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人们称呼它们为三才。这些是实体的,可见的,可知的,经研究而可得到实知的;那“道”呢?是老子特有的命题,恍兮惚兮,虚无缥缈,高深莫测,时隐时现,无所不在又无所捉摸,却是无限宇宙的一种支配力量,支配天,支配地,支配人。在这里,“道”是最为重要的。
但即使如此,“道”也只是被老子看成是“域”中四大之一大。我们要让“道”、“天”、“地”、“人”和谐地、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把“人”视为“道”、“天”、“地”的一个化身。老子在四十二章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说,“道”生化出天、地、人,世上的一切一切。
人是物,是有生命的动物,归属于老子所讲的“道生一……生万物”思想的范畴。这就是说, “人”是“道”、“天”、“地”生化出来的。人成为道、天、地派生出来的一个成员。道,宇宙等之谓;天地,大自然之谓。那就是说,人是宇宙之一员,大自然之一员。这里说的就是“天人合一”的问题了。
对此庄子讲得更明白,他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天人合一”思想更明显。
说人是道、天、地化育出来并不过分。自然,人是父母生育的,但人呱呱坠地,第一件事就是哭,哭就是呼吸天地精气。此后,他穿的、吃的、住的、行的哪一件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帮助。人就是在大自然呵护下,汲取天地灵秀,沐浴阳光雨露逐步成长起来的。
为此,人们敬重天,敬重地。老子、庄子就十分景仰天地,庄子还有这样的话:“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庄子·天道》)过去在北京,设天坛祭天,设地坛祭地。现在,人们仍有敬天地的风俗,有些人结婚时仍在举行一拜天地、二拜双亲等仪式。在笔者家乡浙江,过农历年时仍有人举行祭拜天地的仪式。天地育万物,人们应该敬重天与地。
提出了天人和谐的思想。天人合一,老子提出了天人和谐的思想。
《老子》二十七章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说天地对万物是很关怀的。在第五章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草扎的祭品,不用时弃之———作者注)。”这话是说,天地听任万物自然生长,对万物十分宽容。天地就这样与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关于这方面,庄子也说:“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庄子·马蹄》)意思是,万物众生,比邻而居;禽兽众多,草木滋长。因而禽兽可以彼此牵引玩耍,鸟鹊之巢可以随意攀登窥望。这是庄子关于天人和谐的自然描绘,多美的图景,多好的向往,多崇高的追求。
《庄子·大宗师》中还告诫我们:“天与人不相胜也。”说天人要平等。在同书《秋水》中还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要我们不要去做人灭天以及灭人命那样的事。不然,就违背了事物生存规律,破坏了事物生存秩序,给原本和谐的天人关系添加不和谐因素,必将给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天人和谐,我们不能做天人相克的事。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除了人这个物外,还有其他的物:有生命物,无生命物。人不能做出有损于其他万物的事。人与其他物休戚相关,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无草木山水相伴,不能无鸟兽猫狗为趣,不能无五谷油煤撑持,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若丢弃了这些,人何以安身立命?
提倡“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老子一贯的主张,《老子》一书中多次讲这个观点。
“道法自然”的话见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都要效法于道,道呢?效法于自然。老子还有这样的句子,七章说:“天长地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十六章说:“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二十三章说“希言自然”等。这就是说,人道服从天道,人道践行天道。
老子还讲到了“德”,在二十一章指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的运行要以天道的运行法则为法则。在五十一章又说:“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所有这些都说明人际所处的“德”,都要在“道”支配下行动。
“道法自然”,让我们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做合乎天地法则的事。
“知止”为德。四十四章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有个“止”。“止”者,“度”也,是说做任何事都要符合“度”,有度就可以不败,可以长久,可以永远光明。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天是主要的,我们做事要顺应天,天道支配人道。
但是,天,毕竟只是一种物,一种状,一种象,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思想、没有语言的东西。人则不然,人有文化,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会行动,能作为。天,有阳光面,也有风暴面。阳光给人幸福,风暴给人灾难。为此,能动的人要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天地。
天还有隐藏价值,或正面的,或负面的,如某些天象,某些地候,人就必须挖掘其正面价值为我所用,如开矿等;对负面的,如灾害,要善加控制。“改天换地”,“重整山河”,但必须“知止”,知度,不要做过分的事。
现在,有些人目空天地,把自己放置于天地的对立位置上,以“天人二分法”为观点,不适当地夸大人的能量,以私己为目的,打着“人定胜天”的幌子,肆意掠夺天地财富,导致一种种资源告罄,一处处环境受损,一个个物种灭绝,这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人一定要善待天
人与天的关系,永远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有限与无限的关系,生命之果与生命之因的关系,人要爱护天,珍惜天,做“天人合一”的事,不做“天人对立”的事。
四、“太极”与“一”
老子关于“一”之议
《老子》一书中讲“一”凡十五处,主要用法有:数词,如“三十辐共一毂” (十一章), “我有三宝,……一曰慈,……”(六十七章),“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名词,指道,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第十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三十九章)等。还有一种特别用法,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外,还可作有无解等。
关于“一”作“道”解,需要多说几句。 “营魄抱一”,《老子》三十九章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这个“一”,就是指“道”。《老子》一书书名叫《道经》、《德经》、《道德经》。在这里,“一”就是“道”的借词、代词。老子在讨论“道”的天道观、地道观、人道观、一统观时,用的就是“道”、 “德”等实词以及“一”、“无”、“朴”、“静”、“常”等借词、代词。
析“太极”
《老子》在讲到“道”、“一”的问题时,还涉及了“太极”问题。
“太极”是儒学概念,但道学间接地也讲到这个问题。
古人也称“太极”为“无极”。宋周敦颐在《太极图·易说》中就这么说。《老子》二十八章中用了“无极”一词,《庄子·在宥》中也说:“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这就是说,道学也讲了“太极”问题。
还有,太极图这个图的创始人据说是周敦颐,但明黄宗炎却说创自河上公,河上公何许人?是著名的道学注释家,被世人视为“道家假名”,假如是说成立的话,则太极图归属道家。
还有,太极图是一种以黑白相间为形式的对鱼状的图形,《老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词:“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负阴抱阳问题,就是黑白相间问题,实际讲的就是太极问题。
当然,讲“太极”充分的莫过于《易》。《易·系辞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也有称“无极”、“太一”、“泰一”、“大一”的。“太”,极大之意;“极”,栋柱,无以复加之意。老子讲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十章),用了“一”的词,这个“一”就含有“无极”、“太一”、“泰一”、“大一”的意思。
庄子也讲“一”。《庄子·天下》说:“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据说“太一”是庄子最先提出的,还提出了“大一”这个概念。
“大一”的“大”,《老子》一书中也有此说,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
析“混沌”
还有一个与“一”相关的词:“混沌”。
“混沌”,恍惚态,朦胧态。《庄子·应帝王》有一个故事《混沌之神》说:有一个中央大帝叫混沌,善待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二人。南海、北海二帝为答谢混沌之恩商量说:“人有七窍,惟大帝没有,试为他凿之,以便使他像人那样能看、能听、能食、能呼吸。”于是一日为他凿一窍,至第七天混沌死。庄子的故事是神话故事,其启示价值是,混沌去世了,但宇宙产生了,愚昧不见了,人类智慧产生了,文明产生了。
关于“混沌”,《老子》一书也有谈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二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十五章)
关于“一”的含义,还可作“独”解,独一无二的一;作“专”解,专一的一;作“同”解,同一的一,还可作“始”解,“一”生二、二生三,事物之始,万物之源。
“一”的管理启示
上面我们讲了那么多的“太极”问题,“混沌”问题,专一问题等。从管理角度说,给我们些什么启示呢?主要是:
搞管理工作要专一,要全心全意,不懈怠。要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做方方面面通盘的管,全面的管,系统的管。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行动,不能只管一,不管二。
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做好之始、之源等基础工作。
讲和合,讲统一。“太极”是个“一”,是个圆,是个和合,是个统一,我们搞管理也要讲“一”,讲圆,讲和合,讲统一。《孟子·梁惠王上》说:“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我们祖国要讲“定于一”,统一才有力量,才能强大,才不被他人欺侮。我们期盼全国“定于一”,期盼全国“圆”,期盼全国“和合”。
全国要讲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团结如一人,同心同德搞建设,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国家再大,民心不齐,不成其为大;国家人多,散沙一盘,不成其为强。前进中会有困难,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建设中会遇问题,团结起来战胜问题,团结起来战天斗地,团结起来建设祖国。
提倡文明,让我们走出混沌,走向文明。
联系企业管理讨论“一”
庄子说:“万物一也。”企业也是一个“一”,也是个“太极”。
企业独立存在,有自己的休养生息系统,有人财物系统,有产供销系统,有劳动、人事、分配系统,有领导、员工问题,有生产、经营问题,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一”。这人、财、物等等,是这个“一”的成分。这些成分都在“一”的总体把握下凝聚起来,统一地发挥作用。当然,生产经营问题是企业要搞好的众多工作中第一位的工作。
在企业这个“一”中,成分间有分,有合。有时某元素与某元素合,有时某元素与某元素分;有时某元素起主导作用,有时另一元素起主导作用;有时这元素与那元素有矛盾,有时这元素与那元素成整合。矛盾具有普遍性,如天人关系有矛盾,人际关系有矛盾等,必须妥善处理。找主要矛盾,找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予以解决。
有所谓“一盘棋”之说。企业也是“一盘棋”。在企业这盘 “棋”中,“将”、“士”、“象”、“车”、“马”、“炮”、“卒”,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运动规律,在总体布局下,应各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所谓“一出戏”之说,企业也是“一出戏”,在这出“戏”中,生、旦、净、末、丑,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在总体剧情安排下,各自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里,“车”等,“生”等,闹独立性是绝对不行的。
识“混而为一”的企业
企业作为“混而为一”的“太极”,我试图对它做出如下分析,它主要由以下元素组成:企业文化、员工、战略、组织、技术、专业管理、信息。它们为了实现生产与经营的目标,排列组合,作整合分析,形成了如下的结构模式,其关系,假如把它画成圆形,类似太极那样,从里圈到外圈,顺次是:
最里圈的是企业文化。价值观支配企业行为,有正确的价值观,企业才有正确的行为,这是最为重要的。
次圈是员工。企业的领导人及员工是企业行为主体,他们的水平、能力与工作努力程度,对企业成败关系至大。但要说明,“企业文化”归属员工,从这一点说,员工是“老大”。
再次圈是战略,为企业发展谋全局、谋现时、谋万世,有正确的决策,企业成功就有了一大半。
再外圈是组织,组织保证,人财物保证,组织工作保证,规章制度保证等,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