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显然不能轻易“答应”他们的要求,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会轻易做出承诺。他用了三天的时间和他们促膝长谈,谈公司的现状,谈他对未来的规划、设想以及将来可能做出的调整,最后终于说服了他们。
这次谈判虽然化解了危机,却让稻盛和夫感到异常的疲惫。
他渐渐意识到,自己虽然只经营着一家小的公司,可是对自己的员工来说,这就是他们一生的寄托。想到这里,稻盛和夫忽然之间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他创业的初衷,本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技术,但是经营公司就要背上照顾员工一生这个沉重的包袱,在梦想和责任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取舍?
那段时间,每次想到这个问题,他都会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
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创业的初衷:如果自己的经营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势必会牺牲员工的利益。但公司应该有更为重要的目的,公司经营最基本的目的必须是保证员工及其家属今后的生活,为大家谋幸福。并且,这两者之间不应是矛盾的双方,而应该是同气连枝的整体。
一位船夫,摆渡的目的可以是展示自己的技艺,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如果他把摆渡看作是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种手段,那么他在求得生存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乐趣。这段经历,让稻盛和夫明白了公司应该具有的经营理念,那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幸福,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不仅求得自度,更要以己度人。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一个人活着,最怕浑浑噩噩,没有目标,迷失方向,在人潮中随波逐流,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找到自己的理想与志趣,就好比在漫漫长夜里发现了一盏引路的明灯,虽然它看似遥不可及,却能给你以希望、以指引。
虽然有了它,黑夜中的路并不会变得平坦,但它却可以给你走夜路的勇气,让你无所依附的灵魂找到通往天国的路。
经营理念的确立,不仅让“京瓷人”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斗志昂扬,也让稻盛和夫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体验到了“布施”的乐趣。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一个人思想的转变很容易,只需静虑,当生活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会顿悟。可是让所有的人都转变思想,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京都陶瓷的经营理念转变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员工的思想也发生转变呢?
1964年4月,京都陶瓷迎来了创业5周年的日子,公司已经由28人壮大到150多人。稻盛和夫十分清楚,这样的“业绩”完全归功于员工们的满腔热忱。无论是和他一起创业的8位技术人员,还是公司的股东,大家心心相印,彼此的关系不是经营者与员工,而更像是为了梦想一起奋斗的“同志”或“伙伴”。这是一种很理想化的状态。可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这样的关系也只限于他们几个人之间,新加入的员工很难产生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的想法。如果有一天,稻盛和夫的“团队”失去了开拓者的热情,那么京都陶瓷会不会像其他公司一样,不断地走下坡路,最终沦为一家极普通的公司?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让大家在工作中认识到人生的意义”,这是稻盛和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他得到的答案便是要“回归”创业阶段,让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保持高昂的士气,参与到经营活动中来。他把整个公司按照工序、产品类别划分成若干个小规模的组织,把它们视为一个个中小企业,放权经营,采取独立核算的方式加以运作。这就是如今风靡全球的“阿米巴”经营理念。这样,那些具有经营意识的领导和员工便成为一个个“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经营,这就可以大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中去。
有了休戚与共的精英团队,有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再加之稻盛和夫这位领航人的英明决断与果敢行动,京都陶瓷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1966年与IBM合作成功,1971年在美国建立工厂,同年10月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尽管如此,“神所赋予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甚至可以说公司越是壮大,他们所面临的形势也就更加严峻。
当京都陶瓷取得优良的业绩之后,稻盛和夫便在考虑经营多元化的问题。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自己的事业仅侧重于某一项技术领域,那么企业的业绩肯定会受到行业景气与否的影响。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要开展多元化的经营。
当时由于绿宝石的上等原石正日益减少,天然宝石变得稀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可以人工制造绿宝石,那么肯定会有很好的市场。稻盛和夫抱着这样的想法,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始着手开发“再结晶宝石”。
“再结晶宝石”在当时是一项空白,虽然臆想中的前途十分光明,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却困难重重。如何让结晶生长变大就是一个难题。从最开始的结晶颗粒到后来制造出直径为1厘米、长度为1.5厘米的结晶体,他们一共花费了4年的时间。经过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宝石,虽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与天然绿宝石完全相同,甚至在亮度和色泽等方面都属于上品,但是在销售时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如果一件商品可以批量生产,那么它的价值势必会降低。再结晶宝石虽然质地优良、色泽鲜艳,但它毕竟是人工生产的,与自然形成的宝石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许多人担心,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宝石以后会变成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廉价货。稻盛和夫虽然开了四家直销店,但是销量甚微,他生产的绿宝石几乎无人问津。
幸而,稻盛和夫是一个不为常识所束缚的人,“将最简单的原理和原则奉行到底”便是他的哲学。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以合理的价格提供最高品质的宝石,总有一天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他不断地扩大宣传,同时组织团队研发红宝石、蓝宝石等新的再结晶宝石,丰富产品的种类。最终,再结晶宝石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更在欧美市场引发了抢购热潮。实践再次证明,不被常识所囿,将质朴的原理和原则笃行到底的“稻盛哲学”,又一次将他的事业推上了新台阶。
1972年,为了实现陶瓷的多元化应用,稻盛和夫开始尝试用陶瓷来生产人工牙根和人工骨。开发陶瓷人工骨和人工关节的项目进展顺利,并且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就在这时,外界却指责人工骨和人工膝关节有违反药事法的嫌疑,各大报纸和杂志开始对这起事件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自京都陶瓷创办以来,这还是第一次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稻盛和夫茫然不知所措。
就在他一蹶不振的时候,他的精神导师、西片担雪法师为他解开了心结。稻盛和夫向法师倾诉自己的境遇,大师并没有宽慰他,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稻盛,受苦就是你还活着的证据。
遇到灾难,就是你过去的罪孽消失的时候。罪孽没了,应该觉得高兴才对。虽然我不知道你过去有些什么样的罪孽,但如果这样就能消除罪孽,岂不应该祝贺?”
西片担雪法师的一席话,彻底点醒了稻盛和夫。人生于世上,有生、老、病、死、贪、嗔、痴诸多苦痛,没有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顺境和幸福之中。当遇到灾难、遭遇变故的时候,人们最常见的反应便是怨天尤人、长吁短叹,甚至为此而一蹶不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人生于世上,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必定会犯下许多罪过,必然要为此付出许多代价。如果说,这一次的灾难和不幸便足以洗脱自己过去的罪孽,那自己的身心岂不是自此获得了自由?而后无“债”一身轻,又恢复到生命初始时的那份纯净,这岂不是一大乐事?
稻盛和夫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他把那些来自社会的指责比喻成“神所赋予的考验”,而这些考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修炼自己的灵魂”。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幸福来自利他的心
“一切幸福源自利他的心,一切不幸源于对自己的爱。”
一个太爱自己的人,一个总舍不得让自己吃亏的人,势必会变得自私。有了好处,自己要占;有了损失,让别人承担;日久见人心,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自己。“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古往今来,因果循环,报应不断。
从前,在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个名叫阿大的人,是出了名的“自私鬼”。这一年,山洪突然暴发,正在山下放羊的阿大赶忙把自己的羊赶到高坡上。就在这时,他发现河里有一头牛,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跑进淤泥里走不出来。自己到底该不该进去把它赶出来呢?阿大心里思量着,如果赶出了牛,自己的羊被吓跑了怎么办?他看了看那牛,很像自家的那头,可是看缰绳,明显是邻居三宝一直用的麻花大绳。“昨天,他家的脏水还把我家的门前弄湿了呢。我才懒得管他!”阿大想到这儿,便心安理得地转过头去,盯住自己的羊群。
过了两天洪水渐退,阿大赶着羊群回到了村子里。还没进村,他就看到三宝心急火燎地从远处跑过来。“这老小子,这次丢了牛,一定很心疼吧!”虽然阿大两天没吃东西了,可是一想到这,他觉得自己走路都轻飘飘的了。
三宝跑近了,气喘吁吁地问:“你在山下有没有看到牛?”
“没有啊!怎么,你的牛不见了?”阿大故作惊讶。
“不是啊!是你的牛不见了。洪水来时,它受到惊吓,挣断了缰绳。我就拿自家的绳子把它拴住。本来想把它牵到高地上去,谁知它死活不走,还把我撞倒,自己跑到山下去了。”
阿大听到这话,彻底呆住了。他真不知道自己应该大哭三声,还是大笑三声。
许多人都说,我们的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微笑,它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着它愁眉不展,它也摆出一副苦瓜脸让你看。
稻盛和夫在创立京都陶瓷之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员工的生活与福利,他根本无暇顾及。年轻员工辞职事件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把公司的经营理念定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幸福,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稻盛和夫初次萌发出“利他之心”,结果收到了极为丰厚的回报,员工都把公司的经营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让京都陶瓷迅速地壮大起来。这也为稻盛和夫继续行“利他”之事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京都陶瓷成立20周年的1979年,对于京瓷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先后有两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像稻盛和夫求援,希望他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重组。其中Trident公司是以生产电子计算器为主,另一家莎益博公司以生产车载对讲机为主。在此之前,京瓷从未涉足电子设备等终端产品的制造,对于稻盛和夫这是完全不同的行业,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他被两家公司的真诚和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所打动,决定将两家公司纳入京瓷的旗下。
当时,两家公司已经出现严重的亏损,振兴之路十分艰难。
更让稻盛和夫感到吃惊的是,公司内还有激进的工会组织,经常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组织罢工。由于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甚至包围了稻盛和夫在京都的总公司和他的住宅,或者利用传单和宣传车来对他进行造谣和诽谤,称他是“缺德经营者”。最后,连报纸和杂志也参与进来,进行恶意的报道。
有了上次被媒体大书特书的经历,稻盛和夫变得更加冷静。
他始终坚信,支援莎益博工业、救助员工是一种利他的行为,只要自己经受住考验,就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他把四家公司进行了合并,而后组织研发团队开发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不仅扭亏为盈,也为两家公司原有的员工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1981年,稻盛和夫被东京理科大学授予“伴纪念奖”。这是由伴五纪教授用自己的专利费收入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表彰那些对技术开发做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稻盛和夫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家,又奉行“为社会、为世人而鞠躬尽瘁”的人生观,不应再向社会索取,而应该以自己所有来回报社会。
1984年,稻盛和夫捐出了自己所持有的京瓷股份及现金约200亿日元,成立了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以奖励那些默默无闻、埋头钻研的研究人员,奖金额度接近诺贝尔奖。在稻盛和夫看来,“只有那些为人谦虚、付出成倍于他人的努力、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有自知之明且对伟大的事物抱有虔诚之心,并且其成就必须是对世界的文明、科学和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