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即人道
林尚沃——天下第一商。虽然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并不久远,可是关于他的身世、他的经历却有许多的谜团。直到近年来,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历史小说《商道》问世,人们才了解到这位商界奇才不平凡的一生。
林尚沃1779年生于朝鲜平安道义州,父亲是一位小商人。
当时朝鲜的商人和中国贸易往来频繁,由于语言不通,经常需要一些翻译随行。年少时的林尚沃,立志成为朝鲜的第一“译官”,于是他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位“中国通”。但是,当时的考试营私舞弊现象十分严重,屡受打击的林尚沃弃文从商,跟随父亲一起到中国做贸易。就是这一次北京之行,他结识了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两个人——李禧着和张美龄。
当时的李禧着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富商,他和林尚沃在经商的过程中结识,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相遇,相逢恨晚,对酒高歌。年轻气盛的林尚沃,豪情万丈地说自己要做“天下第一商”,而李禧着则更加野心勃勃,他最渴望得到的是权力。两个年轻人豪气干云,谁也没有想到,两人酒后的一番狂妄之言竟决定了他们一生的经历。
到了北京之后,李禧着带着林尚沃去见世面。在青楼里,林尚沃见到了张美龄——一个因为欠债而刚刚被卖到妓院里的漂亮女人。张美龄的泪水和哀求,触动了林尚沃,让他想起了自己在秋月庵出家时,石崇大师对自己说过的话。
林尚沃年少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秋月庵出家。每天打完柴回寺庙的路上,他总能碰到石崇大师。
有一次,石崇大师伸出攥紧的拳头,问林尚沃:“我手里攥着什么?”
林尚沃不明所以,只好回答说:“不知道。”
石崇大师听了,丝毫不留情面,拿起禅杖就敲他的头,疼得林尚沃直摸头。“小子,这你都不知道?以后我还要问你,答不上来,就要挨我禅杖。”
在此之后的一连几天,林尚沃头上都要挨几下。长久的苦闷让他心生一计,再遇到石崇大师时,还没等大师说话,林尚沃就伸出拳头问:“大师,我手里有什么?”
石崇大师笑着回答:“这你可难不倒我,你手里有一把刀。”
林尚沃心里得意,把答案记了下来。再遇到大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回答“你手里有一把刀”。不过大师也变“聪明”了,他接着问:“这把刀是救人的刀,还是杀人的刀?”
林尚沃完全没有提防,这次又挨了打。若干天后,他向方丈请教,才知道如何回答石崇大师的问题——“大师手中所拿的刀,既可以是杀人的刀,也可以是救人的刀。”
这段经历一直刻在他的脑海里,有时他还会觉得自己的头像是被大师敲过一样,隐隐的痛。今天,面对一个初入青楼的女子,他该怎么办呢?举起杀人的刀——像嫖客一样,付钱买肉;还是举起救人的刀——救她脱离苦海?
虽然眼前的女子正值豆蔻年华,貌若天仙,林尚沃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举起了救人的刀。他私下动用东家的财产,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五百两银子,帮张美龄赎了身。
张美龄自由了,可是林尚沃却因为挪用公款,失去了诚信,被驱逐出了商人的队伍,只能回到秋月庵继续修行。
让林尚沃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当年的“一时冲动”反倒为他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张美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光禄大夫夫人,她没有忘记林尚沃,托商人朴钟一带着5000两银票去秋月庵找他,让他重返商界。而在此后林尚沃与北京商人的人参贸易中,她也多次施以援手,成了林尚沃的“贵人”。
“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这就是林尚沃一直奉行的“义重于利”的人生哲学。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与人打交道,要做成任何事都必须有人帮忙,因此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生意所能够得到的最大利润。所谓“商道”,归根结底还是“人道”。
得到张美龄资助之后,林尚沃从秋月庵还俗,又开始经商。
没过几年,他便借助人参和貂皮的贸易,成为义州最大的商人。
这时,朝鲜和中国人参贸易往来的数额已达几百万两,朝廷自然不会轻易舍下这块肥肉,于是便颁布了新政策,对人参交易进行垄断,只有得到人参交易权的商人才可以与中国进行贸易。如果不能取得人参交易权,那么林尚沃这个义州最大的参商,以后就只能靠杂货铺为生了。
当时,新皇帝刚刚即位,朝廷的大权掌握在两个人手中,而林尚沃把目标锁定在了朴宗庆的身上。其时,这位权臣的父亲刚刚离世,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商人,大家都以赙仪的名义借机行贿、避人耳目。林尚沃也在其中。
然而,究竟多少银两才能打动这位天下第一权臣的心,让他另眼相看以获得私下见面的机会呢?林尚沃和朴钟一一直在商量,他填了几张银票,从几千两到几万两,自己都不满意。古往今来,商人要想获得更大的商权就必须借助更大的权力,而要借助更大的权力就必须给当权者足够的利益。林尚沃苦思冥想了一夜,终于给出了一张自己满意的银票。
之后,林尚沃一直待在小旅店中等待消息。果然没出几天,看到银票的朴宗庆便请林尚沃到府上做客。当时,朴宗庆宴请的宾客足有几十人,席间,他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你们如果谁能说出一天有多少人出入汉阳的城门,我便满足他的一个愿望。”
宾客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朴宗庆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不敢妄下结论。只有林尚沃说了一句:“小人知道,每天出入汉阳城门的只有两个人。”
看着大家一头雾水的样子,林尚沃继续解释说:“一个是对大人有利的人,一个是对大人有害的人。现在屋子里的人,也是如此。要么对大人有利,要么对大人有害。”
朴宗庆知道,林尚沃并不是普通的追名逐利之辈,他有这样的见识,就必定有更大的抱负。宴会结束以后,他把林尚沃单独请进了书房。
在书房里,林尚沃看到了自己送给朴宗庆的那张银票,那是一张空白的银票,上面没有具体的数字。也就是说,得到这张银票的人可以随意填写数字,而林尚沃必须如数提供,显然,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行贿”。
朴宗庆拿起银票问林尚沃此举到底是何用意?林尚沃恭恭敬敬地回答:“假如我开千两,就有千两的回报;开万两,有万两的回报。不管我开出一个什么数目,只要我写得出,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样做,终不过是一笔交易。我和那些来您府上拜访、以求飞黄腾达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如果我献上一张没有数目的空白银票,我就能够得到对方的真心,这就不再是交易,而是友情。人的好奇心与关心虽然用金钱可以买得到,但真心是多少金钱都不能买到的。所以,真心是无价的,我只能开出一张空白的支票。”
显然,林尚沃把自己和其他人分得十分清楚,别人贪图的是利益,而自己看重的则是信义。贪图利益的人,总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讲求信义的人,首先考虑的则是别人的利益。这一张空白支票让朴宗庆看到了林尚沃的与众不同,两人之间从此建立起了一种不远不近、若即若离的关系。
这是林尚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权钱交易,但因为他没有在空白银票上填写具体的贿赂金额,也就没有沾染上黑色幕后交易的污点。林尚沃借此取得了人参交易权,为自己成为“天下第一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次和朝廷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尚沃始终秉持的还是自己“义大于利”的人生信条,所谓商道即人道,就是投资于人。从救助张美龄到“行贿”朴宗庆,这是林尚沃一以贯之的商业理念。
林尚沃掌握了人参经营权之后,迅速发迹。有许多商人或者想从商的人都来向他借债,而在投资这一方面,也彰显出他“投资于人”的经营理念。
林尚沃因为资助朝廷平叛有功,被封为郭山郡守。一天,有三个人一起来向他借钱做生意。林尚沃给了他们每人一两银子,让他们去外面赚钱,然后再根据他们赚钱的情况决定借给他们多少银两。
五天后,三个人来到林尚沃的住处。其中一个人,用一两银子买了些草绳,然后编成草鞋拿到市场上去卖,赚了五钱银子;另一个人,用一两银子买了竹子和窗纸,做了风筝拿出去卖,恰好赶上春节,赚了一两银子;第三个人,拿着一两银子去喝了一天酒,花掉了九分,然后用最后的一分买了一张白纸给府尹老爷写了一份信,说自己正在庙里读书,请求资助,得到了官府赠予的10两银子。
林尚沃听了三人的话,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借给第一个人100两银子,第二个人200两银子,第三个人1000两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一年之后,再来这里碰面。
周围的人对他的做法很不解,林尚沃解释说:“编草鞋的人很勤快,但是做生意不能用一两去挣一分,不能像农民种地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样只能保证自己饿不死,但不会成为富人。
做风筝的人头脑聪明,懂得审时度势,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富人,但是不能成为巨富,因为他容易被眼前的事物迷惑,看得不够长远。第三个人虽然游手好闲,但是他是唯一一个不为金钱所累的人。为了钱而去拼命挣钱的人根本挣不到大钱,一个人只有把挣钱作为一项事业,顺其自然而为之才是挣钱的最高境界。如果过分追逐钱财,他的事业肯定要失败。”
一年之后,三个人又聚到了林尚沃的家里。第一个人开了一间铁匠铺,第二个人开始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做贸易,专门出售那些当地没有的商品。第三个人则显得比较落魄,他在平壤被一个漂亮的妓女迷住了,把银子全都花光了。
林尚沃听后,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那人竟回答:“如果大人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想向大人借点钱去做生意。”更让人不解的是,林尚沃居然又给了他2000两银子,让他一年之后再回来见面。
这一次,大家还是十分不解,林尚沃解释说:“麻雀会因为看到眼前的食物而欢欣鼓舞,叽叽喳喳围上去吃,而有的鸟却是三年不飞,一飞惊人。庄子曾经说过一种大鹏鸟,谁能断言这个人不是一只大鹏呢?”
但是一年过去了,到了约定的日子,那个借钱的人却压根儿没有露面。很快,林尚沃被一个骗子骗走一大笔钱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晃数年过去了,已被大家忘得一干二净的那个人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出现在林尚沃面前。这一次,他向林尚沃要了10头牛和10辆结实的大车,说10天以后再回来偿还自己的债务。
城里的人议论纷纷,说林尚沃又被那个人骗了一次。可是10天后,那个人居然带了10车的人参回来了。这些人参都是质量上乘的6年根参,总价超过10万两,而这些就是他拿来偿还自己债务的。
林尚沃很好奇他这几年来究竟做了什么,便设酒款待。那个人说:“8年前,我借走了2000两白银,又回到平壤去找那个女人,很快银子就花得差不多了。我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便拿着仅剩的100两银子回到了老家。我把这些钱换成了3斗人参种子,然后背着它进了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选一处好的山谷把人参种子随风撒下,然后又回到了平壤。我和那个妓女结了婚,靠卖酒为生。估计人参长得差不多了,我才回来找您,向您借了10辆牛车,把6年前种下的人参全部挖了出来,运回了这里。”
他坚持要把所有的人参送给林尚沃,以偿还自己的债务。
而林尚沃坚持只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林尚沃以5万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这10车人参。而那个人也用了3000两银子在8年之内挣来了5万两,成了大富翁。
这就是林尚沃的经商之道。商道即人道,做生意也就是做人。
“死”“鼎”与戒盈杯
林尚沃在秋月庵出家时,秋月庵里的石崇大师对他关爱有加,认定他非凡品,将来必定可以有所成就,更对他寄予了“修商成佛”的厚望。石崇大师曾多次指点林尚沃,在他下山之前,大师曾对他说过:“你这一生将经历三大危机,如果没办法度过,就将家破人亡、身败名裂。”为了帮助他化解人生的危机,石崇大师送给他三样东西,两个字和一个戒盈杯。
1809年,林尚沃斥巨资收购了5000斤人参,跟随朝鲜的使团一同来到北京。也就是通过这次北京之行,他结识了秋史金正喜。由于金正喜对汉语不是很精通,而曾经立志做“译官”的林尚沃就成了他的随行翻译,并且林尚沃带到北京的上好人参,正好成为金正喜访友的首选礼品。在林尚沃的陪同下,金正喜访问了翁方纲、阮元等一大批着名的学者,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然而,北京之行并不只是知音相遇、把酒言欢,更有商场上的生死对决。
朝鲜的人参一直以来都是以一斤25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北京商人,这个价位已经维持了200多年。朝鲜商人不止一次想要提高人参的价格,可是无奈本钱微薄,根本没有余力同中国商人打消耗战。人参经营权被垄断之后,林尚沃查清了北京商人已经没有人参的储货,觉得自己孤注一掷的时候到了。他收购了5000斤人参,标价为一斤40两银子。
对于这个破天荒的高价,北京商人们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们很快便达成了共识,决定联合起来抵制林尚沃的提价。要么,林尚沃把人参价格降到25两;要么,他就把5000斤人参运回朝鲜。如果是前者,那么林尚沃将彻底失去人参交易的主动权,以后都要受制于北京商人;如果是后者,结果更惨,林尚沃的人参除了北京商人没有第二家买主,回去就意味着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