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的挑战:一是中卫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财政收入较低,资金投入短缺,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广量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增收困难,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压力较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较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节能减排目标同步实现难度加大。四是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不够,生产力水平不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交通枢纽和生态旅游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以城乡一体化跟进。坚持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坚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坚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行产业倾斜政策,保障高效投资;建立“偿贷基金”制度,保障发展资金。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美好家园和生态屏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是优先发展新型工业。坚持跨越发展,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置于首位,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城乡一体化繁荣第三产业。紧紧抓住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强力打造“3个千亿元产值工业区”和“六大基地”,实现产业升级,实力增强。大力发展“引入经济”和“内生经济”,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协调发展,实施以工促农,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行“企业+基地+农户+高端市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积极开发整理荒山荒滩荒沙,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在“三荒地”上实施节水灌溉,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生态建设,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着力打造沙漠有机蔬菜基地、有机硒砂瓜生产基地、枸杞绿色生产基地、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清真牛羊肉产业,扩大农副产品深加工规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结构,建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繁荣房地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活跃城市商贸物流和住宿餐饮业,加快发展会展、创意、设计、咨询、金融、信息、动漫等现代服务业。
四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集中精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把小城镇逐步培育成为城镇化的主阵地,以城镇化模式建设新农村。通过推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环境,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把中卫建成沿黄城市带中最具特色美的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六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全面发展,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中卫市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培养熟练型人才和创业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七是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抓好硒砂瓜、沙漠日光温室等农业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广泛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抓好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八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层次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重要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九是切实创新发展环境。坚持创新发展,激活发展潜力;坚持和谐发展,力促富民强市;坚持依法行政,强力推进效能建设。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
(第三章)发展目标
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一)经济增长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元,年均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达到1774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6%。
(二)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3:51.4:34.3。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调整为:40:35:25。城镇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50%。优势特色农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三)改善民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下降。
城乡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生态移民取得显着成效,贫困人口显着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8‰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125万人(不含机械增长人口)。
(四)生态环境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
二、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战略性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5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城镇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达到55%,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总量控制在132万人(不含机械增长人口)。建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中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第四章)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打造黄河金岸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目标,重点建设中卫工业园区、中宁工业园区、中卫能源化工基地3个产值达到千亿元的工业区,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规划建设“疆煤进宁”第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户,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工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0%。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着力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加快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经济规模和产业水平。
(一)强力打造3个千亿元产值工业区
1.扩建中卫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宁钢公司特钢,宇光公司焦镁联产,华御公司、瑞泰公司精细化工,金银阳公司光伏产业,中电投宁夏能源有限公司风力发电等项目,有效整合园区资源,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不断提高园区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到2020年,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
2.完善中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冶金、化工、能源等产业,重点抓好锦宁公司铝镁合金、碳素,万隆公司稀土彩钢板,华夏公司铬铁等项目,不断夯实园区基础,加快发展合金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
到2020年,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
3.规划建设中卫能源化工园区,重点建设火力发电、煤化工、煤制油和炼油等项目,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
(二)不断提高中小工业园区发展质量
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小工业园区,着力培育中小企业,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发展领域。中卫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镇罗金鑫园重点发展冶金及辅料生产。镇罗多金工业园重点发展黑色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常乐陶瓷园重点发展陶瓷、新型建材。宣和工业园重点发展建材、冶金及电石化工。宁夏红科技园重点发展轻工、食品加工业。中宁高新技术工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和高科技产品。瀛海循环经济工业园重点发展建材和金属冶炼产业。海原新区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加工、轻型建材。到2020年,中小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二、着力培育六大工业基地
充分利用煤炭和石膏、硅石、陶瓷黏土、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非金属矿产,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强力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陶瓷工业、黑色和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造纸六大工业基地,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一)能源化工基地
利用中卫铁路交通枢纽优势、地处“西煤东运”“西气东输”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水利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新疆和蒙古等地区的资源,加快建设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建设200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1000万吨煤化工、煤制油和炼油、天然气化工等项目。
(二)新材料基地
加快发展铝镁合金、稀土彩钢板等合金材料、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石膏制品和其他新材料,增强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建成西部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产量达到200万吨。
(三)陶瓷工业基地
积极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转移,扩大建筑陶瓷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精细陶瓷,建成西部重要的陶瓷工业基地。陶瓷产品产量达到2亿平方米。
(四)黑色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
加快发展特种钢、铁合金、金属锰等冶金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金属加工基地。钢铁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金属锰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五)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香山、甘塘地区风力发电和腾格里沙漠南缘、南山台、香山罗泉地区光伏发电项目,着力打造西部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腾格里沙漠南缘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制定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发展新材料、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型环保和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六)造纸基地
加快建设中冶美利林纸一体化后续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建成西部重要的造纸生产基地。造纸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
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一)大力发展酿酒、饮料制造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依托枸杞、设施蔬菜、硒砂瓜、清真牛羊肉、禽蛋等优势特色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宁夏红”枸杞酒、中宁枸杞、沙坡头蔬菜、香山硒砂瓜等品牌和原产地地理认证的优势,整合中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升质量、做靓品牌,做大做强拳头产品,着力培育中国名牌产品。枸杞保健酒和保健饮料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清真牛羊肉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