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铁塔正是以这种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冶。铁塔自建成至今,已然经过900多年的风雨洗礼,经过了43次地震、19次风灾等自然灾害,还有一些人为的破坏,却始终巍然屹立,像一位历史的目击者和承受者,站立在中原低平的土地上,诠释着它的冷峻,它的隐忍。
开封包公祠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与延庆观毗邻,是后人为纪念北宋名臣包拯而建的一座祠堂,也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包公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我国的传统戏曲曲目中的《铡美案》等都生动描述了这位清官是怎样的不畏强权、执法如山。包拯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一生为官清廉,其功德为后人世代传颂。
包公祠中,雄鹰展翅欲飞,小鸟独立枝头,鱼翔浅底,花团锦簇,小动物憨态可掬,艺术品巧夺天工……已成为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河南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洛阳——千年帝都
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故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冶之称。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冶,先后有夏、商、周、东汉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东傍嵩山,西依秦岭,南含伊阙,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载,形势甲天下冶之誉。
规模宏大的大都遗址,数以万计的古代墓葬,给洛阳披上了一层怀旧的面纱。它虽然没有西安的雄浑,北京的那种霸气,南京的细腻,杭州的妩媚动人,但它却有“妻孥熙熙,鸡犬闲闲冶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有女皇武则天进行的龙门建设生活。除此之外还有那肆意张扬姿态的牡丹,那真可谓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冶。恐怕只有这国色天香的“万花之王冶牡丹,才配得上这座饱经沧桑的“十三朝古都冶吧。
牡丹在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冶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遐迩,也以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牡丹之圣地。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朝,隋炀帝(公元605—618年)“周二百里为西苑……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冶,并记述了牡丹的品种和名称。宋高承“隋炀帝世始传牡丹冶,可见洛阳为我国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洛阳具有丰富的牡丹文化,它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从唐宋开始出现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由于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至爱,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洛阳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和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们把牡丹比作造福人类的天使,反抗强权的正义化身,把她塑造成美丽、善良的仙女,等等。洛阳考古发掘墓葬中发现的有关表现牡丹内容的珍贵文物,以及现存的古代建筑上的牡丹纹饰,是研究牡丹史、绘画史、建筑史、雕刻艺术史等不可多得的资料。
表现牡丹题材的戏剧歌曲、影视音乐以及工艺美术等作品争奇斗艳,琳琅满目。
洛阳牡丹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河洛地域周边牡丹文化的发展,为形成中国的牡丹文化奠定了基础。
杭州——诗意的天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冶之称。
不管你是否看过映月的荷花,不管你是否身处六月的西湖,不管你是否被暖风熏醉,杭州总有让你心动的地方。
有人说杭州是普度众生的方舟,是指引众生走向精神的家园。杭州自秦汉以来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杭州曾经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的建都地,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虽没有北京沉重的辉煌,没有上海大都市的繁华,没有西藏神秘的惊鸿,但它有一种脱俗的极致美。这是任何城市都无法拥有的,这种脱俗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样,无法仿效。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冶北宋初年柳永的这首《望海潮》据说引得金主完颜亮对杭州垂涎三尺,遂有投鞭渡江之意,杭州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这里还有那风景秀美的灵隐寺、飞来峰、岳庙、六和塔、雷峰塔、钱王陵、太庙和胡雪岩故居等文化古建筑,无不展示了杭州从古至今的灿烂文化。
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也许正是这样,历代的文人墨客才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诗词绘画。可说杭州处处有故事,不管是浪漫还是凄惨,都给极致美的杭州留下了最动人的几笔。杭州还是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的故乡,杭州还有“文化之乡冶的美称,因为这里汇聚了众多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
杭州西湖像人性的伊甸园,把人们对天堂的美丽向往,真实地呈现在人间。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诗篇,杭州西湖已不仅仅是一处景,它背负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侧面象征。
西湖之美,天下共赏;阴晴雨雪,各呈其态。有言“晴西湖不如阴西湖,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冶。那雨中的西湖,似有寒烟四起,“猛浪若奔冶,人在孤岛,心生凉意,虽没有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冶的苍凉感,而杜子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冶的悲凉感是少不了的。
拥有妩媚西湖的杭州常常被人们视为秀丽倩灵的女性,文坛巨子苏东坡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冶他将西湖比作中国第一美人西施,可想而知西湖的美了。
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俶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冶。
杭州之所以成为江南名城,不仅仅因为它有天时、地利之便。美人只是靠自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灵魂的美人是纸糊的。如果你有幸来这里走一遭,你就会体验到那种灵魂与外在完美结合的美了,那真可谓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冶。
拉萨——离天最近的地方
拉萨古城以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而著称于世。
在拉萨市区及其附近,保留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如闻名中外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黄教的六大喇嘛寺在拉萨就有哲蚌、色拉、噶丹三座;还有保留完整的拉萨古城及其他古建筑、碑刻等。在布达拉宫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珍藏了许多稀有的文物瑰宝,不但以其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令人赞叹不已,还传述着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宏伟的宫殿群依山势而建,整个红山成了它的基座,从山下到金顶高110余米,主建筑外观为13层,全部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壮丽辉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拉萨城市的标志,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1645年重建时保存了当时的修法洞和本尊观音佛堂。五世达赖时期曾先后3次用了近50年的时间进行重建和大规模扩建,后来又经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的规模。
布达拉宫不仅以宫殿群为主体,还包括山下的建筑群和后山的龙王潭。山上的宫殿区按外形色彩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部分,措钦夏(东大殿)是白宫最大的宫殿,建于1645年,殿内有44根大柱,墙上绘有壁画,殿门高悬清政府所赐“振锡绥疆冶匾额,这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活动的地方。东大殿向上是白宫的最高处,为达赖寝宫,俗称“日光殿冶。红宫留有8座历代达赖的灵塔及佛堂,其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殿最大,殿堂有3层,塔高1485米。西大殿是红宫最大的宫殿,有48根方柱,面积680余平方米,殿内高悬清帝御赐“涌莲初地冶匾额,中间是达赖宝座。其余厅堂佛殿甚多,高低叠错,浑然一体,红檐白墙,金顶辉映。宫内所藏珍宝、佛像、祭器、雕塑、壁画、经书典籍等文物难以计数,是一座巨大的西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同时,登上布达拉宫顶层,还可远眺拉萨全城的美丽风光。
山下部分藏语称“雪冶,主要包括噶厦地方政府机构、印经院以及为达赖服务的作坊、马厩等,周围有宫墙和碉堡,东、南、西方各设有宫门,南为正门。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山下的园林,建宫时取土为潭。湖上有小岛,传说在六世达赖时,九头龙王曾在这里显灵,要求为他修建宫殿。亭阁建成后取名“鲁康冶,即龙宫之意,因称园为龙王潭。园内花木繁茂,尤以左旋柳等古树临湖横斜,更是婀娜多姿。
曲阜——礼仪之乡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冶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1/5的小城,它就是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圣人孔子的故乡——曲阜。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孔子的学说在战国时代带动了孟子、荀子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实力较强的一家。而在汉武帝威风八面地荡平匈奴的时候,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孔子的学说在2000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还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朝鲜和日本。
孔子学说成为东方人品格与心理的理论基础,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历朝历代,孔子从一个朴实的教书先生逐渐增添了各种光环,从至圣先师到大成宣王,随着孔子的封号越来越多,作为故乡的曲阜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处“家大过国冶的城市。
人们来到曲阜,为的就是探询古代圣人的足迹。孔庙、孔府与孔林,这三孔构成了曲阜的核心,整个曲阜城就是三孔的外延。
孔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比之故宫也不多让。它的原址可以上溯到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宅改建为庙,由此开始了祭祀孔子的历史。而随着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孔庙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今天看到的宏大规模,是清朝雍正帝下令大修的结果。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300米,总面积13郾3万平方米,共有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对称排列。孔庙群的布局属于“方根冶体系,由大方小方、前后左右庭院有机组合成为建筑空间的整体。仿皇宫的体制,分成中、东、西三路布局,从整体上掌握了方位与礼制的秩序。
孔庙的第一道门是棂星门,高10郾3米,阔13米,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是木质结构建筑,清乾隆十九年(1750年)重修,改为铁梁石柱。古代皇帝祭天时,先祭棂星,孔庙设棂星门,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祭天一样,尊圣如尊天。棂星门两侧设两个门坊,门坊前曾立一石碑,碑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冶,人称“下马碑冶,过去官民从此经过,必须下马,以示尊敬。
最具特色的是在孔庙第五道门的后面至院北端有座高大的木质结构楼阁,叫做奎文阁,建于宋代天禧二年(1018年),“奎冶是星名,“奎星冶是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人间文章的兴衰。奎文阁暗示孔子“至圣之先师冶的地位。
如果说三孔是曲阜的核心,那么孔庙就是三孔的核心,而大成殿则是孔庙的核心。唐朝时,这间殿堂和孔子的称号一起称为文宣王殿,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时移到今址。喜欢给人加封号的宋徽宗即位后,于崇宁三年(1104年)取《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冶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冶,此后,大成殿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政府下令重建大成殿,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种种规制并不低于北京故宫。正中竖匾上刻着雍正帝御笔手书“大成殿冶三个贴金大字。殿高24郾8米,坐落在2郾1米高的殿基上,既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曲阜城内最高的建筑,其尊贵与威严令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生前讲学的地方。宋代之前,这里是大成殿基址,天禧二年(1018年)大成殿北移,才在这里筑坛植杏,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
现在的杏坛是一方亭,高12郾05米,宽7郾37米,重檐十字脊,朱红廊柱,金色亭顶,四面歇山,双重半拱。
若在清晨时分徘徊于这世界上最大的孔庙门前,会有另一番味道。空气透着些草木的香气,晨曦穿过路旁槐树叶子的空隙,斑驳陆离,并不宽阔的街道让人深感惬意。
孔府位于曲阜城中心孔庙的东侧,占地面积约1郾6平方千米,有楼房厅堂共463间,九进院落,三路布局。孔府与孔庙相比,风格较朴素,屋顶用青瓦,梁柱用黑漆,彩绘也不是最高规制。东路为东学,是衍圣公习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便是西学,是衍圣公会客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
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分前衙与后宅两大区。孔府大门坐北朝南,宽三间,深二间。门前左右有雌雄双狮,大门正中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圣府冶匾额,由明代权相严嵩题写。两旁悬挂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冶,出自清代才子纪昀的手笔。
孔府的二门就是建造奇巧的重光门。这座门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上面承托彩绘檐檀屋顶,前后缀有垂木雕金花蕾,又称“垂花门冶,门上悬有明代皇帝亲颁的“恩赐重光冶匾额。这是孔府的仪门,只有在迎接圣旨、举行喜庆大典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鸣13响炮后开启。
重光门的正前方是大堂。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整饬家事以及举行仪式的地方。大堂正中设朱红暖阁,彩绘流云八宝,内置公案,暖阁上悬“统摄宗姓冶匾,上刻清顺治帝赐给衍圣公孔毓圻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