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24200000008

第8章 拔罐疗法(1)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拔罐法入门容易,具有廉、便、验等优点,因此,它的应用很普遍,不仅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保健、疗疾的理想方法。

拔罐法,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亦多论述。起初主要是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吸血排脓的,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化,火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已有了改进和发展,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内、外、妇、儿科都有其适应证,并且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罐有以下4种。

(一)竹罐

用直径3~5cm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cm或8~10cm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罐口,使罐口光滑平整。竹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经济易制,轻巧,不易摔碎,适于水煮;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

(二)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罐口光整,肚大而圆,口、底较小,其状如腰鼓。优点是吸附力大;缺点是质地较重,易于摔碎、损坏。

(三)玻璃罐

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缺点也是容易摔碎、损坏。

(四)抽气罐

近年来,有用透明塑料制成的排气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也有用特制的橡皮囊排气罐,其规格大小不同。新型的抽气罐具有使用方便、吸着力强、安全、不易破碎等优点。

二、罐的吸附方法

罐的吸附方法是指排空罐内的空气,使之产生负压而吸附在拔罐部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火吸法

火吸法是利用火在罐内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乙醇棉球1个,用火将纸条或乙醇棉球点燃后,让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须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2.投火法将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3.滴酒法将白酒或95%的乙醇,滴入罐内1~3滴(切勿滴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4.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乙醇棉花1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浸有乙醇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须注意棉花浸乙醇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乙醇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罐内均有火,故均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二)水吸法

水吸法是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此法一般选用竹罐,即选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在锅中放入适量的祛风活血药物如羌活、独活、当归、红花、麻黄、艾叶、花椒、木瓜、川乌、草乌等,此称为药罐法。

(三)抽气吸法

此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三、拔罐方法

临床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几种。

(一)留罐法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让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使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

(二)走罐法

走罐法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罐口或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术者用右手握住罐体向上、下、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三)闪罐法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病人,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四)刺血拔罐法

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对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五)留针拔罐法

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枯等。

二、禁忌证

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紫癜病、咯血等)、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型肺结核、妇女月经期、皮肤失弹性、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应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肿、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有疝气史、外伤骨折的局部以及孕妇腰侧部、腹部及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均禁用拔罐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1.取穴风门、合谷、肺俞、大椎。风寒型,加列缺;鼻塞,加印堂;风热型,加尺泽、曲池;咽喉肿痛者,加孔最、天突;头痛甚者,加太阳、印堂;暑湿型,加阴陵泉、足三里、至阳;身热甚者,加曲泽、委中。

2.操作

(1)风寒型: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背部穴位可用闪罐法,也可用贮药罐法(常用方为葱豉汤、麻黄汤)。

(2)风热型:采用刺络拔罐法,或药罐法(常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

(3)暑湿型:采用针罐法,或刺络拔罐法。

以上均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二、咳嗽

1.取穴天突、尺泽、合谷、列缺、定喘、肺俞。风寒束肺,加大椎、曲池、风门;风热犯肺,加鱼际、曲池、大杼;燥热伤肺,加外关、脾俞;痰湿阻肺,加脾俞、丰隆、足三里;肝火灼肺,加肝俞、阳陵泉;肺肾阴虚,加肾俞、膏肓;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

2.操作

(1)风寒束肺:针刺后定喘、肺俞留罐。

(2)风热犯肺:行刺络拔罐。

(3)燥热伤肺:拔贮水罐。

(4)痰湿阻肺:采用针刺后拔罐。

(5)肝火灼肺:拔贮水罐。

(6)肺肾阴虚:拔贮水罐。

(7)脾肾阳虚:采用单纯罐法或用姜汁罐法。

以上均留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哮喘

1.取穴天突、膻中、肺俞。喘甚,加定喘;发热,加大椎;痰多,加丰隆;气虚喘,加脾俞、肾俞、气海、关元。

2.操作

(1)实喘:可采用刺络拔罐法或药罐法,每日治疗1次。

(2)虚喘:可采用针刺后拔罐法或拔罐后敷药法,2~7日治疗1次。

四、原发性高血压

1.取穴曲池、风门、足三里。肝火亢盛型,加太阳、阳陵泉;阴虚阳亢型,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肾精不足型,加血海、关元、阴陵泉、太溪、复溜。

2.操作

(1)肝火亢盛型:采用单纯罐法或刺络拔罐法。

(2)阴虚阳亢型:采用单纯罐法或水罐法,也可用针刺后拔罐法。

(3)肾精不足型: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拔罐法。

以上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五、呕吐

(一)方法一

1.取穴胃俞、三焦俞、肝俞、大肠俞、中脘、足三里。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

(二)方法二

1.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风寒外袭,加中脘、风池;暑湿犯胃,加中脘、曲池、大椎;饮食停滞,加中脘、下脘;痰饮内阻,加中脘、膻中;肝气犯胃,加上脘、阴陵泉;脾胃虚寒,加脾俞、中脘;胃阴不足,加膈俞、三阴交。

2.操作

用闪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六、呃逆

(一)方法一

1.取穴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胃寒,加上脘、脾俞、胃俞;肝气郁滞,加膻中、太冲、肝俞;胃热,加合谷;脾阳衰惫,加脾俞、肾俞、关元;胃阴不足,加胃俞。

2.操作

用单纯罐法。实证亦可用刺络拔罐法,虚证亦可先针刺后拔罐,虚寒证可在拔罐后加温灸。均留罐20分钟,每日1~2次。

(二)方法二

1.取穴膈俞、中脘、膻中、气海。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

七、胃脘痛

1.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寒邪犯胃,加阴陵泉、梁丘;湿热中阻,加内庭、合谷;饮食停滞,加下脘、天枢;肝郁气滞,加肝俞、支沟、阳陵泉;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关元;阴虚胃热,加三阴交、太溪。

2.操作

(1)寒邪犯胃:用单纯拔罐法或闪罐法。

(2)湿热中阻:采用刺络拔罐法。

(3)饮食停滞:采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

(4)肝郁气滞:采用刺络拔罐法。

(5)脾胃虚寒:采用单纯罐法或用留针拔罐法,或罐后加灸法。

(6)阴虚胃热:采用针刺后拔罐法或水罐法。

均留罐15~20分钟。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2~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八、便秘

(一)方法一

1.取穴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脾俞。实热型,加曲池、丰隆;阳虚气弱型,加关元、气海;气滞型,加支沟、太冲;阴血不足型,加三阴交、间使。

2.操作

实热型可配合刺络法或毫针泻法,阳虚气弱型配合灸法或姜汁罐法。留罐10~15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神阙、气海、大肠俞、足三里、丰隆、天枢、大横。

2.操作

采用留针留罐法。

(三)方法三

1.取穴以左水道穴为主。虚寒型,加关元、气海;实热型,加曲池、天枢;气虚型,加肺俞、肾俞。

2.操作

闪火法,留罐10分钟。

九、泄泻

(一)方法一

1.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寒湿型,加大肠俞、气海、阴陵泉;湿热型,加上巨虚、大椎;伤食型,加脾俞、下巨虚;脾虚型,加梁门、脾俞、气海、阴陵泉;肾虚型,加肾俞、大肠俞、命门、关元;肝气乘脾型,加中封、合谷、阴陵泉。

2.操作

(1)寒湿型:采用单纯罐法或药罐法或罐后加灸法。

(2)湿热型:采用刺络拔罐法。

(3)伤食型: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拔罐法。

(4)脾虚型:采用单纯罐法或用留针拔罐法或罐后加灸法。

(5)肾虚型:拔罐法同脾虚型。

(6)肝气乘脾型:采用单纯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

以上均留罐15~20分钟,急性泄泻每日1次,慢性泄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方法二

1.取穴急性泄泻:大椎、大肠俞、脾俞;身柱、胃俞、三焦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慢性泄泻: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阴陵泉、命门。

2.操作

急性泄泻每次选1组,用单纯罐法,留罐15分钟,每日1次;慢性泄泻每次选1组,用单纯罐法或闪罐法或针罐法,亦可用拔罐后加灸法。

十、肥胖症

(一)方法一

1.取穴脾俞、胃俞。脾胃蕴热,加天枢、曲池、内庭、三阴交;脾胃俱虚,加中脘、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真元不足,加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

2.操作

脾胃蕴热,采用单纯罐法或刺络拔罐法;脾胃俱虚,真元不足,均采用单纯罐法或针罐法。留罐20~2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方法二

1.取穴关元、水道(双)、天枢。

2.操作

采用留针拔罐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十一、头痛

(一)方法一

1.取穴风门、太阳、合谷。风寒头痛,加风池、外关;风热头痛,加曲池、大椎;肝阳头痛,加印堂、太冲(只点刺);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瘀血头痛,加印堂、膈俞;肾虚头痛,加肾俞、太溪。

2.操作

均可用单纯罐法,风热、肝阳、痰浊、瘀血头痛还可用刺络拔罐法。

风寒、肾虚头痛宜拔罐后加温灸或留针拔罐。留罐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二)方法二

1.取穴前额痛(阳明经)取印堂、额中、合谷、大椎;侧头痛(少阳经)取外关、太阳、胆俞;后头痛(太阳经)取飞扬、大杼、风门、至阳、昆仑;巅顶痛(厥阴经)取印堂、太冲、肝俞。

2.操作

采用刺络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对于肌肉少的部位可加面垫拔罐。

留罐15~20分钟,5次为1个疗程。

同类推荐
  •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该书最早出自于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当时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算得上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也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画说千古中医

    画说千古中医

    起死回生,精于切脉,望而知之的扁鹊;精通各科,创制麻沸散,开世界外科手术之先河的华佗;著伤寒金匮,倡辨证论治,世代呼之为经方之祖的张仲景;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踏千山尝百草,治方药济万民,成就百万言本草纲目巨著的李时珍……一代代名医辈出。
热门推荐
  • 苍穹2016

    苍穹2016

    从来就只有悲伤的人可以选择不哭,因为快乐的人不需要流泪而我不哭,只因这是一种锥心刺骨的孤独如果那时的妳,如果那时的我非凡宇仰望苍穹,大道上,绿衫少女清昔依旧==苍穹官方群536676272==第一步,是锥心刺骨。第二步,是重生救赎。第三步,是妳的身影,月光下,婆娑夜舞。
  • 法师的宿命

    法师的宿命

    如果命运对你不公,你会如何去对待?当责任与使命落下,你又会如何面对?当你看到了世界的本质,遭到排斥,你是否还会为最后的希望献上一切?战争如同潮水,永不停息,永不。
  • 紫禁男人香

    紫禁男人香

    直到回到那一刹那,才感到岁月无声的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岁月已翩然轻擦,原来,梦中、月下、紫禁城内,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荣华谢后,君临天下。只想说,没有清穿过的不算是真正的穿越者,清水文,慢热文,慎入。
  • 重生之我和我的前世男配

    重生之我和我的前世男配

    据说,回光普照时,入目之色皆为令自己感到幸福的场景。沈珞发现她所看到的每个场景都有夜尘的身影。前世,沈珞说,没有等到你,是我唯一后悔的事。今生,沈珞说,等到你,是我一定不会后悔的事。这是一个因为一句话,错过一世;正确理解那句话,而幸福一生的故事。(重生文)
  • 再来一碗狗粮

    再来一碗狗粮

    溪云初起,山雨淅沥。清泉回响,暮霭沉沉。溪云和山雨不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就算相遇了,溪云也会被雨水打散,天气也是凄冷的。
  • 过眼浮生恰似梦

    过眼浮生恰似梦

    高考还是爱情?<br>不不不,小孩子从不做选择题,两个我都要!<br>重生之前,丢了芝麻,没了西瓜<br>重生之后,学业爱情能否在线?<br>这一切是梦是幻是人生?<br>
  •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一睁眼,来到千年之后,师父成了亲爹,师娘成了亲娘,还附送一枚嫡亲小兄长。啥啥都要票的六十年代?关平安叉腰畅笑:怕啥!可这家伙是谁?齐景年:忍?!这是一对前世的夫妻穿过千年之后再续情缘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宫门阙:美人似毒

    宫门阙:美人似毒

    内定为皇后的堂妹投湖自尽,宫静言被逼为后。她有倾城的容颜,惊世的才华。她以为自己的命运是宠冠六宫,然后被遗忘、在孤寂中老去……她以为她就这样在平淡中过一生,顶着皇后的头衔,永远见不到他,永远沾不到后宫的明争暗斗……但是,终究相遇。他轻视她空有美貌没有才华,她脸上无波。他对她崭露的才华嗤之以鼻,她心上无痕。她淡如风、静如云,进宫两年见不到皇上也能自得其乐,独获专宠也不会兴风作浪。她要的很简单,一个男人的真心而已。但在帝王之家,这简单的心愿变得奢侈而过分一张白纸让他对她另眼相看,他试探、深爱,不愿放过她……
  • 侍唐

    侍唐

    江宁,一个医药院校的毕业生,穿越到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大唐帝国,欣喜重生的同时又伴随着对命运的担忧,人生漫漫,前路坎坷,世事沧桑,祸福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