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员错把“黄石市”说成了“黄石县”,引起了听众的哄笑。在笑声中,马季登台演出。他张口就说:“今天,我们有幸到黄石省演出……”这话把哄笑声中的听众弄糊涂了。正当大家窃窃私语时,马季解释道:“方才,我们的一位演员把黄石市说成县,降了一级。我在这里当然要说成省,给提上一级。这样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几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马季机智巧妙地圆了场,使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把该地区的行政级别降了一级,这显然会影响到该地人民的情绪。马季成功地使用了“复位法”,把被降了一级的“黄石县”升高一级说成“黄石省”,巧妙地圆了场,同时把观众们的情绪再次调动起来。
四、特解反击
补救错话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特定环境,特定的解释使错话转意,给对方以猛烈反击。只要解释得合情合理,错话就不错了。有时甚至可以把“错话”说成是自己故意说的。
为纪念人民艺术家老舍诞辰,人民艺术剧院赶排了话剧《骆驼样子》。在首场演出开幕式上,主持人作了一段即兴演讲,对祥子的艺术形象进行阐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残酷的社会里,老舍的命运当然就只能是一片风雨中哆嗦的树叶!”
台下马上就有人纠正他的口误:“是祥子,不是老舍!”
主持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马上“承认”错误:“是的,应该是祥子像风雨中哆嗦的树叶。但我说得也不错——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就在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三十年后的1966年,他会遭遇到和样子一样的社会的暴风雨!面对文革的暴风雨,他的命运也曾如风雨中哆嗦的树叶!但和祥子不一样的是,老舍先生没有堕落,而是以死抗争,用生命为中国知识分子画上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感叹号!”
台下立刻阒然无声,刚才还嘈杂的剧场顿时弥散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主持人在表面上“承认”错误后,紧接着语意一转,点出祥子和老舍之间的对比意味:祥子在自然的风雨中哆嗦,老舍在社会的风雨中哆嗦;祥子在风雨中堕落,老舍在风雨中抗争。观众便不会再去计较主持人口误,反而会被老舍对命运的抗争所震撼。
这位主持人在这里就采用了特解反击的方法,既为自己的失言找到了恰当的理由,又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五、及时补充
主持人因为说话明显不符实际或有欠公允造成失言局面时,可及时对自己的言语进行补充,使之变得充分且有理有据,从而让访谈对象及观众信服。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1981年,白宫突然得到里根遇刺的消息后,总统办公厅一片慌乱,不知所措。富有经验的国务卿黑格出来维持局面。黑格曾任美国驻欧洲部队司令,脱下军装后又当上了国务卿,一向以果断、稳重而知名。但他听到里根被刺的消息,也慌了手脚,还闹了个笑话。
一个记者问黑格:“国务卿先生,总统是否已经中弹?”
黑格回答:“无可奉告。”
记者又问:“目前谁主持白宫的工作?”
黑格答道:“根据宪法规定,总统之后是副总统和国务卿,现在副总统不在华盛顿,由我来主持工作。”
这一回答引起了轩然大波,记者们议论纷纷。另一个记者马上又问:
“国务卿先生,美国宪法是不是修改了?我记得美国宪法上写明总统、副总统之后,是众议院院长和参议院院长,而不是国务卿。”
黑格听后明白是自己失言,急中生智反问道:“请问在两院院长后又是谁呢?他们都不在白宫现场,当然由我来主持了。刚才为了节约时间,少说了一句话而已。”
黑格因为情势急迫,疏忽了宪法中关于国务卿主持白宫工作的规定,结果被记者抓住把柄,加以刁难。此时黑格如果承认自己记错了宪法上的规定,显然有失一位国务卿的颜面。于是他急中生智,迅速补充了一个必要的条件——众、参两院院长都不在白宫,所以由国务卿主持工作也就合情合理了,顺利摆脱了不利的局面。
六、转移焦点
当主持人言语有失误时及时进行另一种解释,转移对方的注意焦点,使对方对失误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新解释上,于无形中减轻失言的严重性。
美国国务卿季辛吉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一次,他在接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时,说起自己成功的外交施政时,竟夸口说道:“美国人崇尚只身闯荡的西部牛仔,而单枪匹马向来是我的作风,或者说是我技能的一部分。”此番话一经报导发表,马上引起轩然大波,连一贯赞赏季辛吉的人们也不满于他自大喜功的轻率言论。然而,季辛吉毕竟是季辛吉,他不但沉住了气,还明智地主动接受采访并乘机声明:“当初接见法拉奇是我平生最愚蠢的一件事。她曲解了我的话,拿我来做文章罢了。”
季、法两人的话,究竟谁真谁假,外人一下子丈二摸不着头脑。这便是一种转移别人注意力的方法。它可以减轻失误的严重性。但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此法应该谨慎,因为它实际上是诿过于人,不到万不得已最好少用,以免有损于自己声誉,失去他人的信任。
七、及时改口
“及时改口”是补救言语有失的妙法。只要主持人及时发现错误,就能掩饰言语失误,避免出丑。
前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时,由于旅途疲乏在欢迎宴会上他竟闹出不可原谅的笑话:“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人民而感到非常高兴。”顿时场内一片寂然,众人面面相觑,不明就里。有人低声提醒总统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是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尽管当时他并未去过玻利维亚,但听众还未反应过来,他的口误就已经淹没在他接下来的滔滔大论之中了。
里根在这里很好地采用了“及时改口”的补救办法,使他的失误没被听众意识到之前就已被淹没了。
八、调换视角
在评价别人时,因在某一方面失言而令对方不快,可及时调换视角,肯定或赞赏对方其他方面的优势,以此作为补偿。这会使对方对主持人的失言不放到心上。这里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一个高高瘦瘦的小姐新买了一件掐腰的短上衣,兴冲冲地邀女友小王品评。小王见她穿了新衣越发状如衣板,不禁脱口说道:“这件衣服并不适合你。”对方顿时拉长了脸。小王见状自责,转而笑吟吟地说道:“像你这样苗条又修长的身材,如果穿上那种宽松肥大长至膝下的衣服,就会越发显得神采飘逸、潇洒大方了。那些又矮又胖的人就穿不出这种气质来。”
小姐听罢顿时转怒为喜。
小王对女友的新衣服给出“并不适合你”的冰冷评价,即使确实如此,也很难让对方接受。还好,唐突的小王赶快说出了“不适合”的原因:是因为女友的身材太苗条、太修长造成的。为了突出女友的这一优势,还捎带提了提“那些又矮又胖的人”作衬托。对方的新衣服虽然被贬低,但在身材上受到的赞美已足令她转怒为喜了。
九、添言减字
将自己说过的“错话”添言减字,让意思改变,是巧妙改口的另一个招数。
隋唐时,秦琼贫病交加晕倒在单家庄。单雄信救起他,说起自己久仰秦琼的大名,但苦于不曾谋面。秦琼脱口而出:“正是在下。”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怎么能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又很快在后面添了四字,改成“正是在下同衙朋友”,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名剧《雷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鲁侍萍再次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子周萍时,心情激动,不自禁地呼出声:“萍……”但她立刻意识到母子两人身份悬殊,周朴园也不可能让她认这个儿子。于是强忍悲痛,改口道:“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一场风波消失于无形。
这种在文字上增文减字的技巧,需要说者冷静、机智,随机应变。
十、承认错误
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永远都是受欢迎的,以坦率道歉来补救过错,以真诚检讨来赢得宽恕,比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要高明得多。当你不小心说错话,不妨公开承认错误,相信大家都会欣然接受。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曾开过一次演唱会,被评论家休姆批评得一文不值。杜鲁门一气之下写了封信去责骂休姆,称他是“蹩脚的评论家”,“希望有朝一日遇上你,那时,小心你的鼻梁。”这封信被休姆公开于世,总统形象一落千丈,杜鲁门明智地选择了公开道歉的方式,他诚恳地对人民说:“我的感情十分脆弱,有时候会控制不了自己。”
总统这样的作为非常难得。他不仅不因上次的出言不逊而失去民众的支持,更因自己的一腔真情换来了更多的支持者。这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上十种挽救失言的方法只是众多技巧和方法中的一部分,当主持人失言时,就需要灵活应变,这样才真正能使“失言”成为“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