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布莱德雷(1893年-1981年),全名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的教师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因家境清贫而成为铁路机修工。
生平介绍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的农夫家里。1908年,父亲病逝。随母亲迁往莫伯利镇。1910年6月,开始打工生活,计划在1911年秋考密苏里大学。1911年7月,参加西点军校入学考试。1911年8月1日,到西点军校报到,成为军人。1915年6月,从西点军校毕业。1915年9月12日,分到第14步兵团服役,驻洛基山脉的乔治·赖特堡。任少尉。1916年5月,第14步兵团奉命开往墨西哥。1916年9月,随第14步兵团移防亚利桑那州的尤马。1916年12月,晋升为中尉。1917年5月,随第14步兵团调防华盛顿州的温哥华兵营,任该团军需连长。1918年1月,随第14步兵团调往蒙大拿州守卫铜矿,并任第6连连长;8月,晋升为临时少校;12月,移防伊利诺斯州的格兰特兵营。1919年8月,申请到南达科他州立学院任教获准;9月,调任西点军校数学系教官。1924年,升任西点军校数学系副教授。1924年秋,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1925年5月,从本宁堡步兵学校结业;8月,到夏威夷第27步兵团任第1营营长。1928年9月,进入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1929年9月,调往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任教官。1930年9月,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兵器系主任,深得马歇尔助理校长赏识。1933年秋,进入国防大学深造。1934年-1938年,调入西点军校任战术系教官。1936年7月,晋升为中校。1941年2月,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从中校晋升为临时准将。1942年2月,调任第82师师长,晋升为少将(临时);6月,调任第28师师长,驻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1943年2月,派往非洲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3月,任第2军副军长。1944年6月6日,率第1集团军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7月,制定“眼镜蛇计划”,发动圣洛战役;8月1日,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8月25日巴黎解放;9月16日,从临时中将晋升为三星中将(永久性军衔)。1944年8-11月提出“两路进攻”战略,与蒙哥马利等英国将领发生严重分歧。盟军高级将领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欧洲战局进入相持阶段。1944年12月,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扑,盟军受挫。布莱德雷提出围歼德军于莱茵河以西的战略。1945年3月12日,晋升为四星上将(临时军衔);3月21日提出“航行”计划并获批准;3月,提出“布莱德雷计划”,准备发动打败德军的战役。1947年4月17日晋升为正式四星上将。1949年8月12日,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1950年9月22日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任总统;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8月13日布莱德雷退休。1981年4月8日病逝于纽约,享年88岁。
战争经历
1911年布莱德雷考入西点军校,牢记校训“责任、荣誉、国家”,经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文化学习。四年以后。布莱德雷从西点毕业,赴美国西北部服役。1920年9月,调任西点军校数学教官,开始浏览并研究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1924年春晋升为少校。
1924年9月,布莱德雷获准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一年,着重学习“运动战”战术及陆军武器的使用。毕业之后赴驻夏威夷的第27步兵团任营长,后调国民警卫队夏威夷卫戍区任职,1928年9月,布莱德雷奉命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谋划战争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得到提高。1929年9月,布莱德雷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教官。次年,布莱德雷被马歇尔任命为兵器系主任,成为马歇尔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在步兵学校任教4年之后,布莱德雷考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4年,布莱德雷被分配到西点军校战术系任教官。1936年7月,晋升为中校。1938年,布莱德雷调到陆军参谋部任职。
1941年2月,布莱德雷奉命出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由中校越级晋升为准将。除全面主持步校工作外,布莱德雷设立预备军官学校进行速成培训,以适应大规模扩军对增加基层军官的要求,组建并训练坦克部队和空降部队,以提高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同年12月,布莱德雷调任正在重组的第82步兵师师长,晋升为少将。他邀请有名的约克中土前来演讲、阅兵,让新兵了解该师历史,鼓舞士气;实施严格的体育锻炼计划,增强士兵的身体素质。次年6月,布莱德雷改任第28国民警卫师师长,任内使该师成为训练有素的部队。
1943年2月,布莱德雷接到晋升为美国第10军军长的任职命令的同时,被马歇尔派往北非,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3月6日,巴顿出任美国第二军军长,布莱德雷则被任命为第二军副军长。3月17日,******战役开始,第二军担负助攻任务。4月15日,布莱德雷升任军长,全面指挥第二军的作战行动。5月7日,布莱德雷就率部攻入比塞大。5月13日,北非的德意军队全部被歼,布莱德雷则奉命前往阿尔及尔协助巴顿拟制西西里作战计划。6月,布莱德雷晋升为中将。7月10日凌晨,布莱德雷率第2军在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编成内参加西西里战役(代号赫斯基)。根据蒙哥马利制订的作战计划,美军取消了在巴勒莫附近的登陆行动。布莱德雷指挥第1步兵师进攻杰拉,第45国民警卫师攻击斯科格利蒂。在登陆获得成功并击退守军的反击之后,布莱德雷部抵达北部的主要公路,而英军受阻于卡塔尼亚。此时,美军可望迅速向北部海岸推进,既可包抄墨西拿,又可减轻英军压力。但是,由于蒙哥马利作梗,布莱德雷部奉命将该公路让给英军使用,布莱德雷意识到此举将使美军失去有利的作战条件,降低美军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向巴顿指出之后仍忠实地执行命令。在巴顿擅自驱使临时军突向巴勒莫的同时,布莱德雷率部穿越高山险阻,继续北进。7月23日,布莱德雷部攻抵特尔米尼一伊梅雷泽海岸和佩特拉里亚,遗憾的是仍未能截住从巴勒莫撤出的德军。该部迅速将进攻锋芒转向墨西拿,实施特洛伊纳进攻战。8月,布莱德雷和巴顿先后在圣阿加塔和布罗洛实施“蛙跳”两柄围攻。8月17日,美军和英军先后进入墨西拿,轴心国军队大部撤回意大利本土,西西里战役结束。
1944年1月,布莱德雷被艾森豪威尔正式任命为第一集团军群司令。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在空降部队降落和海空军火力突击之后,布莱德雷在英国第21集团军群编成内指挥美国第一集团军在奥马哈和犹他海滩登陆成功。7月1日,美军攻占瑟堡港和科唐坦半岛。7月25日,布莱德雷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之后开始实施因气候不佳而推迟的“眼镜蛇”战役。7月30日,美军突破阿弗朗什的德军防线,共俘虏德军2万,胜利结束该役。
8月1日,美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组成美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兵力近40万,布菜德雷任集团军群司令。8月19日,盟军包围德军约12个师。由于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盟军击毙德军l万,俘虏5万,约有4万德军突围成功。此次战役使德军无法沿塞纳河设置防线。8月25日,盟军进抵塞纳河,布莱德雷指挥下的美军和法军一道解放法国首都巴黎。
1945年1月31日,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收复突出部,将德军赶回初始防线。在阿登战役中,盟军以伤亡7。7万的代价,使德军伤亡12万。根据艾森豪威尔3月21日命令,布莱德雷全面组织实施“低调”和“航行”作战计划,率部渡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尔后全力挺进卡塞尔。盟国最后击败纳粹德国的计划是在莱茵贝格会议上提出的:美国第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以南北夹击之势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尔后在帕德博思一卡塞尔地区会师,此后,布莱德雷将指挥第一集团军、第三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从卡塞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穿过德国中部,直抵易北河畔,与苏军隔岸相对;蒙哥马利部掩护北翼,向北挺进,渡过易北河,直抵丹麦边境;德弗斯掩护南翼,向东南推进,直抵奥地利。这项主要由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共同提出的计划、被人称为“布莱德雷计划”。
3月28日,布莱德雷指挥实施该项计划。4月1日,英军攻占帕德博恩并完成对鲁尔区德军的合围。4月4日,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全部归建,共4个集团军(美国第1、3、5、9、15集团军),兵力约130万,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布菜德雷为了接近指挥,将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到德国的威斯巴登。4月18日,被围德军约32万投降。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开枪自杀。在此之前,4月6日,布莱德雷即下令继续挥戈东进,从卡塞尔到易北河,长驱120英里,各集团军的目标分别为莱比锡、易北河对岸桥头堡和穆尔德河。4月13日,易北河德军防线被全线突破。布莱德雷立即准备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阻止德军向阿尔卑斯山和挪威逃窜。为此,他命令巴顿部继续向东南推进,直抵林茨和多瑙河,而掩护巴顿右翼的德弗斯部则穿过纽伦堡和慕尼黑向东挺进。4月15日,盟军发起进攻德国的最后总攻。4月26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正式会师。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1947年11月,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9年8月,布莱德雷升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又兼任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9月,布莱德雷晋升为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任内参与策划并组织指挥朝鲜战争。
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在华盛顿逝世。主要著作有《一个军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