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24200000016

第16章 捏脊疗法(1)

捏脊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它实际上属于按摩推拿疗法。因其多用于治疗儿科一类的疾病,故又称为“小儿捏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医家不断地挖掘、完善,人们越来越发现其不但能有效地治疗儿科疾病,在治疗成人疾病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疗效。所以,过去只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法,现在已超出了其原有的适用范围,独立于推拿疗法之外,而被称为“捏脊疗法”了。捏脊就是用双手捏起脊背部皮肤,沿脊柱方向运用捏拿手法,从龟尾捏向大椎或风府,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推拿手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捏脊疗法常用体位

(一)病人的体位

捏脊时,病人的体位必须舒适,把脊背放平,全身放松,这样既能使术者便于操作,又能使病人坚持治疗而无痛苦之感。成人捏脊时多采用曲肘俯卧位,偶用坐位,儿童病人根据年龄的大小可以采取多种姿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俯卧位此姿势与成人病人姿势相同。病人俯卧,双肘屈曲,两手交叉放于额下或颌下,下肢伸直。解开上衣纽扣将其翻至头部,注意不要盖住面部,以免影响呼吸。此体位适合年龄在6~7岁又能主动配合的患儿。

2.俯怀位家长坐椅子上或床上,病人两脚踩地,面对家长,头和上肢俯在家长怀内,家长用两膝夹住患儿的下肢,两手固定患儿的上肢,解扣或翻衣暴露背部。

此体位适于5~6岁的患儿。

3.俯膝位患儿站在家长侧面,上身伏在家长的双膝上,家长将患儿的上肢揽在怀内。此体位适用于3~4岁的患儿。

4.横俯膝盖位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将患儿抱起横俯于自己的膝盖上,一手扶患儿的上肢,一手扶患儿的下肢,此体位适合于2~3岁的患儿。婴幼儿也可采用此姿势。

由于捏脊治疗时常与其他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使用,因此,病人的体位尚有侧卧位、坐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但应以病人舒适、施术部位放松以及适合术者操作为原则。

(二)医者体位

主要以操作的方便为前提,一般取病人的正后方或侧后方,有时可用双膝夹住患儿的下肢或臀部,以防患儿乱动而影响操作。

二、捏脊疗法常用的介质

所谓介质,又称为递质,就是在捏脊时施用于体表的物质,如粉剂、油剂、水剂、膏剂等。应用介质不但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介质本身多为药物组成,通过手法的作用,使其渗透到皮肤中,吸收后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选用介质。常用的介质有以下几种。

1.葱姜水性味辛、温,有通阳解表、温中行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所致的感冒、头痛及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等。

2.乙醇性味辛、甘、温,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的作用,发热者可降温,适用于寒证、瘀证及小儿高热等。

3.薄荷水性味辛、凉,有散风退热、解毒通表、清凉祛暑作用,适用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是夏天治疗时使用可解外感风热邪毒。

4.蛋清性味甘、咸、平,有补益脾胃、润泽肌肤、除烦退热、豁痰开窍、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牙齿肿痛、腮腺炎、小儿发热咳嗽及疳积等病症。

5.叶水性味苦、甘、微寒,有醒神明目、清热止渴、消食利尿等作用,适用于小儿发热。

6.茶叶水(井水为佳)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消暑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发热不退。

7.油性味甘、淡、微温,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华等症。

8.滑石粉性味甘、寒,具有清热除湿、防损止痒、润滑肌肤的作用,多用于夏季推拿及皮肤娇嫩的患儿。

9.红花油性味辛、温,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证。

三、捏脊的手法要领

(一)捏脊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

1.双手的中指、环指、小指握成半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示指的第二指间关节桡侧,两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虎口向前,双手示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示两指把皮肤捏起来。

2.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拇、示、中指三指指端夹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上述操作方法中以第一种较为常用。

每次操作均从龟尾穴开始,将皮肤捏起后沿着脊柱由下而上,或轻或重,随捏随拿,随推随放,波浪式向前,一直到大椎穴即为1遍,一般连续操作4~5遍,故本法又俗称“翻皮肤”。为了加强手法的效果,临床治疗时还常采用捏三提一法,即先捏脊1遍,从第2遍起,每捏捻3次就向上提拿1次。捏脊时要用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挤捏,更不能将肌肤拧转,否则容易产生疼痛。捏拿肌肤的多少及使用力量的轻重要适当,如捏拿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而不易向前推进,如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致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所以,操作时术者腕部要放松,使动作灵活协调,若操作娴熟者,在提拉皮肤时常能发出较清脆的“嗒、嗒”的声音。

(二)捏脊单式手法的操作要领

有学者认为,捏脊是各种手法的复式动作,从操作全过程看,包含有通常使用的8种单式手法,故又称为“捏脊八法”。下面简要叙述。

1.捏法将皮肤捏起来叫捏,是治疗时最常用的手法。捏时双手拇、示指或拇、示、中指将皮肤捏起,随捏随提随放,逐步向前推进,这时的皮肤一起一伏,好像后浪推前浪似的。捏起的皮肤的多少也要适当。

2.拿法拿是捏的进一步动作,捏而提起谓之拿,故捏法和拿法相辅相成。

3.推法向前推动,并且稍微加力。当示、中、环、小四指紧贴皮肤均匀地向前推进,并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要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

4.捻法拇、示指或拇、示、中指相对用力搓动叫捻。方式一中捻法是示指向前向上用力,拇指向后向下用力,方式二中捻法是拇指向前向上用力,示、中指向后向下用力。捻法与推法要结合而作,推的时候边推边捻,像捻线一样,使皮肤从手中不断地通过。

5.提法捏起皮肤后,示指和拇指同时向上牵拉用力,一般用于重提背部腧穴或三捏一提。

6.放法提起皮肤后,再慢慢放松,使皮肤恢复到提之前的状态,叫放法。放法是捏、拿、推、捻等手法的放松,无放即无捏、拿、推、捻的再重复,没有放也就没有再前进。

7.揉法用双手拇指在相应的背部腧穴上或皮肤上进行适当的揉动,手法较轻柔。可以单独操作或在捏、拿操作的同时,拇、示指轻轻揉、捏,形成一个合理微提的手法。

8.按法在揉的同时,拇指指腹对准一定的腧穴适当加压,以刺激腧穴。按、揉可相互结合,穿插进行。

9.推脊法是指用示、中两指从大椎向上而下做直推,逆督脉而行,为泻法,能清热,多与清河水、退六腑、推涌泉合用。

四、捏脊疗法常用部位及穴位

(一)常用部位

捏脊时,部位为人体腰、背部,在成人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穴位为以上两经的腰背部腧穴和此外的经外奇穴。小儿除了运用与成人相同的穴位外,还有许多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既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穴。本节针对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做一简述,以配合临床捏脊治疗时参考使用。

(二)常用穴位

1.肩井

(1)定位: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2)操作:用拇指与示、中2指对称用力提拿肩筋,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拿或按5次。

(3)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

(4)临床运用:按、拿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结束手法),也可用于治疗感冒、上肢痹痛等症。

2.大椎

(1)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

(2)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大椎。揉20~30次。

(3)主治:发热、项强、咳嗽。

(4)临床应用:揉大椎有清热解表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项强等症。如单用提捏法,以屈曲的示、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局部皮下出现轻度瘀血为止,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

3.风门

(1)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示、中两指端揉,称揉风门。揉20~30次。

(3)主治:感冒、咳嗽、气喘。

(4)临床应用:揉风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嗽气喘,临床上多与清肺经、揉肺俞、推揉膻中等配合应用。

4.肺俞

(1)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两拇指或示、中指指端揉,称揉肺俞;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揉50~100次,推100~300次。

(3)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发热等。

(4)临床应用:揉肺俞、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久咳不愈,按、揉肺俞时可加沾少许盐粉,效果更好。

5.脾俞

(1)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揉法,称揉脾俞。揉50~100次。

(3)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缺乏、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乏力等。

(4)临床应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多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6.肾俞

(1)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用揉法,称揉肾俞。揉50~100次。

(3)主治:腹泻、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

(4)临床应用: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益元气,常用于肾虚腹泻或阴虚便秘或下肢瘫痪等症,多与揉上马、补脾经或推三关等合用。

7.脊椎

(1)定位:大椎至长强的一条直线。

(2)操作:用示、中指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推100~300次,捏3~5次。

(3)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4)临床应用:脊柱属督脉,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故用捏脊法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亦可用推脊法清热。

8.龟尾

(1)定位:尾椎骨端。

(2)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100~300次。

(3)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4)临床应用:龟尾穴即督脉之长强穴,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并有调理大肠的功效。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以治腹泻、便秘等症。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儿科适应证有婴幼儿腹泻、痢疾、呕吐等症及小儿保健。

2.成人适应证有胃脘痛、胃下垂、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

二、禁忌证

捏脊是一种外治法,一般认为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本法。

1.局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以及血液病病人,使用本方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或使感染加重。

2.皮肤病及皮肤感染者如湿疹、牛皮癣、脓肿、丹毒、蜂窝织炎等,使用本方法可使皮肤感染扩散。

3.椎体肿瘤、结核、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使用本方法可使肿瘤转移、骨质破坏。

4.急腹症需手术者及孕期妇女不宜捏脊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或引起流产。

5.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后半小时内及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病人,禁用或慎用捏脊疗法。

6.精神不正常、不能与医生配合治疗者,不宜做捏脊治疗。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积滞

1.治疗方法

(1)积滞伤脾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夜眠不安者,加按心俞。并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等小儿推拿手法。

(2)气血两亏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点提脾俞、胃俞、心俞、肾俞,捏最后一遍时改由大椎捏向长强,并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双肾俞、长强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以补泻兼施,防止虚不受补。可配合推拿手法如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分推阴阳,推三关等小儿推拿手法。有虫积者,配服驱虫药,同时配合服用消积散,效果更好。

2.注意事项

(1)捏脊治疗过程中忌食芸豆、醋、螃蟹等。因为芸豆性黏腻,食后易引起积滞;服药后食醋易引起呕吐;螃蟹性寒而收敛,不易于消化。除此之外,其他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应在禁食之列。

(2)捏脊时,手法要轻快,对于较大儿童及病情较为严重者,可以配合针刺四缝及其他小儿推拿手法。

(3)积极治疗并发症及慢性疾病。

二、小儿泄泻

1.治疗方法使用常规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来回捏10次,重提脾俞、胃俞,按揉大肠俞、长强、命门,捏完后从命门向肾俞以拇指指腹左右推压,并轻叩长强3~5次。

(1)寒湿型:可配合小儿推拿之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等手法。

(2)湿热型:可配合清大肠、小肠等手法。

(3)伤食型:可配合补脾经、清大肠、揉天枢等手法。

(4)脾虚型:捏脊时重提脾俞、肾俞,配合补脾经、摩腹等小儿推拿手法。

2.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饮食时间,以4小时1次为宜,适量进食米粥或米汤。

病情严重者应禁食12小时左右。

(2)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若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

三、呕吐

1.治疗方法

(1)伤食吐型:使用常规捏脊手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可以配合揉中脘、分腹阴阳、补脾经等小儿推拿手法。

同类推荐
  • 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本书由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教研室组织编写,系统论述了32种内科急症的诊断要点、治疗规范及急救步骤和医疗措施,本书内容全面,科学实用,适合临床一线医生和家庭医生学习参考。
  •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从家传史略、学术特点、临床经验、祖传验方等方面对肝病专家孟维礼世家进行了全面性的介绍和总结。
  • 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健康的心灵,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但我们的心灵,经常陷入误区,有钱、有地位、有事业、有美满的家庭,并不意味着完美的人生。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十几年前凭借出色的表演,一举成名;之后,投身商界,也是位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但是,现在却情愿与青灯相伴,了却残生。生活中的各高校的大学生,每年都有学子,因为解不开心结,而采取跳楼、割腕等各种残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说,一本书可以救助并成就人生。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种命运。
  •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近年来国内外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疾病诊治指南,使我们在诊治中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是,诊治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复杂的案例,需要结合实际病情,灵活掌握,适时运用。基于提高医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的需要,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若干争议病例,在浙江省内多次组织消化专科医生讨论会,对这些争议病例对照诊治规范或共识进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都有教训可供汲取。本书对这些病例逐个进行点评,并附有国内外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指南,解读其中所存在的疑问。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热门推荐
  • 倾世王妃:邪魅王爷你快来

    倾世王妃:邪魅王爷你快来

    一个神秘的印记,一次神秘的对话,一场神秘的交易,引出了一次毁灭性的战争。拜伦女王的回归,是否能让宇宙得到救赎。三世轮回,姻缘再度紧牵。她,拜伦女王,黑夜中的王者。他,是这宇宙之间最后一个无尽魔王。当黑夜的王者与无尽魔王对上是,究竟谁跪下唱征服?当所有王者回归时,命运之轮再度开始转动。(爆笑宠文,女主实力虐渣,男主实力宠妻。不虐,甜宠文,从始至终所有CP1V1,没有小三初恋等误会。剧情征服你。)
  • 夭折的小孩子

    夭折的小孩子

    孩子,是老爸对不起你,不应该亲手将你扼杀。
  • 雪羽帝尊

    雪羽帝尊

    大千世界,唯武独尊;九重之上,浩渺无际。林飞来自21世纪,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里,他将上映怎样的爱恨情仇。万年传承的天羽教,九重之上的另一个世界,还有着什么等待着他?本书的主角,以下限为技能,以节操为神器,在异界开始他的征服之旅。
  • 小光的神秘之旅

    小光的神秘之旅

    一代宅男访问盛大彩虹问问,与客服的神秘交谈。沉溺游戏长久不睡觉宣告死亡,穿越到异界的一场创造之旅。
  • 符石觉醒

    符石觉醒

    南罗,自虚空大殿转生而来,投身异世,却未保留转生记忆。为寻求真相,南罗以上古时期后第一代生魂之资,得隐魂相助,提升修炼天赋,法体双修,得隐世职业,重启符石辉煌,故事很长,敬请期待!
  • 繁华珞夏

    繁华珞夏

    大龄剩女珞夏在逛街途中,无意成为赌注,成了某个花心大少的女朋友。珞夏由于没有恋爱经历竟坠入其中,珞夏为给大少惊喜偷偷回家,竟听到大少的奸情以及事情的真相。珞夏该何去何从~~路上不小心碰到的花店老板又是谁~~珞夏的演艺生活由此展开......
  • 极武霸帝

    极武霸帝

    楚惊羽自大山中磨炼,自纷乱中崛起,他身躯如铁,意志如刚,武道便是他的全心,挑战各宗各院的天骄,突破所有武者都困扰的逆境,他从不言败,从不放弃,更是在大陆上留下了一段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我不要跑

    爱我不要跑

    当穿越成为一种流行,各种摔,撞,不靠谱的奇葩的方式,透过灵魂,爱上你!
  • 和大明星同居

    和大明星同居

    “你说如果当初我没有租到你家,是否我们的人生不会又一点交集?”林薇薇依靠在叶亦辰的怀里问着傻问题。男人抚摸着她散发着清香的秀发,笑着回答:“我们的缘分是天定了,不管在哪里都不容许任何的错过!”林薇薇很庆幸自己会来到这座城市,更加感谢老天让自己和叶亦辰相遇。如果当初不是自己租到叶亦辰家里,又如何会成为他的助理与他日夜相伴。叶亦辰更是感激林薇薇在他人生低谷依旧不离不弃,鼓励他重获人生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