的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坚决地实行第一种方针,采取第一套办法,争取第一个前途;坚决地反对第二种方针,反对第二套办法,避免第二个前途。
全国的爱国同胞,爱国军队,爱国党派,一致团结起来,坚决地实行第一种方针,采取第一套办法,争取第一个前途;坚决地反对第二种方针,反对第二套办法,避免第二个前途。
有比较才有鉴别。毛泽东的文章突出表明了在抗战过程中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条路线之间的尖锐斗争。一条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决抗日、反对妥协退让的路线,另一条是蒋介石政府的反共投降、妥协退让的路线。经过比较,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了是非,明确了抗日战争的前景和方向。
毛泽东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面,为中国革命的航船指路导航。
二、“糟得很”与“好得很”
毛泽东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农民问题,这方面的情况在许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大革命时期,党内外对于中国农民的革命斗争的看法存在许多分歧意见,其中责难颇多。这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运动很不利。为此,毛泽东决定运用大量雄辩的事实抨击这些责难。经过32天的实地考察,他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文献。文中,他多处采用比较思维方式,阐述各阶级对于农民运动的不同阶级立场。
比如,中间派的观点认为农民的举动太“过分”,农民在乡里“乱来”;国民党右派和土豪劣绅则恶毒攻击农民运动是所谓“痞子运动”、“惰农运动”,千方百计否定农民运动的革命性。
毛泽东的态度,却针锋相对。他大力褒扬农民运动。他写道: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
他称赞农民是“革命先锋”,认为“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他们损伤了土豪劣绅的体面。他们打翻了大小土豪劣绅在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脚。他们在革命期内的许多所谓‘过分’举动,实在是革命的需要。”
他还专门使用了一个对比鲜明的小标题——“糟得很”和“好得很”,集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于农民运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阶级立场和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层以上社会和国民党右派污蔑农民运动“糟得很”,毛泽东却认为“好得很”。他饱含深情地指出: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
毛泽东这位来自农村,出身农民,让不少人觉得很“土气”的革命家,对中国普通的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不遗余力地为农民运动摇旗呐喊,高唱赞歌;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回击了来自各方面的对于农民运动的责难和污蔑。在后来的领导实践中,他将对于农民问题的立场与态度,看成是检验革命与否的试金石。
三、主观教条与有的放矢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1941年5月为延安整风运动所写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的经典着作之一。为了端正党风,特别是教育全党认识和清除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学风,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毛泽东运用比较思维方式,将主观主义的态度同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毛泽东首先针对主观主义的态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漫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紧接着,毛泽东引用了明代学问家解缙的一副对联为这种人画了一幅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述这段文字和这副对联,将主观主义的基本特征揭示得非常清楚:只凭主观热情工作,不顾客观环境,不顾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等等。总之,无论搞研究还是做实际工作,完全凭借主观愿望,忽视客观实际的存在,缺少科学态度,只知道背诵马恩列斯着作中的词句,徒有虚名、并无实学。毛泽东将主观主义者的特征刻画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