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美的皇家园林
在阜景街东端坐落着故宫、中南海、景山、北海及团城等几处名胜。这几处名胜集古代皇家园林建筑文化之大成,以建筑雄伟壮丽,景色优雅精美而闻名于世。
故宫古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环有高墙和护城河。故宫建筑主要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称为“前朝”。三大殿统建在一座由汉白玉栏杆环绕、高8.13米的高大台基上。主殿明称奉天殿、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皇帝每逢节庆盛典时受百官朝贺之所,举凡重大朝会、临轩策士等,多在此殿举行典仪。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封建皇权的象征。中和、保和二殿是皇帝受群臣礼拜,举办隆重仪式之所。文华殿是明清皇帝的经筵之所。武英殿在明代被皇帝用作斋戒之所和召见大臣,清代则成了宫廷印书之所。故宫后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以宁寿宫、慈宁宫为两翼,称为“内廷”。这是封建皇帝及其后妃们居住和处理日常事务之所。在乾清宫北门外是皇宫的御花园。这里有三路园景,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假山流泉掩映在古柏、奇花异卉中,使这处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式花园既清幽秀雅,又不失宫殿气魄。故宫自南门午门,经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至北门神武门,皇宫的主要建筑完全位于一条正南北方向的纵轴线上。这条纵轴线又与自外城正南门永定门,依次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向北经景山万春亭、地安门至钟、鼓楼的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完全重合,保持着皇宫和整个北京城中轴对称的总体格局,表现出非凡的气势和严整的规格,不愧为中华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辉煌杰作。
故宫西侧的中南海,为辽、金、元、明、清几朝的行宫御园。占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为45公顷。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南海的主要建筑为瀛台,以三面临水,碧波与奇峰陡壁、黄瓦朱墙相映,一如海上蓬莱而得名。这里不仅是清皇室游幸避暑的胜地,也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居园理朝听政之所。瀛台岛上有勤政殿、翔鸾阁、涵元殿等楼阁亭台建筑。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之处即是涵元殿。环南海岸边还建有蓬莱阁、丰泽园、流杯亭、怀仁堂等景观。流杯亭是一座建于水中的方亭,又称流水音。亭内石板地面刻九曲水槽,是帝王们享受“曲水流觞”之乐的地方。中海的主要建筑有紫光阁、蕉园、万善殿、水云榭等。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原名平台,是明武宗观看操练射箭的地方。清同治帝在此接见了六国使臣。光绪年间,紫光阁前还修筑过一条小铁路直通到北海的镜清斋(今为静心斋),行驶火轮车。铁路总长2300米,12年后被拆除。蕉园位于中海东北岸,为明代崇智殿的旧址,是小内监读书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在此举行“盂兰盆会”,届时河灯盏盏,漂浮水面,与空中闪耀的群星上下辉映,观之赏心悦目。水云榭是清康熙年间建于水中的一座凉亭,亭内立有一座石碑,上刻乾隆帝亲题的“太液秋风”四字,是着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故宫北面的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景山主峰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景山公园占地约23公顷,主峰高47.5米。在景山南大门北侧,建有一座造型雄伟、气势凝重的绮望楼。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倚山而起,三楹五间,歇山重檐,覆黄琉璃瓦。这里是清代皇帝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绮望楼后面,五座山峰上各有一座造型精美的亭子。中峰上的万春亭,为三重檐的四角攒尖式顶,覆黄琉璃瓦;其东西两峰的周赏亭和富览亭,为两重檐的八角攒尖式顶,覆绿琉璃瓦;景山上最边缘两峰的观妙亭和辑芳亭,为两重檐的圆攒式顶,覆蓝琉璃瓦。在五座亭子里,分别供奉着五味神的铜佛像。景山公园内有各种树木近万株。在观妙亭东侧山坡处有棵槐树,相传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吊死在这棵树上。在景山东侧路北面,是一片牡丹园,为明清两朝帝王赏花处。在牡丹园之北是一座观德殿,又名护国忠义庙,庙内雕塑着一尊关羽的立马像。自此向西途经一片海棠园,即来到永思殿,该殿坐北朝南,自成一院,为清代帝后亡故后停灵之地。在永思殿以西,是建造气势宏大的寿皇殿。这座大殿于乾隆年间仿照太庙格式营造于万春亭之北的中轴线上,外有四柱九楼的木牌坊三座。寿皇殿有正殿9间,左右山殿各3间,东西配殿各5间,是清朝专为供奉皇帝祖先影像而建造的。新中国成立后,环境整洁清爽的景山公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和众多民众的休闲、健身场所。
景山公园西侧的北海公园,是我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又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全园面积约为71公顷,水面约占39公顷。进公园南门,过永安桥,迎面是琼华岛的永安寺,内有法轮殿。从这里看去,四面的亭台楼阁层层升起,隐现于古木丛中。再往北经正觉殿、普安殿、善因殿,即来到白塔下。白塔为喇嘛塔,通体白色,通高40米。塔座为折角式须弥座,下体似覆钟形,上部呈尖锥状,最上为镏金宝珠塔刹。清朝帝王在此建塔,除去宗教意义外,还利用这里居高临下的地势,藏伏五座信炮,派驻众多亲兵,对下进行防范。巍然耸立于琼华岛之巅的白塔,是北海公园最突出的建筑。以琼华岛为中心,园内四周分建殿阁亭榭。景物疏落合度,变化奇妙。在岛的西北假山间,建有一座铜仙人承露盘,仙人通体为青铜所铸,造型别致。白塔下东坡有清乾隆皇帝手书的“琼岛春荫”碑,此处是为“燕京八景”之一。在岛的北侧山下,傍湖建有长廊和中心楼阁漪澜堂,道宁斋等。一排双层临水游廊多达60间,总长300多米。沿东岸北行,相继可见濠濮涧、画舫斋、蚕坛等景观,处处华美、精巧、独具匠心。一侧的静心斋、天王殿,均气度庄严,各成妙景。在天王殿之西,有一座彩色琉璃砖九龙壁,两壁面上下共雕绘大小龙635条。再向西南行,又可看到一块两面雕琢了雌雄狻猊的铁影壁。沿湖北岸建有五龙亭,五亭之间有石桥相连,曲折跨水,一似蛟龙浮动。五龙亭之西,建有观音殿和万佛楼。万佛楼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楼有三层,均面阔7间,每层四周有回廊和玺彩画。这座楼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所建造的。新中国成立后,北海公园经修葺已成为市内最大的一处休闲游览场所。
团城是明清两朝皇家园林西苑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俯视平面为圆环形,周围用城砖垒砌,成为一座带雉堞的砖城而得名。城台高5米,面积约4500平方米。位于整座城台中心的承光殿,是团城的主要建筑。这座正方形覆黄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重檐大殿,面阔、进深均为3间。在四面正中位置各推出单檐卷棚式抱厦1间,平面成为形式别致、富于变化的十字形。抱厦为单檐箍头脊。整座殿外观与故宫角楼相似,为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优美造型。承光殿内供奉有玉佛一尊,佛高1.5米,系由一整块白玉石雕琢而成。承光殿前有一座金头紫顶的亭子,称玉瓮亭,由四根石柱托住四面黄琉璃拱门,以供放玉瓮“渎山大玉海”而得名。团城上还建有敬跻堂、昭景门楼、衍祥门楼、古籁堂、余清斋、沁香亭等精美别致的建筑。在团城城台顶面遍植着古树,仅承光殿前就有45棵。一棵金代种植的栝子松,树冠如盖,已有800多年的树龄。清乾隆年间为这棵栝子松加封官爵,封其为“遮荫侯”,旁边一棵白皮松封为“白袍将军”,另一棵探海松为“探海将军”,被传为佳话。团城不仅是北京城内最优美的园林之一,也是研究北京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实体。
二、众多的宗教寺庙
在阜景文化街及其南北胡同里,自古以来修建了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寺庙。有的延续至今,成为重要文化景点,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大高玄殿坐落在景山前街西侧路北,为明清两代的皇家道观,是皇家斋醮(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内官、宫婢习道教礼仪的斋宫。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几次重修。经券洞式三座门入内,有御路、钟鼓楼、配殿等建筑。再向北有大高玄殿7间,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又经御路、月台,可见九天应云雷坛5间,庑殿顶,绿琉璃瓦黄剪边。
再北是一座象征天圆地方的两层楼阁,上称“乾元阁”,圆攒尖屋顶,覆蓝琉璃瓦,象征天;下名“坤贞宇”,方形,覆黄琉璃瓦,象征地。全部现存古建筑约1600平方米。大高玄殿建筑规制极高,是与故宫、景山、中南海、北海共为一体的建筑。民国之后,大高玄殿与故宫一起被民国政府接收,存放故宫档案。新中国成立后,大高玄殿曾用于举办展览,后由单位占用。
坐落在西四路口西北隅的佛教寺庙广济寺,旧址为金代西刘村寺,明天顺年间重建,成化年间得赐名“弘慈广济寺”。几百年间这座寺庙一直是名扬中外的重要佛教活动场所。寺院占地面积约为2.5公顷,设四进院落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和藏经殿。西侧跨院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等。东侧跨院有法器库、延寿堂等。广济寺内藏有众多稀世珍宝,藏经阁曾珍藏过释迦牟尼的牙舍利。1953年,以广济寺为会址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广济寺自此成为中国佛教协会总部,是我国举办有关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白塔寺路口东北隅建有一座历代帝王庙,这座庙宇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历代帝王庙,是除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之外最为重要的皇家宫庙。自明嘉靖年间建庙后,在此祭祀远自伏羲、轩辕,后至夏、商、周、汉、唐、宋、元、明的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庙宇现存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有影壁、牌坊、钟鼓楼、配殿等。主体建筑为景德崇圣殿,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面阔9间,通宽51米,通进深27米。殿内设11龛供历代帝王牌位。殿前有汉白玉石月台,东、南、西三面有石护栏,南面三出陛,中为御路。整体建筑凝重肃穆,显示出巍峨庄严的气势。清代雍正、乾隆年间都重修了殿堂,增添了祭祀的君臣。乾隆皇帝专门发过一道谕旨,把“中华统绪,不绝如线”定为入祀帝王的准则。每次在此祭祀,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祭仪。据记载,明清两代共在此进行过662次祭祀大礼,可知历代帝王庙使用次数之多。民国以后,这座寺庙被废弃,后成为校舍。
白塔寺路口西北处坐落着白塔寺。元代在辽塔的旧址上修建了“大圣寿万安寺”,明代天顺年间重修,改称妙应寺。这座寺庙由寺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佛宝殿,再向北为塔院。白塔位于院子的中央偏北。白塔是寺中最高大的建筑,通高51米,由塔座、塔身、相轮、华盖和塔刹组成。塔座面积810平方米。塔身是一巨型覆钵体,环绕7道铁箍,外形浑雄。上面的相轮由大变小,呈圆锥状,共13层,名“十三天”,给人以高耸之感。顶端的华盖四周挂有36片铜质透雕佛和36个风铃。华盖上的塔刹为一座高5米,重4吨的镏金铜质小塔,在高大洁白的塔体之上金光闪烁,蔚为壮观。清代对白塔寺有过几次修缮,在一次大修后,乾隆皇帝将他手书的波罗蜜多心经及大藏经全部724函藏于寺的白塔顶部,用以为镇。乾隆皇帝在白塔寺内还举办过千叟宴。清末以后白塔寺渐衰,自1922年开始寺院内举办庙会。
在西安门大街北侧,有一座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是北京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大堂面积约2200平方米,钟楼塔尖高31米。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属哥特式建筑形式。堂内有明柱36根,柱顶俱雕为菘菜叶形。堂正面上镶汉白玉石一方,镌刻着耶稣善牧圣像。堂内建有正祭台、配台和唱经楼。堂内弹奏使用的一台管风琴,产自法国,最低音管长达10米多,这在当时北京是最大的管风琴。在修建西什库教堂时,还建有主教公署、修道院、育婴堂等。1900年,北京的义和团团民曾经长时间围攻西什库教堂,教堂损毁严重。后以庚子赔款修复一新。西什库教堂现由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使用。
在西四丁字路口南马路西,建有一座基督教堂,得名北京基督教会西堂,也称缸瓦市堂。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922年正式在此址建堂。是北京基督教第二大教堂。缸瓦市堂是一组平房建筑。主礼拜堂是教堂的主建筑。祭台的正中央供奉着标志基督教信仰的金色十字架,祭台的前方为讲道台。讲道台下面是施浸水礼池,在北京的基督教礼堂中只有缸瓦市堂有此设施。主礼拜堂安装有约500个座椅,最多可容纳700人做礼拜。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在平安夜,教堂室内外的彩灯悬空而起,祭台周围悬挂描绘圣经故事的大幅油画和五彩大吊灯,台前摆放鲜艳的盆花,使原本庄重肃穆的教堂变得活泼起来。缸瓦市堂除一般礼拜活动外,还有安息日等礼拜活动,时常有外宾前来做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