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走后,秦王陷入了深思。
秦王不认为嫪毐是在诬告赵高。他在思考嫪毐的举动所表现的实际意义。
秦国法令规定,对犯罪知情不报,与罪犯同罪。赵高窝藏罪犯,嫪毐成了知情者。就是说,从自己本身利益出发,嫪毐得举报。但是,如果从他与赵高平日的关系来看,他应该为赵高隐瞒。
事情嫪毐是从一个家奴那里知道的。如果嫪毐想隐瞒,他可以把那个向他报告的家奴处理掉,而处理掉一个家奴是轻而易举的事。而现在,嫪毐却举报了。
嫪毐举报对赵高意味着什么呢?
赵高的姐夫在家乡犯了罪,潜逃到了咸阳,藏在了赵高的府上罪犯犯了杀人罪,潜逃到了咸阳赵高府上,赵高把他藏了起来,这样,赵高不但犯了知情不报罪,而且犯了窝藏罪犯罪。这两项罪都是与罪犯同罪的。罪犯犯了杀人罪,杀人偿命,是死罪。赵高同罪,也是死罪。
就是说,嫪毐举报,赵高就得没命了。
按理说,嫪毐的举动是一种忠君的表现,而如果从往日他与赵高的关系看,这种忠君的行动还有大义灭亲的含义。
想到这里,秦王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韩非的那篇《五蠹》,想到,如果这嫪毐与赵高依然保持着往日那种亲密关系的话,他真的比那个楚国令尹强上百倍了。
只可惜,嫪毐与赵高的关系已经不是原来那种关系了。
秦王并不晓得嫪毐与赵高之间具体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但从两个人平日的言谈话语之中,秦王判定,两个人中出现了芥蒂。其中有一件事秦王是知道的,那就是赵高对泾阳太后为她两个儿子讨封的事不满。也许由这件事起头,两个人变得生分了;或许两个人已经不睦,导致了赵高对这件事的不满。而从嫪毐的举动来看,两个人之间已经闹崩——要知道,嫪毐的举动是把赵高送上死路呀!
看起来,嫪毐的动机并不是忠君,他有另外的企图。
那么,嫪毐另外的企图是什么呢?
正想到这里,赵高来了,秦王觉得,眼下的赵高,已经不是往日的赵高了——秦王一时难以做出判断,这是不是由于自己已经对赵高有了看法。秦王观察着赵高的一举一动。
赵高一直沉默着。
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赵高开口了,他道:“大王,臣有两件事奏报:臣有一姐夫,在家乡犯罪,到了臣的宅中——来骊山前家人告诉了臣。臣知道后便想立即向大王奏报,可前一阵子见大王不得空……臣一定将他交与官府。第二件事,臣真是吓破了胆了……”
我们会想象到,此时此刻,秦王听了赵高讲这第一件事,将会如何吃惊,但他的震惊并没有表露出来。第二件事赵高已经起头,而且说“吓破了胆”,秦王暂且放下第一件,问:“什么事会如此严重——快讲……”
赵高道:“够寡是一个假太监……”
啊!
这真是所谓晴天霹雳!
秦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赵高重复了一句:“嫪毐是一个假太监……”
秦王听清楚了,他一下子意识到,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复杂起来。
秦王沉默了。
如此过了片刻,秦王对赵高道:“这事在寡人处理之前,不要再跟任何人讲起……”
赵高默默地点着头。秦王大概还不放心,问:“你能够做得到吗?”
赵高回道:“臣以死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