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的无名之辈才能免于批评。不要怕不公正的批评,但要知道哪些是不公正的批评。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要趁机向他学习。当你提出新的观点时,就要准备接受批评。不要批评别人的行为,除非你知道他为何那么做,你在同样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如此。不能忍受批评,就无法尝试新事物。
批评,是每个人的权利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对于全世界很多经济学课堂上的师生来说,哈佛的曼昆教授是个熟悉的名字。他未满30岁时就已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曾经担任小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6年,又出任共和党人罗姆尼的经济顾问。
但2001年的秋天,这位53岁的明星教授却遭遇了学生的“兵变”。11月2日中午,在他著名的“经济学十讲”课堂上,约70名学生起身离开,以“罢课”表达他们“对于这门导引性经济学课程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
批评这门课的学生写了一封《致格里高利·曼昆的公开信》。信中说:“如果哈佛不能使学生们具备关于经济学之更广博与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他们(哈佛毕业生)的行为将会危及全球金融体系。近5年来的经济动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在当天晚些时候,年轻的罢课者们加入了“占领波士顿”的示威队伍,代表社会中的“99%”,挑战“那1%的贪婪与腐败”。
罢课学生们在教室外组织演说。一个棕色长发的大一女孩说,这个社会变得如此糟糕,充满不公,哈佛毕业生也在其中同流合污,“但哈佛的学生不会再这样做了,我们要去做些真正的好事,而不是只为了个人获得几百万美元”!
教室里面的曼昆教授很尴尬,虽然他知道“今天可能有人会离开得早一点”。在上课之前,公开信就被悄悄发布在哈佛校刊的网站上。
“您的课程中不涉及第一手资料,学术期刊中的关键文献也并不充分,因此我们几乎无法接触其他可供选择的路径来研究经济学。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就比其他任何理论,例如凯恩斯的理论更重要、更基本,这是毫无道理的。”
可抗议很快就得到了反击。就在公开信发表9个小时后,学生杰里米·帕塔什尼克在同一个网站以一篇名为《保卫“经济学十讲”》的文章作出回应。在他看来,这门课并不试图解决社会问题,而只是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介绍给学生。这几乎与罢课者所观察到的曼昆完全相反。争论还来不及得到解决,12点刚过,“经济学十讲”开始了。然后,就发生了罢课的那一幕:
像往常一样,曼昆教授上课了。十分钟后,三名第一排的学生突然起身离开,紧接着更多的学生安静地走出教室,大多数人只是拿着书包,但也有人举起了标语。在约70名学生离开教室后,一些曾经教过的学生相约走进这个课堂,以表达对他的支持。
“学生有批评的权利,不会对我有直接影响。只不过,那堂课上的内容会被写进下次考试里。”曼昆教授如此说道。
哈佛寄语:
健康的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说明这个团体中的人要么没有用心参与,要么缺乏思考力。哈佛的学生可以反对老师的观点,老师也可以不同意学生的看法,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学习别人的看法。
哈佛风采:
哈佛非常看重并且坚决捍卫学人的话语权,你言辞激烈也好,攻击了管理层也罢,都要让你的言论有见光的机会。因为哈佛认为,每个人都有批评的权利。
没有批评的声音,你该如何成长
哈佛学子富兰克林曾说:“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
对于自身的一些不足和缺点,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都能意识到,而我们身边的人对此会更加了解。只要能够对这些不足和缺点加以改进,我们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赞美。
在哈佛上学的约翰·克斯爱好写作,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他在哈佛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头等生。但是他毕业后遭受了挫折,因为他勤奋写作的成果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他共收到743封退稿信,而且大部分的稿件都有好几页的批注。
当约翰·克斯看到这些批评的时候,真的有放弃写作的念头,但是他苦想了一个晚上后,确定按着上面的批评改正,因为他知道,没有批评自己就无法成长。后来他的稿子写得越来越好,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少。最终,约翰·克斯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作家,而且是一名受欢迎的作家。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他:“看到那么多的批评,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约翰·克斯说:“刚开始的时候,心里真不好受,可是有质疑才有进步,虽然我当时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但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信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封退稿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约翰·克斯是智慧的,他没有因为被批评而沮丧泄气,也没有因为被批评而激愤放弃,而是面对批评诚恳地、高兴地接受,并将其当成珍贵的财富,当成激励自己的动力。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人生智慧的人,必定能够收获成功。
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可以让一个人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同时也能为他获得智慧与成功。相反,如果一受到批评,就暴跳如雷,只会让我们成为一个心胸狭窄且不受人欢迎的人。
人往往都是喜欢被人夸奖的,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批评。有时别人的批评不是对我们个人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我们做事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完善自己。
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虚心接受批评的习惯。
人,总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成长起来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孩子只有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去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
哈佛寄语:
如果有人批评我们,这时不要先替自己辩护,而要谦虚,要明理,要去感谢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不断提高自己,以赢得别人的喝彩。
哈佛风采:
曾有人出书批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不但没有反击这些“恶毒攻击”,反而将这些书摆在哈佛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哈佛敢于这样做,是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接受批评并自我完善,这是一种谦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