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1900000018

第18章 改革发展时期的北京古建筑保护(7)

明成祖朱棣迁都后,“悉仿南京旧制”于京城正阳门西南始建山川坛,合祀露祭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诸神。至嘉靖年间,已建成太岁殿、神牌库、神厨、具服殿、旗纛庙、神仓等建筑。嘉靖十一年(1532年)又在内坛墙南部增建天神坛、地祉坛二坛,现今北京先农坛的主要建筑都形成于这个时期。明万历四年(1576年)改山川坛为先农坛。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先农坛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撤去了旗纛庙,移建神仓;改木构建筑的观耕台为砖石琉璃建筑;改建斋宫,并更名庆成宫;御旨遍植树木,增加坛内幽静、肃穆的气氛。

明清两代帝王,对祭祀先农的“大礼”尤为重视。明朝帝王不仅在先农坛内设置牌位祭祀先农,而且专门辟出“一亩三分地”,由皇帝自己耕种。与此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周密的礼仪制度,劝农勤耕。明嘉靖帝对藉田礼仪尤为着重,曾多次亲临,或派官员到先农坛进行祭耕,是明代帝王中祭祀先农最勤,次数最多的帝王。

清代耕祭先农的活动更为历代帝王所莫及。清帝不仅极力劝课农桑,而且身体力行亲自躬耕示范。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帝恢复了对先农的耕祭之后,历代相沿不断。雍正在位期间更是御令全国州府县厅设先农坛,并选择“洁净膏腴之地”作为藉田,在地方实行耕祭先农,把对先农神的祭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最大限度的阐发和兴盛。有清一代先后经历了10个皇帝,计267年,帝王亲祭先农的次数则多达248次,是中国历代帝王中亲祭先农最多的一代,充分体现了在封建国家秩序中,对先农神崇高的祭祀礼仪以及先农坛在农耕文化中的地位。

到了清朝末年,先农坛逐渐衰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期间,美国军队曾驻扎在这里,将其作为军事训练场所,对其破坏严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停止了皇帝亲祭的礼仪,先农坛逐渐被废弃。

辛亥革命后,作为皇家祭坛的先农坛失去原有功能,在1915年和1918年先后被辟为先农公园、城南公园,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央公园(社稷坛)的第二大公园。之后又由于政府经费不足,管理不善,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被租卖蚕食,今永安路以南的大片地区就是当时被“分割”出去的。30年代先农坛的东南角又被辟为体育场,坛内保留的众多殿宇大部分剥蚀、败落,少许较整齐的屋舍殿宇均被占用。如具服殿为驻军长官办公处,神仓为坛庙管理所,庆成宫曾办中华女子养蜂场等。

解放初期,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先农坛与天坛之间的地域空间逐渐出现了各式的商家店铺、民居排房,坛内被一些企业、学校和民居侵占,天神、地祉坛被夷为平地。其中育才学校将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的场所——太岁殿作为阶梯会堂和存放体育器材库房;将为坛内存放先农诸神神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场所——神厨院作为校办工厂厂房;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具服殿原先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占用,后被育才学校作为图书馆;观耕台南侧的藉田也成了学校操场;皇帝祭祀和亲耕后犒劳百官的地方——庆成宫被居民楼包围难见其踪。

20世纪0年代末,经多方专家的长年呼吁,1987年,先农坛太岁殿收归北京市文物部门管理,并于1988年筹备古代建筑博物馆,1989年对太岁殿建筑进行了全面抢救性的维修,并根据翔实的资料复建了院内建筑,这使先农坛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得到进一步保障。

1994年文物部门又收回了神仓院,1997年收回被学校占据的具服殿、观耕台,并由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国文化遗产基金会拨款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2002年开始,文物部门又对散落在居民区中的庆成宫进行了抢救性的维修。

现在的先农坛仍有学校、体育场、多家单位及大量民居在使用,破坏了其完整性,影响了它的价值。先农坛古建筑群作为一个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013年初,按照北京市批准《北京先农坛文物保护规划》,将启动对先农坛保护区内建筑现状的详细勘察,并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规划。这一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先农坛文物保护规划范围内占用建筑的腾退,恢复先农坛历史风貌的工程进度。同时,对加强先农坛文物古建保护、配合中轴线申遗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在前方,努力在脚下,相信北京“九坛八庙”的先农坛将在不久的将来续写辉煌。

十三、石经回藏,功德无量——云居寺塔及石经

1999年9月9日上午9时9分9秒,在这个世纪之交的吉祥时刻里,为了更好地妥善保存房山云居寺内的石经,云居寺管理部门举行了将已出土四十余年的辽金时期刊刻的《契丹大藏经》经版,重新放入新建地宫的石经回藏典礼。当四位壮汉用红色木杠抬着黄色绸缎覆盖着的辽金石经中最后一块《镌葬藏经总经题字号目录》碑抬入地宫,主持净慧法师奉安石匣后,时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将地宫大门缓缓关闭。至此,有着千年历史的石经储藏在了密闭、恒温、恒湿的新建地宫中,以延长石经的保存寿命及提高石经的安全度。

——这是自隋代高僧静琬开创石经刊刻事业一千三百多年后,房山石经史上的空前盛事;

——这是自云居寺刻经事业结束三百六十八年后,当代人护经存宝的世纪壮举!

云居寺在北方的佛教传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经而寺,寺以经贵,是佛法云集之所。“云居寺,隋为智泉寺,以泉名也。”在云居寺之前,房山的白带山就先有智泉寺了。房山石经的刊刻事业就是隋大业年间,由智泉寺僧人静琬秉承师训开创的。至唐贞观初,为刻经的需要在白带山下大规模修建庙宇,并把寺院重新命名为云居寺。

至辽圣宗时期,形成了坐西朝东的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即天王殿(山门)、毗卢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弥陀殿、大悲殿。云居寺背倚青山,前临清溪,上下落差300米,每院逐步高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等,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像是一个面向东方伸开双臂的巨人。

云居寺自创建以来,历五代、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1300多年,在此期间,有可靠文献记载的大规模修复建设有8次,但是如同很多文物的命运一样,在战乱遭到重创。1942年,云居寺在日军的大肆轰炸下夷为废墟。不幸之中的万幸,石经都藏于地下,都保存完好。1956年适逢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决定以发掘拓印房山石经作为纪念大会的献礼,发掘整理工作历时3年,于1958年底结束。通过对石经山9个藏经洞及压经塔地宫的发掘整理,出土了绵延六朝1039年的石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尤其是失传已久的辽金刻本《契丹藏》的出土,为校勘现有佛教木刻经籍提供了确切的实物依据,是为佛学研究的巨大宝藏。同时有些刻经题记还保存有唐代幽州、涿州地区的行会名称和政治、社会、经济情况,对研究当时华北社会状况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古代金石、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1961年,云居寺和石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遂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石经和寺院的保护。1979年5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建委主任的谷牧考察云居寺石经保护情况时,看到当时从压经塔地穴发掘的辽金石经在简陋的库内存放,拥挤不堪,便指示北京市建委拨专款15万元,建石经库房和房山石经展室,以妥善保护地穴出土的辽金石经。款项到位后,1980年12月建成石经库房24间,展室9间,南北配房各3间。1981年10月,压经塔地穴发现的辽金石经全部放入新建库房内,极大改善了石经的保存条件,有效防止了人为的盗窃与破坏。然而石经出土后,由于大气污染和材质本身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一些经碑的表面突起,发生了粉化,字迹模糊,有的甚至消失不见,受损严重。这一现象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专家探讨和论证,认为将石经按照原来的方式重新归藏地下是防止风化的最佳方案。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1985年成立,随后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及周边绿化,修复面积达6160平方米,占修复总面积的三分之二,除个别附属殿宇外,主体格局基本重建恢复。

1998年,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启动,二期工程竣工后,云居寺完成修复面积达到9260平方米,占修复面积的90%以上。古建主体漆饰一新,流光溢彩。而藏经地宫建造工程从1999年2月22日启动,到7月30日落成,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建成400平方米的地宫,由主藏经室、附藏经室、机房和参观廊组成。其中藏经室和附属储藏室密封处理,保持了恒温恒湿的状态;空气分离制氮系统,将空气置换为纯度99%的氮气,使有害菌类繁殖丧失条件;参观廊方便游人通过大玻璃看到地宫内的石经,达到较好的展示效果。同时,石经回藏的宣传和筹资活动得到了政府、宗教界、文物界及民众的大力响应与参与。于是有了1999年9月9日的盛世庆典一幕。

辽金石经回藏后的云居寺重新恢复为佛教道场,点燃了隔断半个世纪的香火,穿林渡溪的晨钟暮鼓又回荡在山间,唤起白带山与世间的对话。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上塘论健

    上塘论健

    本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各个日常工作领域的论文,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水平、提升人员科研素养打好基础。
  • 细说中国园林

    细说中国园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热门推荐
  • 尹洛殇

    尹洛殇

    她,部队军医,一朝穿越,成为贫民之女,被债主卖去妓院,蒙他所救,后遭谋害,不得不离开。一念阁历练七年,涅槃重生,归来后,嫁入王府,扶持他的好友—宁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叫这天下人俯首称臣。到头来,却发现,所为这一切,只叫他人渔翁得利!怎能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
  • 廖氏霸业

    廖氏霸业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烽火燃遍九州,大汉根基震动。这一年,袁绍、曹操、孙坚、董卓、刘备等日后的枭雄踩着黄巾军的尸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一年——廖化悄然改变,开始了他的争霸之路!不为先锋,只做大帝!——这是属于廖化的三国!
  • 侠骨冥神之谛听

    侠骨冥神之谛听

    江湖突现传闻,神农峪藏有秘宝天机散,可违逆天数使人起死回生。“生死路上兆亡人,铁索棺下无冤魂”----人称“兆亡人”的武林奇侠谢天乙,为救萍水相识的老渔夫只身前往神农峪寻药,遇到江湖中风头正劲、作风毒辣的冥火堂在神农峪展开灭门,一番争斗与波折后谢天乙结识了神农峪的主人陆北林,二人一见如故,陆北林不仅把天机散的秘密对谢天乙和盘托出还答应给谢天乙的朋友治病。为友求药,谢天乙踏上了寻觅之旅,在经历了一系列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遭遇后,谢天乙发现自己正在逐渐走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而在这漩涡的中心则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
  • 美娇娘的亲亲公子爷

    美娇娘的亲亲公子爷

    林伶兮对好友安媛说:“要是我能嫁给公子爷,我一定天天给他洗衣做饭,按摩松经的都不在话下,天天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哎,好帅~”安嫒受不了的翻个白眼:“007,我说你别整天对着公子爷的照片意淫好不好。真是白长了你这清纯样。”第一次相见,她扇了人家一把掌,还口出狂言:“你个混蛋,居然这么久才出现在我面前!”他眼底闪过不知名的情绪,却听她说,“那么帅,早该来给我蹂躏蹂躏了。吧唧~”亲了下人家某人就倒在惊呆了的安媛怀里。
  • 上古神卷之风云再起

    上古神卷之风云再起

    这是个人与妖共存的时代,三百年前,镜国开国元帅将妖族统治者妖帝封印,人族便成为了大陆的统治者,然而三百年来,妖族也仍未停止活动。妖帝冲破封印,两族之战即将到来,与妖族同有血海深仇的陌殇雪与白羽偶然间相识,一路上的历练,他们越来越强,两人之间的羁绊也越来越深。
  • 上帝的捉弄:亲快到碗里来

    上帝的捉弄:亲快到碗里来

    二手父亲贪婪无厌的要求夏菀儿蹦出一个孩子给他,夏菀儿为了母亲的安危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丧尽天良的要求,她选择了人工受孕。可在护士的迷糊失职下,让夏菀儿永生永世也摆脱不了腹黑男的纠缠。某腹黑男:“我们相遇了那么多次,又错过了那么多次,你认为,我还会放你走?夏菀儿,你就从了命运,你注定逃脱不了的。”夏菀儿暴走,“去你妹的命运,大爷的命运老天还没那么大的本事束缚!”某腹黑男嘴角扯出半弯冰冷的弧度,“的确,因为你的命运有我做主。”“......”
  • 人有情剑无情

    人有情剑无情

    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为你爱过,付出过,煎熬过,甚至生不如死,而你,却全然无知。
  • 学生阅读经典:茅盾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斯散文多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散文速写下的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
  • 谁又先动了心

    谁又先动了心

    高远:我们谈谈...千秋:谈什么......高远:谈你哪天嫁给我...千秋:那我们没得谈......高远:哦...千秋:你多说句话能死啊......你只是房东,凭什么让我嫁给你...就凭房产证上已经有了你的名字......因为阴差阳错的两人住到一起...当喜静的他遇到喜动的她,谁又先动了心...
  • 什么都没发生

    什么都没发生

    本书收录了80后实力作家王哲珠近两年创作发表的中篇小说七部。其中《什么都没发生》发表于《青年文学》,讲述了一个由小镇考上大学到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试图留在城市失败,最终转变思想回归小镇继承家里的手工糖铺,并用所学知识将糖铺经营成品牌的故事。故事颇似路遥《人生》,但当代小镇青年已不是当年的高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