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5100000007

第7章 贫穷.疾病.灾荒.战乱——非洲当下形象概述(2)

(4)强大的给予者和充满感激的接受者(Powerful giver and grateful receiver)。直播明星大型义演募捐活动及其媒体传播的一个遗产是界定了英国观众与发展中世界的关系角色。英国人是强大的、仁慈的给予者,他们是令人同情的接受者。英国公众没有认识到他们也从这种关系获得了一些东西。在这种语境下,一些国家如阿富汗、中国和俄罗斯等并不立即被英国消费者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没有坚持受害者/被救赎者的模式。

(5)信任过时的知识(Confidence in out-of-date knowledge)。研究者对被调查者如此信任这种单向的形象感到惊讶。英国的消费者不会对证明他们看法的事实表示犹豫,也不会去寻找事实以确认他们的看法。潜意识中积累的发展中世界的形象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看法,就英国消费者来说,这就是他们所知道的全部事实。研究者注意到,消费者不会说“我不知道”,或寻求事实确定自己的看法。相反,他们对自己的感觉相当自信并认定是对的——尽管有时候缺少这些国家在哪的基本知识。这种自信扩展成为一种普遍持有的假设:为了未来的发展和繁荣,这些国家需要被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展等同于西方化。因此,英国人对发展中世界的态度是:觉得我们需要用特殊的方式“帮助”和发展这些国家;不希望获得太多的回报;认为他们在努力接纳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在这种态度下,英国人与发展中世界的关系角色就几乎被界定为强大的给予者和令人同情的接受者。因此,发展中世界的未来在英国消费者的思维中被明显地界定为拥抱西方文化、民主和政治体制。一个普遍的假设是,西方所有的是好的,因此每个人都想获得同样的东西。

2006年4月3日,该组织又发布一份《反映真实的世界:2005年英国电视怎样描述发展中世界?》的报告,再次证实英国公众对非洲等发展中世界持有的负面看法。报告立足于对电视观众和电视业领导层的访谈。报告显示,尽管2005年电视关于发展中世界的报道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没有迹象表明英国公众对发展中世界的态度向积极的方面转向。电视观众把发展中世界与饥荒、灾难和腐败联系起来,人们的第一印象经常是饥饿的孩子们,苍蝇在他们眼前乱飞。英国观众对发展中世界持有绝对负面的看法(overwhelmingly negative view),并且认为电视对此负有责任。报告发现英国电视观众现在厌烦了电视上描绘的发展中世界的形象,对英国以外的世界更为丰富地呈现具有真实的兴趣,并且呼吁电视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创造力和人员把世界真实地呈现给英国观众。

该研究突出强调,新闻报道和慈善运动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即发展中世界是一项毫无希望的事业。新闻关于亚洲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的报道吸引人们关注更为贫穷的国家,但强化了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天生就注定遭厄运的看法。甚至“使贫穷成为历史运动和Live 8义演捐助演唱会”(Make Poverty History campaign and the Live 8 concerts),它们曾经激发了几百万人的热情,都似乎在强化非洲乞求他人怜悯的刻板印象,强化了在过去20年非洲没有丝毫变化的感觉。1985年鲍勃·甘道夫发起组织了“live aid”帮助非洲难民。但20年过去了,非洲的贫困依然没有改变,还需要西方国家的捐助,减少非洲贫穷国家的债务,因而有了鲍勃·甘道夫2005年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爱丁堡召开时发起的“Live 8”义演捐助。

二、美国媒体中的非洲形象

那么美国媒体中的非洲形象又是怎样的?2005年4月,非洲总统圆桌会议(the African Presidential Roundtable 2005)先后在南非和美国举行。13位非洲国家前总统与会。他们调查统计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过去十年(1994~2004)关于非洲的报道,发现这十年美国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远非公正、平衡。如南非在内尔森·曼德拉主导的政府领导下,保持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发展,这些故事都有待详细地报道,而南非存在的问题却详细报道过。关于非洲其他地区的报道记录也是这样。这十年,非洲进步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就是教育,然而这却是报道最少的一个方面,在2700篇报道中,只有20篇。博茨瓦纳前总统科图米勒·马西热(Ketumile Masire)在非洲总统圆桌会议结束时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呼吁西方媒体更为公正、平衡地报道非洲。

这次发现的结果和其他的调查表明,以美国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正在尽力淡化非洲的进步和发展的潜能,因此导致非洲继续被异域化和边缘化。他们认为,隐藏在美国主要媒体关于非洲报道下的是被掩埋而没有讲述和出版的非洲经济增长、改革和持续稳定的故事。当然这个调查并不意味着建立了关于非洲的认知与关于非洲民主化的负面报道占主流的因果关系,但可以逻辑合理地得出,负面报道与负面认知有这样一种关联性。进而有理由认为,负面报道导致负面认知,负面认知导致负面结果,即低水平的援助,低水平的投资。非洲总统圆桌会议结束后,11位前非洲国家首脑发表了联合声明,认为非洲的形象与所有的事情有深刻的关联性,包括世界认为非洲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地方,世界认为非洲是一个有价值的贸易伙伴。马西热说:“非洲对全球商业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非洲能否像世界从非洲获利一样,从非洲向全球经济作贡献中获利?”

另两个阶段性的统计分析佐证了以上研究的结果。跨非洲论坛(Trans Africa Forum)统计分析了从2000年3月末到2000年8月中旬之间出现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有关非洲的新闻,事实表明,在89篇与非洲有关的文章中缺少充足的背景介绍。这些新闻“没有给出任何的历史背景以免把西方与问题联系起来。毕竟,非洲大多数的冲突都源自于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碰撞,这些不同文化族群是西方在瓜分非洲时,殖民者武断地丢进政治实体中去的”。这些新闻带着强烈的比喻和“野人”、“畜生”的想象,作为部落冲突而被报道出来,在这样的想象中,“黑暗的心”(“hearts of darkness”)的人们正在莫名其妙地杀戮他们自己或者死于艾滋病。根据跨非洲论坛提供的数据,“没有关于非洲区域经济或政治合作的报道。没有深刻调查非洲政治经济的报道。私人部门完全被忽视,而所有有关发展的文章都集中在公共部门。”

艾滋病类-任何关于HIV/AIDS或其他与艾滋病有关的卫生问题都归入“艾滋病”类,在89篇文章中,有12篇归入这一类。这些文章中一小部分是介绍非洲人与疾病相处,绝大部分是报道艾滋病的治疗、防治艾滋病,对非洲的国际援助和艾滋病/艾滋病毒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

冲突类-所有介绍国家间和国内的战争、军事起义,或者内部叛乱的报道都归入“冲突”这个种类中。研究者发现在全部89篇文章中,有63篇文章适合归入这个种类。这些文章的主体是报道发生在塞拉内昂和刚果金的冲突、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之间的冲突和埃及在中东冲突中的作用。也有少部分是报道关于联合国在非洲冲突中的维和任务的。

发展类-所有报道非洲经济或政治进步的文章都归入这个比较宽泛的种类。在这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这两份报纸适合上面界定的发展种类的各自只有4篇。所有四篇文章要么与国际社会援助非洲有关,要么就是与非洲和美国就经济发展对话有关。没有发现单独报道某一个国家发展政策的文章或报道非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章。此外,没有发现报道私人部门在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发展的文章。

其他类-任何不能归入以上三类的文章都归入“其他”类。这6篇文章在内容上变化比较大。主要由列入调查时间范围内的某天的具体新闻事件报道组成。尽管这6篇文章大多数包含了以上所列种类的成分,但是它们与列入以上三个种类的文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发现与十多年前哈桑(Hassan M.El Zein)和安妮(Anne Cooper)所做的研究基本相同。他们调查了《纽约时报》从1976~1990年关于非洲的报道,以验证在关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争论中的两个基本议题:(1)第三世界的新闻很少得到国际媒体的报道,(2)在报道时,通常被放入危机和冲突的新闻框架内。他们研究的结果体现在《纽约时报》每年在12个问题上关于非洲报道的部分文章及关于危机与非危机主题新闻的分布情况。

之所以选择这三年,他们解释说,选择1976年是因为该年塞内加尔的姆博(Amadou Mahtar M'Bow)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因为非洲在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中的显著作用在这一年变得尤其有力”。1981年是一个这样的时间:“当时西方强烈反对第三世界(包括非洲)要求媒体报道为发展提供力量的要求”。“选择1985年,是因为这一年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裂痕加深。1984年11月是里根再次竞选美国总统的关键时期,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和新加坡在1985年也退出该组织。”

统计说明,美国媒体中关于非洲的报道负面新闻居主流,使非洲更多以负面形象呈现在美国公众面前,这遮蔽了美国公众全面认知非洲的视线。对把“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作为座右铭的《纽约时报》来说,非洲新闻看来必须包括三个要素:事件、危机和超级大国冲突。美国公众需要知道第一手的非洲资料,这样才能减少他们依赖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动物行星频道(Animal Planet)、探索·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获知有关非洲的认知。许多作为旅游者、救援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学生等到过非洲的美国人,甚至新闻记者都为美国媒体使他们相信的非洲的现实感到“震惊”。一个访问了非洲的记者团成员“高兴地发现”,非洲并不像美国媒体所描写的那样——是一片灾难不断的土地。他说:“美国人仅仅看到读到关于战争、饥荒、艾滋病/艾滋病毒、萧条的经济和其他所有这类恐怖的事情,好像非洲着火了一样,但是这儿哪有火呢?”

第三节 非洲形象之关键词描述

前两节表明,以英美为主的西方人总体上对非洲表现得很无知。非洲有53个独立国家,但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它通常作为一个国家被提及或介绍,西方人甚至认为有一种非洲语言,好像它是一个大国,像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一样被介绍。西方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到过非洲,或许他们也从来没有这个意愿。然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多数人都有关于非洲的印象,他们认为是“真实的”或“现实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获得这些印象——通过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电影、因特网和包括报纸、杂志、期刊和书籍在内的印刷媒体。阿玛·比尼(Ama Biney)说:“关于非洲的错误信息在西方成为一个发展很快的产业。”在西方社会,长久以来就有一种错误介绍非洲的系统性趋势,“一个发展很快的产业”就是强大的媒体产业。西方公众经常接触这种错误介绍非洲的模式,反过来又强化了这种关于非洲是什么的刻板成见或概念化报道,西方公众对非洲总体上表现无知也就成为必然。

多次对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新闻报道的内容统计分析表明,非洲在西方媒体的普遍印象是原始的非理性、部落、无政府状态、内战、公然存在的腐败、领导无能和管理不当、饥饿、灾荒和饿死以及猖獗的疾病,尤其是艾滋病。非洲被看做是一个由不文明和未开化的人组成的同质性的实体,他们在文化、智力、政治和技术上都落后或低劣,他们不能管理自己,或者很少体现出民主治理原则。非洲被描述成一个“依赖他人的非洲”(“dependent Africa”)、“一个为危机所驱使的非洲”(“crisis driven Africa”)和“没有希望的”或“令人遗憾的非洲”。毫无例外,这些印象都是负面的,从而使非洲的“黑暗”面轰动化。非洲这种印象甚至从奴隶制和殖民时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于西方,现在仍然通过编辑、记者、政治家,甚至学者渗透进西方强大媒体所采用的人性化视角,致使西方媒体经常采用如下关键词来描述和界定非洲。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引导一生的处世故事

    树人文库-引导一生的处世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研究

    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研究

    成人高等外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个分支,成人教育是教育这个大的概念框架下所包括的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内涵,在解释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定义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涵义。
  • 树人文库-欢笑一生的妙语故事

    树人文库-欢笑一生的妙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古代教育简史(上)

    古代教育简史(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每天都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或是擦身而过,但是你可想过,这些我们视为习以为常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也许就是改变我们生活、让我们事业迈向成功的贵人?没错,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并不像我们的亲朋好友那样的重要,但是往往就是这些人才能以客观、抽离的观点提供我们事业的机会、看问题的方式,还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相支持与关怀。
热门推荐
  • 师兄原来是女生

    师兄原来是女生

    某一日,天灵派最强的弟子李云依修炼不慎昏迷。“师兄怎么了?她为什么要看着我们洗澡”“为什么要让我们把脚底板洗干净,难道师兄有恋足癖”“话说,昨天夜里,师兄突然闯进我的房门,诶,没想到,师兄尽然是这样的人。”
  • 双姝朝阳篇

    双姝朝阳篇

    非典型女强古言,双女主视角,为了避免麻烦写成两本,但本质上是一套。双姝·朝阳篇一朝抄家,昔日名门一夜消失无踪,京城中从此再无名门望族林家,也再无英姿飒爽、天生将才的林家大小姐。背井离乡,逃往他国,忍辱负重,甚至……与虎谋皮。只为有一天能够带兵攻破那一道道城门,走进金碧辉煌的大殿,将那高高在上却昏庸无比的皇帝拉下来,为林家洗清冤屈,一雪前耻。双姝·朝歌篇对于不是孤儿胜似孤儿的朝歌来说,从小到大,她的生活就单调的可怕。练剑、历练、参悟、练剑、历练、参悟……平静的生活终于在一次任务中被打破,表面嘻嘻哈哈没心没肺,实则一步十算心思缜密的神秘少年,看似平静实则早已波涛汹涌的江湖……还有,那权力的中心——那深不可测的漩涡。原来,上天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无论如何抗争,如何争取,最后还是会走到上天为你安排好的归宿中。玻璃心的小可爱可以被劝退了,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复仇逆袭流,也不是一个言情故事,男女主没有一见钟情,二见倾心的滤镜,结局BE,两位女主都会有缺点,不喜勿喷。我希望她们是真实的,而不是幻想中的产物,完美的自欺欺人谁不会呢,但现实才是亘古不变的。
  • 嘻哈戏命师

    嘻哈戏命师

    卡特以杀手的身份游走于这所名为英伦的城市,这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现实往往比小说更荒诞不经,卡特在这些故事中穿针引线,由畜生逐渐变为了人……
  • 我被要求搞事

    我被要求搞事

    一个捡到穿越者遗留金手指的宅男,被蒙骗着启动金手指。不得不与星球和人道本身一起欺骗全世界。主角寄语:不是我想骗,连天道和人道都帮我骗,说明你们嘴上不要,心里到是蛮诚实的。
  • 冥大是女生我伴你往后余生

    冥大是女生我伴你往后余生

    他爱上了变成了“他”的她一度认为自己是死给……“卧槽,你特么竟然喜欢我,劳资是男的,高冷呢,禁欲呢?”“……”--“我像全国宣布,她冷兮冥是我的女人!”~
  • 卡耐基读书笔记

    卡耐基读书笔记

    卡耐基并非象牙塔中的知识分子,他真正活出了自己的理念,并以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理念——他的著作所引起的热烈回响,对我们这些爱他,且深信“信、勇、爱”乃人类精神泉源的人来说,已是足够的明证。卡耐基源于常理的哲学影响和教育实践,从事实来看,已施惠于千百万人。本书收集并整理了卡耐基曾引用与珍爱的人类智慧的经典话语、词句和段落,结合卡耐基著作中的主题思想,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读书和人生的历程,是与人类历史上那些传承千古、亘古不变的智慧的对话与交流过程,同时体会其著作来自人类精神的源泉与价值。
  • 溪澜之下

    溪澜之下

    溪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听院长说,她是在孤儿院门口被人捡到的。那时候她才一个月大,被包在襁褓里,用的是罕见的丝绸。她的脖子上挂着一枚平安符,平安符上用繁体写了“溪睿”两个字,她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她觉得自己应该是被抛弃了,但院长说,她的亲生父母肯定是万不得已才不得不把她送走,否则也不会在她身上花那么多心思。“封建迷信也算花心思?这狗屁平安符一看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后来她长大了些,那枚被她万般嫌弃的平安符还是安然无恙的戴在她脖子上。“戴就戴着吧,等我哪天发达了,我买根钻石项链换上。”再后来,她离开了孤儿院,买得起几乎所有她喜欢的东西,却依然没有戴上钻石项链。“有一句话说的好,人不如新,衣不如故。”……季澜戉是宰相府的天命小公子,五岁时带了一个随从便去周游列国,十八年后才再次出现在荣国的上京城。宰相府为季二公子举办的接风宴上,国公府自小体弱多病的溪三小姐也露了面,轰动了整个上京城。……所有上京城的人都在期待宰相府二公子和国公府三小姐的这一场盛世婚礼,以为国公府的二百八十台聘礼已经足够流传百世了,却不想,溪三小姐陪嫁了一整个蓝月国。
  • 比丘尼受戒录

    比丘尼受戒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古越

    今古越

    风霜百变颜不在,曾经雕栏化灰烟。物是人非何重来,古雨不变几千年。醒来在千年后,他难以面对这样一个新世界。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他不知该怎样面对……但他却遇到了她们,一群能让他坚强下去的人…………今古越,讲述一个跨越千年恩怨情仇的故事
  • 七曜星辰别行法

    七曜星辰别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