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法解析
在办事的时候,打动对方的心,让对方从心理上折服,这是成功的关键。情感也是人身上的死穴,善制人者,必善制心,因此战场上的名将,商场中的高手,无不信奉“以软服人”的谋略。
用招要点
1.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
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才能制订出相应的做事策略。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被人们誉为“私人交际天才”。一次,在阿肯色州的一次筵席上,他发现了很多自己并不认识的共和党议员。在筵席结束前,罗斯福想对每一位共和党议员表示自己至诚的好感,而且此时他也正为1912年的总统选举作准备——这绝对是一个展现魅力与风度的绝好机会。于是,罗斯福先向自己的顾问打听清楚了那些人的性格特点。接下来,罗斯福就开始着手向这些人展开攻势了。对他来说,这再容易不过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底细,明白每个人自傲的东西和特殊嗜好,因此与在座的每一位共和党人的谈话的尺度与分寸他马上就了然于心了。这样的谈话无疑使对方认为罗斯福对他们充满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策略,罗斯福满足了筵席上每一位共和党议员的心理满足感。在散席以后,罗斯福成功地赢得了这些人的好感与支持。
罗斯福在做了总统以后,也十分擅长运用这种心理策略。他对于每一个前来拜见他的人,都会在对方拜见之前掌握关于这个人的所有的资料……他就是运用这样一种再简单不过的方法满足了所有他想赢得好感的人的自尊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你了解了对手的性格特点,你的攻心战术就会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你必须要了解别人。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1)倾心交谈。当友谊有了进一步发展时,彼此间的交谈,会启发对方暴露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从而加深了解。
(2)第三者的介绍。我们往往通过别人的介绍来了解对方的一般情况,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但别人的介绍仅仅是别人的评价,对方到底怎么样,归根结底还要靠自己去把握。
(3)看对方的拥有物。通过一个人的财产,大体可判断一个人的素质和爱好。
(4)看他的朋友的类型。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也曾这样说过:“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俱化矣。”所以,通过观察对方所结交的朋友类型,我们可大致判断出对方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2.用眼泪打动人
在世人心目里,女人是弱者,女人的哭是天经地义的,男人爱哭就不多见了。可是,男人一旦哭起来,威力无比。在关键时刻哭上一哭,没有达不成的目的。宗吾先生曾言,如果一个人能把哭和笑的功夫运用得到家,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了。
宋太宗年间,曹翰因有罪被罚到汝州。曹翰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宫里派了个使者到汝州办事,曹翰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想办法见到了使者,流着泪对他说:“我的罪恶深重,就是死也赎不清,真不知怎样才能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现在只有在这里认真悔过,来日有机会一定誓死报效朝廷。只是我在这里伏罪,家里人口太多,缺少食物活不下去了,我这里有几件衣服,请你帮我抵押一万文钱,交给我家里换点粮食,好使家里大小暂且糊口。”
说到伤心之处越发泪流不止。
使者回宫后如实向宋太宗作了汇报。太宗拿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幅画,画题为《下江南图》,画的是当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任先锋攻打南唐的情景。
太宗看到此图想起曹翰当年的功勋,心里很难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决定把曹翰召回京城。可见,曹翰打动人心的战术奏了效。
你有没有与人交谈时,对方突然哭起来的经验?你和家人为某件事争论不休时,你占据了情、理、法,各项事实完全偏向于你,让对方毫无辩解余地,对方突然泪流满面求你饶恕时,你怎么办?大多数的人都会说:“噢,对不起,别哭嘛,我不是故意的,或许我火气大了些。”也许还会更进一步说:“别哭了,我答应你就是了,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
所以,哭或哀怨的战术,能够很轻易地打动他人,进而利用他人的同情办成事。具体的做法是:
(1)设法调动听者的同情心,使听者首先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
(2)向对方抹一把眼泪,你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同情。这样,人们就会对你的错误既往不咎,或向身处困境的你伸出援助之手。
(3)将受害的情况和你内心的痛苦如实地说出来,处理者就会动心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3.扮成弱者,博取怜悯
很多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总是会“心软”的。再冷酷无情的人也有被打动的时候,关键在于“情”和“意”能否到位,能否切中对方的要害。
某企业的销售员到东北推销产品,很快同某厂签订了二十万元的供货合同。货到后,货款却迟迟不回来。半年后,企业老板责令该销售员向该厂讨债。
销售员来到该厂,厂长诉起了苦,表示暂时不能付款。要不到钱,这位销售员就在该厂泡起了“蘑菇”,成了一名“编外职工”,天天到厂里来“上班”。几天下来,他在该厂混熟了,也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这家工厂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钱少债多,担心给了几家会引起更多的债主来上门讨债。
不久,他发现厂区内高高挂起的广播喇叭,每天中午都播出该市经济广播电台的一档点歌节目,该厂的干部职工大多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听众。
中秋节这天这位销售员没来“上班”,人们都以为他回家过节去了。中午,该厂职工照例边吃饭边听广播,结果从广播中传出的是这位销售员那有趣的“河北腔”。人人都放下手里的筷子,想听听他要说什么。正在吃饭的厂长也停住了,他担心销售员在广播中乱说,损害他们厂的声誉。
这位销售员在广播中动情地说:“今天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离家在外的‘游子’,我也想家。但我并不孤独,我来到这里,得到了贵厂干部职工的很多帮助,在这里我为你们点播一首《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以表达我对你们的祝福。”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歌声在厂区内回荡,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第二天,到了上班时间他又准时地出现在该厂,一下子成了全厂的新闻人物,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上前同他打招呼。很快有人告诉他厂长有请。走进厂长办公室,厂长含笑上前握住他的手,连说对不起,让他在外边过节。随后,厂长告诉他,正巧厂里收回一笔款,首先考虑的就是还他的货款。
生活中,同情弱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许多崇高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基于非常朴素的同情思想。所以,在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妨利用这种心理,扮成弱者往往能解决很多难题。除了上面所说的办法能博取他人的怜悯外,我们还可以试试以下办法:
(1)首先给被求方以轻松感,然后再侧面谈及自己的苦处,把被求方的同情心调动起来,他们自然乐于施舍于你了。
(2)让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唤起被求方的同情心。
(3)隐藏刚强的一面,尽量把柔弱的一面展现给别人。
(4)对外表进行适当的伪装。比如穿破一点,让人看到你“病态十足”等,这些都是博取他人怜悯的最佳手段。
4.礼数不可缺
“礼”自古就是受人推崇的道德,人们一直将“礼”看得很重。《礼记·冠义》上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上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礼”是出自对人的敬重,而透过内心的倾慕和外在的尊崇表达出来。若对人没有那种敬重之心,即便表面功夫做得很出色,那都是假的,并不可说是礼,只能说是虚礼;相反,只要对人生敬重的心,不论你有否向人行“礼”,这已是真真正正的礼了!所以说,礼可以有形,并可无形,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在联合抗操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时候,蜀、吴两家却为了荆州闹了起来。诸葛亮定计“三气周瑜”,使周瑜气绝身亡。当时,东吴上下对诸葛亮可谓是恨之入骨,欲杀诸葛亮而后快,两家的盟友关系也面临着分裂的严峻考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诸葛亮却亲自到柴桑口为周瑜吊孝以尽礼仪。当然,诸葛亮也不是没有准备而只身前往的,他也知道倘若自己有丝毫差错,必然会有去无回。因此他带上了威震长阪坡的赵子龙,确保他到了柴桑口之后的人身安全。
接着,诸葛亮才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祭酒,跪在周瑜的灵位前,开始宣读祭文,祭文写的感人至深,而且诸葛亮在宣读完祭文之后,就伏地大哭,泪如泉涌。他的表现令在场的东吴将士无不为之感动,甚至人们对于周瑜是否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产生了质疑,哪里还有报仇的意思。
这次祭拜,是不是发自诸葛亮的真心暂且不说,然而诸葛亮的礼数到了,而且他祭拜的目的也达到了——不但消除了东吴诸人对他的恨,也修补了蜀吴两国合作的裂痕,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必要的礼数能够增加彼此间的亲密度,使关系更加和谐。朋友、兄弟间倘若多一些礼数,也会减少那些没必要矛盾的产生;上下级间倘若多一些礼数,也能制造一种融洽的工作气氛,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生活中、工作中那些必要的礼数,能够使人安于生活、有助维持社会秩序,并可以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礼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件,没有礼数,生活这部机器便不再完美,难以运作。因此,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礼数:
(1)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达谦虚和恭敬。
(2)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3)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律己、敬人。
(4)在社会交往中,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方面应遵循礼节、礼貌的要求。