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美国科学家推断,人类的艾滋病毒可能是从猿、猩猩、猴子身上的艾滋病毒转变而来的,或许是在1930年前后人们屠杀猩猩时传染上的。还有人认为,曾有少数非洲土着人为获取食物而捕杀黑猩猩等动物,灾祸可能由此而起。然而,一名英国记者却认为,艾滋病毒来源于一个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实验。当时在非洲,科学家曾用猴子的肾组织来培养脊髓灰质炎疫苗,那些猴子感染了SIV病毒,从它们身上培养出来的疫苗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SIV,接着这些疫苗接种在了很多中非人身上,于是SIV染上人类,最终成了引起人类患艾滋病的HIV携带者。
不论美国科学家的推断和英国记者的观点是否有道理,但我们若进一步地追问:猴子和猩猩是如何染上SIV病毒的?它们为何有抵抗力?人类感染上变成艾滋病毒后,为何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所有这些问题又把人们引向了茫然。
第六节呼吸感染的SARS病毒
1.初识SARS病毒
我们知道,曾经在我国疯狂肆虐的“非典”,全称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
非典患者,特别是急性期的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此时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的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2.SARS病毒是什么
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宣布,SARS病原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它被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
SARS病毒,呈不规则的形状,直径约为60~220纳米,内含119单股RNA,外有三角刺状的囊膜,刺状物环绕着病毒颗粒,外表看起来,犹如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纳入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一般只感染脊椎动物。
SARS病毒喜欢寄生在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中,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上皮。另外它也可以寄生在于肝、肾、心或眼细胞中。
在SARS病毒的外部囊膜上,散布着无数S2外壳蛋白,这些蛋白有如一台功率强大的“溶化机”一样,日夜不停地溶化着正常人体上皮细胞外部的保护膜。当这层保护屏障被S2外壳蛋白彻底摧毁之后,SARS病毒便轻而易举地将RNA注入人体细胞内,并迅速进行大量复制,接着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外一个细胞,进而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传播。
3.“一触即发”的SARS病毒
SARS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它和人群接触,往往“一触即发”,它和人群主要有下列几种“触”的方式:
(1)以呼吸道分泌物形成飞沫形式,飞舞在空气中,传染人群。
(2)通过饮食和粪便污染水源,传染人群。
(3)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染,如接触病人摸过的器具、把手、电话等。
(4)病人的汗液和尿液,也不要接触,因为它也可以传播SARS。
4.SARS的主要症状都有哪些
人感染了SARS病毒,不会马上发病,会先有一个1~16天潜伏期。
潜伏期过后,典型患者会突然发热,畏寒,如果用体温计一测,会发现体温已经超过了38℃,体温波动很大,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这种发热症状会一直持续1~2周。
在发热的同时,患者常常还感觉到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还会腹泻。
和普通感冒不同,患者没有任何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患者起病3~7天之后开始出现干咳、少痰,偶尔还会咳出血丝痰,但肺部没有明显的体征,只是部分患者能闻到少许的湿啰音。
病情在10~14天后终于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显得更加严重,并出现更加频繁的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只要略微活动则气喘吁吁、心悸,就要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当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但肺部炎症的吸收和恢复却显得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轻症患者临床症状会轻些,病程也很短。重症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就容易出现一系列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此外也有少数患者有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5.SARS为什么这么恐怖
2003年,我国突然爆发了防不胜防的SARS疫情。短短数月,SARS病毒就已夺去数以百计同胞的生命,恐怖的SARS,高达15%的死亡率,一时间让人们谈SARS而色变。人们不禁要问,这个表面看起来十分不起眼的SARS,为何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夺去了无数生命?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SARS病毒说起。SARS病毒侵入人体肺部之后,人体的免疫系统马上被激活,在肺部这个战场上演一部轰轰烈烈的抗病毒大战。开始时,这场大战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非常剧烈,免疫系统在杀死SARS的同时,也不小心损伤不少肺部组织。于是,机体就要修补这些不幸损伤的组织。但是,大量的病毒在肺部这个战场上“前仆后继”,造成这场战争在没完没了地持续进行,炎症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肺部组织也不断地受到损伤,机体十分敬业地对这些伤处进行反复修补,以致到最后竟成修补过度,造成了肺组织意外地纤维化。这种纤维组织代替正常的肺组织,组织里的肺泡结构严重变形,失去呼吸功能,被纤维化的肺最终成了一个没有呼吸功能的废物,患者无法正常呼吸,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就是用上了呼吸机也无济于事,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死亡。这是一种急性肺纤维化的情况,只要短短的几天时间便可形成。禽流感也和SARS一样,也能造成肺部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最终也将演变为肺部的纤维化。而且,青壮年的免疫系统的敏感度比老年人好,可这反而致使他们更容易导致肺部的纤维化,所以在非典中死亡的往往是青壮年。
第七节惨无人道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感染,病死率很高,达到50%~90%,患者在临床上以发热及出血为特征,它是由令医学界闻之色变而又无可奈何的致命杀手——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它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病毒性疾病。
1.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以中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这个地方最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所在地,而刚果民主共合国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最近的2005年5月又一次埃博拉出血热大流行。
“埃博拉”属于一种丝状病毒,单股负链RNA。这是一种世界上十分罕见的病毒,最早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人们首次发现了它神秘的踪迹,但当时它那不起眼的踪迹并未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
直到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突然再次发现了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埃博拉”终于由此而得名。该地区十分靠近1976年在扎伊尔和苏丹西部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世界震惊的爆发中,它一共感染了602人,夺走了397人宝贵的生命。其中扎伊尔的284位感染者,就有151人死亡;而在苏丹有284位感染者,其中有151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吉祥的“如意”,它的感染能力极其活跃,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一些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只有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接着而来的是呕吐、腹痛、腹泻。
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浑身出血、流动着的血液也将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上下的各个组织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等部位出血的症状,此时,患者将在24小时内以痛苦方式告别人世。
“埃博拉”病毒共有4种亚型,它分别是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累斯顿及埃博拉——科特。其中埃博拉-扎伊尔和埃博拉——苏丹,都是在1976年被科学家所确认。相对于扎伊尔亚型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亚型的死亡率算是比较低的了,大约只有50%左右。1990年,有相似的病毒在一只来源于菲律宾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后来被命名为埃博拉——累斯顿。
更进一步的爆发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体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变种。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竟高达88%。
2.传播途径
令人闻之色变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如何在人群里传播的呢?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规律。
(1)接触传播
①一个人若直接和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接触,就会被传染上埃博拉病毒。
②那些发病和死亡的黑猩猩常常携带有埃博拉病毒,处理它的时候要极为小心,因为这也很可能会感染上埃博拉病毒。
③医务人员经常因为给病人治病不慎被病人所传染。或者患者因患埃博拉出血热而死,他的亲友们会因为参加了他的葬礼而受感染。
(2)医源性感染
在1976年扎伊尔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热中,就有一位病人因为使用了被污染的注射器而受到感染。
3.埃博拉病毒来自何方
“埃博拉”是一种人畜共通的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多年苦心研究,可是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一只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只是认为果蝠是这种恐怖的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不可思议的致命力,再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因此“埃博拉”已经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广泛地视为是进行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武器之一。
4.治疗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有效的特效疗法可以防治“埃博拉”,也根本没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第八节挑拨离间的肝炎病毒
肝炎,正是当今世界上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是由肝炎病毒在人群里肆虐传播而引起的。人们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原来肝炎病毒竟有五种不同的亚型,这五种亚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五种肝炎,它们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这些肝炎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它危害性也是最大的,一个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会在肝炎病毒的折磨中逐渐转成更加严重的慢性肝炎,并可能最终导致恶性肿瘤——肝癌。那些携带有这种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最终发生肝癌的机会,是要比不携带带乙肝病毒者高出100多倍。
1.流行情况
我们知道,在如今全世界60多亿的人口之中,有数亿人,竟然一起患着同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每年都有无数新增患者,这个新增患者的数量竟以年5000万人的惊人速度在不断地增加。这种到处肆虐的传染病,确实算得上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天敌”,它就是肝炎。
现在,肝炎患者的数目多得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美国感染乙型肝炎的人数约达100万人,并且每年还新增30万个患者;日本现也有乙型肝炎患者200多万人;而我国则更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域,甲、乙、丙、丁、戊这五种类型的肝炎也全都有。根据专家测算,在我国曾经被肝炎感染过的人就有6亿,这个巨大数目竟占了我国总人口的一半,其中携带肝炎病毒者约1.2亿人,而且其中的1/4,最终将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为肝硬化和原发型肝细胞癌。我国现有的慢性肝炎病人就达1200万之多,每年有30万同胞死于肝病的折磨,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就因为原发性肝癌。
2.致病元凶——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就是引起这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已经为世人所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型别,它们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其中,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是经过消化道传播的,它会引起急性肝炎,但不会转化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而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则都是因为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受到污染而传播,这两种肺炎病毒除引起急性肝炎外,还会导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还有一种丁型肝炎病毒,它只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在乙型肝炎病毒等辅助下,它方能进行复制,故它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近年来又发现另外一些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像已型肝炎病毒(HFV)、庚型肝炎病毒(HGV)和TT型肝炎病毒(TTV)等。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HFV是一类经过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只是目前病毒分离与基因克隆还均未成功。但HGV与TTV的基因组序列均已明确,不过它们作为人类肝炎病原体的致病性,仍然有较大争议。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毒,像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病毒等,也会引起人类肝炎,但它们不被列入肝炎病毒的范畴。
3.肝炎病毒的结构
现在让我们以乙肝病毒为例,来讲解肝炎病毒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