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雅努斯”心理
大概男人都有这样的时候,看到酥胸微露、千娇百媚的女人,尽管是“侧目而视”,但内心却想多看几眼。不过,假如自己的老婆为“壮大胸怀”去隆乳整形,也许那些男人多数要反对。宫女士每每与丈夫外出,其夫两眼总盯着那些胸部“挺拔”的女人,她不免有些醋意,便决定去隆胸。谁料到,丈夫得知后却勃然大怒,“你若去手术,马上离婚。”宫女士诧异,“有很多人都去手术。”丈夫道:“别人可以,你是我的妻子,我不许。”这让宫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雅努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一尊两面神,他的脑袋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一副看着过去,一副注视未来。如果你留心古罗马钱币,便可发现那上面常有这尊神的形象:他一手拿着开门的钥匙,一手执警卫长杖。这个神话中的人物令人想到“自相矛盾”和“相互对立”。笔者借用这一名字,正是想描述在性需求上男性对女性所持有的一种自相矛盾和相互对立的心理,并称之为男性的“雅努斯”心态。上文中的例子正是男性雅努斯心态的一种最平常的表现。
有一句谚语,说丈夫希望妻子“出门是贵妇,在家是主妇,上床是荡妇”。尽管调侃味儿十足,却对男人这种雅努斯心态的描述贴切而富有戏剧性。为男性所追求、向往的女性应该是“白天如圣女,不染凡尘;夜晚摇身一变,万种风情”。
于是,我们在小说、电影、电视或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事实:为了迎合男性社会化的要求,有的女性的确摆出了两副面孔:来到人前,她坐不动、行不摇,言不高声、笑不露齿,一副大家闺秀模样,令丈夫为有这样的妻子而自豪;晚上两个人单独相处时,她的胆子异乎寻常地大起来,着意让男人心旌摇动、神昏智迷。
男性雅努斯心态外在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因对象而异。男性对女性具有两种期待心理:凡是与他有特定联系的女性,尤其是他的合法妻子,他希望她是好女人。这里所谓的“好”,就是在生活上态度严肃,而对于与他没有联系的女性,或者说不需要他负任何责任的女性,他希望她们都是坏女人。这里所谓的“坏”,是指喜欢卖弄风情。他爱的是好女人,却希望(至少不拒绝)与坏女人有某种关系。对于他所爱的女人(主要是他的妻子),他不希望她与坏女人有半点相似之处,他希望她越像圣母越好,因为他想从她那里得到感情上的安慰。而对于其他女人飞来媚眼,男人会感到得意洋洋。男人的这种心态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有意思,在与妻子一起时,即使沉醉之际,他们也不失分寸。尽管有时难免忘情,但总体上保持彬彬有礼。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会发生在一个男人身上,是心态分裂的结果。
关于雅努斯心态的形成原因,曾有人说它是现代文明导致的双重人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过去那种娶有一妻数妾的男人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心态的微妙作用。一般情况下,丈夫与正房妻子大体保持着严肃关系,而与小妾却是不拘形态、随意调笑。如果丈夫从外边听到一个有关风化的故事,大概不会讲给妻子听,但可以在枕边讲给小妾听。丈夫学会了某个花样,也不会在妻子身上应用,而会在小妾身上放心大胆地试验。这种现象并不说明丈夫与正房妻子感情淡漠、关系疏远,反而说明了妻与妾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不同。到了现代社会,妻妾制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种心态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在一夫一妻制的关系中仍然顽强地表现出来。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雅努斯心态形成于传统的礼教。“行莫回首,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中国古代三从四德的礼教和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观,不但捆住了女性的手脚,让她们受尽磨难且忍气吞声,它同样也在男性思想上形成束缚。据说,有名的儒家孟子就曾因“礼”的问题和妻子闹过几次不愉快。一次是孟子走进自己家中,看到妻子在私室内衣冠不整身体裸露,竟然怒而离去。另一次是看到妻子两脚张开蹲在地上,气得几乎要把她休掉。这些事在现代人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它却的的确确在现代人的意识深处起作用,从而形成了雅努斯心态“保守”的一面:男人希望属于自己的女人像圣母一样保持传统。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多配偶性”和“喜新厌旧”是男人的天性。现实中的一夫一妻制让男人的这种天性蛰伏而不能泯灭,既然如此,男人就会寻找一切机会来满足自己的欲求。这就是雅努斯心态的另一面。
恋母情结: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范医生今年31岁,仪表堂堂,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却一直没有成家。自从工作以后,身边的人就络绎不绝地给他介绍结婚对象,他也先后交往了好几个女朋友,其中不乏条件优越的,却最终一个都没看上,全都不了了之。最近,方医生总算传来喜讯,他打算订婚了,未婚妻是一位相貌平平、年岁颇长的幼儿园老师。周围的人都有些诧异范医生的眼光,而他自己却很满意,他说,她身上有一种让他安心的味道,正是他多年来所寻找的。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专家们认为,一般男性喜欢与像自己母亲的女人结婚,而这些女人往往智商不如自己,也就是说,男人喜欢自己的妻子不及自己聪明,所以成功的女人往往很难维持婚姻。
英国布里斯托尔、爱丁堡、阿伯丁和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们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这一调查的结果正好验证了上述专家的观点。调查表明:事业成功的女人很难在家庭方面取得同等的成功。该调查测试了900名男女11岁时的智商,40年后追踪他们的生活过得如何。
调查发现,学校里最聪明的女生的婚姻不像她们男同学那样美满。被调查者当中,收入最高的88%的男性都结婚了,而收入最低的有80%结婚。相比之下,收入最高的82%的女性结婚,而收入最低的86%的女性结婚。
心理学杂志《人性与个性差异》针对这一调查称,“研究发现,早年智商与结婚的可能性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因为儿童时候形成的因素可能决定一个人成年以后的婚姻状况,从而影响到未来的健康和寿命。”
一个婚姻指导机构称,许多男人在聪明的女人面前有某种受压迫感。如果他们的父母关系是传统式的,即使他们性格懒散,他们也不得不做出巨大努力来形成童年时就看过的婚姻模式,“他们记忆中妈妈是一种居家‘小女人’的形象,而爸爸在外打拼。婚姻对男人有好处。如果在婚姻中不感到压抑的话,他们实际上喜欢结婚。以上的数据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过去,人们通过婚姻来表现社会地位,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不要孩子或者不结婚。”
恋父情结:谁也不能抢走爸爸
纪先生有一个上大二的女儿。父女俩感情特别好,女儿有什么心里话都悄悄地告诉他。3年前,纪先生的妻子意外去世。之后,陆续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但考虑到女儿尚在读高中,纪先生怕影响女儿的情绪,均当场谢绝。一直到女儿考上大学后,纪先生才开始考虑个人问题。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方女士,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对彼此都很满意。然而,当女儿听说老爸要再婚时,立即表示反对。
为了阻止老爸与方女士约会,女儿每天晚上都守在家里。甚至在周末,女儿怕老爸私自外出,竟然将自己和老爸锁在家里,并说绝不会让别人来分享老爸的爱,如果老爸执意要再婚,她就休学,弄得纪先生无可奈何。
女人为什么有恋父情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有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
这两个名字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两部著名悲剧。前者主人公杀父娶母,后者主人公诱使其弟杀死了母亲,为父报仇,自己则终身未嫁。小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识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就这样女儿打破了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关系。这种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尽管处于朦胧的潜意识状态,但却明显地作用于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这时女孩变得柔媚会撒娇,愿意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
父亲是人们幼年生活中的第二个重要人物,对女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
父亲给儿童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儿童更多的激情。母亲的活动则常重复、单调而刻板。
父亲更富于身体上的魅力,令人兴奋。母亲则长于言辞,给人以安慰。
父亲花在婴儿身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乐上,母亲则主要是偏重于在生活上照顾婴儿。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乐,追求新奇的探索,而受到委屈时则愿意找母亲,以求得安慰。
孩子可以在父亲面前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和怨恨而不被谴责和遗弃,能表达丰富情感,同时又有安全感。
父亲作为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上起独特作用的角色,他是拆散母婴结合体的建设性分裂者,鼓励并支持了儿童的独立和自由,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他是儿子学习男子汉气质的楷模,也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即生理上已进入“潜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却严重滞后,仍停留在“性器期”。这犹若蝌蚪变青蛙,变成了青蛙却仍留下蝌蚪时代的尾巴,不成熟。
“恋父情结”的害处是可能阻碍女孩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困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活,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
看来这错误并不在少女们,而是爱本身出了问题。她们太想得到爱,但没有什么法子将爱挽留,于是集体选择了病态的手段。而那些没有得手的少女则变得歇斯底里,最终以各种悲剧收场。弗洛伊德认为,有恋父情结的人如果发展不利,一生都可能受其影响。
如何看待恋父情结?
1.性的教育
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其中包括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教育孩子从依恋父亲中解脱出来。
2.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铺垫。
3.行为配合
孩子的“恋父情结”,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因此,矫枉时必须过正:一方面,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急起直追,行为上亲近,满足女儿的爱欲依附。
许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给男孩穿花衣服,不要让女孩爬墙上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共同玩乐之中。这是孩子“游戏期”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秘诀”。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父母过于自我封闭,或者只会买好东西,开发智力,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
季度男人综合征
不久前,小莫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小翔,俩人都是年轻时尚的“海归”一族,门当户对,脾气也很合得来。起初,是小翔主动追求小莫,小莫在他三天两头的攻势下,不自觉地沦陷了,渐渐萌生了结婚的想法。然而,就在这时,小莫发现,原来很黏她的小翔,最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竟不再主动联系她了。偶尔小莫主动约他,他还时常找借口推脱见面,口气也变得很客气,很冷淡。这让小莫感觉很受伤,她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
你是个单身汉,她是个令你心动的女孩,你们的感情惊天动地,仅仅90天以后,你却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逃之夭夭。如果你正是这样的人,你很可能是患上了“季度男人综合征”。至少在美国,这种综合征时下正在各地流行。越来越多的男人毫无原由地自行了断了他们与梦想中的女性十分融洽的感情关系。待到一切已成定局,他们又对自己的愚蠢行为后悔不已。
这些男人之所以要从一段相当好的感情关系中抽身而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患上了“季度男人综合征”,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当个好男人的“品质保证期”只有3个月(正好一个季度)。引起这种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但肯定不是对方的原因造成的。问题是,男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总是把它归结到女方身上,认为每次都是与他约会的女人把事情搞糟了。这样,他就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