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崇尚真理,主张要以真理为友,所以哈佛精神在涉及人生美的真谛这一问题时也没有忽视“真”。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本色的人,这是哈佛人眼中的一种真实存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是哈佛人坚持的真理。
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本色的人
在哈佛的教育观中,没有完美的学生,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所以哈佛很少要求学生和老师收敛自己的个性,反而鼓励有积极意义的个性和创新,哈佛很少对学生提过于苛刻的要求,尽管这有利于训练一个完美的人。
人有着追求完美的心态,在做事情时要求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要因此而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压力之下忘记了自我本色,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尽管想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进入哈佛,优秀的成绩是必不可少的,但哈佛并没有要求学子们做到完美,反而更强调个性和本色,这点从哈佛选择人才的标准上就可以明确看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有的人都是不完美的,不仅是普通人,即使是哈佛学子中的佼佼者也是如此。这方面,哈佛学子,美国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继承父业的总统。他从小聪明勤奋,享有“神童”的美誉,几乎样样都很出众,以至于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一位哈佛教授称他是哈佛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他在20岁时就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并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因为深受父亲和周围人的影响,他最终步入了政坛,做了外交官,由于能力很强,机敏过人,他在政坛上十分活跃,政绩突出。1817年门罗总统上台以后,亚当斯被任命为国务卿,协助起草《门罗宣言》,解决与英国的许多纠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罗里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务卿之一”。1825年,他当选为美国第6任总统。
可就是这样一位非常出色的总统也并不是完美的,也有着诸多缺陷,显示出真实的本色。他个子不高,长相普通,在当选总统的时候他已经秃顶;他穿着随便,时常出现有失体统的情况。而且,他还患有精神抑郁症,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致有些人觉得他冷淡、严厉、不易接近。
在生活和仕途中,约翰·昆西·亚当斯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这些缺陷,假装完美,反而以本色示人,以真诚待人,以能力说话,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精彩,登上了总统的位置。
世界上没有一件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人,我们可以追求完美,却不见得要苛求完美。要知道,有时候本色的自己反而更能打动人,更有助于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
哈佛寄语:
正如“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一样,世界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所谓的完美只是一些人的美丽幻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但也要卸下心头“完美”的负担,做好本色的自己,尤其是在面对自身的不足时要泰然处之,多一份自信,充分展现自己的力量!
哈佛风采:
约翰·昆西·亚当斯(1767~1848年),生于马塞诸塞州,美国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后成为美国第6任总统。他1788年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做了一名律师,后跟随父亲踏入政界,年轻时就成为了有名的外交官,出使欧洲多年,熟悉欧洲事务。门罗总统上台后,他被任命为国务卿,由于各方面表现十分出色,他在1825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第一位继承父业的总统。在一生中,母校哈佛一直是他的灵魂归宿。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哈佛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出色的人才,与其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个人需求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成果,就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980年,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对《科技导报》记者说,学生最重要的是拥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的本领,而非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予的答案。的确如此,能考入哈佛的学生,多数在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在他们看来,遵循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有效率的,所以他们常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哈佛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习惯,也对于“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理念十分推崇。
事实上,想要提高学习成果,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很重要,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著名人士,他们在谈及自己的经验时大多认为,学习时最重要的就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保罗·萨缪尔森深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
萨谬尔森于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他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曾说:“作为一个早熟的少年,我总是很擅长于逻辑推理和解那些IQ测试中的难题。所以,如果说经济学是为我而生的,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为经济学而生的。我的感触就是:儿时在玩乐中的一些发现,绝不要低估了它们的重要性,它们极有可能将成绩平平的孩子变成真正的勇士。”
兴趣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在萨谬尔森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他的事业成功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经济学的研究,他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而在研究和考察的过程中,他总是善于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考察各种问题,如他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便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正是运用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他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保罗·萨缪尔森成长和成功的经历留给我们的启示。正是因为他在学习和研究中选择了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时间掌握了尽量多的知识,最终成为了经济学的通才,并于1970年当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哈佛寄语: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容易发挥一个人的天赋和才能,这样不仅学起来会很轻松,学习效率也会加倍提高;而当一个人试图采用不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时,就会像是在逆风中行走,肯定非常吃力。其实不仅是在学习上如此,做任何事情也都如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是一个通用道理。
哈佛风采:
保罗·萨缪尔森(1915~)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193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获得过多所世界名校的荣誉学位,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和经济学各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出贡献在于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