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4.76平方米,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其中中心区用地条件相对紧张,整体上大于用地指标的IV级(105.1~120)平方米/人之间,因用地条件较差采用的规划指标应调整为III级的(90.1~105.0)平方米/人。根据国家节约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国策,充分考虑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省情,同时也考虑到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由于经济建设造成巴彦淖尔市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实,以及自身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在绿地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上均应采用较高标准,而中心旧城改造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规划用地指标采用适当调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选择,即以(90.1~105)平方米/人这一档为宜,具体用地指标分阶段从低到高逐步取值。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测算指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0平方千米左右,规划建设用地以外扩展和内涵结构调整并重为原则。近期,为110平方米/人左右,用地规模为40平方千米左右;远期,为100平方米/人左右,用地规模为50平方千米左右。
3)问卷调查法
2000年由临河城建局牵头曾对全市做过一个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临河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干部职工,共计285个单位,10200人,收回有效问卷10000份。问卷内容中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有九方面内容,问卷汇总的结果如下:
参与人群:18~50岁占94.28%,50岁以上占5.72%;男女比例47∶53;大专以上参与者达到63.57%。
被调查人群对城市的总体印象:认为城市没特色或特色一般的占87.3%;认为城市规模偏小的占47.13%,认为规模适中的占31.18%;认为城市布局不合理的占37.86%,认为城市布局一般的占46.83%;对以往城市规划建设不满意的达到50%,感觉一般的约为40%;认为城市人口过多的占44.73%(生活不舒适的心理感受)。公众对城市的总体印象是不满意的居多。
(1)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对城市道路的绿化不满意的达到55%;对城市主次干道的宽度感觉不够的高达63%;认为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不便捷的达到35%,认为一般的为58%;对公共交通方便度和线路不满意及感觉一般的分别达到69%和75%;认为市区应该增设人行过街天桥的为59%;认为城市现有停车场不合理的为52%,认为一般的是28%;58.74%的人群希望将长途客运站迁出市中心。公众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的总体印象是:交通不便捷,交通设施缺乏,公交体系不完善,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衔接不利。
集中供热设施和供电设施不满意的约为20%;居民对城市通信设施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只有14.55%;城市消防设施的满意度为17.87%;对城市广播电视的满意度为22.61%。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状况的总体印象是:供排水系统极不完善,供热、供电、环保、环卫和广播电视设施较不完善,城市通信设施比较合理。
(3)城市园林绿化状况
认为城市各种绿地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高达76.21%;认为城市现有绿地为低档的为79%。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状况的总体印象是:城市绿化质量和数量均偏低,对园林城市建设的渴望十分强烈。
(4)城市公用服务设施状况
对城市文化设施满意的不足4%;认为体育活动场地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为4%;对学校和广场的布置满意的约为17%;对城市医院的分布满意的为25%。公众对城市公用服务设施状况的总体印象是:城市文化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十分缺乏,学校、医院的分布较不合理,广场设施偏少,建设滞后。
(5)城市旅游设施状况
对旅游设施满意的不足3%;对城市近郊区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场所持同意意见的仅为4%。公众对城市旅游设施状况的总体印象是:对旅游资源的挖潜不足,设施有限,规划欠缺。
(7)城市人居环境状况
对城市居住状况不满意的近60%;认为大气、水和噪音污染严重的为55%~70%。
公众对城市人居环境状况的总体印象是:城市人居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环境改善成为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8.2.2设计重点
1)城市主要问题解析
(1)城市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乏力,城市首位度不高
巴彦淖尔市撤盟设市较晚,城市首位度不高,经济辐射力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很难衔接,导致城市投资环境较差的局面。
经济增长乏力,城市建设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征地补偿经常以实物形式代替,即以地换地。例如,以沿街两层商住楼换取道路建设所征用的土地已经成为巴彦淖尔市城市新区建设中十分普遍的方式。这样会促使城区内失业人员集聚,城市贫困严重,城市贫困问题在老城区内集中体现,直接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影响社会治安状况,社会问题严重。城区内失业人员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建设征用土地后丧失劳作土地的农民等,该类人群激发了城市畸形低档的第三产业,如摩的、不法摊贩、赌博网点等不健康行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
(2)城市用地性质相互干扰,局部矛盾突出,功能联系不足
居住与商业、居住与工业用地混杂,沿街铺面过多。工业用地遍地开花,工业企业档次偏低,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缺乏统一规范,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土地开发出现无序状态,不仅表现在功能分区上,还表现在开发时序上,城中村问题严重。
现状开发区与建设中的城市新中心和城市水源地矛盾突出,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比较原始,空气污染严重,且坐落于城市上风向,与城市中心距离较近,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城市北部,距第二水源地选址较近,存在水污染隐患。火车站站前仓储用地权属置换频繁,利用率低,仓储用地小块多,成规模的用地少,难以适应高效率的物流组织活动。造成上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并且在催生经济的形势下过分迁就各类征地行为。
(3)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内外两张皮的表现形式突出
尽管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同时进行,但两方面的问题也同时暴露。在建的新区位于城市西南部,宏丰开发区以南,与解放街以北,及胜利路两侧的旧城之间间隔大片的空地、村庄和回民居住区,改造与协调比较困难,新区与旧城的衔接也受到阻碍。旧城改造过程中,重点清理部分破产企业,其土地性质由工业用地置换为居住用地,失业人员被一次性安置,在新的企业尚未跟进的情况下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甚至激发一些不合法的社会行为,尽管这是一种短期不良现象,但处理不当,将影响城市的发展进度。
(4)中心城区城市形象欠佳,城市特色颇显平淡
城市开敞空间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侵占公共设施用地情况严重,突出表现在乱占广场和绿化用地的现象严重。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范,中心城区城市建筑群包含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如低矮平房、八九十年代砖混建筑、九十年代的瓷砖贴面建筑,以及现代的红屋顶白立面的房屋建筑,不融洽的建筑风格将城市围合成不规则、不通畅的城市空间形态,而且大部分建筑质量差、档次低、空置率较高。此外,建筑性质混杂,办公、居住和商业功能相互穿插,各类功能相互影响,处处背离“以人为本”的城市精神,普通的城市面貌使城市形象欠佳。中心城区地貌特征单一,城市轮廓线不丰富,城市历史与河套文化挖掘不足,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文化价值的体现,城市灌溉水渠分布较密,但景观绿化功能未发挥,造成巴彦淖尔市城市特色不突出的局面。中心城区周边有一种特殊的湿地,当地人称“海子”,是河流冲积和地质演化的产物,环境优美,形态各异,但目前仅作为养殖利用,而旅游、观赏和休闲价值没有体现。
(5)城市中心比较分散,公共设施不成系统
巴彦淖尔市的城市中心集中在南北向的胜利路上,大型的商业、金融、电信和餐饮等设施用地都集中在这里。但是作为近30万人口的一座中等城市,仅仅8%的公共设施用地远远不足,即使在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设施比例也应在11%以上,而且各类公共设施用地中以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为首严重缺乏,三项设施综合比例仅为1%,综合人均用地仅1.2平方米,这种不完善的公共设施状况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的发扬以及城市档次的提高。公共设施用地不仅在数量上奇缺,在质量和系统上也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市级和区级分级不明显。各类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布突出表现在行政办公用地布局分散,降低办公效率;医疗卫生用地分布不均衡,配套设施落后,缺少专业化设施;大多中小学设施陈旧,布点不够且不均匀;商业金融业用地除部分购物中心外,大多体现在沿街铺面的零售业上,与交通系统不配套,相互干扰严重;现有文化娱乐设施档次偏低,且有向博彩业演化的不利趋势。公共设施落后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
(6)城市道路系统化不强,“断头路”居多,四向流通不畅
城市道路网骨架尚未系统化,城市各类用地基本集中在十字街周围,对外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道路衔接不畅通,城市现有出入口五条,其中有两条路况较差(北、南两个方向)。拉丹高速公路的修建将有利于城市的对外联系,但与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址应有利于城市用地布局。受城市新区和老城的影响,两区“断头路”居多,主要体现在东西向的交通上。中心城区内东西贯通的道路只有新华街,南北贯通的道路只有胜利路,四个方向的流通皆不通畅。城市各个功能片区都存在不同的交通问题,不仅体现在道路的相互衔接上,还体现在道路的系统性和路况上,主次干道界定不合理,道路间距不均匀,柏油路、煤渣路和土路在城市中并存,交通管理设施也严重不足。
(7)居住用地的分布呈现难以改造的多样化特征
旧城区居住用地中住宅类型混杂,平房房屋质量偏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楼房居住用地只占居住总用地的14.8%,住宅建设新旧穿插,新建小区多插建于旧城区中,形成“包包子”的现状,开发区新区尚未形成成规模的居住小区,新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建设引发的新类型居住不适宜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道路建设引起的农民安置成本以沿街商住楼体现出来,但受城市消费水平的限制,以及居住人口分布的不均匀,造成越远离老城区空置率越高的现象。受城市路网的倾斜走向,城市常年主导风向,以及受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住宅朝向多元化(如表8.10)。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职能的提升、现有工业区的调整以及开发区的建设,现有居住用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再适合发展的新需求。
(8)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骨架拉开,建设滞后,隐患居多
巴彦淖尔市及周围地区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其中临河被认为是潜在震源区之一,城市受地震影响较大,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设防标准较高。现状水源地与开发区距离较近,部分水源井已在开发区内。目前,市政给水管网未能全部覆盖已建城区,供水普及率较低,自来水公司供水普及率仅为51%,自备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较高,部分管网超期使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急需更新改造。污水支管建设较干管建设缓慢,致使污水收集率偏低,污水处理厂利用自然地形采用氧化塘工艺,冬季处理效果较差;部分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破坏了氧化塘内的生物活性,导致目前的处理效果较差;加之近几年风向的偏移,使污水厂的气味对城区南部形成一定影响。巴彦淖尔电网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尚未形成220kV的主干网络。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总体协调,各电信商间为自己的利益竞争激烈,使有限的路由等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燃气气化率偏低,只有44%,管道气化率更低,仅为1%。重要水域的水环境污染和城市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方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垃圾处理厂的选址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