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曾提出过“平行世界理论”:最初,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会迅速增加,越有钱越幸福;然而存在某一个点,当收入超过这个点时,幸福感并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出现减少的情况。
收入和幸福相关
2008年,武汉一名年轻的女硕士在媒体上高调征婚,条件是要求男方身价过千万。而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美女开始向富翁靠拢。对于征婚要求对方身价,以及美女傍大款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不过,与之矛盾的是,在多数国人眼中,金钱和收入仍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
个人的收入多了,是否就会变得更幸福呢?有可能。当你拥有一百万和十万的时候,对生活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财富达到一定量时,钱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更多的是个符号。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一天很遥远。
社会资源的总量总是有限的,至少在现阶段,我们不能期望人人都成为富豪。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仍直接影响着幸福感的高低。
不过,国外有部分经济学家们却有着这样的观点:幸福与收入的关系有着边际效用递减的发展趋势。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对此就曾提出过“平行世界理论”:最初,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会迅速增加,越有钱越幸福;然而存在某一个点,当收入超过这个点时,幸福感并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出现减少的情况。
国外的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如果个人年收入超出1.2万美元,额外的金钱并不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例如,从1958~1987年,日本的国民收入上升了4倍,但研究者们发现,日本人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增加。
最早提出用货币来衡量幸福的是英国人边沁,他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个人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少。如果用货币来衡量,边际效用递减就表现为:给某人一定货币,会引起一定量的幸福感,再给他同量货币,他的幸福感虽然有所增加,但这次增加的量并不会达到第一次的一倍。
这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就像饥饿时吃第一碗面条,会觉得很幸福,当吃到更多时就会慢慢感觉到痛苦。不过,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多数人而言,能吃到的还只是第二、第三碗面条。大家更多感受到的是吃饱的幸福感,而不是吃多的痛苦。
国外的研究表明,在相对贫穷之时,收入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幸福感反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中国社科学院社会学所有一位博士后曾做过一项有关“幸福”的调查,他得出的结论与国外同行存在分歧。
调查者随机选取了600多名受访者,通过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等十个构成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增高,幸福感呈现出逐次上升的趋势。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社会现实:在没有达到普遍富裕之前,收入的多少必然影响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家庭的生活,而这些最终都会直接关系到人的幸福感。于是,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金钱,没有必要“视金钱如粪土”。
再回到征婚一事上,对于征婚中明码标价的现象,我们会有不同的认识。婚姻本就是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男女双方各取所需,同时又要衡量自己的“筹码”,以换取自己想要的。外表和收入属于市场的稀缺资源,这些是大家都想获得的,这样才会在婚姻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婚姻市场中资源的最优配置,当然是“郎财女貌”,这个“财”自然是指收入。
有专门从事女性征婚条件研究的学者,曾对《中国妇女》杂志1985~2000年间所刊登的女性征婚启事进行抽样。结果表明,身高、长相、婚否等因素,在女性的择偶标准中,居于越来越不重要的位置;而经济状态排名明显靠前。15年间,女性对对方事业的要求,由1985年的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由此可见,现代女性认为幸福的婚姻是需要有经济基础支撑的,她们的择偶标准自然是越来越现实。
当然,择偶标准的经济化,并不代表着会降低婚姻的情感需求。那些征婚的富翁们,绝对不会傻到娶一位只爱金钱的对象。
在一个社会中,才能与收入直接相关,有能力者通过市场的竞争,合理合法地获得财富,那么收入与金钱为什么不能和幸福相关呢?
两个人的鼓掌声
每到秋天,大雁们都会往南方飞去。它们在飞行的途中,经常选择“V”字队形飞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雁这样飞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当每一只鸟展翅拍打时,造成其他的鸟立刻跟进,整个鸟群抬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鸟群比每只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
当一只大雁脱队时,它立刻会感到独自飞行的迟缓与吃力,所以它会很快回到队形中去,继续利用前一只鸟所造成的浮力。
当领队的鸟飞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接替飞在队形的最前端。这些雁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头开路,能帮助它左右两边的雁造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曾在风洞试验中发现,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12%的距离。
大雁在单独飞行的能力比不过雄鹰,甚至赶不上麻雀,但它们懂得借着“V”字形来降低自己飞行的成本。大雁成功做到了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麻雀飞得更久。
布莱克曾说过:“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企业经营方面最先用到这一招,帕累托对此的贡献不可不提。
帕累托在研究了英国人的财富收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这种不平衡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会重复出现。这种不平衡的模式,被人称为帕累托定律或者80/20定律。
懂得了80/20定律,就能抓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创造财富的目的。
有一家装饰公司,年营业额在数百万美元左右。这家公司之前是做地毯供应商,只卖地毯。不过,随着市场的细化,他们也开始出租地毯。装饰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块地毯上80%的磨损只会出现在20%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地毯到了要替换时,大部分地方仍然完好。于是,这家装饰公司出租的地毯是一块块接合在一起的地毯,而非整块地毯。如果地毯中的某一块地方出现磨损或毁坏,就只需要拆下来换掉即可。
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顾客的成本。这家装饰公司由此得到迅猛发展,年营业额很快突破了数千万美元。利用80/20定律实现成本的降低,不仅改变了这家公司,同时整个地毯行业也开始接受这种能拆分的地毯,由此导致这个产业发生巨大的改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手段是缩小企业的关注领域。根据80/20定律,财富的大部分来自于一小部分领域,就应该完全进行改变,将精力集中在这一部分上。找出最有潜力能降低成本的地方,然后把80%的力气放在这里。这样一来,既能将成本降低,又能保证利润不少,财富的增加水到渠成。
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分工创造了财富,其实社会分工也仅仅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方式,降低成本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原因。
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没有学历和技术的他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的自动焊接情况。这个工作是公司最简单、最枯燥的工作。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转移走。
一个月后,洛克菲勒忍无可忍。他找到上司请求换其他工种,但遭到了上司的拒绝。没有办法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他决心把这份无聊、简单的工作做好。
于是,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他的观察和计算,实际上只要38滴罐盖就可以完全焊接好。
经过反复的测试,洛克菲勒成功研制出了“38滴型”的焊接机。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可别小看了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整个石油公司竟节约了5亿美元的开支。降低的成本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年轻的洛克菲勒也受到了公司的关注,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
洛克菲勒能够得到公司的重视,就在于他替公司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而他正是抓住了创造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成本能够直接决定收益。在经济市场中,成功的企业,往往会只留下自己的主营业务,其他的事全部外包。如果精于销售,那么就不制造;如果研发能力强,那么不论是生产、制造,还是销售都可以外包……企业应尽可能地简化,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更关注于擅长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