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与小世界分合有序,天人合一,体现了造化的功用。刘智说:“唯一非数,是数皆一。厥初实有,统一统数,一者其体,教者其用。体用浑然,是名真一。由体起用,是名数一。返用归体,是名体一。一非三,一而三义。真一起化,数一成化,体一化化。起伏以为,从体着用,成化以命,以理后圣,化化以顺,进以知见,尽于无间。化如循环,尽终返始。”真主的本然的唯一,不等于有形数字的集合,万数都是由一的妙用组成。真主的实有特性,统贯于无形有形的万物,万数之中,唯一性是本体,万物万数是妙用,体用结合,称为造化首显的真一之体。真一之体发挥的妙用,称作万化赖以起始的数一。妙用显现到了极点,又返回在真一之体,叫做体一。真一、数一、体一,这三个一是有三的分别,但并非真的分而为三,实际上是一有三义。真一,发起造化。数一,成全造化。体一,复归造化。造化的开始运行,从真主本体的显示出造化的妙用,也就成全化合万事万物的先天理念。由理念再到后天圣人具体的教化,所有造化无不与真主的妙用相协调,从而从中参悟真主造化的微妙,明心尽性与真主亲密无间。这就是返本还原。
3、库布忍耶学派的造。库布忍耶学派将苏非主义学说、明末清初伊斯兰教汉学家的学说运用于自己的宗教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苏非主义思想。
①把本体的属性加以强调,是对本体认知的再抽象。库布忍耶遵从本体的独一性,说“‘俩一俩海,引拦拉乎,穆罕默德,热苏笼拉黑’是清真言,任何经师通称十八真言,可是无论顺数、倒数,怎么也是十七字,其中一字隐藏了。这一字是最重要的,其机关何在?须由传教的老人家依‘妥若干提’的哲理作为点传,才能顿开茅塞,恍然大悟。”因此,“十八真言十七念,一字隐藏寻不见,谁人寻见一字的影,八座天堂在面前。”“一吸一呼一统天,道统不离真言转,道统打开真主门,八座天堂显面前。”隐藏的一是真一,是没有显现的本然的存在方式。“一统天”,则是本体的根本属性。在此基础上,库布忍耶学派把“造化”加以抽象,强调了真主本体的生生不息。造化,是“真一”的本质属性;造化,是“数一”的实现过程,造化,也是“体一”的复归之路,贯穿于真主创造万物,万物复归真主的全过程。库布忍耶学派在认知上加以提升,作为自己学派的理论特点和实践宗旨加以推崇,反映了该学派追求生机和活力的哲学立场和人生立场。“库布忍耶的造迷死人,”“迷死人”就是变化无穷,川流不息。
②把“造”置于礼、教、道之属,是对苏非“乘”的学说的新归纳。“礼、道、教、造中,库布忍耶的重点是造,造指造化人的造,是人生之道。”在《四门关合图》中,将礼、教、道、造分别与虎夫耶、哲赫忍耶、嘎德忍耶和库布忍耶相对称。礼、教、道是苏非主义学派功修的层级理论。最早提出“乘”的学说的是巴格达人居内德。他说:“‘教乘’,指遵守‘沙里亚’教法,为所有穆斯林所必须躬行实践的,为第一阶段;‘道乘’,指苏非神秘主义的修炼,为第二阶段;‘真乘’,最后指达到‘人主合一’从而获得‘永生’的最高目的。”后来,这一理论成为中国苏非主义学派功修的基本层级。但大多数学者把教或礼都作为第一阶段看待,所以在称谓上可以互换,其内容没有多大差异。但对待教(礼)、道的态度上是有差异的。马通认为,虎夫耶学派“先教而后道以及闹中(求)静是它的修道原则。”嘎德忍耶学派“认为‘道中有教’,‘教’是通过穆罕默德的生平言行所形成,而‘道’则是超然的,非创造的,永恒不变的。……静修参悟是求道的捷径,‘一时的参悟,胜过千年的功修’。”哲赫忍耶“主张先‘教乘’后‘道乘’,认为没有‘教乘’作基础,‘道乘’也失去基础。同时‘道乘’修持只限于极少数有条件、有决心的继承人,不要求一般信众都去进行道乘修持。”库布忍耶“主要学说是静性复命,浑化归一。
要通过履行天命五功和静修参悟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刘智对“三乘”作了中国式的解释,他说:“乘,载也。载诸法义,以备求道者次第取法也。初曰礼乘(方云‘舍礼二’),总载无道、人道,一切事功之条例。此勤德敬业者,所取法也。进曰道乘(方云“脱礼格”),总载人理物理,尽人合天之法程。此穷理尽性者,所取法也。终日理乘,又名真乘(方云“合几格”),总载无我无物,无人一致之微言。此克己完真者,所取法也。勤德敬业,所以修身也。穷理尽性,所以明心也。克己完真,所以见性也。身不修,不可明心;心不明,不可以见性;性不见,不可以合天。”库布忍耶将“静心复命,浑化归一”的法规归结为“造”,与其它学派的礼、教、道相异,实则与刘智所言的真乘类同。静心,亦即清心。刘智认为:“性理未分之先,只此一心。心也者,无方所者也。性理既分之后,不名心而名性。性自理世而趋象世之时,无形无体,而寓于心。”这就是说,在理念的世界称为心,在现象的世界称为性。复命,“完吾政事也”。“政事云何?赋命生人之际,耳提面命,直下担当之重责也。真主造化乾坤,显杨万物之原意,特为此而已。人之笃学、存养、省察、格致、诚正,其所求者,求此而已。成已成物,修治活平,其所推者,推此而已。
是以圣教教人识主,以迫其本体;教人敬事,以完其初命。初命完,本体迫,圣道之极圣也。”其实践之路,“一曰礼、二曰道、三曰真。礼者,日用肆应之仪则也,实践之于其身。道者,却物还真之趋向也,实践之于其心。真者,即本然吻合,而为礼与道之实际也,实践之于其性。实践之于其性,即实践之于其本然也。”这就是说,礼是身体力行,道是心的历程,真是性的净化,性净化了就等于实现天人合一了。这就是静心复命,浑化归一的道理。将“真”理解为“造”,一则强调了返回“本然”是真主的“定然”,是不可抗拒的信仰规律;一则突出了其实践主义,达到“造”乘的目标,必须象真主造化万物那样不停顿地履行功修,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③把“造”视为“一字分三,三字归一”之理,是对苏非“光”的思想的新解释。库布忍耶说:“遇明师求正道,真主的本然怀中抱,一字分三是大理,三字归一好巧妙。”他们进一步分析,“一字分三,三字归一的理,也暗示了‘し’(哎立夫)之三音。哎为天道,立为地道,夫为人道,又合先天、中天、后天等等秘义”。无论是天道、地道、人道,还是先天、中天、后天,都是造化。这个造化,包括了先天来降和后天复升,是万物由真主造化,又复归真主的过程。《古兰经》云:“从什么物上造化了引沙尼(人)?从父背与母的子宫中出来的,那一点巧欢的精水上造化了引沙尼,然后他成了我的对头。”(:5—7、82:6—8)人成了真主的对头,主要原因是:“浊体是朽坏的,仙体(灵魂)是永存的。”怎样才能完成后天复升呢?库布忍耶认为:“修身炼性则清升浊降,不致灵魂污染,才可复命归真。这就要求人类有坚定的信念,附于清廉洁正的德行,改邪归正,行善干好,反对和力戒一切不正之风。”这是因为:“真主的余光显了穆圣的灵光,穆圣的余光显了穆民的才光,光辉是不应污染的。”
二、从宇宙论的角度看,以“造”为核心的宇宙生成理论,是阴阳相合,天人合一等儒家学说在苏非思想中的深刻反映。
1、阿拉比的大世界和小世界。苏非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源自于“光”,离开了“光”,一切都不存在。“神光思想体现在苏非主义对世界的解说之中,它称存在为整体世界或大世界。这个大世界不仅指自然界中的天地万物,最主要的还包括宗教意义上的、无形的精神世界。他们所说的小世界,指的是人。大世界的概念用来描述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的形成,真主造化的过程和层次,讲的是真主造物,本以为人。小世界的概念是讲人从先天无形到时后天有形的变化发展,再从后天有形向先天无形即人性向神性的回归,强调真主造人,本为认主。”大世界和小世界生成的理论不同。
①大世界的生成。阿拉比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依赖于神性的实有,一切知识都源自神的知识。而神性的实有就是真主的‘生命’、‘知识’、‘意志’和‘能力’。生命和知识先于意志和能力。由于有生命和知识,才有意志和能力。造物主首先从生命中创造了‘第一理性’(穆罕默德之光),从知识中创造了‘心灵’(整体灵魂)。而后再从穆罕默德之光和整体灵魂中产生出‘微尘’和‘整体’(宝座)。通过真主的生命、知识、意志与能力及其所创造的穆罕默德之光、整体灵魂、微尘和整体,才有了现象的世界。但是,现象世界或者说自然界的形成,又是由于热、冷、湿、干的存在与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世界形成的顺序是:真主的生命、知识、意志和能力→穆罕默德之光、整体灵魂、微尘、宝座→热、冷、干、湿(自然界)。”阿拉比接着分析,真主将四元素加以整合,使热与干结合产生火,冷与干结合产生土,热与湿结合产生气,冷与湿结合产生水。天地始分,万物混成,都是真主的造化,是造化主的安排和定制。
②小世界的生成。阿拉比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一是人之性。阿拉比认为:“人是完全按照真主的描绘而成形的,像真主一样具有创造和被创造两种属性,所以没有任何被造物可以和人相比。”这就说,人性源于神性。但人的本质不同于神的本质。“在人的本性中,包含了肉与灵、善与恶、兽性与人性、卑贱与高尚两个方面。由于这两种本性的结合,人可以行善,也可以做恶。”人的两面性决定了人需要先知的教化和自我的修炼,从而驱除兽性,激发灵性,抑制恶习,明扬善举,走出卑贱,赢得高尚。二是人之身。真主造化人身的流程是:“真主先用泥土塑造了阿丹(亚当),然后吹入他的精神。由于真主气息的流动,产生出人体的四种混合质,即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和粘液质。其中胆汁质源自于火,抑郁质源于土,多血质源于气,粘液质则源于水。当这四种混合质形成的时候,便产生了动物所具有的一切本能……尔后,由于全身气血的运行又产生出人体所具有的更多的能量与属性……真主还特别赋予阿丹以观念、思想和理性,依靠这些不同于动物的能力和属性达到对事物具体的和抽象的认识。至此,阿丹(人)真正具有了人性,成为活生生的,具有听、说、看、知和能等先天特性的人。”三是人之心。阿拉比说:“心是获得真知的一面光洁之镜”,所谓真知就是认主。净化心灵,接近真主,向着神的完美不懈努力,是一个苏非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阿拉比在谈到大世界和小世界的关系时,认为:大世界是以小世界为中心而设计的,小世界比大世界更为重要。他说:“人,作为真主最后的一种创造,与真主第一创造——穆罕默德之光(‘第一理性’、‘最高之笔’)是相对应相关系的。整个存在是循环往复的,穆罕默德之光是起点,人是末点,两点相交会和为一个圆”。
2、刘智的天人合一观。刘智也把世界的生成分为大世界和小世界两部分,并做了精妙的论述。
刘智认为,造物主这个实有的本然,凭着自己的意欲,首先显示了造化,以他所独具的本知、本能,显示了万物的先天本性和智慧。只有这个实有的本然,独一而包含万千道理。于是乎,“一实万分,人天理备,中含妙质,是谓元气。”是说一实有分为万千道理,包括了人和物质世界,这其中的奇妙特质,称为元气,它是先天无象发展到有象的开始。尔后,“先天之末,后天之根,承元妙化,首判阳阴。”先天无象的最末端,也就是后天有象之根本,秉承元气的奇妙造化,产生阳气和阴气。“阳舒阴敛,变为火水;火水相搏,爰生气土;气火外发,为天为星;土水内积,为地为海。”阴气膨胀而阴气收缩,产生火和水;水火互相撞击,产生气和土;气与火向外扩散,形成天和星;土与水向内积聚,形成地和海。“高卑既定,庶类中生。造化流行,至土而止。”天地既成,万物衍生,造化的运行到土的出现而终止。此时,“流尽则返,返与水合,而生金石;金与水合,而生草木;木与气合,而生活类;活与理合,而人生焉。”万物生成到终点又向起点运行。于是,土与水结合,产生金石;金与水结合,产生草木;木与气结合,产生活类;活类与理念结合,产生人类。“合气、火、水、土,谓之四元。金、木、活类,谓之三子。四元三子,谓之七行。七行分布,万江生成,殊形别类,异质分宗。理随气化,各赋所生。大的循环,尽终返始。”七行的分类布局,使万物依据其特性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分门别类,异样的品质各属其宗。理念随着气的运行而化合,各按不同的禀赋而繁生。大千造化循环不止,到达终点时又返回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