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发移民因没有纳入政府的统筹管理当中而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自发移民没有纳入政府的统筹管理中问题诸多。突出地表现在:一是政治民主“边缘化”。由于该特殊群体属于“黑户”(无当地户口)、“非法移民”等,不能参加地方基层民主选举,政治民主生活处于边缘化地位;二是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自发移民区的兴泾镇十里铺村涝池组有常住人口194户,流动人口529户,农业生产方面属于粗放、松散型,导致人户分离、有房无地、房屋私自买卖和乱搭乱建等情况十分严重,给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并经常群体上访,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对接管自发移民存有顾虑。自治区农牧厅针对中卫山羊场自发移民的诸多问题,协议签订了将中卫山羊场部分土地无偿划拨地方政府接管移民,但由于诸多原因,地方政府对接管自发移民存在较大顾虑,导致中卫山羊场目前处于“三不管”的状态;四是因自发移民区的合法性有争议而导致管理权限不明确,户籍关系无法理顺,从而造成了生产生活区的“边缘化”。“西吉马银移民开发区”就是典型的例证。
五、生态移民—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地生态环境状况及迁移机制
(一)迁出地人口与生态环境
宁夏按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自北向南可分为川地、沙地、山地三种类型。北部引黄灌区国土面积占全区25%,耕地面积占全区的30%,而生产的粮食和创造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区的2/3以上,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接近9/10。中南部地区包括中部风沙干旱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干旱区地处西北内陆干旱中心区域,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建国62年来,干旱年数接近50年,90年代以来呈现出重大旱灾频繁发生、间隔时间缩短、危害加重的趋势。由于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导致这里成为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南边缘,虽属于六盘山阴湿半阴湿区,但气温低,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宁夏中南部地区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5%;人口256.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占全区回族人口59.1%,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从总体上看,这一地区地处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水资源量少质差,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截至目前,该地区GDP仅占全区的11.3%,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区的5.9%,财政自给率仅为6.5%。2010年底,该地区还有贫困人口150万,特别是还有34.6万人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极为严酷大山深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18个贫困带片之一。
(二)人口迁移机制
1.人口快速增殖与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是生态移民的驱动力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宁南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尤其是宁南山区由于小家庭的出现,大量优质农田已被宅基地占用,尤其是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已接近了极限,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建国以来,南部山区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沉重的人口包袱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使宁南山区在现有的基础上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人口过快增长,一是使经济成果大打折扣,尽管年年扶贫,但每年扶贫资金、新增产品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部分被不断增长的人口所抵消。二是极大地加重了劳动就业压力,这对于经济底子薄而又干旱缺水的地区,就业更加艰难。三是严重影响了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四是降低了自然环境的质量,由于废弃物排放量的增加,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宁南山区人口增长势头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的基数却在逐年增大,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而言仍然处于矛盾之中,目前,宁南山区人口增长率(1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7‰)的一倍还多0.82个千分点。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作用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宽松,使人口对生态的压力十分巨大。从宁南山区来看,人口过度增殖已超出了刚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容纳力,今后即使现有耕地一亩不减,由于农村人口压力过大,会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为代价。大量事实证明,目前宁南山区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人口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如不减少农村人口,山区的生态环境将会不堪重负,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口因生计再次陷于贫困之中,多年来生态建设成果将会完全丧失。因此,只有通过生态移民,才能减轻人口对环境压力,可以说,改变生存空间是提高宁南山区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唯一选择,是激发农民进行生态移民的源泉和动力。
2.灌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生态移民的吸引力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宁夏平原是自治区境内最大最肥沃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条件良好;光热资源丰富,因有引黄灌溉之利和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宁夏平原的引黄灌区及多年来开发建设的扬黄灌区既有水利条件,又有大量连片荒地,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比较大。
除了自然条件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动力机制。以黄河流域和包兰铁路线布局为依托的宁夏沿黄城市带,以银川市为中心,以吴忠市、中卫市、石嘴山市3个地级市以及所辖的青铜峡、灵武、中宁、永宁、贺兰、平罗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为基础形成的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集合体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近年来,沿黄城市带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沿黄城市带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市场活跃,科技、教育、文卫、人才条件较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发展,承载着宁夏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移民安家落户,发展生产。通过开发土地集中安置、因地制宜插花安置以及在沿黄城市、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移民周转房等多种方式、将移民搬迁倒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宁夏近30年的移民搬迁,让农民真实的感受到了搬迁对命运的彻底改变,由起初的政府动员到如今的争先恐后,正是因为灌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对移民的引力所致。
3.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生态移民的支撑力
过去的10年,受惠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宁夏在移民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到了战略高度。《意见》特别指出要推进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着力推进五大重点生态区建设,这五大重点生态区建设中就包括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综合治理,并指出要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意见》专门就大力扶持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贫困程度深地区,要全力实施这些地区开发攻坚工程,积极支持民族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宁夏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央文件把生态建设作为一个高频词加以强调,并把宁夏、六盘山、民族地区、水土流失区、贫困地区等涉及生态建设方面的内容与生态移民紧密联系起来,而宁南山区的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海原、同心、盐池和中卫沙坡头等9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的7.9万户约35万居住在生态脆弱区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正是响应党的号召的应有之举。
生态移民在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同时还要恢复宁南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会议将着力推进以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开发作为全区“十二五”发展的一条重要议题提上日程表,这既是对国家总体目标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宁夏现实的清醒判断,既是对宁夏未来5年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抉择,也是站在已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更好解读。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生态移民的支撑力,也是制度保障。2011—2015年是我国也是宁夏“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时期,正确理解中央政策精神,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对于加快我区跨越式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