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内陆国。它处于亚洲两个大国之间: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尼泊尔的气候从南到北依次为亚热带、中部温带和北部高山寒带气候。其领土形状大致成矩形。面积为147181平方千米,其中83%是山地,17%是平原。尼泊尔的地理特点使其有了“高山王国”之称。
第一节 山水总关情
尼泊尔是内陆山国。国境线全长2400千米。从东到西长度为885千米,而从南到北则为145~241千米。
尼泊尔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度差之大为世界所罕见。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其境内河流多而湍急,大都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注入印度恒河。南部的冲积平原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土壤肥沃,是尼泊尔重要的经济区。中部河谷区,小山较多,首都加德满都就坐落于此。喜马拉雅山挡住北方干冷的寒风,气候宜人,风景美丽。北部山地地区,山高谷深,云雾缭绕,高山终年积雪,只有夏季可以放牧。尼泊尔的地形复杂,导致全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北部冬季最低气温为-41℃,南部夏季最高气温达45℃。在夏季,当南部平原酷热异常,首都加德满都和帕克拉谷地里则是百花吐艳、春意盎然,而北部山区却是雪花飞舞。
1.群山舞银蛇
尼泊尔号称“高山王国”,因为它背靠喜马拉雅山脉,其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极高山”(海拔超过6000米以上的高山被称为极高山)。
全世界最高的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中这里有8座。萨加玛塔峰(即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道拉吉里峰、马纳斯鲁峰和安纳普尔纳峰。这些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共同构筑了地球的“屋檐”。每当日出与日落时分,巍巍雪山便会绽放出无言形容的神圣光芒,被人敬称为“众神的白色座椅”。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在尼泊尔被称为萨加玛塔峰,也叫埃非勒斯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是女神之意,“朗玛”是母亲之意,“珠穆朗玛”藏语意思就是“大地之母”,是神话传说中长寿五天女所居住的宫室。不过还有一种英文说法,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为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是纪念曾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这座山峰的尼泊尔语名为“萨加玛塔”,意思是“天空之女神”,是尼泊尔政府20世纪60年代起的名字。
世界各国曾公认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这一数据由印度在1954年测量得出。2005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和研究人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重新测量了它的海拔,测量结果显示珠峰海拔应为8844.43米。
中方认为,以峰顶岩石高度来测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一种更加符合动力学的测量方法,这比以雪量来测算更合理。此后中国便将珠峰海拔数据正式更改为8844.43米,但尼泊尔一直坚持1954年印度测算的高度。随后,中国与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达成一致:由于计算方式不同,珠穆朗玛峰有两个不同的高度。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珠穆朗玛峰顶部积雪逐渐减少,露出了原来深埋于雪下的岩石。自从在1953年5月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的丹增·诺尔盖一起最早登上珠穆朗玛峰,已有超过4000名登山者尝试攀登这座世界最高峰。
干城章嘉峰是位于尼泊尔与印度边界的世界第三高峰,也是全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干城章嘉峰有着宽阔巨大的山体,是由4个不同的峰顶组合而成的巨大山块,分别是海拔8586米的主峰、8505米的干城章嘉西峰、8491米的南峰与8482米的中央峰。其中干城章嘉西峰由于山形突出,距主峰稍远,获得了登山队的青睐。干城章嘉峰被印度锡金邦人视为神山,但一般认为其名称来自藏语,意思是“五座巨大的白雪宝藏”。因为地处偏远且攀登难度较高,至1999年底仅有146人登上干城章嘉峰,在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中列倒数第三,而死于此山的人则有38人。在世界第一高峰被确认之前,它曾被认为是世界最高峰。
半个多世纪以来,干城章嘉峰以它闻名的高度、巍峨壮丽和千姿百态的容貌,不知拨动了多少探险家的心弦。但路程艰险,仅仅是到达大本营就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前往干城章嘉西南侧的路上,所经过之处是尼泊尔最人迹罕至的地区之一。这里没有可供借宿的木屋,也没有现成的道路,最后四天的行程全是在冰川上度过。若想要从印度一侧接近山体,同样不容易。
干城章嘉峰的山形复杂,宛如一个巨大的X形状,山峰陡峭,所有攀登路线都有雪崩的巨大危险,所以攀登难度很大,故前来攀登的人并不算多,许多试图攀登此峰的登山家都只能是“望峰兴叹”了。
世界上最危险山峰的攀登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在逐年下降的,但干城章嘉峰是个例外。这反映出雪崩和天气突变的高发,因此让这座山峰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但是,干城章嘉峰山麓也是传说中喜马拉雅“雪人”频繁出没的地方,所以也吸引了更多的科学家和探险家来此冒险。
洛子峰海拔8516米,是世界第四高峰,由尼泊尔与中国西藏边界上的3座喜马拉雅高峰组成。它位于埃非勒斯峰的南边,并以7600米长的山脊与其相连。它或被视为埃非勒斯峰的主峰之一,因为洛子峰在藏文中有“南峰”之意。洛子峰位于东经86.9度,北纬27.9度,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3千米处,两峰之间隔着一条山坳,也即通常所说的“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脊为界,其东侧在中国境内,其西侧属尼泊尔王国。洛子峰在藏语中称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这位“仙女”地形险峻,环境复杂,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1956年5月18日,瑞士登山家吕歇森格尔和雷斯从尼泊尔西坡首次登顶成功。但是,至今还未有人从东坡中国境内一侧成功攀登此峰。洛子峰虽然风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大过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暴雨雪崩频繁发生,满天雪雾。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南下的西北风使山峰的气温最低可达-60℃。只有在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或9月初至10月末,气候较为稳定,才会出现几次较好的天气。
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是世界第五高峰。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经87°06′,北纬27°54′,位于珠穆朗玛峰东南方向24千米,沿西北-东南山脊为界,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1955年5月法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沿尼泊尔境内的巴康冰川越过西北山脊鞍部,在中国境内的西北坡队员首次登上峰顶。马卡鲁峰有5条主要山脊,分别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和北山脊。
北山脊上的卫峰名叫珠穆隆素峰,海拔7816米;西北山脊的卫峰为马卡鲁2峰,海拔7640米。东南山脊的卫峰较高,海拔8010米。这些峰体上终年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型的陡崖和裂缝,因此冰崩雪崩十分频繁,攀登也十分危险。
卓奥友峰位于尼泊尔与中国西藏边界,海拔8201米,位于珠穆朗玛峰西北约30千米,是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以南的南帕拉冰封小径,高约5800米,为中国西藏和库姆布山谷间分界线的一部分。1954年奥地利登山队首次成功攀登此峰。卓奥友峰山体高大,在这里东西排着七座雄伟的山峰,被称为“七兄妹”。第一个名叫“乔若布撒”(掌握大权之意),第二个名叫“齐乔雅”(老头之意),第三个叫“乔乌金祥夏”(戴帽子的佛),第四个叫“乔阿刚布岗”(坑洼不平之意),第五个叫“丹真乔”(聪明而美丽之意),第六个叫“乔夏布加玛尼”(文采智慧之意),第七个叫“乔乍林嘎姆”(白色世界的女神)。在这7个壮丽的“兄妹”中,有4个在中国境内,其余3个在尼泊尔的孔布地区。传说这些“神”订有清规戒律,比如只允许牛羊通过,不允许马驴来往,并派一座马头状的岩石山专门来看守门户。相传有一个富商为能从此而过,在马头上安了两个牛角,结果刚过山口就滑坠于山下,从此再没有人敢带马、驴从此通过。
卓奥友峰西侧山下海拔5700米处,是兰巴冰川的源头,即着名的兰巴山口。兰巴山口南侧10千米处是兰巴冰川,山口北边是长14千米的加布拉冰川。
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两条冰川粒雪发育充足,冰川下部是迷宫式的冰塔林和形态各异的冰蘑菇。冰川的两侧山谷为陡峭岩壁,壁下为滚石区。这里还有冰川消融而形成的冰川湖。
在兰巴山口下有一条通向南北两地的小路,它是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民间通道之一。虽然卓奥友峰一直被称为最容易攀登的8千米以上的高峰,然而在1921年以前,几乎没有人了解这座山峰的真面貌,在1951年以前似乎也没有人侦察过它,更没有人攀上此峰。
1952-1964年,才有英国、奥地利、法国、印度、西德等国家的登山家们从加德满都出发,沿兰巴冰川向北攀登过这座山峰,其中仅有奥地利、印度和西德的登山队获得成功。直到1985年5月5日,由奥地利、瑞士、西德、美国、荷兰5国组成的国际联合登山队在北侧登上卓奥友峰,成为第一支从中国一侧征服卓峰的登山队。
道拉吉里峰,梵文意为“白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喀利根德格河峡谷的西面。东距珠穆朗玛峰约300千米,海拔8172米,为世界第七高峰。因山势险恶、气候多变,使人望而生畏,故有“魔鬼峰”之称。道拉吉里峰峰顶浑圆,其南壁宛如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前方是一个延伸的假峰,被称为“小艾格尔北壁”——多数攀登者都称此为“不可攀登的路线”。由于雪崩、雷电、岩石线路等特点,攀登高度仅为3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