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只要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和(或)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并经证实无误者即可诊为糖尿病;如空腹血糖为6.1~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者称为糖耐量异常;如静脉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可排除糖尿病。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证。《黄帝内经》依据不同的病机、主证分别谓之“消渴”“消瘅”“肺消”“鬲消”“消中”等。古医书《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消,欲饮也。”《古代疾病候疏义》解释:“……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名之为消渴病,多尿为其特征:“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汉代张仲景《金匮》载有:“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又说:“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李杲《兰室秘藏》说消渴:“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大便闭涩,干燥硬结。”又说“能食而瘦”。这些记载与糖尿病的症状相似。故历代医家一直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中医将糖尿病(消渴病)的“三多”谓“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其病机与虚(气虚、阴虚)、燥(燥热)、血(淤血)有关,一般认为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肾之损伤是消渴病的病位基础,水液代谢紊乱是消渴病的病理基础。糖尿病人要预防糖尿病足,应做好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养:
(1)患者在每晚临睡前要仔细检查足部,看足部是否有红肿、伤口或分泌物。视力不佳的患者可请家人代为检查。
(2)患者在每晚临睡前要做足部的触诊。注意足部是否有温度降低的地方。同时要检查足部是否有压痛点,防止足部骨突出部位出现溃疡。
(3)每晚临睡前要用温水浸泡双足约10分钟。水温不宜过热。洗足后应将双足擦干并涂上护肤油,如甘油等不含酒精成分的护肤品。
(4)要定期正确地修剪趾甲。剪趾甲时要使修剪线平直,不要将趾甲剪得太深,以免趾甲嵌入甲槽,引起局部感染。
(5)足部若有厚茧或鸡眼时,应到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处理。
(6)糖尿病患者最好穿白色、棉质的袜子。这样既能养护足部皮肤,还容易使患者发现足部是否出血或有渗出物。
(7)患者在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一双鞋子不要穿得太久。
(8)患者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不要打赤脚,也不要长期站立、行走或跑步。
(9)在选择鞋子大小的尺寸时,要使足部最长趾的前端与鞋内前缘有一定的空隙,空隙的大小应以患者手拇指指甲的宽度为宜。
坚持足部按摩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可使用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十二指肠、眼睛、胰腺、脾脏、肝、肾、输尿管、膀胱、大肠等反射区。
有两个传统穴位降血糖有奇效,一个是地机,一个是京门。地机在阴陵泉下两寸,京门在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中指所在的点。一般来说,如果血糖高,这两个穴点按下去是酸痛的。每天有时间就揉一揉,坚持一段时间,就可见效。
30.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包块,这些产生包块的部位,颜色可以是苍白色的、淡红色的、红色的、紫色的,形状不规则,有圆的,有不圆的,什么样的形状都有。最大特点就是起得快消得快,突然起了很多,过几个小时起的地方又没了,在别的地方又起。皮肤隆起的地方极痒。根据这特点一般人得过一次荨麻疹,肯定这辈子一看就认识。荨麻疹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荨麻疹为暂时性的过敏反应,只要依照医师指示治疗,大多可在数日内痊愈。而慢性荨麻疹则持续反复的发作数月至数年,体质也会因此变得极为敏感。荨麻疹有很多类型的,有的是过敏引起来的,主要把过敏因素找到,去掉也就可以,有的是感染,有的是自身免疫病引起来的,确实有一部分荨麻疹,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还找不到原因,大部分荨麻疹都可以治愈。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本病虽然顽固,但中医辨证施治,是能够治好的。我曾认识一位女士,从外地来京,水土不服,荨麻疹数年,特别爱在上下班路上起皮疹,奇痒无比,非常痛苦。看西医免疫科,做过各种检查,皮试数十种,找不到过敏原,经过多种治疗均无效。后来请人民医院中医欧阳先生诊治,七剂药没有吃完就痊愈了,至今未反复,真是奇效。
足疗对慢性荨麻疹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调理体质的作用。选择穴位有:脑下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每反射区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次。凡本病患者症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加足三里、合谷穴,胃、小肠反射区。凡本病患者症见咽喉干痛,或咳嗽,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系辨证,加曲池穴,肺、气管、鼻反射区。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从肝经辨证,加血海穴,肝、胆囊反射区。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梦者,均可从心系辨证,加心、大脑反射区。凡本病患者症见腰膝酸软者,均可从肾辨证,加涌泉穴,肾上腺、肾脏反射区。
31.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或盆腔腹膜发生炎症。
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是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多在产后、手术后、流产后由病菌感染或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邻近器官疾病(阑尾炎等)蔓延所致;急性盆腔炎可有高热、畏寒、下腹剧疼及压痛。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也有的妇女并没有急性盆腔炎的过程,而直接表现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症状多有下腹持续疼痛,腰酸痛、月经失调、白带增多、尿急、尿频、排尿困难、食欲不佳、发热、头痛等,小腹两侧有条索状肿物硬结,育龄妇女可有不孕症。
女性胞宫、胞脉等重要脏器位于人体下焦,冲任督带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以获取精微营养,借以完成胞宫、胞脉、月经及孕育等功能活动。当病邪经阴户侵袭胞宫、胞脉时,势必使胞脉之气血运行受阻,进而瘀滞不通,最终导致“淤血”的产生。淤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诸症发生的重要发病机制。慢性盆腔炎除了气血运行受阻,不通或不畅而致的小腹、少腹等冲任经脉循行部位的疼痛外,还可有冲任脉功能失调的表现,如月经不调、不孕等。
足疗可选择肾脏、生殖腺、下腹部、子宫、阴道、卵巢等反射区。双脚取穴,每次每脚推按10分钟,每日按摩两次。可以加按涌泉、三阴交、行间、丰隆穴。
32.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更年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更年期妇女应定期查体,积极防治更年期易患的心身疾病,早期诊治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肿瘤。绝经早期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综合征;晚期(5年以后)相继出现各器官系统衰老性疾病。
血管舒缩综合征,是因为雌激素匮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以阵发性发作的发热、潮红、自汗和心悸为特征的症状。潮红先始于面、颈、前胸部,后波及下腹、躯干和四肢,皮肤血管扩张,片状红润充血,温度升高,伴头痛、头晕、心悸、烦躁、口干。潮热热到什么程度呢?患者多脱衣、袒臂、开窗、打扇或走到户外驱热。潮红持续3~4分钟后继以出汗,血管收缩,体温恢复正常而结束。发作周期为50分钟左右。夜间发作时,多突从梦中惊醒,且已大汗淋漓,湿濡衣被,伴失眠和焦虑。次日神志恍惚、健忘,伴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
除此之外,在更年期,泌尿系统症状增多,出现尿频、尿急、张力性或尿急性尿失禁等。骨骼肌肉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骨关节(膝、腕、肘、肩、髋和腰)、韧带、肌肉萎缩,酸痛,功能障碍,出现骨质疏松症和易发骨折。内分泌代谢的变化,引起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免疫功能减退,易并发感染和肿瘤。中医称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为“经断前后诸症”。中医认为妇女停经前后肾气渐衰,脏腑功能逐渐衰退,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因而有面红潮热、眩晕头胀、烦躁易怒、抑郁忧愁、心悸失眠、阴道干涩灼热、腰酸背痛、骨质疏松等症状。
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生理转折,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功能丧失的开始。故《内经》中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绝经前后证候多以肾虚精亏、心脾不足、肝失调和为主。
足疗对于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有着独特的优势:选择大脑、脑下垂体、颈部、生殖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子宫反射区,采用柔和的刺激,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可加按三阴交、足三里穴。
33.痛经
有一半的妇女都有过痛经,大概有50%是原发性的,是生理性的。月经来了以后有一些不舒服,比如说下腹痛腰酸都是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来月经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舒服,只是各人感觉不一样而已。只有痛经影响正常的生活才是一种疾病。
还有一种是器质性的痛经,是由于病变引起的,主要是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异常。
很大一部分痛经和心理因素有关系,经期卫生要求女性月经期精神不要紧张,要好好的休息,其目的就是让你精神放松,自己调整会好一些。
原发性痛经能根治。因为它是一种生理现象,只是每个人的感觉程度不一样,有的人的痛阈高,可以忍受,有的人痛阈低,感觉很痛。实际上痛经的人只要有排卵就会疼痛,不排卵就没有月经。原中医痛经叫做行经腹痛,其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虚寒痛经者身体虚弱,气血受损,经血运行无力,可以在经期前一两天喝红糖姜茶;气滞血瘀,多是肝郁气滞,经期感寒,心情不畅,可以喝些月季花茶。
平时可以作足疗按摩:脑下垂体、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子宫、卵巢等反射区。虚寒的加强心脏、肺脏、脾脏、肾脏反射区,气滞的加强肝脏、胃反射区。除此之外,可以加按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阴陵泉穴。
34.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中医又称妊娠恶阻。其表现为:妇女在怀孕初期,食欲不振,有轻度恶心、呕吐等现象,不影响饮食和工作,则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到妊娠第三个月能自然消失,故无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