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38400000001

第1章 冰山上的来客——冰川学习篇(1)

第一节冰川概述

冰川又称冰河,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河流。

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冰川冰流动,就形成了冰川。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仅次于海洋的最大天然水库。冰川的分布很广,在七大洲都有它的踪迹。冰川的数量也很多,据考察,全世界冰川多达20万个。由于冰川形成于长年封冻地区,所以对冰川的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远古时代的地质信息。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到地面上,如果温度降到零下,受它本身的压力作用或经再度结晶而造成的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粒雪变得更为密实,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

冰川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流向低处。

雪以堆积的方式进入到冰川系统,而且转变成冰,冰又在本身重量的压力之下由堆积带向外流动,而冰在消融带以蒸发和熔融的方式离开系统,堆积速度与消融速度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冰川系统的规模。

《世界冰川目录资料编辑指南》中把冰川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作为统计对象。以平衡线(又称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区(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5米;而在2005年,这个数字仅为0.5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说,这是有研究人员监测以来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时期。世界冰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说,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山区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北欧山区。

冰川消融如此迅速,和人类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滥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而温室效应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格外明显,地球上的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对于直接流入大海的冰川来说,这意味着巨型冰山的增多、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沿海地区可能遭受的泛滥;对于高山上的冰川来说,这意味着山脚下河流水流量的不稳定,即在大量融雪时造成水灾,其余时间则造成旱灾。另外,不少气候专家认为,由于世界上数十亿人口饮用冰川融水,依靠冰川水灌溉、发电,因此冰川过度消融,会给这些人口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对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催促各成员国在2009年签订继承《京都议定书》义务的减排国际框架条约,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也许很多人没有见过冰川,但是冰川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就发源于冰川,着名的河西走廊的绿洲也是靠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的。

1.冰川的形成

冰川是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之一,它由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那么冰川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形成冰川需要一定的原料,即固态降水,包括雪、雾、雹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相当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大都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所以冰川遍布。而在高海拔的山上,由于气温极低,也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地势越高,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高山上冰川的形成,除了要有一定的海拔外,坡度还不能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因此也就形不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降低,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于是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为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冰川的形成,主要经历粒雪和冰川冰两个阶段,它不同于冬季河湖冻结的水冻冰,构成冰川的主要物质是冰川冰。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时间需要数年至数千年。

冰川冰形成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流的速度很慢),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凝固,最后形成冰川。

2.冰川的分类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我们可以把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种。其中,大陆冰盖又叫冰盖,山岳冰川又叫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

大陆冰盖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自边缘向中心隆起、规模如南极或格陵兰的盾形冰体,又称大陆冰川。在气候寒冷、有一定降雪量的两极和高纬地区,除少数山峰突出冰面外,几乎全部地面都被厚达数百米至数千米连续的冰所覆盖。大陆冰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冰盖冰几乎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心向四周外流;边缘部分自陆地向海洋伸展,部分漂浮在海上的冰体称冰架、冰棚或冰障。冰架冰断裂、崩解后入海形成冰山。在北极和极区附近岛屿上,形态和特点与大陆冰盖相似、但规模小得多的冰体称为冰帽或冰穹。

地球上现存的大陆冰盖有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这两大冰盖约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总冰量的99%。南极冰盖总面积为1.398×107平方千米,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86%,总储水量为2.16×107立方千米,占全球冰川总储水量的90%。若整个南极冰盖融化,世界海平面将上升约61米,即使扣除南极大陆的均衡恢复,海平面也要上升约40米。

山岳冰川,指的是分布在地球较高海拔山地区域的陆地冰川。根据其外形,通常将山岳冰川划分为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和平顶冰川几种常见类型。悬冰川是指高悬在山脊或山坡上的一种小型冰川,无明显的粒雪盆或冰舌区,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但是体积最小的冰川。冰斗冰川,指发育在沟脑或山脊侧旁、围椅状粒雪盆中的小冰川,没有或仅有很短的冰舌。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发育最成熟的冰川,冰舌通常长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基本体现了山岳冰川的全部特征。喀喇昆仑山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是我国境内最长的山谷冰川,长约42千米。平顶冰川指发育在雪线以上平坦山顶面上的冰川,形如薄饼,冰面平整洁净,边缘有小冰舌。山岳冰川如果规模很大,以致覆盖了整个山顶或山区大部分,则为冰帽。

山岳冰川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雪线高度。雪线即是冰川积累和消融的平衡线,它的高度也与纬度、地形和降雪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雪线越低。位于北纬45°左右的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仅2800米,山岳冰川发育广泛。而赤道附近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度则高达5500米,仅在峰巅发育有少量冰川。

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就是在第四纪冰川最盛的冰河时代,冰川规模大大扩大,也没有发育为大陆冰盖。以前有很多专家认为,青藏高原在第四纪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大的冰盖所覆盖。即使现在,国外仍有些专家持这种观点。但是经过考察和论证,我国的冰川研究者基本上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

另外,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如温度状况等)分为:①极地冰川,整个冰层全年温度均低于熔点;②亚极地冰川,除表面可以在夏季融化外,冰层大部分低于熔点;③温冰川,除表层冬季结冰外,整个冰层处于压力熔点。极地冰川和亚极地冰川又合称冷冰川,多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温冰川主要发育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岛、阿拉斯加和新西兰等降水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地区。

3.冰川的分布

冰川自两极到赤道带的高山都有分布,几乎遍布所有纬度,总面积约达1622.75万平方千米,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69%。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有。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千米(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米,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

在我国西部,高原雄踞,高山耸峙,孕育了许多山岳冰川,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1999年的统计资料,我国总共有46298条冰川,总面积为59406平方千米。我国的冰川面积位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4位。我国的冰川最西到帕米尔高原,最东到贡嘎山,最北到阿尔泰山,最南到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

中国的山岳冰川依照成因可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种类型,总储量约51300亿立方米,前者占冰川总面积的89%,后者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按山脉统计,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都超过7000平方千米,4条山脉的冰川面积共计403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70%,其余30%的冰川面积则分布在喀喇昆仑山、羌塘高原、帕米尔、唐古拉山、祁连山、冈底斯山、横段山及阿尔泰山等。

4.冰川的运动

说起冰川,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冰冷的,固定地矗立在冷冷的空气中。其实它们是很不安分的,它们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固定地待在某个地方,它们一直在运动。

19世纪初叶,在阿尔卑斯山上,有几个登山者不幸被雪崩掩埋在冰川粒雪盆里。当时有个冰川工作者推测说,过40年后这几个人的尸体将在冰舌前出现。果然不出所料,43年后,这几个不幸者的尸体在冰舌前出现了,登山者同伴中的幸存者很快把尸体辨认出来。

1827年,有个地质工作者在阿尔卑斯山的老鹰冰川上修筑了一座石砌小屋。13年后,发现这座小屋向下游移动了1428米。小屋本身是不会移动的,造成小屋移动的原因当然是小屋的地基随着冰川向下移动了。

冰川运动和水流有些相似,中间快,两边慢。要是横过冰川插上一排花杆,不需太长时间就可发现,中间的花杆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原来呈直线的花杆连线会变成向下游凸出的弧线。许多海洋性冰川上出现的十分奇特的弧形连拱,就是冰川运动过程中,中间和两边速度不一而形成的。

冰川表面常有许多裂隙,有些裂隙有几十米深。裂隙的存在,说明冰川有脆性。不过,经过数百年的调查观测,冰川上的裂隙极少超过60米深,多数裂隙远远小于这个深度就闭合了。这又说明冰川下部是塑性的,它可以“柔软”地适应各种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裂。因此,可以把冰川分为两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层叫做脆性带,而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性带。塑性带的存在是冰川流动的根本原因。

要回答“冰川为什么会运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物体变形这个物理概念说起。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为了适应或消除外力,可作三种变形,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或称破裂)。一般物体在受力时都有这三个变形阶段。例如一根弹簧,一般情况下,作弹性变形;当受力超过弹性强度时,作塑性变形,弹簧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当受力特大超过破裂强度时,弹簧拉断,作脆性变形。但是,这三个阶段有主有从,并不是平分秋色。到底以何种变形为主,最终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

就冰来说,由于它容易实现晶体的内部滑动,有利于表现出塑性变形。但是,当外力突然增大时,很容易超过冰的破裂强度,发生脆性变形(断裂)。只有在缓慢加荷并长期受力时,冰才能充分显现出塑性变形的特点。我们知道,物体在长期受力时,哪怕这种力较小,也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冰川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总是处于受力状态,使下部冰层的塑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同时,由于下部冰层的熔点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层更接近熔点,因而塑性变形更易实现。这样,冰川下部出现塑性带就不难理解了。而冰川表层,因缺乏长期受力这个重要条件,当外力突然增加时,往往作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脆性带。

在一个畅通的山谷中,冰川流动时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表面,越接近谷底速度越低,这种运动方式叫做重力流。如果冰川运动过程中,在前方遇到突起的基岩或运动变缓的冰块的阻塞,就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这种流动方式叫做阻塞重力流。在发生阻塞重力流的地方,冰中常有许多逆断层,还有复杂的褶皱出现。

为什么我们说冰川运动像蜗牛呢?因为它的速度非常缓慢。冰川运动的速度,日平均不超过几厘米,多的也不过数米,以致肉眼根本察觉不出。格陵兰的一些冰川,虽然运动速度居世界之首,但每年也不过运动千余米而已。其他地区的冰川,像比较着名的阿尔卑斯山的某些冰川,年流速不过80~150米。我国冰川大多数是大陆性冰川,冰川积累不丰富,冰川上物质循环较为缓慢,因而导致冰川运动速度比较慢。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万金不弃千金雪

    万金不弃千金雪

    【起点女生网签约作品】镖局里不为人知的生死考验,恋爱与婚姻的矛盾冲突。以心理学的视角,剖析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人物看一个时代的繁华与问题。腹黑圆滑的万金和正直傲娇的千金,结局是浪漫的携手变老;还是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以故事的笔触接近现实,以简单的语言阐述美好。(预计完本30万字,多多收藏订阅,多多指点。)
  • 赵氏孤儿大报仇

    赵氏孤儿大报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蓝武王朝

    蓝武王朝

    世间有那么一片大陆,宗门林立,各方势力盘根交错,所以战争不断,生灵涂炭。直到一位强者的出现,并数城,统一大陆。建立了一个名叫蓝武的王朝,才使得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孩子们的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上。蓝武王朝读者群:229686850
  • 千里扶桑照江山

    千里扶桑照江山

    多年前的政治斗争改变了谁的人生?命运注定立场不同,雄图霸业中一场苦涩的鸳鸯蝴蝶梦。我不愿你随我化蝶而去,只望成就你君临天下。
  • 冰山擎少追妻忙

    冰山擎少追妻忙

    都说擎少是个冰山,人人都怕,特别是他的自带功能: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立马降温,听说擎少和他家小猫咪关系特好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挨在一起(特别是夏天)“大人好热。”唐笑往某男靠了靠“要我帮你解热,恩?”厉擎绝将唐笑压在书桌上看着厉擎绝的眯起的眼眸“大人......不要啦,人家还小。”“小不小试试不就知道了。”厉擎绝一笑......(男主腹黑专情,女主呆萌可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茗风宇宙王子传奇

    茗风宇宙王子传奇

    无所不能的茗风宇宙王子。本小说里面发生了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
  • 刃甲

    刃甲

    出身强盗家族的瘦弱少年,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步屹立于强者林立的大陆。神秘蚌壳终日相伴,到底为哪般。有曲折,有爽点。靠着棋谱召唤出上古骑兵,喝退敌胆……升级,探险,争霸,内容精彩,不容错过。字数现在还少,大家可以先收藏,养肥再杀。新书《败类横行》已发布,觉得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
  • Wilhelm Tell

    Wilhelm Te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