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输赢只是篮球的一部分
半决赛第三场比赛后,济南体育馆北京队的休息室里一片寂静,马布里也默默地收拾着行李。竞技比赛就是这样残酷,胜负两重天,谁也不会逃脱。但不一会儿马布里发出微博:“恭喜山东队,他们是这个系列赛的赢家。我们将从这次失利中成长,在下个赛季变得更强。”
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也需要球员的体育精神,尽管赛场刀光剑影,但比赛结束后就不再是冤家。山东队随后又发了一条微博:“北京山东,都是爷们儿。抬起头来,继续努力,没人敢轻视北京篮球,山东篮球也在盼望崛起!哥俩一起进步,上赛季你们打破CBA僵局,这赛季,我们接过枪。下赛季,一起创造奇迹!”看到这样的相互鼓励,我们相信CBA的未来会更美好!
一年前,八年七冠的广东宏远失去冠军的那个夜晚是落寞的。
当王仕鹏、朱芳雨低着头走向休息室的时候,难免有英雄迟暮的感慨。但他们的确有真正的体育精神,他们是杰出的失败者。四次荣获MVP的朱芳雨在微博上发出:“恭喜北京队夺冠,恭喜你北京首钢陈磊。”国家男篮主力王仕鹏也同样祝贺北京男篮和他们的球迷:“恭喜北京队,他们这个赛季打得非常出色,总决赛里发挥了非常高的水平,最后一场比赛,北京的主场是CBA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主场,他们的球迷给我们营造了梦幻般的比赛环境,北京的冠军里,有你们一份功劳。比赛结束了,我们和球迷都应该放下场上一切,一起为这个系列赛鼓掌。铭记这个赛季吧!”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体育精神,尽管这个客场的球迷给他们制造了障碍,他能从体育的角度来理解这种障碍,而且高度评价为“营造了梦幻般的比赛环境”,说明王仕鹏已经站在了比比赛更高的境界。此刻,不禁让人想起了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的英姿,那是中国篮球的经典时刻!
球迷乃至球队的对立,媒体有时需要反省。2011-2012赛季总决赛后,有家媒体编造了假新闻:苏伟路遇几个北京球迷对他“京骂”,他想直接动手把四个人一齐放翻,结果那四人完全被苏伟的高大威猛震慑得连连道歉。苏伟被这家媒体塑造成了英雄。没想到苏伟不领情,他不想按这家媒体的设置去做打斗勇士,反而在微博中揭露:“当时我在散步,三个在吃饭的球迷看到我后叫住我留了影,然后邀请我一起喝酒,我婉拒。这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球迷遭遇球星合影的事件,作为媒体您说这种带有挑逗地域矛盾的言论是否有点不道德呢?”当时的北京球迷得知后也澄清此事:“我们遇到苏伟邀请他喝酒他没去,最后我们给他加油,他说谢谢,整个过程很愉快,希望媒体能厚道不要乱说。”
这就是一场比赛,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对于球迷来说,谁输谁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花钱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大家得到了休息,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健康,国家发展了体育产业。这才是体育精神。
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无论输与赢,都是球场的规律。而维护伟大的体育精神是更令人钦佩的。
三、篮球是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1.不能只看球,还要打球
在拿下球队职业化联赛以来第一个总冠军后,北京金隅男篮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一时间,北京金隅继北京国安后,成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又一张名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这项运动,身着金隅男篮战袍的年轻人多了,体育馆里打篮球的孩子多了。
其实北京城从民国时期到五六十年代再到改革开放时期,都有无数喜爱篮球的人,他们不仅喜欢看,还有很多人喜欢打。
坚持了十多年的“海体中老年篮球队”是北京无数支业余篮球队中的一支。这个篮球队平均年龄50多岁,超过60岁的有7人,年龄最小的也30多岁。
这个队组织者杜萌是高等研究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喜爱篮球与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前面提到的在20世纪30年代就代表北平女篮参加全国运动会的杜怡芳就是他母亲。年轻时他是电车公司篮球队的,70年代恢复高考他成为大学生,后来进了邮电部所属的研究所,他走到哪里都能组织起一个球队,一是自己酷爱篮球,二是擅长组织,他发展的人都要求有一定技能,但水平不能太高,年龄不能太轻,对抗不能太强,不以输赢为目的,一切为了健康快乐。
十多年来,海淀体育馆篮球馆周日下午4点到6点成为他们雷打不动的时间。球队最年长的周孝正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也是央视的特约评论员,他1999年便参加了这支球队,那时他还没有退休,繁重的教学使他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他说每当在球场打完球,心情特别舒畅,浑身都感到舒服。周孝正今年已经67岁了,虽然退休数年但各地讲学不断,他常常打完球就赶到大学讲课,有时甚至带着一身汗赶赴机场去外地讲课。
63岁的时寅原是一家国企老总,他说,因为十几年来一直没有间断打篮球,所以在同龄人中身体算好的,他这个岁数还能跑着单手上篮,而且能在空中停留片刻。退休后他在远离市区的怀柔买了个院子,每次到海淀体育馆打球往返开车要100多公里,但他基本都不落下。年过半百的陈少军是西城税务局的干部,年轻时就是部队师级球队的中锋,年过六旬的文来福是原北京手球队队员,他们在中老年篮球队是高水平球员。他们在球场上很卖力,总是得分最多的,但从不用狠动作,他们说业余篮球不是职业篮球,尤其中老年篮球队都一把子岁数,受了伤可了不得。所以十几年来海体中老年篮球队队员虽然有过受伤,但多是自伤而没有人为造成受伤。
央视体育的谷周亮30多岁,是球队里年轻的,他说坚持打篮球后,使他体重减了5公斤,这还不算,做体育传媒工作必须亲力亲为,否则点评起来容易发生偏差,打篮球对他提高业务水平很有帮助。
海体中老年篮球队十多年前租场地两小时花费300元,十几年过去了,随着物价上涨,现在已是两小时800元了。篮球馆副馆长赵志华说:“这些老同志坚持锻炼,十多年已经消费了20多万,对于这样有贡献的老客户,我们还是给了优惠价格,鼓励他们继续健身。”
这支球队还打过几次客场,其中最远的是到辽宁兴城,他们开了两辆车,和兴城交通疗养院篮球队进行两场比赛。盛夏北京酷暑,而海边城市兴城却凉爽许多,对方平均年龄要小十多岁,但最后一胜一负,他们说:“这些北京老爷子不软啊!”沿途他们还游览了不少景点,生活因此变得更美好。
十几年下来,这个球队当初的中年人已经成为老年人。期间已经有一些人因为身体难以坚持而退出,队长杜萌说,如果是外伤,我们还鼓励养好后坚持,但对于心血管的病我们就不主张再来。杜萌也参加北京体育大学里的篮球活动,他说有位退休教师球技很好,而且几乎天天打球,说自己非常喜欢篮球,虽然有心血管病,但仍然坚持,而且说早晚有一天会死在球场上。后来这位老教师果然在球场因心脏病而猝死。杜萌认为这样的锻炼不可取,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他还说,没有不散的筵席,不少60多岁的球员体力不断下降伤病也在增多,总有一天这批酷爱篮球的老人会力不从心,但大家都希望能坚持到70岁再离开球场。
北京像海体中老年篮球队这样的球队数不胜数。如参加北京电视台组织的“斗秀五棵松,三对三登堂挑战赛”的球队都有很多故事。
像“行者”篮球队寓意爱好这项运动的人行走在一起,他们分别住凤凰岭、大兴、通州、卢沟桥,但距离没有挡住他们的团队精神,他们有信心再打几十年。“章鱼”队有四个球员八只手,所以命名章鱼,他们说篮球让他们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工作起来也更自信,因为他们属于公司里有一技之长可以为公司争光的群体。居住在北京的台湾同胞组成了“怪兽”队,他们说通过篮球更了解了北京和北京人。由军人组成的“藏獒”队则突出了军人勇猛又忠诚的性格……
北京还有不少为普及少年儿童篮球默默耕耘的人,在石景山做小学教师的于书江在40年前就热衷于少儿篮球的普及,他所在的小学因为比较偏远,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他竟然让每个班都组织一个球队,多少年都这样坚持着,直到前些年退休离开学校。他的很多学生如今已经四五十岁了,他们都说虽然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但于老师教给他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能,让他们终生受益。
2.篮球爱好者的桥梁
北京篮球队在国内是强队,但却不像八一、广东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领先地位。但北京篮球文化的发达却是公认的。地处北京的中央电视台为发展和推广中国篮球运动做出了很大贡献。北京诸多的平面媒体、网站、广播都浓墨重彩地报道篮球,也为篮球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它们是篮球爱好者与这项运动之间的桥梁。
央视的两大转播版块——CBA、NBA是亿万人观看的火爆栏目,早在80年代便开篮球转播风气之先,孙正平也幸运成为中国解说NBA比赛第一人。孙正平学生时代打过篮球,将篮球解读得内行而且有趣味,当时已经独树一帜。工作后,孙正平兢兢业业地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十年奉献给了全国观众。他解说中端庄的态度和对规则的掌握使他在多年的解说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严谨稳重。他虽已退休,每走到篮球迷中,仍能得到他们的欢迎与怀念。
孙正平的另一贡献是在他解说的时代创立了嘉宾制,他觉得篮球解说中需要有高水平的篮球专业人士参与点评,那时篮坛名宿钱澄海、白金申都是央视的嘉宾。钱澄海不仅球打得好、教得好,而且说得好,由于多年担任国家队教练,所以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他对于战术的解读、技术的分析在国内无出其右者。现在的解说嘉宾徐济成认为:“普通人很难达到钱指导的高度。”白金申也是老国手和国字号教练,他的综合知识很丰富,而且点评幽默、声如洪钟,给人印象很深。如今这二位老前辈已经作古,但他们的声音仍留在人们的心中。
作为篮球解说嘉宾的另一元老级人物张卫平曾是北京队和国家队张卫平(前排右一)是老北京男篮优秀运动员,也是国家队主力。加上有教练的经历,之后又在美国学习深造多年,他对NBA的理解和感知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张卫平的解说用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话,解说得颇为质朴生动:“这球打得不合理啊”“追着屁股打”“他上篮罗锅儿带伸腰”……观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明白了场上的形势。
五十出头的徐济成在圈内被亲切地称为“大徐”,他与后来的杨毅、苏群等人不同,他人生的第一职业是专业篮球运动员,后来转行到大学读外语,在当时英语还不普及的年代,他有了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解说中徐济成能准确分析出场上的形势,虽然没有年轻人的激情,但平实的语言和张弛有度的解说,在解说嘉宾中自成一家。
杨毅虽然比孙正平、张卫平小了一辈儿,解说能力却与他的年龄不相吻合。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他,将古代兵法巧妙地运用到了篮球解说当中。他将古今中外的各类英雄联系到一起。灵巧地突破被比喻成迷踪步,三分远投被形象地比作百步穿杨……杨毅解说诙谐幽默、脑筋灵活,反应敏锐,可以说,有杨毅解说的比赛,哪怕比赛本身不精彩,也会因他善于捕捉看点而让人们觉得饶有兴味。
与徐济成同时代出道的苏群解说的最大特点是严谨,他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或是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有大量的数据作为辅助,从多个角度佐证他的论点。在他的解说中,很少听到他对哪一方有过分的倾向性。力求客观和公正,争取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于一名解说嘉宾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于嘉在学生时代曾经做过篮球运动员的梦,比起杨毅,他的篮球梦做得更执着。虽然没能实现,但也为解说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他说每当看到橘红色的篮球,身上就会生出一种力量。这力量已经彻底地融入了他的血液,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这是一种对篮球运动顶礼膜拜的感觉,也让他愿意不断向观众推广这项运动。
北京电视台的篮球转播以北京篮球为侧重点,也不时转播与央视不同的NBA场次,在北京地区很有影响。尤其在北京男女篮获得冠军后,收视率已经可以和足球分庭抗礼。主持人马重阳长着一副娃娃脸,面带微笑,无论北京金隅胜负他都笑,只是赢了他是发自内心地笑,输了是苦涩地笑。他篮球知识丰富、观察仔细、解说流畅而幽默,观众总能听到他对球员如何跑位、如何掩护、如何防守的精到分析。在他之后的新秀魏祺也是北京球迷熟知和喜爱的主持人。
王猛在姚明退役后,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由于常驻休斯敦多年追随报道姚明,培养了他对NBA敏锐的观察力。回到北京后,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北京金隅比赛上,他很快把对休斯敦火箭的观察入微变为对北京金隅的了如指掌,加上他与马布里有良好的个人关系,这些使他的解说当中总有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