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88900000002

第2章 信息载体——古代通信(2)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都是古代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或鸿雁的脚上然后传递给收信的人。

由于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古人利用鸟类的这种特性,把所要传递的信息以书信的方式发散出去。所以飞鸽传书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又有效及时地获知了信息的内容,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通信系统。

信鸽传书,也称“黄耳传书”。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它有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的特异功能。

据说,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我国也是养鸽古国,养鸽有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如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在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非常普遍了。五代时期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就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信鸽的主要目的还是被用于军事通信。

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要看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

很快,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要看曲端的全部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史书《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朝和匈奴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奴,要求释放苏武,但单于不肯,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鸿雁传书”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鸿雁传书”也就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

文字的嫁衣——鱼传尺素

我国古代民间有种种通信方式。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古时写信用绢帛,把信折叠成鲤鱼形。唐朝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文字描述。

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的形状,所以有“鱼传尺素”之说。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形状的信件。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有一首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

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

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黏土封好。然后在黏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别人私拆。

绿衣使者——鹦鹉告密

唐玄宗时期,首都长安有一富翁杨崇义,家中养了一只绿色鹦鹉。杨妻刘氏与李某私通,合谋将杨杀害。官府派人至杨家查看现场时,挂在厅堂的鹦鹉忽然口作人语,连叫“冤枉”。官员感到奇怪,问道:“你知道是谁杀害杨崇义的?”鹦鹉答:“杀害家主的是刘氏和李某。”此案上报朝廷后,唐玄宗特封这只鹦鹉为“绿衣使者”。

不老传说——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其中的两只名叫诏兰和紫燕,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他们借用的都是“青鸟传书”的生动典故。

5.“风信子”传奇——风筝通信

在现代,风筝已成为一种娱乐用品。然而在遥远的古代,风筝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般(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由此得名而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忘记负担

    忘记负担

    可能进度过的很快,可能觉得剧情很俗套,但我个人认为讲述的却是很真实的情感。文章里出现的三位主人公,濛、龙、美,其实是有特殊隐喻的,无论是小美看上小龙时想要进入的暧昧,还是小龙与小濛之间或许存在的一见钟情,其实这些发生在那个本不该发生却又实际发生的年龄段。朦胧美,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 北宋大忽悠

    北宋大忽悠

    死刑毒贩王英穿越回北宋,立志做个有益国家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不料却成了一个大忽悠。驱鬼,治病,开餐馆。子弹,枪支,筑碉堡。开黑,撩妹,惩大佬。并宋江,平方腊,征大辽,吞西夏。
  • 英雄联盟技能都是我的法术神通

    英雄联盟技能都是我的法术神通

    丁道满带着英雄联盟里所有英雄的技能,穿越到了一术难求的修仙异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往事只能回味孙宝珠回忆录

    往事只能回味孙宝珠回忆录

    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把自己的前半生记录下来。留给自己,留给朋友,留给家人!
  • 元素法师之归来

    元素法师之归来

    远古时代,有怪物入侵,一人率领人类,击败了怪物,并将其封印,由他的五名手下守护封印,而这五名手下分别可以掌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被称作元素法师。
  • 村庄模拟器

    村庄模拟器

    顾凡在达成了所有经营类游戏成就后穿越了!目标:在一百年内在鬼魅世界建立一个最强大的村子!顾凡踌躇满志的开始了游戏,他相信,他一定能成功!只不过......这帮村民为什么这么沙雕!谨慎到头皮发麻的村长,犯花痴的女战士,只想着复仇的小屁孩,连自己都治不好的女药师......请问这个游戏的退出键在哪里?什么?死了就能退出了?哦,那没事了。新书:《从咒怨开始签到》已经发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卿卿从南来

    卿卿从南来

    新皇登基,天下大赦,徐潇潇承亡母遗愿北上寻父,后与徐父故交之子陆临风重逢,陷入一场错乱情愫……篇幅短,节奏快,主打虐。
  • 精灵的心跳

    精灵的心跳

    精灵的心跳是一个公会的名字,这个公会创建的时间不是很长,也没有什么精彩的传奇,不过自从易臻来了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