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M由图波列夫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69年向外界透露,随后开始飞行试验。1970年7月,美国卫星在喀山地区发现了该原型机。图-22M共制造了12架预生产型用于各种试验,生产型于1974年左右开始交付。发动机采用两台NK-25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加力推力245.2千牛。机上设备包括具有对地、对海下视能力的搜索雷达、轰炸导航雷达、SRZO-2敌我识别系统及仪表着陆系统。
图-22M外形最大的特色无疑是其变后掠翼设计。低单翼外段的后掠角可在20毅~55毅内变化,垂尾前方有长长的脊面。机尾有一个雷达控制自卫炮塔,装一门23毫米双管炮。机腹弹舱中可挂12吨常规炸弹或半埋式携带一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或在翼下外挂2枚AS-4或AS-6“王鱼”空对地导弹,也可在进气道下方挂架上挂12颗500千克炸弹。可作贴地飞行突防,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先进机种。
“逆火”轰炸机经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A、B、C三种型别,对应的俄罗斯型号是图-22M、M-2、M-3。
图-22M为基型,从目前保存在莫尼诺苏联空军博物馆的样机来看,机头仍有空中加油传感器,可见当初研制图-22M时就考虑至空中加油的技术要求。每侧翼根有一个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舱,影响了航程的延长。据介绍图-22M的航程受到限制,仅装备了一个中队。
大量装备苏联空海军部队的是图-22M2,该型别飞机有了进一步的改进,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减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为受“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拆除了空中加油设备,应当注意的是拆除不等于放弃。最近据一位曾在图-22M轰炸机基地服役过的士兵说,所有图-22M飞机基地都备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时内将其安装上去。B型的机腹可半埋式携带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对地导弹,尾炮塔装有雷达瞄准的一门GSH-2323毫米双管机炮。
图-95轰炸机
Tu-95轰炸机被北约组织取代号为“熊”,由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它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仍服役中的大型四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空射导弹发射平台、海上侦察机以及军用客机。Tu-95在冷战期间大量服役于苏联空军和苏联海军航空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苏联空军开始到现在的俄罗斯空军,机种机型已经更换了不少,唯有轰炸机仍使用Tu-95没有改变;它的“长寿”原因:因为它的体积与滞空能力形成多种不同的功能性。以轰炸机的角度而言,Tu-95就像是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稍微修改便又可做不同功能用途,而不像B-52轰炸机的用途有单一化的情形,可以作为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甚至是军用客机。不过Tu-95原本的用途就是作为战略上核武器投掷的平台,之后再衍生出成为其他功能与用途的载具。
侦察机
侦察机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现代空中主要侦察工具之一。按执行任务可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一般具有航程远和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略情报,多是专门设计的。战术侦察机具有低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通常用歼击机改装而成。
侦察机的发展
飞机在军事上的最初应用是进行侦察。1910年6月9日,法国陆军的玛尔科奈大尉和弗坎中尉驾驶着一架亨利·法尔曼双翼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试验性的侦察飞行。这架飞机本是单座飞机,由弗坎中尉钻到驾驶座和发动机之间,手拿照相机对地面的道路、铁路、城镇和农田进行了拍照。可以说从这一天起,最早的侦察机诞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侦察飞行发生在1910年10月爆发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10月23日,意大利皮亚查上尉驾驶一架法国制造的布莱里奥X1型飞机从利比亚的黎波里基地起飞,对土耳其军队的阵地进行了肉眼和照相侦察。此后,意军又进行多次侦察飞行,并根据结果编绘了照片地图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交战国都很重视侦察机的应用。在大战的初期,德军进攻处于优势,直插巴黎。1914年9月3日,法军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的右翼缺少掩护,于是法国根据飞行侦察的情报,趁机反击,发动了意义重大的马恩河战役,终于遏止了德军的攻势,扭转了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侦察机应用得更广泛,出现了可进行垂直照相及倾斜照相的高空航空照相机和雷达侦察设备,大战末期还出现了电子侦察机。
20世纪50年代,侦察机的飞行性能显着提高,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机载侦察设备也有很大改进。
拍摄目标后几十秒钟就能印出照片,并可用无线电传真传送到地面。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研制的侦察机,如美国的U-2侦察机。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3倍音速的战略侦察机,如美国的SR-71侦察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M3.0,实用升限达25千米左右,照相侦察1小时的拍摄范围可达15万平方千米。20世纪80年代初,有的国家就开始着手研制飞行速度为M5.0左右、升限超过3万米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侦察机的主要设备
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加装电子对抗装备来提高其生存能力。通常装有航空照相机、前视或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线侦察设备,有的还装有实时情报处理设备和传递装置。侦察设备装在机舱内或外挂的吊舱内。侦察机可进行目视侦察、成像侦察和电子侦察。成像侦察是侦察机实施侦察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可见光照相、红外照相与成像、雷达成像、微波成像、电视成像等。
侦察机的未来
侦察卫星的出现,取代了相当一部分侦察机的作用。另外由于防空导弹的发展,使侦察机深入敌方的飞行变得日益危险。但侦察机仍得到继续发展。目前有人驾驶侦察机主要执行在敌方防空火力圈之外的电子侦察任务,大部分深入敌方空域的侦察任务由无人驾驶侦察机来执行。侦察机的“隐身”技术正在得到应用和发展。
EP-3侦察机
EP-3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电子侦察机,它是美国海军P-3“猎户座”海上巡逻机的改造型。美军从1969年开始使用EP-3电子侦察机。
EP-3是美国的一种陆基情报侦察机,机上配备了尖端的电子信息拦截系统,它可以探测并追踪雷达、无线电以及其他电子通信信号。它具有全天候侦察的能力,机动性较强,能迅速地提供所需情报。该型机的主要缺陷是无法进行空中加油,因此不得不依靠他国的基地才能进行空中侦察。
冷战时期,EP-3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提供服务。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EP-3用于窥探敌情。除美国外,日本也用P-3C改装成EP-3装备日本海上自卫队。
SR-71超音速侦察机
SR-71超音速侦察机绰号“黑鸟”,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M3高空战略侦察机,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2月开始试飞,1966年1月交付使用,1990年全部退役。SR-71机体重量的93%为钛合金,其气动外形为三角翼、双垂尾,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上。SR-71有三种改型:A型,战略侦察型,共生产25架;B型,教练型,共生产2架;C型,由A型改装的教练型。
SR-71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能够达到30000米,最大速度能达到音速的3.5倍,被称为“双三”。因此SR-71比现有绝大多数战斗机和防空导弹都要飞得高、飞得快,出入敌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
SR-71侦察机曾经在以色列上空执行任务时,以军的F-4战斗机向它发射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导弹的飞行速度却比SR-71还慢,对它无可奈何。
SR-71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为此机身采用低重量、高强度的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机翼等重要部位采用了能适应受热膨胀的设计,因为SR-71在高速飞行时,机体长度会因为热胀伸长30多厘米;油箱管道设计巧妙,采用了弹性的箱体,并利用油料的流动来带走高温部位的热量。尽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SR-71在降落地面后,油箱还是会因为机体热胀冷缩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泄漏。
SR-71A是“黑鸟”家族中生产架数最多的一种型号。该机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0月29日1号机出厂,并被运往负责试验的加利福尼亚州旁姆戴尔工厂,在完成地面试验后,于同年12月22日首次飞行。1964年12月7日,美国空军决定向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提供SR-7l战略侦察机使用,并组建了第4420战略侦察机联队。该联队即是美国空军第9战略侦察联队的前身。1965年SR-71通过了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的鉴定,并在1966年1月开始交付第9战略侦察联队使用。
U-2侦察机
U-2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单发动机涡喷式高空侦察机,可在21000米的高空飞行、照相、使用雷达侦察及截听通信。主要用于执行战略或战术的照相和电子侦察任务。1956年开始装备美空军。机长15.11米,机高3.96米,起飞重量7384千克,最大飞行速度804千米/时,最大升限2.134万米,航程4180千米,机载设备有:8台照相侦察用的全自动照相机,能全天候工作且分辨率高,4部实施电子侦察的雷达信号接收机、无线电通信侦收机、辐射源方位测向机和电磁辐射源磁带记录机等。
U-2于1955年试飞,1956年开始装备部队,主要类别A、B、C、D、R、S型。乘员1人,装备J75-P-13B涡喷式发动机,1伊7714千克推力。翼展31.39米,机长19.13,机高4.88米,最大时速692千米,巡航速度692千米/小时。爬升率25.5米/秒,实用升限21000米,最大起飞重量18597千克,作战半径2800千米,最大航程8000千米。继航时间为12小时。能够携带各类传感器和照相设备,对侦察区域实施连续不断的高空全天候区域监视。
预警机
预警机是装有远程预警雷达、能用于监视和警报敌方飞机或导弹活动的飞机,有“千里眼”之称。新型预警机除监视、警报功能外,还具备地面指挥所的职能,形成“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
预警机的发展史
预警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美国海军将警戒雷达装到飞机上,用于提前发现躲在舰艇雷达盲区内低空飞行接近舰队的敌机。这种空中预警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探测到地面雷达不能达到的隐藏在地平线下面目标的俯视能力,由于地球是球体,地面雷达对7万米以外的目标,因位于水平线之下而捕捉不到,而空中预警系统在约1万米高空飞行,能同时捕捉半径460千米范围内贴近海面或地面飞行的飞机、导弹以及海上舰艇等多种目标。空中预警机就像老鹰一样,有一双能从高空瞄准猎物的锐利的眼睛。
早期的预警机采用普通脉冲雷达,下视能力很差,一般只能用于杂波强度比较弱的海上,担负有限的警戒任务,也就是只能警戒不能指挥。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装备的TBM-3W、AD-3W、WV-2、EC-121C和“塘鹅”等均属此类。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预警机雷达多采用以机载动目标显示或脉冲多普勒体制,具有良好的下视能力,加上数据处理能力和导航、通信技术的进步,预警机的功能由单纯警戒发展到可同时对多机目标实施指挥引导,于是发展成为高度机动的空中警戒和指挥系统。美国E-3A是这类高级预警机的典型代表。
预警机在战场上的运用在现代的军事活动中,预警机的运用非常广泛,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1982年发生在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之所以能取得79颐1的辉煌战果,E-2预警机功不可没。1982年6月9日开战之前,以军首先在地中海的安全空域9000米高空部署了两架E-2C“鹰眼”预警机,居高临下监视叙利亚导弹发射场和空军基地的行踪。只要叙军飞机一起飞,就被E-2雷达发现,依靠其电子设备及时把叙利亚机型、航速、航向、高度等数据,连续不断地传送给以军战斗机。E-2C预警机中3部由操纵员控制的显示台的荧光屏上,显示着100多架参战飞机的飞行航迹数据,把双方飞机清清楚楚地区别开来,向以军及时提供“制定威胁”和15个最佳截击建议方案,确定攻击来袭目标的先后顺序,使以色列飞机“眼明手快”,迅速占领有利位置,采取适当机动,从而能大量击落叙利亚飞机。而叙利亚飞机由于没有预警机通风报信和指挥,犹如瞎子跟明眼人打架,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以致造成空战79颐1的悬殊结局。
1991年海湾战争是一次以空袭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多国部队共出动11万多架次飞机,平均每天2600多架次,最多的一天达3500架次。如此大密度的飞行活动,多国部队靠34架预警机,组织十分严密,指挥得心应手,基本上没有发生差错。在为数不多的空战中,多国部队击落伊拉克44架飞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对方击落,这其中预警机功不可没。
E-2“鹰眼”预警机
E-2绰号“鹰眼”,于1956年开始设计,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1964年1月正式交付美国海军使用。
E-2的布局十分独特,其尾部有四个垂直安定面,机翼和垂直安定面前缘都有充气式防冰罩。为了方便舰上停放,其机翼可以折叠。飞机背部的大圆盘是旋转雷达天线罩,可探测范围达到480千米,能自动和连续跟踪250个空中目标并能导引飞机或导弹对其中30个目标进行截击。
E-2“鹰眼”舰载预警机服役已超过了40年。现在的E-2C飞机拥有世界领先的空中指挥控制能力。“鹰眼”预警机能够同时进行对空中和对水面的监视,打击和拦截控制,战斗管理以及搜索和营救。
首架生产型的E-2C,于1973年交付使用,装备了APS-145雷达,能够同时跟踪超过2000个目标,并能控制拦截20个空中目标。美国海军现在使用4种外形的E-2CGroupII飞机,在服役的时间内经历了重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