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经过三年的治理和整顿,南方的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然而,投资风的兴起和产业的急速扩张,迅速使经济出现了“发高烧”的现象。上千亿的房地产资金飞向南方几个飞速发展的地区,一场热炒狂潮突然像人们袭来。
这时,几乎所有的商人都跃跃欲试,但任正非并没有让这场“风暴”影响到自己。他没有为充满诱惑的利益所动,始终专注在自己技术的开发上。因为,任正非清楚地看到了电信行业竞争的残酷性。不发展的话,最终只能走向灭亡。任正非已经带领华为走上了这条路,他就没有想过要后退。因而,为了华为的生存和发展,任正非必须坚持。
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地发展,绝不后退、低头,不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
所以,当人们纷纷卷入经济飞增的狂潮中时,任正非思考的是:华为接下来做什么?毋庸置疑,当然是新产品的研发。任正非已经明确表示,技术发展不能停滞。可事实上,华为所缺少的正是技术力量。于是,任正非决定到人才的摇篮中去挖掘这股力量。他首先考虑的是华中理工大学(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他诚邀这些大学的教授带老师和学生到华为来,说是参观、访问,但实际上就是为了寻求技术上的合作。郭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华为的,他当时是华中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当时,郭平刚毕业不久,留在学校任教。年轻有为的郭平,被任正非身上所展现出的激情和梦想所吸引。而任正非也看中了郭平,当即就把他给“敲定”了。他让郭平担任华为第二款自主产品研发的项目经理,即后来研制出的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可带48个用户。
郭平到华为后,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新的技术力量。后来成为华为重臣的郑宝用,就是由郭平引荐进来的。郑宝用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跟郭平是同学,毕业后也留校任教。当时,他刚考上清华大学博士不久,了解了华为后,便决定留在这里。
郑宝用是一位技术天才,一开始在郭平的项目组里同他一起研发HJD48交换机,并担当了HJD48交换机的软、硬件开发主力。有了他的技术支持,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很快得以推出。而且,HJD48交换机真正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它里面的一块板就可以带八个用户,而之前的两款产品一块板只能带四个用户,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与之前的两款产品相比,在产品类型上和功能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却减少了产品所占的空间体积。如此一来,设备的容量提升了,成本也就下降很多。而质优价廉的产品,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HJD48交换机项目结束后,郑宝用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担任起华为的副总经理兼第一位总工,主要负责华为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新产品研发。也就是说,由他来主攻技术这一块。这时,公司经过几代产品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进入了企业发展的新纪元。
华为的产品大批投入市场后,公司的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利润也达千万,拥有员工的规模也超过了100人。公司正式从一家程控交换机代理商转变成设备供应商。此时,华为的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公司内部也是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任正非却在这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将先前获得的利润全部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即后来改变市场格局的C&C08交换机。
就当时的市场形势来看,国外的产品仍一如既往地抢占着市场份额,而国产的04机研发出来后也占领了部分市场,于是,任正非下定决心研制C&C08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出更新、更好的产品,华为才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
为了激励员工,任正非召开了动员大会。会上,任正非站在五楼会议室的窗边,激动地说道:
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如此可见,任正非的决心有多么坚定。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属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所以,如果这次研发真的失败了的话,那么,也许今天世界上就没有华为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C08交换机于任正非、于华为,都是一个关键的命运转折点。
C&C08交换机正式投入研发后,除了郑宝用之外,又加入了一位技术奇才,即后来在华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李一男。
最初,在读研二的李一男还只是华为的实习生。他和郑宝用一样,都是学光纤通信的。鉴于专业背景,二人均建议采用光纤作为交换机设备的连接材料。此前,国外的产品都是用电缆来做连接材料。相比较而言,电缆对维护要求特别高,因而在用户分散的地区,其铺设成本要高出很多。而光纤的维护要相对较低,并且适合远端服务,因而在偏远地区的市场更占优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采用性更高。只不过,当时国内的光纤通信技术还不成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所以,人们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光纤。于是,郑宝用和李一男二人通过深入的研究,自己制订了一个标准。经历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后,华为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A型机终于问世,真正实现了通信设备核心技术的首次突破。这一交换机是针对农村电话网络研制的,交换机的母机设在县电信局,可统一进行维护和计价,而远端运行模块则设在了乡镇,通过光纤进行连接。虽然,C&C08A型交换机的容量比较下,只有2000门,但是,完成基本通话和少量新业务功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后来华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从乡里把终端拉到了村里。这套农话网络设备瞬间打开了中国农村市场,为华为日后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是这一年,华为万门交换机的研制也获得成功。当时,任正非手捧着华为的新产品站在一个大箱子上慷慨陈词,人人都陷入了欢庆之中。
但是,任正非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而是开始对以往的研发经验进行总结。因为,华为还要继续投入到新设备的研发中。随后,华为在C&C08A型机的光纤架构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了接入网产品。
当时,城市里的电话网络都是通过电缆从电信局拉到小区,然后再从小区拉到用户家里。这样不但铺设的成本高,而且维护的费用也很大。华为设计出了光纤入户的技术,电话网络可直接从电信局拉到用户家里。相对而言,光纤容量要大得多,一根光纤就可以顶上一捆电缆,成本上自然要节省很多。
华为的研发之路越走越顺,除了有线电话设备,还研制出了无线通讯的ETS产品。该产品在原有的交换机上添加了无线接收设备,实现了乡镇与村之间的对接,将有线电话线直接从村里拉到各用户家里。如此一来,通信成本就又降低了。因而,这一技术在住户分散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掌握技术,做产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产品立项研发到生产控制,再到原料采购和后期的成品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同时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参与其中的人员一步一步地克服。所以说,创业需要的是一种勇气,而敢于不顾一切地进行研发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华为是由于无知而踏入信息技术产业。
有人说任正非是歪打正着,可如果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那么,他也不可能带领华为走到今天。
而从今天来看,任正非当时选择的发展道路,几乎可以说是准确无误。在他看来,只有技术独立才能做到产业独立,这是国家走向自强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立足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占领市场,这是实现增值的唯一途径。所以,任正非立志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所以,任正非成功了。
创新也要讲求步调和尺度
创新几乎是每部“创业经”都必谈的问题,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比较谨慎,有的人则比较冒进……而且,在创业的不同时期,随着创新认识的加深,人们追求创新的表现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