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规划南片区参考居住人口为12.63万人,其中:
居住区VIII为2.01万人,用地90.8公顷,滨河形成环境良好的中档居住区;居住区IX为3.8万人,用地163.7公顷,规划基础设施齐全的南区最大的居住区,以中档标准为主;居住区X为2.14万人,用地106.49公顷,沿新通扬运河规划中高档居住区;居住区XI为1.39万人,用地39公顷,结合砖桥镇的改造,规划中档居住区;居住区XII为3.29万人,用地75.3公顷,结合张纲镇的改造,规划中档居住区。
②工业用地规划要点。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108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5.1%,人均用地面积为30平方米。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79.2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84%,人均用地面积为2.20平方米。
规划建设工业区三片,南区沿宁通高速公路两侧建设两片工业区,发挥交通优势,沿淮江公路东侧,宁启铁路南北两侧规划一处工业区,规划保留诚德钢管为中心的工业小区眼1演和南区现状工业区,作为一类工业用地,沿江起步区规划一类和二类工业用地。
结合宁启铁路站场规划较集中的仓储用地,承担转运、存储和配送功能。改造芒稻河东岸邻宁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处的油码头和危险品仓库,规划形成以堆放、转运砂石为主的码头和堆场,规模比较小。
(7)城市形象问题
就江都市现状及自身特点,我们规划形成“一轴五廊、二心二洲、一环七园”的江都城市整体景观结构。形成“一条绿环,两河渊缘;七座景园,点缀五江八岸”这样一种景观格局。
①“一轴五廊”。“一轴五廊”指江都的一条绿化主轴线及五条生态廊。龙川路是江都市的一条主要道路,规划在道路两侧各设10m宽的绿化带,形成一条绿化主轴,与此同时在规划地段有五条主要水系,在这五条水系两侧都设大面积的绿化,使之成为贯穿整个江都的五条生态走廊,创造江都独有的景观及生态环境。
②“二心二洲”。在江都北区的城市主中心处以及五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形成两个主要景观节点,此外,在江都的西区和中区的两个三角洲都是多面环水,规划此处为两个生态洲。规划的中心既是城市的中心又是整个城市的景观中心,而两个生态洲也会成为江都市的特色景观区。
③“一环七园”。指在江都城市外侧沿高速公路和高压带两侧规划一条绿色防护带,在城市外侧形成一条绿环,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内部设立七个各有特色的公园。
其中,南区有观赏植物园、中老年活动中心和百花园;西区有金湾生态游园;北区有苗木养殖园地和中心花园;中区有仙女公园。“一环”不仅起到了对城市的防护作用,还把城市西侧的景观引入了城市,创造了幽雅的环境。同时,七个公园和块状绿地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一个个点状景观,整个江都在环状的绿色防护带烘托下,以五条生态走廊为延伸方向,形成了景观由点到线以至到面的过渡,更加体现了江都的城市美景。
(8)打造文化和旅游两大品牌
本次规划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地配套完善中心城区文化娱乐设施,使先进文化的发展得到充分的用地空间保障。在西片区规划市级大型文化娱乐中心,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和会展中心等。在其他区域改造现有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并改善其周边环境,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在各居住区中心增加相应的中小型文化娱乐设施,缩小其服务半径,满足市民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48.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13%,人均1.35平方米。
(9)城镇体系规划
综合区位和交通优势,确定江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三沿三重点”,即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沿水路、公路、铁路的全方位发展,建设沿江地区,沿京沪高速、淮江公路、京杭大运河地区,沿宁启铁路、通扬运河、328国道地区的城镇和经济产业带,中心城市(市区)、长江港口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铁路站场地区。江都市城镇化水平近期确定为45%,中期确定为50%,远期确定为60%;相应市域城镇人口为45万人、53万人和67万人。根据规划预测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8%,约有67万城镇人口,人均建设用地降为120平方米,则需要约8040公顷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再减少到110平方米,48万农业人口大概需要用地5280公顷,共需要建设用地13320公顷,可以保证104.92万亩一级基本农田不被占用,而且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还可以节约用地,扩大耕地及生态用地的比例。
为充分发展规模较大的中心城镇,提高聚集度,并与江苏省及扬州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江都市域保留4至5个中心城镇为宜,因此城镇等级结构基本划分为中心城市即市区、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具体结构如下。
各级城镇主要职能如下:
①中心城市。江都城区,综合职能,是江都市域经济、文化、政治、商贸、金融、管理服务中心,发展中的新型工商城市和交通水利枢纽。
②重点中心镇。
大桥镇:拥有发展临江工业产业带和港口的基础和优势,是片区经济文化中心,临江港口工业城镇。
邵伯镇:城镇历史古老,镇内人文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和为石油开发配套的工业项目和水运货物集散中心市场,是片区经济文化中心,工业贸易型及特色旅游型城镇。
小纪镇:是片区经济文化中心,近年工业发展迅速,拥有机械、化工、建材等项目,且具农业基础,是新兴工贸和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型城镇。
宜陵镇: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是片区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型城镇。
③一般镇。
丁伙镇:以花木产业为支柱,建设沿京沪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林带,是生态资源型城镇。
真武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并有为工业配套的加工业和电器制造业基础,同时拥有邻近京沪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优势区位,可建设外向型工业企业和区域货物流通市场,发展服务型三产,是工业交通型城镇。
吴桥镇:历史条件好,有机械、包装、制鞋等工业基础,是工贸型城镇。
塘头+郭村镇:经济活动受泰州影响强烈,可利用现有基础,发展为泰州规模企业配套的机电产品加工,并将传统加工业趋近成品化,是工贸集散型城镇。
吴堡+周西镇南:发挥水产养殖加工优势,发展特色加工集散型城镇。
丁沟+麾村镇: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工贸型城镇。
樊川+永安镇:拥有水域景观和商品流通两大优势,以商品贸易为主,发展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是工贸型城镇。
武坚+周西镇北:结合江都市域产业总体布局,以工补农,发展农工贸一体化城镇。
浦头+嘶马镇:邻接泰州市和沿江带,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工贸型城镇。
江都市是江苏省宁通城镇聚合轴和扬州市淮江城镇聚合轴的重要节点,其市域道路交叉纵横,水网密布,城镇布局及发展承接大区域的发展轴向,基本沿水路、公路、铁路构成的交通网络为轴线发展,形成了“一主一副”两条发展轴及其所围绕的弓形城镇聚合带。
①沿江一级发展轴和沿线城镇聚合带。沿江城镇聚合轴是扬州市主要城镇发展轴之一,也是江苏省新宜城镇聚合轴的扬州部分。江都市及大桥和邵伯镇是其中重要节点,纵向延伸扩展,并进一步向东部腹地辐射。该片区有三江营港口和沿江水资源的优势,可以大桥镇为基地,重点加强港口建设和长江岸线的合理利用,发展临江工业。
②通扬二级发展轴和沿江城镇聚合带。通扬运河城镇聚合轴是城镇发展轴的主线之一,江都市区为该轴的核心之一,是江都市域东部的一条主要发展轴,城镇空间节点有宜陵、塘头、吴桥和浦头等镇。该片区可利用宁启铁路、扬州北绕城线、老328国道和新老通扬运河等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是江都市域发展潜力较大的片区。以宜陵镇为节点,建设区内物资的周转运输货场,重点加强与扬州市及泰州市的交通运输联系与协调,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原料加工、资金流转、技术等方面产生协和效应。
2)目标导向的设计理念
(1)对比分析借鉴法
①所在区域比较。对比苏南和苏北的经济发展水平,核定测算江都所在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为明确城市的区域地位提供依据。
江都市在江苏省中心城市体系中列为三级二类中心城市,其作用是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中承上启下,成为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江都市地处苏中,位于长江以北,其地理位置处于上海大都市圈的边缘,且由于上海及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城市均位于长江以南,长江天堑影响了江都市接受发达城市经济辐射与带动的有效性,从经济发达程度上已落后于苏南等地的同级城市。
②对比周边城市提供确立发展目标的依据。列出了江都市与扬州其他县市的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据2001年统计,江都市的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重在扬州市域处于较高水平,外贸依存度较低。
作为苏中城市,与苏南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江都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仍有相当差距。在江苏全省49个县市中,扬州4县市的经济地位如表6.8所示。江都市的人均GDP在扬州地区位居第一,在全省居第10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在全省位居前20名,在扬州地区也名列前茅,但江都最大的缺陷是实际利用外资额仅排在江苏省的中下游水平,缺少了外资这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催化剂,江都经济的发展将缺乏后劲,会逐渐拉大与苏南和苏中其他较发达城市的经济差距,并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上述多重的评价和比较的结果表明,尽管江都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作为苏中地区的门户,江都的综合经济实力仍然偏低。江都市域人口与GDP分别为107.48万人和107亿元(当年价),扬州市域人口与GDP分别为450.62万人和472.12亿元(当年价)。从人口来说江都是扬州的23.9%,从GDP来说江都是扬州的22.7%。从产业结构来看,江都为15∶46∶39,扬州为13∶49∶38,江苏省为12∶52∶36(2000年),江都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今后,江都市需要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城镇的分布看,江苏省已形成以南京、苏锡常、徐州为中心的三个都市圈,徐连、宁通、沪宁、新宜和连通五条城镇聚合轴的雏形眼1演世已形成。城镇布局以临水和依托交通网络为特色,并相对集中在沿江、沿铁路及大运河一线。江都市随着扬州北绕城线和宁启铁路的落成,将具备沿江、沿铁路、沿公路及大运河等多重交通线路的综合优势,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新的契机。
③不同年代的纵向比较。“九五”期间,江都市科技水平发展较快,各项统计指标显示,无论是科技对于经济的贡献还是科技队伍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00年底,江都市拥有科学技术人员24082人,高新技术企业8家,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521元。不过,存在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主要反映在科技队伍力量较为单薄,开发能力还十分有限,而且科研费用来源单一,力量分散,缺乏协作;同时,科技专业人才较为短缺,知识水平较低。“十五”期间,计划新建普通商品房100万平方米,期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预期达到1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十五”期间已过去一年的发展势头证明,江都的前景是光明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沿“十五”计划发展纲要的总体思路,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正走向新的发展层次。
江都市应借鉴相同规模、类似发展背景,发展条件好的地区的发展经验,主要借鉴苏南地区的发展经验,寻找自身发展的捷径。
(2)优势分析法
通过挖掘分析自身的优势,确定城市适宜的发展模式。
江都市地处江苏省的中部,位于南北和东西向的交通要道上,是江苏的几何中心,处于苏中的门户地位,优势显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江都南濒长江,在长江两岸的交通网络中,江都占据了较为有利的节点位置。首先,江都有数十公里的长江和夹江岸线,三江营港口正在规划建设中,成为与上海最直接的联系通道,且具备深水港口、充分的水源、宽裕的用地、充足的电力和良好的城市依托这五个基本条件(江都是我国少有的五个条件都具备的地区之一),因而具备发展沿江城镇带的交通和资源优势。其次,江都目前有两条便捷的通道可连接上海,一条是江阴长江大桥开通后,沿京沪高速过江阴大桥至无锡上沪宁高速,至上海只需3小时;另一条是润扬大桥,通过扬州北绕城线连接沪宁高速公路。这两条长江大桥的修通,将进一步强化江都的交通优势,并加强与苏南经济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