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类认识世界,必须通过灵性。刘智认为“非性无心,非心无性,心性会合,全德昭焉。心含七德,作是灵明。”这个“性”,我们理解为灵性;“灵明”,理解为先天纯洁之灵性。人们认识世界,必经认识灵性,因为灵性多心性紧密相联,不是生命所显先天纯洁之灵性,就不会生成后天有形之心性;不是后天有形之心性,就无法来显现那先天纯洁之灵性。正因为如此,刘智又说:“后天之心,何以有烛理之能?盖胚胎当体窍初分之时,已先有所为。属火者,发为灵明之孔,而对峙于心之左右:灵明之孔,即才智之根,而烛理之能,已早伏于此矣。”后天有形认为什么有显场无形之理的功能?是胚胎在体内七窍初分时,已有所作为。属火的,显扬为先天纯洁灵性之窍,对称地生于心的周围。先天纯洁灵性之窍,就是才智的源泉,而显扬无形之理的功能,也早就隐伏于其中了。因此,人之具有先天纯洁灵性之体窍,是认识世界的根本。库布忍耶不仅坚持这一学说,而且认为人类的认识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即由植物的灵明、动物的灵明、人类之灵明、到造物主的原动精神,知识来源于造物主,认识也最终认识造物主。
第三,人类认识世界,必须具有理智。刘智曾说:“以方寸所有之才智,与本性中所含清妙之智会合,而其为知也益力。以方寸所有之才智,会合本性中所显天然之返照,而其察理也益真。”这个“知”,我们理解为后天有形之知识;这个“理”,我们理解为先天无形之理念。认识造物主乃至所造之物,不仅认识后天有形之知,而且更要认识先天无形之理。在这方面,阿拉比认为,人的认识是有层级的,一般人理性,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深层的理性,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智慧的理性,可获得真知。这里的理智,是指能认识事物本质,获取真知的深层理智和智慧理智,是对神性的认知。因此,库布忍耶说,把才智之光亮,也就是后天的心的认知能力在穆罕默德之光的照耀下,在“青龙宝剑”的指引下,人类就能正确地拥有理智,掌握本质。
库布忍耶在坚持认识世界,必须认识心性、灵明、才智的同时,还提出认识人是认识真主的途径的思想。库布忍耶认为:“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认本身是认主的途径,‘道包天地,人包道,打铁不离砧,盘道不离身,脱离本身,回回的道路没处找’。”这个“道”,是真主造化万物的奥妙。“张门的教主在舍若而提大道的基础上,给久经考验的忠信之土,传授天人合一、复命归真的道理,把一切的理,贯通在贵过九霄土地的人身内外。”这个“理”,是真主造化万物的理念。因为,“先知穆圣说:‘米乃阿若凡,难非珊乎,凡干吉阿若凡,染班手’。那一个人,他认得本身哪,他认得了调养他的主了。‘米乃阿若凡,乃马珊乎,凡干吉河若凡,入哈乎’。即那个人他认得自己的本身哪,他认得灵魂了。‘米乃阿若凡,乃非珊乎,凡干吉阿若凡,杂白乎’。那个人认得本身了,他认得自己的本然了。”
2、关于点化。苏非主义主张在人和真主之间有一个中介的存在,人们称之为“导师”,亦即穆勒师德。阿拉比则认为,导师是那些具有“完人”品级的人。他说,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位人物,根据神的完美精神管理现实,使“穆罕默德实在”的属性得以体现。阿拉比形象地比喻说:“他(完人)如头马一样带着我们奔跑,亮出他心中未曾想显露的每一种知识,让我们抓住缰绳,回味他对我们显露的(秘密)。”为什么需要完人,阿拉比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属于天使世界,是具有神性的,但由于俗世物欲的干扰而使心灵之镜蒙上灰尘,不能充分地反射真主的创造之光。“所以人应当净化心灵,不断擦拭心里之镜,以便接近和认知真主,返回心灵的故乡。”“真主是完美之源,是最高存在,是至上权威,人们只能向着完美努力,却永远也达不到主的完美。因此,真主在每一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派遣一位使者或先知代表他的旨意来指导人类。”“世人应接受他的指引,以他为楷模,通过遵循正道达到自我提升和具有神人品质与美德,进而认识真主,真正做到返本还源。因此,神光思想和完人概念为苏非修道筑起一座由真主创造世人,世人返回真主的神秘桥梁。”对于穆勒师德(完人)对世人的指导,库布忍耶称为“点传”、“调养”、“指点”等。
“张门的教主是传教布道的人,教徒是习学教道的人,‘真传得穆勒师德,实受的穆勒德’,所以教主与教徒是真传实受的师徒关系。教徒须经教主认为真‘调养’,才能明确认主与近主的根本旨意,所以教主被认为是‘上人’,深受教徒敬仰。教主对于自己的教众,不分男女、民族、穷富,只要明教义、持五功,信仰纯正,且虔诚求道者,亲自授传‘道’的秘义。对吃喝嫖赌、拨弄是非、不忠孝节义的人,只是加强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教育,劝善规过,秘理则一滴不漏。”
“这一字是最重要的,其机关何在?须由传教的老人家依‘妥若干提’的哲理作为点传,才能顿开茅塞,恍然大悟,‘念了千经万卷,比不上穆若什吉的一点’,可见其作用之大了。”
“张门传教者的家堂就是道堂,传教老人家是为道祖穆罕印地尼开门,世袭惘替的穆勒师德,作为导师或引领正道的人,负责收服教徒,是教徒接系真主的媒介与桥梁。每个传教者都有一部分男女教民,遍及社会各个领域,一般是懂得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的人,也有兼通两文或三文的学者。教徒只有经过自己的传教人的指教,才能正确知道、行道、看守、常守,若‘不知贵圣的哈格干提,乐哈(灵魂)不能升腾;不知阿里的贵,无常黑暗里’。教徒‘抓’住自己传教的老人家,才是套套不断的绳索,‘抓住绳索心放行,抓不住绳索是失本的人!’可见传教老人家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通过老人家的指点,遵守其道,参悟浑化,复命归真,这就是‘遇明师求正道,真主的本然怀中抱,一字分三是大理,三字归一好巧妙。’”
“点传”、“调养”、“指点”,是一种点化,通过穆勒师德的秘密指点,使普通信教群众能认识真主,接近真主,从而提高自己的品级。
3、神智和点化的结合。神智,是通过自我功修,实现对造物主及其造化的认知;点化,是通过导师的指点,引导其对造物主和造化的认知。一个是自我感知,一个是他人帮助感知。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条件不同,自我功修的程度有异,在认识造物主的道路上,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是难免的,困惑和不解也时常发生,获得高品和具有真知的导师的点化,可以解疑释惑,提高认知的水平和修养的层级,这在库布忍耶学派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神智和点化结合,自我认知与导师点化相辅,其意义是重大的。
第一、维护了穆勒师德和穆勒德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中国,以农耕文明着称世界;在库布忍耶传播的以甘肃为重点的区域,信众大多以农业为生。由于居住的相对稳定,使得从事苏非修炼的信徒们不能象阿拉伯世界那样长期流落他乡,在偏远和僻静之地从事宗教功修和静思参悟。在这样的状态下,得到造物主的启示,感受神的智慧的范围相对固定,加之日常生活的纷扰,在道乘的征途上受到诸多限制。这样,穆勒师德的点化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穆勒师德通过勤勉的点化,不仅帮助穆勒德认识了造物主,而且密切了和穆勒德之间的关系。
第二、保持了教义的严肃纯正。库布忍耶认为,“老人家与教徒的会见,是‘对面的活唤,坚固的喜悦’,对久经考验的坚持五功,又殷切求教的教民,酌情秘授理旨,是教宦主天责,对不属于自己的教徒则不漏真机。”“这种传点,只有师徒二人‘面对面的活唤’(即当面说话),悄悄地口述和演示,‘六只眼不传教’,第三者不得旁听。因妥若干提的奥理神秘又奇巧,名师指点,有‘点一悟十’的作用,如果受者失误成传者贻错,都要在后世里受打算,所以教主视其教徒的知行,极慎重地因才施教,切防明场,切忌即问必答。”这样,针对不同的信徒因才施教,不仅增强了点化的效果,而且维护了老人家的严肃性,使教义纯正不偏。
第三、树立了穆勒师德的人格魅力。在认识真主的过程中,穆勒德离不开穆勒师德,这种永久的依赖关系,使得穆勒师德拥有较高的个人自觉和道德操行,因而在穆勒德中有较高的诚信。
四、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受“造”的思想影响,把“认主认圣,敬孝双亲,服从国政”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忠孝思想。
1.教、孝、忠三统一的忠孝观。“张门认为,认主认圣、敬孝双亲、服从国政,缺一不可。‘天为一大天,父母一小天,夫乃妇之天’。”真主造化的世界是一个大的世界,父母拥有一个小的世界,丈夫是妻子的世界。这里,除歌颂真主创造的世界的伟大,肯定父母对儿女的重要意义外,还说明了丈夫对妻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